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杂志、新闻週刊、纽约时报等强力推荐
这不只是一本突破性的健康与科学书籍,更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因为众多高龄修女们的慷慨奉献,我们才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老年如何过得优雅?经过一生的学习和打拚,到了岁月将尽之时,究竟能以丰富的大脑功能安享天年?还是记忆失丧、情绪失控,成为别人的负担?
为了探索人类有史以来最剥夺人性尊严的阿兹海默症,一群修女甘愿每年接受严格的测验和访谈,死后捐出大脑,揭开了成功老化和长寿的秘诀:
◆为什么童年时建立语言能力能预防阿兹海默症?
◆哪些常见食物有助于长寿与大脑的功能?
◆为何预防中风和忧郁症是避免阿兹海默症的关键?
◆遗传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规律运动永不嫌迟?
◆态度、信仰及社群如何能延年益寿?
一九八六年,斯诺登博士和一群住在明尼苏达州的修女们开始进行修女研究(Nun Study)。研究问题为:人在早年、中年及老年阶段,增加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及其他大脑疾病,例如,中风的变因为何?
参与研究的对象为678名74~106岁的修女,平均年纪为83岁,其中,超过85%的修女是教师。这群来自圣母院学校修女会的研究对象,每年都需接受身体检查。最后,在临终时,同意把大脑捐出来提供脑神经学家研究。
这678位伟大的修女,是全世界最大且同质性最高的大脑捐赠团体。要人家捐大脑?很难想像的一件事!
一九九○年的某天,斯诺登博士面对着这群修女要说出这个请求,一大群人坐着,气氛可想而知。静默中间,一位修女说:「嗯,他当然可以把我的大脑拿去,我人都已经死了,还留着大脑干什么?」
修女研究于一九九一年收到第一个捐赠者的大脑,是一位89岁且神智清楚的Nicolette修女。.
这群研究对象中,有的人患有阿兹海默症,有的在极高岁数时头脑还是相当清楚。研究发现,基因是阿兹海默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外,生活方式(尤其儿时)也有很大关联性。
1. 儿时学习越多的技能(大脑接受越多的刺激),受阿兹海默症侵害或罹患认知痴呆的机率越低。
2. 脑神经科学中,在幼儿发展时常说的一句话:不用即弃!在这个研究中似乎得到验证。
修女研究要问的是,为什么有些修女能够如此优雅地老去,持续教书与服事,一直到八十岁、九十岁,甚至超过一百岁,都还维持着完好的心智功能?为什么其他一直都过着如此相似生活的修女,却似乎会失去自我,忘记自己最亲近的朋友、亲人,到最后甚至跟身边的世界完全失去联系?
圣母学校修女会的修女们让我明白,老年不是我们应该害怕或侮蔑的事情。它可以是一段充满可能与新生的时期,让我们可以用洞悉一切的眼光观察并接受人生教我们的功课,并且在可能时,将这些教训传给以后的世代。
在现代世界里,要长时间追踪像圣母学校修女会这样一个定义清晰又如此同质的人口群体,机会已经越来越稀少了。这是一部很可能永远无法再重拍的电影……
关于这项千载难逢的研究:
「我们只征召在一九九一年时已经年满75岁的修女,总结起来,总共1027位符合资格的修女中,有678位加入了大脑捐献计画。这展现了惊人的66%的参与率,截至二○○一年初,我们已经解剖了修女研究中九位百岁人瑞的大脑……」
作者简介
大卫.斯诺登(David Snowdon)博士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流行病学博士,1986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展开修女研究。1990年他将修女研究搬到肯德基大学医学中心的「山德斯-布朗老化研究中心」,并在此担任神经学教授。身为全球顶尖的阿兹海默症专家之一,他曾在北美与欧洲各个科学会议中多次发表研究成果,并于重量级医学期刊,如《美国医学协会期刊》、《老年医学期刊》等发表论文。
译者简介
李淑珺
台大外文系毕业,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硕士,英国剑桥大学、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进修。目前为自由译者,专注于心理学、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译有《小鱼舖,大奇蹟》、《神奇城堡》、《巫婆一定得死》、《道别之后》、《躁郁奇才》、《当孩子得了躁郁症》、《熟年大脑的无限潜能》、《解剖自杀心灵》、《OFFICE心灵教练:企业的焦点解决短期谘商》等书。
推荐序1 修女.研究.老头脑 郑玉英
推荐序2 统计数字以外的研究──善生与善老 赵可式
推荐序3 阳光下圣洁的灵魂 江汉声
作者序 不同的世界
第1章 通往忠告丘之路
她们会对你敞开心胸,但前提是你要先对她们付出自己。──柏卡门修女
第2章 最后一位屹立不摇的修女
我父亲有一间店,而我们小时候就帮修女们採买东西。她们的生活似乎永远都这么快乐,因此我想,我可能也会喜欢修女的生活。──魏妮可修女
第3章 灰质
我们的修会成立的目标就是帮助穷苦和弱势的人。还有谁得了比阿兹海默症的人更弱势?──史瑞塔修女
第4章 最棒的礼物
身为修女,我们做了不生小孩的困难决定。但是经由捐赠大脑,我们可以帮助解开阿兹海默症的谜团,而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未来的世代生命。──史瑞塔修女
第5章 两位修女的故事
在一片新的土地上全部从头开始的前景突然显得很吓人、很不实际。我脆弱的自我开始自怜起来:「我年纪太大了;现在开始太晚了!」──罗朵瑞修女
第6章 惊人的大脑
好极了。我出生在肯德基,现在我的大脑也会回去那里。──罗葛兰修女
第7章 能言善道的人
此刻我在「鸽子巷」徘徊等候着,还有三个星期,我就将追随着我的伴侣的脚步,经由贫穷、贞洁与服从的圣愿,与祂结合。──爱玛修女
第8章 家庭连结
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么吗?我最怕我会忘记耶稣。但我最后终于明白,或许我会不记得祂,但祂一定会记得我。──萝拉修女
第9章 事物的核心
每次我敲开一扇门时,都不会知道这位姊妹正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感觉。因此当我走向她的房间时,我都会祈祷圣神指引我该说什么,该问什么,还是应该静静聆听就好。──麦玛琳修女
第10章 我们每日的饮食
自从修女们听说了斯诺登博士关于叶酸的发现,每到用餐时间都毫不犹豫地往沙拉吧去。──魏玛莉修女
第11章 乐观而优雅
即使每年都要考三次欧格神父的哲学考试,还有吓人的十小时的教学练习,我还是对我在圣母学院教室里渡过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热衷不已。──柯吉娜修女
第12章 百年马拉松
我不想说我们是欢欣鼓舞地送她上路,但这确实不是一场哀戚哭泣的丧礼。她在活了一百零二年后,回到了天主怀中,我们只是送她最后一程。──卜玛丽修女于韦玛丽修女的丧礼致词
谢辞
关于修女研究
关于圣母学校修女会
这本书的名字《优雅的老年:678位修女揭开大脑健康之钥》,真的太特别了!我平时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类的书籍很感兴趣,尤其关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提到修女,我第一印象是她们那种高度自律、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这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但这本书竟然能从她们身上挖掘出“大脑健康之钥”,这让我充满了好奇。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具体地阐述修女们的生活方式对大脑的益处,比如她们的饮食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是不是她们每天都有特定的精神活动,像冥想、祈祷或者学习?又或者是她们的社群生活,是如何促进大脑的连接和活力的?在台湾,大家越来越重视“活到老、学到老”,但如何保持学习能力和认知功能,是很多长辈关心的问题。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提供一些来自“修女智慧”的、实用的方法,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实践,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关于如何拥有一个既优雅又健康的老年生活的启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和认知层面的。
评分《优雅的老年:678位修女揭开大脑健康之钥》,光听书名就觉得是一本很有深度、很有启发性的书。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长寿秘诀的书,但大部分都比较笼统,或者侧重于某个单一的方面。这本书以“修女”这个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且样本量达到678位,这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修女的生活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规律性和精神力量,我觉得是我们现代人很缺乏的。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剖析修女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她们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社交互动,甚至是她们处理压力和情绪的方式,是如何共同作用,为大脑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越表面现象的洞察,让我们理解,真正的“优雅老年”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是心灵的宁静和大脑的活力。尤其是在台湾,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大家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宝贵的参考。
评分《优雅的老年:678位修女揭开大脑健康之钥》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678位修女”这个数字,实在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对如何安稳地步入老年生活,并且保持身心健康感到好奇,尤其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我们很多人都开始思考,究竟该如何才能在晚年过得有尊严、有品质。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特别,修女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带着一种宁静、自律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她们如何能长期维持大脑的活力,这其中的秘密绝对值得我们这些还在奋斗中的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一代去借鉴和学习。我非常期待书里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生活习惯、饮食建议,甚至是精神上的修养方法,这些东西通常是那些“成功”的老年人身上都能看到的共性,但往往不被大众所熟知。而且,678位修女的样本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代表着研究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我相信这本书里一定会有很多令人信服的论据和深刻的洞察,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对老年生活“衰老”的刻板印象,而是看到一种积极、充满活力的可能性。
评分哇,这本书的名字《优雅的老年:678位修女揭开大脑健康之钥》,真的太有意思了!我平时就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生活方式和健康养生的书,尤其是那些能提供实用建议,并且有科学依据的内容。修女的生活,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那种远离尘嚣、早睡早起、规律生活的形象,但这本书既然能把她们的大脑健康秘密揭示出来,那肯定不只是表面上的规律。我很好奇,她们的饮食结构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不是有什么特定的食物或者烹饪方式对大脑有益?又或者,她们的日常活动,比如祈祷、冥想、手工制作等等,这些精神和身体上的投入,是如何帮助她们的大脑保持年轻态的?台湾现在有很多长辈都在关注如何延缓衰老,大脑健康更是重中之重,很多人担心失智症什么的。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提供一套可行的、并且是源于真实生活案例的“大脑健康之钥”,那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些修女们有没有什么“秘诀”,能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从而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活力。
评分读到《优雅的老年:678位修女揭开大脑健康之钥》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哇,修女也能研究大脑健康?”这太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了。我一直觉得修女的生活是比较纯粹、朴素的,侧重于精神层面的修行。但这本书却把她们的“大脑健康”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还是678位,这个样本量相当惊人。这说明这不是一本流于表面的“鸡汤”文,而是背后有扎实的研究支持。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修女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甚至是她们的信仰和精神世界,与大脑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她们长时间的祷告和冥想,是不是能锻炼到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她们的社群生活(虽然在修道院内)是否也对大脑有积极影响?又或者,她们的饮食习惯,是否比我们普通人更健康,更能提供大脑所需的营养?总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保持大脑活力,从而实现“优雅老年”的深刻见解和实际操作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