我们如何储存并提取记忆?
我们怎么知道记忆区分成不同的种类,并由不同的脑部回路所控制?
我们的自我认知与记忆有关联吗?
如果你只能够回想起人物或事件几秒钟,
无法从过去学习,也无法记忆未来,你仍旧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吗?
《永远的现在式》一书诉说隐身在缩写代号H.M.背后的男人
──亨利.莫雷森不可思议的一生,以及他所教给世上的事
历史上从未有针对单一个案的研究,让科学产生如此剧变
他的个人悲剧揭开人类大脑惊人的复杂程度,成为给全人类的献礼 1953年,在27岁时,莫雷森接受了一项实验性精神外科手术,切除左右脑的部分海马回组织,企图减缓一直困扰他的癫痫。没想到手术竟带来了悲剧性后果—莫雷森醒来时,他形成新记忆的能力已经丧失,自此他连跟谁说过话、吃过什么都记不得,再也无法独立生活。终其一生,被困在当下那一刻中。然而莫雷森的悲剧对人类而言却是个赠礼,说明了记忆的功能及结构。他的失忆成为其他病患记忆缺损的试金石。
当时科学家还不知道长期记忆能力位于大脑特定部位,对记忆的运作机制所知无几。莫莱森罕见的症状成了绝佳研究素材,杰出的神经科学家苏珊.科金50年一直以莫雷森做为研究对象,并监管他的照护,探讨亨利的案例如何让整个记忆研究领域产生巨变,以及人类大脑的惊人复杂程度。
亨利过世后,她将这些研究汇整成引人入胜的纪录,在《永远的现在式》一书中,她记录了亨利的人生以及遗产,揭示了一个杰出人物,尽管严重失忆,却仍怀抱利他之心,友善、开放且幽默。在此之前,莫雷森在各研究中只是个严重失忆症病例,代号H.M.,彷彿被抹除了他作为人的形象。在亨利2008年过世之前,全世界都只知道他叫做H.M.,然而亨利的失忆让我们对记忆有更深入的了解,科金将这些研究历程点滴记录,纪念她痛失的友人,赋予莫莱森有血有肉的真实样貌,让莫雷森永存世人心中。
《永远的现在式》一书结合回忆录和科学史,带领读者认识这一甲子以来记忆研究的进程,以无比的清晰、敏感及优雅,探讨了人类大脑的惊人复杂程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故事,如何挑战了我们对于我们是谁的传统观念。
名人推荐 黄胜雄(国内神经外科权威,财团法人门诺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董事长)
孔繁钟(卫生署玉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孔繁锦(卫生署玉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金头脑得主)
谢伯让(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
洪兰(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
杨力洲(纪录片导演)
科金和H.M.一起工作超过半世纪,这本书交织了她的实验纪录与她和H.M.之间的互动情谊,成为过去六十年来记忆科学发展的全面纪录。由于她在这个领域中佔有如此关键的地位,《永远的现在式》也是她个人研究史的自传。──《自然》(Science)
本书可说是神经科学最重要的案例研究,它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是本具有丰富意涵的好书。──史蒂芬.平克,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暨《心智如何运作?》一书作者
苏珊.科金为H.M的一生写下亲切感人的故事,以及他所教导我们的事情。数百万名患者参与在记忆研究之中,但鲜少人能以个人身分被记录。从H.M.的案例中,我们学到『我们的大脑就像住着各式各样旅客的旅馆一样,不同种类的记忆在大脑中占据着自己的房间。』」──菲利浦.夏普,美国遗传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了解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见证记忆是如何被解构的,在这本卓越的书中,科金罕见的局内人观点成为给我们的赠礼,揭露了一个三十秒内就忘记才发生的事情的男人,如何深远地影响了科学的未来。──大卫.伊葛门,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家暨《躲在我脑中的陌生人》一书作者
历史上被研究最透彻的一颗人脑,就是H.M.(莫雷森)的大脑。1953年,莫雷森接受了脑叶切除术,移除了内侧颞叶、前半部的海马回、以及大部分的杏仁核,此后他便无法形成新的长期记忆。本书作者苏珊.科金,是莫雷森的「首席研究科学家」和「唯一看守人」。莫雷森无法拥有的记忆,都被刻画在科金毕生的研究之中。您将在这本书中,看到一场精彩绝伦的生命故事。──谢伯让,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