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俗历史
  • 文化
  • 教育
  • 知识
  • 趣味
  • 科普
  • 青少年
  • 学习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今天起,以脉络性思考的全新角度,全面理解人类文明变迁。
  
  台北市立建国高中历史科黄春木老师
  曾任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历史科教育实习课程教师/建中人文社会资优班召集人
  汇整逾二十年教学经验,「学好历史」的关键方法首度完整公开

  这是第一本专书,针对台湾中学生,讲述如何「学习历史思考」的方法,强调:
  ★结合自然学科思维,全面理解历史发展
  ★概观式的认知架构,扩大历史学习格局
  ★掌握脉络性思考,深入通晓历史全貌

  学习历史,目的不在强记死背拿高分,而在于开启格局与视野,提升思考能力。

  本书详尽说明如何脉络性思考,整合零碎重点,让你看懂历史变迁,从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获得启发,放眼现在与未来。

  在欧美,中学历史课堂上着重进行「历史思考」的教学型态已行之有年。透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建立多元、全方位的观察角度,强化思辨能力,其目标正是为了培养文明社会所需的理想公民。

  近年来,这股学习趋势已吹向台湾,大考命题也开始顺应潮流,打破「背了就能得高分」的铁则,答题时更需要灵活思考。

  因为学历史的价值,是要能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所以我们该了解的是,历史课不应只有僵硬的知识灌输,必须能系统性地学习,跨学科地探究文明进展。

  考高分不等于学好历史,但学好历史,才能使你成为无往不利的现代社会理想公民。  
  
【热烈推荐】

   历史教授 周樑楷 / 台北市立建国高中 徐建国校长 / 台北市立建国高中 陈伟泓前校长 /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 李庆宗校长 /国立武陵高中 林清波校长 / 国立师大附中 洪仁进校长 / 台南一中 张添唐 校长 / 北一女中 杨世瑞校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春木


  摩羯座,期望自己成为一个温和而坚毅的人。任职于台北市立建国高中,致力于为二十年后的台湾培养人文及社会科学人才,同时已经花了将近十年时间为原住民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工作。身为社会学科教师,但也喜欢和数理学科教师互动,共同研发STS课程,让学生具备科技与社会的跨领域思考。已经在中学任教近三十年,但也在大学兼课十五年,可以协助School和College两边进行对话。曾经获得教育部师铎奖,从此只好更卖力工作,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同时也不要对不起「遗珠之憾」。

  经历:
  1999-2001 国民中学学生基本学力测验历史科题库研发委员
  2000-2008 国中、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
  2002-2004 教育部历史科国家课程纲要(95课纲)修订委员
  2003-2004 台北市历史科辅导团教师
  2003-2008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讲师
  2004-2005 台北市各级学校资优班分组教师专业成长(高中人文社会科学)组长
  2005-2013 建国高中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向资赋优异班召集人
  2006-2008 建国高中教师会理事长
  2007-2008 教育部历史科国家课程纲要(98课纲)修订委员
  2007-2010、2011-2014建国高中执行国家科学委员会「高瞻计画」STS课程研发
  2008-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2010-2013 台北市公私立高中校务评鑑教学访视教师
  2010 台北市特殊优良教师(语文与社会科学类)
  2011 教育部师铎奖
  2013-2015建国高中执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领先计画」副召集人
  2015- 台北市候用特聘教师

  教育部资讯融入教学历史教材编写委员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历史科课程纲要前导研究工作小组成员
  曾主编多种审定版教科书,涵括历史、社会科学领域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我们为何要学历史?

  
  「历史」之所以存在,来自于回顾和反思,这是身为人类十分关键的基本能力,透过在时间长河中来回思考、评估、想像等心智活动,因而诞生了「历史」。只要我们拥有回顾和反思的能力,我们就拥有「历史」,和「历史」形影不离,并且具有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无论短暂如人类的「历史」,或者人类所赖以为生的地球漫长「历史」,为了探究其变迁的原因、过程与影响,人类设法将这样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加以「时间化」,因而建立了一种可以叙述、议论、沟通的时序架构,经由这样的架构,历史思考或研究就可以方便展开。这个部份,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这样的「历史」,是因为我们永远需要参与一个比自己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滋养我们,而我们得回馈和传承。
  
  「历史」虽然来自于过去,但它永远是当下人们思考、评估、想像等心智活动的成果,而且不仅对于现在,也会对于未来形成影响。这就是「历史」之所以重要的理由。透过「历史」,我们蒐寻宝贵的文明资产,了解过往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但一切主要是为了现在及未来。基本上,我们总是带着疑惑回溯「历史」的,但我们的心向往未来。
  
  有几句话,可以归纳上面这些个想法:
  
  历史是一门在时序脉络当中探究变迁的学问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也是人类文明的资料库
  
  历史是伫足现在的过去,也是通往未来的过去
  
  我们有许多人是因为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而愿意全心投入,愿意花了人生大半辈子学习,并且还希望能够将一些心得拿出来分享,好让大家在历史思考中也能得到「自由」,以及「快乐」。有甚么「自由」和「快乐」,比得上可以在时间长河中来回无碍地思考、评估、想像,而且从中得到感动、智慧与勇气的收获呢?
  
  这样的心意和愿望,特别是在政治过于干扰历史学习的时刻,尤其显得珍贵。
  
  今天在台湾学习历史,不是太无聊,就是太严肃了。无聊,是因为学校里头的历史课几乎已经被「四选一」选择题的「限制反应」给綑绑了。所谓「限制反应」,就是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譬如标准答案是A,大家就只有选A才能得分,选其他三个选项就没有得分,甚至还要倒扣分数;至于答对的学生怎么推导出A,那就无须闻问了。但稍微有一些教学经验的人就知道,这是一个黑箱子,我和几位很勇敢的朋友曾经试图打开过,结果充满惊吓!
  
  严肃,则是因为长久以来学习历史,早已经涉及国家定位的大是大非,朝野各方多在字斟句酌中细腻周详地辨明,甚至还可以依照用词进行「我们」和「他们」的分类,犹如专制国家才会存在的文字及思想审查。
  
  学习历史,真的得这么无聊、严肃吗?
  
  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应该把台湾的历史学习何以会无聊、严肃的这段历史拿来加以研究才是!
  
  这本书当然无法改变、取代课程纲要、教科书,但起码可以让对于历史学习有所期待的人有机会转变被教科书或考试「牵着鼻子走」的阅读经验和习惯。
  
  受限于篇幅、时间,以及知识背景,本书「目前所呈现的」与「原来希望呈现的」之间,其实存在着不小的落差,但核心关怀是没有差异的。
  
  我们学习历史,实在需要有一个更大的思考格局,才能够看得广一点、远一点;因为人很精彩,而且人(及其群体、组织)永远是在时间、空间,以及自我的意念中彼此联结、交互作用,有理性、也有非理性,有主动、也有被动,有不少喜悦、也有许多无奈。而且,决定历史面貌和走向的「人」,绝不是只有上层菁英,所有的人,尽管未必都留下姓名,但他们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种种行动,都深深地对于当时,以及往后的历史发展产生影响。这是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必须随时谨记在心的。而本书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加以编写和探讨的。
  
  「学好历史」和「打开思考的格局」是相互作用的。本书希望能够在「打开思考的格局」以便能「学好历史」这一部分,做出一些贡献;然后,盼望大家能够「学好历史」,透过「历史」打开「视界」,拥有宽广的「世界」。
  
  而这也应该是历史老师们,以及历史研究者的「莫忘初衷」。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历史,就像是在看一出波澜壮阔的戏剧,里面有英雄豪杰,有阴谋诡计,有王朝更迭,有文明兴衰,精彩纷呈。但有时候,我们手中的“剧本”——那些历史教科书,写得实在太干瘪了,让人提不起精神。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这本书时,眼睛立刻就亮了。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惊喜的学习方式?是会让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历史?还是会用某种创新的图表来梳理复杂的历史脉络?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摆脱死记硬背的痛苦,而是能够真正地走进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动机。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历史”的秘籍,让我以后在面对任何历史问题时,都能游刃有余,并且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我一直觉得他的文字很有温度,而且他对于历史事件的剖析,总能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看到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学习历史”的书,我简直是迫不及待想要拜读。我一直觉得,学历史,最难的往往不是记住那些事件,而是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逻辑的整体,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普世的道理。这本书的书名,“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他独特的学习方法,比如,他如何整理庞杂的历史信息?如何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如何从具体的历史人物身上,领悟到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变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我提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对历史产生更深的兴趣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有质感。那个字体,那种配色,都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又不失活力的气息,跟我想象中“历史”这个厚重的词汇,又有点不太一样,但又感觉很契合“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这种探索性的主题。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历史书,不仅要有扎实的史料支撑,也要有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遥远而复杂的历史事件,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去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抉择。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读懂”历史的方法。比如,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同一段历史?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这些都是我在自主学习历史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南,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历史认知体系,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的。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历史学习一直抱持着一种“敬畏”又“疏离”的态度。一方面,我承认历史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见未来,但另一方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年代、人名、地名,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感觉像是要啃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所以,“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这个书名,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盏指路明灯。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会提出怎样的新颖的学习方式?是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还是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或者是某种思维导图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我之前对历史学习的刻板印象,让我发现历史的趣味所在,甚至爱上历史。我期待作者能引领我走进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历史世界,让我不再害怕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而是能从中找到乐趣,并且能够独立地去探索和思考。毕竟,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记住事实,更是培养一种历史的眼光和人文的素养。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我之前有读过他另一本关于唐朝的书,写得就很有趣,这次看到有新书上市,而且主题是“历史可以这样学”,实在太吸引我了。我本身对历史就挺有兴趣的,但总觉得教科书上的东西太枯燥乏味,很多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交代不清,读起来很吃力。所以,我满心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和学习方法。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历史变得生动有趣的?他有没有分享一些独特的学习技巧,比如如何记忆史实、如何理解人物关系、如何从事件中提炼出重要的历史脉络等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陈述史实,更能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历史背后的逻辑和人性。毕竟,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事件堆砌,而是无数鲜活的生命在其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让历史学习变得轻松又有效的方法,那绝对是件值得开心的事。而且,书名里的“原来”二字,总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作者要揭示一些我们之前未曾发现的“秘密”,这让我充满了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