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虽然自认为万能,但是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和感觉。心灵在哪个部位?喜欢、讨厌、害怕、愤怒、悲伤、喜悦等情绪是从哪儿产生的?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有史以来,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就不断的在追寻这个问题。
在脑部有一种极微小的化学分子,会在脑神经之间作用,这些微小分子竟然主宰着人类的喜怒哀乐,传递着各式各样的讯息。
日本畅销科普编辑——野口哲典先生,在本书中循序渐进,从介绍大脑的各部位构造功能开始,一步步带读者进入心灵与化学分子的世界。
血清素可以让我们安祥宁静,多巴胺让我们感觉愉快,危急时候需要正肾上腺素才能救我们一命,乙醯胆硷与学习及记忆有关,这些神经传递物除了担任身体各部位运动、认知功能的讯息传递员,不受人类的控制,甚至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感觉,甚至造成失智症、精神疾病、忧郁症,目前的医学该如何治疗这些心理问题呢?
图解与漫画,为您深入心灵,详细解说神经传递物的秘密。
作者简介
野口 哲典
1958年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东海大学。曾任职市调公司,后来离职独立为科普自由作家。野口哲典勤于执笔,并以「机率」等为主题举办演讲。主要日文着作有《你必须了解的机率知识》、《看穿数字的谎言》、《人人都该了解的男女生理秘密》、《身体所需的必须矿物质》、《大人的健康保健」、《有趣易懂的机率》等。繁体中文出版包括《培养孩子数学脑的游戏书》、《3小时读通机率(漫画版)》等,世茂出版。
译者简介
曾心怡
台湾桃园人,十月出生的天蝎座。毕业于高雄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在药品公司、诊所等从事10多年的药师工作。2010年进入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硕士班,2013年毕业。目前一边从事书籍翻译等口笔译工作,一边回到制药界研究PICS GMP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之药品优良制造指引。
前言
第1章 大脑的机转和心灵
心灵在哪里
心灵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情感
大脑是身体的中枢器官
大脑的机转
大脑新皮质依位置而有不同的功用
发现语言中枢
前额叶皮质区是更加进化的大脑
又大又多皱折的大脑比较优秀吗
左脑与右脑的不同
男女大脑的差异
大脑边缘系统是情绪之脑
大脑基底核能控制运动
能够骑脚踏车是拜小脑所赐
脑干是生命之脑
间脑可调节体内环境
大脑具有不让有害物质入侵的机制
大脑让身体的状态经常保持稳定
自主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是在紧急时运作
副交感神经促进身体休息
依下视丘的命令分泌贺尔蒙
各种贺尔蒙的作用
第2章 神经传递物的作用
神经元(neuron)是大脑的主体
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可以帮助神经细胞的活动
神经元内传递讯息的机制
神经元之间传递讯息的机制
为何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在一起呢
神经传递物有2种
膜电位变化的机转
多数赞同下才能传递讯息
神经传递物和接受体
传递兴奋型及抑制型讯息的机制
记忆有分很多种
记忆是存放在哪里呢
我们是怎么记住的呢
短期记忆的机转
长期记忆的机转
带有情绪的事情比较容易记住吗
以身体记忆的机转
第3章 主要的神经传递物与功能
主要的神经传递物
心灵受到神经传递物的影响
释放神经传递物的神经核
血清素(serotonin)可以安定神经
血清素与生理时钟
血清素与褪黑素(melatonin)是睡眠所必须的
增加血清素的方法
多巴胺(dopamine)是带来快乐的物质
多巴胺为干劲的能源
为什么会有成瘾症呢
兴奋剂等会带来兴奋及快感的理由
多巴胺不足会罹患巴金森氏症
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在紧急状况下发挥功能
肾上腺素(adrenaline)是由日本人命名的
乙醯胆硷与学习及记忆有关
乙醯胆硷的接受体
阿兹海默氏失智症的原因
阿兹海默氏失智症的治疗与乙醯胆硷
麸醯胺酸(glutamine)与胺基丁酸(GABA)
脑内啡(endorphin)是脑内麻药
第4章 神经传递物和心灵
孕育心灵的地方
控制着性格的是?
为什么孩子容易突然发怒呢
害怕、快乐及不快乐等情绪波动对生物来说是必要的感情4
切除杏仁核后就不再害怕了吗
喜欢和厌恶是人类特有的感情吗
在害怕的情景下容易产生恋情吗
一见钟情都是因为费洛蒙的关系吗
同理心是因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作用
心生恐惧及发怒的机转
愤怒和攻击性的情感
快感与喜悦从何而来
恋爱时为何会有幸福的感觉
有加强爱情的物质吗
感到性慾时的机转
笑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现
流泪可以解除压力吗
第5章 神经传递物和心理疾病
所谓不安是怎样的心情
什么是焦虑症
所谓压力是指怎样的心情
压力所造成的生理反应
什么是压力症候群
会感到不安的机转
恐慌症是由正肾上腺素所引起的
强迫症是因为血清素不足吗
焦虑症和压力症候群的主要治疗
抗焦虑药物可以减少焦虑的机转
主药的抗焦虑药物
任何人都有可能得到忧郁症
得到忧郁症的原因
忧郁症是单胺类(monoamine)神经传递物的减少
忧郁症的治疗
抗忧郁症药物的研发
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的出现
血清素与正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什么是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
躁郁症的治疗
索引
序
不好意思,一开始就要从笔者我个人题切入。我最近常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忧郁状态,感到深深的不安。症状严重时,什么都无法做,只能躺在床上。
许我是罹患了轻度的忧郁症。我之所以会写轻度,是因为还没有到不吃药就无法工作的地步。
我知道自己忧郁的原因,是因为每天的压力与对未来感到不安所累积造成的。若能赶快消除造成这些压力与不安的原因,就能立刻驱散我的忧郁,但是可悲的是在现实环境中做不到。
忧郁症状严重时,我不仅失去干劲,还会认为自己是个不管做什么都做不好的没用家伙。心中常常感到像是有铅块塞住的感觉,沉重得令人难以逃脱。一言以蔽之,就是莫名奇妙、痛苦得不得了。
像这种时候,我常常会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我无法控制这样的情绪变化呢?除了忧郁的情绪,我好希望能主动控制所有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但是要能做到这样,首先必须先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机制。
我们的心灵在哪儿呢?喜欢、讨厌、害怕、愤怒、悲伤、喜悦等情绪是从哪儿产生的?如何产生的呢?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的大谜题。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的心灵就在心脏。后来随着脑科学的进步,慢慢了解到心灵其实是因为大脑的运作而产生的。而且已经确切明了一种称为神经传递物的化学物质,在其中佔了重要的角色。
人为什么会忧郁呢?原因是因为一直处于压力状态下,破坏了脑内神经传递物的平衡。神经传递物正如其名,是为了传递大脑里面各式各样讯息的化学物质。研究发现,罹患忧郁症,是因为神经传递物的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又称「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的作用衰弱所导致。
神经传递物是大脑正常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神经传递物和心灵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各式各样的情绪及心灵活动,都是由大脑所运作的神经传递物种类及量所决定。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变少,就会产生忧郁症。
本书在为大家解说大脑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将神经传递物的各种功能为大家做简单易懂的说明。但是,可惜的是,就算了解神经传递物的功能,也无法自主掌控这些物质。我们没办法因为感到忧郁,就立刻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让心情转变。但是,客观的了解自己心中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绪,是因为某些神经传递物的作用,明白大脑如何运作,决不会是白费力气。甚至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情绪,或许不过是大脑和神经传递物所创造出来的幻想。
偶尔让自己不要随着莫名的情绪波动而起伏,客观的重新思考,如果能够这样换个角度思考,心里应该就会变得比较沉稳。
人类进化为地球上最高度智慧的生物,进化的结果让人们表现出其他动物所没有的丰富情感,这样的情感是生存在这个复杂社会所必需的沟通之道。
人类和机器人最大的不同,是拥有心灵。心灵拥有丰富的情绪,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正因为如此,虽然不容易,但与这些情绪和平共处,或许是人生最为重要的课题。
神经元之间传递讯息的机制
神经元是以树突接收到的电流讯息(神经冲动)传递到轴突末端,接着再将电流讯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但是,轴突末端和树突之间有一点距离,神经元之间并没有直接连接。
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界线週边称为突触(synapse),而突触之间的缝隙就称为突触裂隙(synaptic cleft)。尽管突触裂隙的缝隙只有5万分之1mm左右,但是这样的距离就无法传递电流讯息。
那么该如何传递讯息呢?就是将电流讯息转换成化学讯息。
在树突所接收到的讯息透过轴突以电流讯息的方式传递,会一直传递到轴突末端稍微膨胀的部位,就是被称为囊泡(vesicle)的部位。
因为有传递到突触末端的电流讯息刺激,轴突末端的钙离子通道会打开,让细胞外的钙离子流入,结果让突触末端的囊泡释放出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就称为神经传递物。神经传递物有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多巴胺(dopamine)及血清素(serotonin)等许多种类。
总而言之,就是传递到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突触末端之电流讯息,在突触囊泡里转换成化学讯息,再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放出神经传递物的神经元称为突触前神经元(presynaptic neuron),接收神经传递物的神经元则称为突触后神经元(postsynaptic neuron)。
突触前神经元所放出的神经传递物一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体(receptor)结合,接受体上的钠离子通道就会打开,如此一来钠离子就会流入细胞内,再度发生神经冲动,并将此神经冲动不断传到神经元之内。
神经元传递讯息机的机制
电流讯息(神经冲动)传到突触末端
↓
突触末端有钙离子流入
↓
释放出突触囊泡的神经传递物
↓
神经传递物与突触后神经元之树突上的接受体结合
↓
树突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
↓
钠离子流入细胞内
产生神经冲动(impulse)
为何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在一起呢
大脑是由神经元的网路所构成的,但是实际上神经元之间并没有连接在一起,因此神经元内所传递的电流讯息会转换成化学讯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这本书《3小时读通神经传递物》,可以说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有意思的一本书了。我平常就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蛮有研究的,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和想法,都跟我们脑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化学信号”脱不了关系。这本书恰好就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它没有用那种艰深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开心、悲伤、恐惧,或者为什么我们会因为某种食物、某种音乐而产生特别的情绪反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讲到了多巴胺在“奖赏机制”里的作用,让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会忍不住刷手机、玩游戏,原来背后是大脑在追求“快乐信号”。这本书的篇幅也刚刚好,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扎实的知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变得不一样了,不再仅仅从心理层面去理解,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背后的生理基础。
评分这本《3小时读通神经传递物》的书名简直太有吸引力了!我平常就对脑袋里那些化学物质怎么运作的充满好奇,但一想到要啃那些厚厚的科学著作,就觉得头大。而且「3小时」这个数字,感觉像是救星一样,完全打破了我对科普书的刻板印象,以为一定要花上好几个晚上才能稍微理解一点皮毛。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心情也起伏不定,就想着能不能通过了解点神经科学,来找到一些改善自己的方法。书名直接点出了「神经传递物」,这可是大脑沟通的“信使”,听起来就很有趣。我猜书里应该会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快乐、焦虑,甚至为什么有时会做出一些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我特别期待它能讲到一些关于情绪调节的知识,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谁不想拥有更平稳的心情呢?希望这本书能像它的名字一样,用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神经科学的奥妙,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提升专注力、改善睡眠的小秘诀,那就真的太值了!
评分读完《3小时读通神经传递物》这本书,我真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大脑就像一个神秘的黑盒子,里面发生的一切都难以捉摸。但这本书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复杂的神经科学概念讲得浅显易懂。像是把神经传递物比喻成“信差”,在不同的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这个说法我立刻就get到了。而且,它还讲到了不同的神经传递物,比如多巴胺、血清素等等,在我们的情绪、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我之前总是分不清这些,现在大概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会突然感到很兴奋(可能就是多巴胺在作祟?),或者心情低落(是不是血清素不够?)。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实际应用,比如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影响这些化学物质的平衡。我正在尝试书里提到的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希望能够减少失眠的困扰。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些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法,让我对自己身体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觉很棒!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看到《3小时读通神经传递物》这个书名,我还有点怀疑。毕竟“神经传递物”听起来就挺专业的,能在3小时内“读通”,这可能有点夸张了。不过,我还是抱着好奇心翻开了它。结果,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活泼,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感觉。它用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遇到的情境来解释科学原理,比如考试前的紧张、吃到美食的愉悦感,甚至是和朋友聊天时的轻松氛围,都和神经传递物息息相关。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成瘾”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行为会让我们难以自拔,这个解释让我对自己的某些习惯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合理,感觉每读完一个章节,都能吸收一些新的知识点,不会觉得信息量太大而消化不良。虽然我不是学科学的,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大脑的运作有了更清晰的画面,也更能理解一些心理现象了。
评分《3小时读通神经传递物》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大脑奇妙世界的大门,为我这样对科学充满兴趣但又觉得它遥不可及的普通读者打开了新的视野。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回避那些听起来很复杂的科学术语,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之中。例如,书中对于“焦虑”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的描述,更深入地剖析了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是如何失衡的,并提供了调节情绪的策略,这对我非常有启发。我还惊讶于作者能够将如此复杂的生化反应,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和比喻,让我能够轻松地想象出神经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过程。这本书的语言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堆砌感,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在娓娓道来。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科普,更是一种关于“理解自己”的探索,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并思考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