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

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丧亲之痛
  • 疗愈
  • 纱丽
  • 印度
  • 文化
  • 旅行
  • 自我发现
  • 女性
  • 成长
  • 回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5最真挚的疗癒书,献给所有痛失所爱、寻求方向的忧伤朋友!
  
  「我写下这个故事,希望能为走在丧恸中的人遮一点炎阳,或者,洒下一些清凉的雨滴。」──作者金幼竹
  
  哲依在门诊,听着医师说:「哲依,你现在是一个人了,你不照顾自己谁照顾你呢?」是的,她该听医生的专业建议,去找心理医师帮她。
  
  而在家里,她的儿子返回探望,惊讶地问:「天啊!你到现在还留着爸爸的骨灰?」没错,她早该告别了,却只是一直留在那里。
  
  相爱相依这么久的丈夫,就这样消失了,没有「再见」的一天,只有永远的别离。心崩解了,生活却得继续下去:「我好像一个人站在薄冰上,很怕动一下,脚下的冰就碎裂,会沉下去淹死……。」
  
  修车厂的员工说:「以前你先生来保养,总是跟我说,『先维修我太太这台,她的车必须完全安全。我那台没关系。』」哲依崩溃痛哭……。在这世上,已经没有如此爱她保护她的人了。
  
  上帝说,祂不会给祂的儿女超过他们能负荷的重担,可是她怀疑,此刻她所面临的,早已经超越她的极限。然而,当她感到再也撑不住的时候,出现了一群教会团契中,如天使般的朋友。当他们互诉生命故事,她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负伤的天使──因为他们都因各自的原因,重返单身,并且带着轻重不等的心灵创伤。
  
  这是最真切的一则疗癒故事,随着女主角哲依最后乘船到大海上,遇见了一对老夫妻,他们对她说了一句话,以及她作了一个充满寓意的梦,以印度妇女服饰「纱丽」呈现……读者可以看到,人即使在如此悲怆与软弱的时刻,上帝仍能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抚慰我们看似好不了的悲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金幼竹


  江苏武进人,生长于台湾,目前住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南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学硕士。
  从事中英文翻译、写作。
  曾发表散文于若干中文杂志;社论与政论见于《美国世界週刊》。
  并着有传记《心系中国:希祝虔牧师》、小说《纱丽之旅》。
  译着有《与神约会》、《留个停车位给上帝》等。
  个人部落格:zoesphere.weebly.com

图书目录

01 误上贼船
02 离不离婚?
03 庆生聚会
04 甜甜圈
05 狗和咖啡
06 黄水晶
07 杰西的方子
08 客串「功夫小子」
09 你是哪一种动物?
10 大山姆
11 骇客任务
12 神祕的空桌子
13 卡蜜霞的悲剧
14 佩蒂的访客
15 老式的剧院
16 梦
17 睡衣派对
18 不是再见
19 烤海棉糖
20 何去何从
21 抛锚
22 多一个床位
23 威尼斯之梦
24 海的诗歌
25 蓝嵴山

图书序言

许多年前,在我出国留学的前夕,突然收到一个朋友的通知,是关于他母亲过世的消息。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丧礼,抱着一种不知面对什么状况的心理,一路上,我揣摩着应该对他说什么安慰的话。但是,当我到达殡仪馆时,才发现根本没机会跟他讲话。我被安排在一行人的最后面,大家轮流走到前面,对死者鞠躬。我看到他披着蓑衣跪在棺材旁边,这才觉悟到他是家中的长子,照中国人的习俗,他大概需要扛起最大的责任,尤其是像丧礼这样的事。他看到我的时候抬起了头,似乎想说什么,但是没有,他把自己按在那里,披麻带孝地尽他长子的责任──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那位同学,那些本来要安慰的话也一直没有说出来。

  后来,我在美国结婚落居,孩子还小的时候,实在做不了什么事,就常常在家里看爸爸帮我录的台湾连续剧。就在那时,我又看到了那位「同学」!倒不是他后来成了什么演员,而是因为,剧中的画面让我勐然想起了他当时的样子。剧中一位年轻寡妇带着亡夫的棺材回家,粗糙的蓑衣下,是她惨白的表情,她周围的一些人举着高高的白布条,上面写着哀悼的黑字,那布条在风中勐烈地拍打着,象征她心中惨烈的状况。我不知道是因为那戏剧效果太好,还是我真的感受到那种天人永隔的绝望,总之,那一幕印在我脑里,久久无法挥去。

  不久,我去参加了一位美国老牧师的丧礼,发现他们教会的人居然都穿着鲜艳的衣服出席,并非一般的黑色,心中觉得非常诧异。他们说,老牧师已经「打完美好的一仗」,现在到了主的怀里,应该要庆祝而不是难过,更何况,这还是老牧师生前早就叮嘱过的,教他们要欢喜地庆祝他在天上的生日!这和我印象中的丧礼真的有天壤之别。渐渐的,我开始了解为什么那些人可以衣着鲜艳地去参加老牧师的丧礼,而且,是真的充满着喜乐。因为,他们心中的确有那份天上的「盼望」,他们「认识」那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所以,他们完全相信祂给他们的应许是真的。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因为,在他们平常的生活里,他们已经经验过跟神的「对话」,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位神,就好像你跟一位从来没见过面的亲戚或笔友通信许多年,虽然你们从未见面,但是你「知道」他的存在,你也知道他的为人和喜好。

  然而,这种对神的「认知」并不会自动地成为你的「力量」,就像门徒在山上见到摩西和以利亚出现,与耶稣讲话,并看到耶稣变形,但是,在耶稣被捕和钉十字架以后,他们全都发慌逃跑,彷彿所有跟随耶稣的日子都变成一场梦,而且醒不过来。

  这就是我当时的状况,在先生在外旅行时突然病倒,到他离世的两个多月当中,虽然整个经过都非常紧迫和混乱,比《法柜奇兵》中的印地安那琼斯被追杀的历险更加离奇,但是,我却感到有一双大手托着我,以至于我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仍然面不改色。而且,在他走后第二天,我还在朋友和牧师的协助之下,在一个美丽的湖边替他作追思礼拜。我和大家分享那些日子神的恩典是如何的与我们同在,等等。最后,我、儿子和参加的亲人,把手上白色、蓝色的汽球放入高空,表示我们愿意在心里与他告别……。那个追思礼拜是如此地特别,之后的几天,有好几个朋友告诉我,他们不但领收了许多,而且还告诉家人:「我走了,不要在殡仪馆跟我作追思礼拜,要像幼竹一样,在外面举行。」

  那一切,都是神给我的「高山经历」(mountain top experience),就像神在门徒要经历大痛之前,让他们看到那荣耀的异相。因为,祂知道,在那之后,就像所有时去亲人的人,有「客西马尼园」的荒凉等着我。所以,尽管有这么多的恩典,尽管我知道我还有儿子要照顾,在追思礼拜之后,我还是崩溃了,我困兽犹斗,在丧恸中跌跌撞撞了许多年。我多次想用文字来抒发那种赶不走的沮丧,都没有什么用,后来,有一天,我想到了那些单身团契的朋友,就随手写了一些有关他们的东西,写着写着,突然发现,我其实可以把一些丧恸放在这样的「布景」里面抒发出去,就好像水库的水存得太满,但是,在找到一个门闸开关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些存量放了出去了。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当我开始写单身团契的时候,我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那里了。我从来没想到,为了躲避痛苦而碰到的那些单身朋友,其人其事其问题等等,到后来居然成了帮助我走出人生低谷的一条隐密的途径了!《真善美》那部电影中,有一句大家喜欢引用的话:「当神关上了一扇门,会开启另一扇窗,让你出去的。」

图书试读

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圈,大圈在外,小圈在内,看起来像一个甜甜圈,最重要的是中间空空的「洞」,因为照乔治牧师的说法,我们就住在那个「洞」里。

他说:「处理人际问题有一个很实际的方法,就是你必须知道,怎么样佈局你周围的人。」他指着那个「甜甜圈的洞」(donut hole),说:「你应该把那些最能够对你说实话的人放在你旁边,就是这里。」
 
他在那个「洞」里画了两、三个火柴棒似的小人。「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他们是你的镜子,如果你脸上黏了牛肉汁或面包屑,他们就会直接告诉你,免得你被人笑话。」大家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后,他指着洞外面的那一轮,也就是甜甜圈的本身,说:「至于其他你所认识的人,不管是同事朋友或熟人,都可以把他们放在这个圈子里。」
 
他面对大家,接着说:「你的家人就比较麻烦了,这要看他们是不是能对你用爱心说诚实话。如果他们会用权威或情绪来影响你,你就要把他们放外面一点,不要让他们侵入你的核心。这并不表示你不爱他们,事实上,这样作可以保护你们之间的关系,免得发生太多冲突。」他在核心之外的甜甜圈上面又画了几个小人。
 
「现在,让我们想想,那些伤害过你—或说,容易「彼此伤害」的人,应该放在甜甜圈的哪里呢?」
 
大家此起彼落的回应:「放在最外面!」或「放远一点,越远越好。」
乔治牧师拿着粉笔,在甜甜圈的外面画了好几个火柴棒似的小人。
 
******
 
地中海一行,我只带了两本小书,其中的一本鲁益师的《卿卿如晤》( A Grief Observed)我已经看过一遍了,但是,打包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又把它扔进了箱子里。这天下午,我和吉儿用了些下午茶和点心,自己一个人坐在甲板上,重新阅读那本很轻又很重的鳏夫告白,过了一会儿,当我放下书调整视力的时候,我发现,一位穿着明亮水手装的老太太,带着笑容看着我,感觉上,她已经看了我好一阵子了,我有点不知所措,也就对她笑了一笑。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这个书名,我的心头一震。失去,这个词总是带着一种宿命感,而“疗癒旅程”则赋予了它一份希望。台湾的社会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有时也变得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本能够深入探讨失去与疗癒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描绘这段“纱丽之旅”。纱丽,在我的想象中,是一种色彩斑斓、质地柔软却又充满力量的织物,它是否象征着主人公在失去爱人后,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包裹和安抚自己?这段旅程又会是怎样的跌宕起伏?我期待的是,它能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悲伤,不是一味地催促遗忘,而是引导我们如何在失去的废墟上,重新种下希望的种子。也许,这个故事会教会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内心深处依然蕴藏着自我修复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或许就藏在那一段段如纱丽般缠绕的记忆和经历之中。

评分

不得不说,《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这个书名,真的非常有力量。它像一个温柔的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内心世界的旅程。在台湾,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很多时候会忽略掉内心的声音,尤其是在面对失去和痛苦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压抑或者回避。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在这片繁忙喧嚣中,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能够安顿心灵的蹊径。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纱丽”这样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且象征着女性柔美与坚韧的元素,与“失去所爱”这样一个沉重的主题结合在一起的。我期待着,在故事中,纱丽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可能是一种象征,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泪水背后的坚韧,去发现那些在阴影中依然闪烁的光芒。如果能借由一个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重新学会爱自己,那将是多么宝贵的体验。

评分

拿到这本《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我立刻被它那种低调而深刻的气质吸引。标题中的“失去所爱”无疑触碰到了许多人心底最柔软也最脆弱的部分。在台湾,虽然生活便利,物质富足,但情感的疏离和对亲情的珍视,常常是人们内心深处默默牵挂的。作者选择以“疗癒旅程”作为主线,这让我对故事的走向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不会是一段轻松的旅途,也许会有挣扎、会有迷茫,但最终一定会通往内心的平静与成长。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书,特别是关于人生哲学和情感关怀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情感慰藉方式,不是强行灌输“你要坚强”之类的话语,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一个人如何一点一点地接纳、理解、最终超越失去的伤痛。我个人也有过一些生命中的低谷,那时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指点,而是能够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一些能够引领自己找到出口的线索。《纱丽之旅》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存在。

评分

《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这个书名,就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我内心的某个角落。在台湾,我们对“疗癒”这个概念越来越重视,但有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真正的疗癒,往往来自于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和情感的释放。作者选择以“纱丽之旅”作为载体,这让我充满期待。我很好奇,这趟旅程会带我们去往何方?纱丽,是印度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精致、美丽和女性的力量,将它与“失去所爱”这样的痛楚结合,我预感这将是一场关于如何将痛苦转化为力量的深刻描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温柔、更具启发性的疗癒方式,不是那些空泛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角色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即使面对失去,我们依然可以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重新拥抱自己。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像一块柔软的纱丽,轻轻拂去我们内心的尘埃,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很心动,浅浅的蓝色晕染开,仿佛是日落时分宁静的海面,又像是层层叠叠的纱丽织就的梦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阅读,但光是看到书名《纱丽之旅:失去所爱的疗癒旅程》,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共鸣。失去,这个词总是带着沉甸甸的重量,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可能经历。而“纱丽之旅”这个词组,又赋予了一种异域风情和仪式感,让人好奇作者将如何用这条充满色彩和纹理的旅程,来承载和抚慰伤痛。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关于告别、关于释怀、关于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它或许不像一些励志书那样直接给出解决方法的清单,而是通过一个角色的经历,让我看到在痛苦中依然可以孕育希望,在失去之后依然能发现生活的纹理和色彩。台湾的生活节奏有时候很快,人情味也渐渐变淡,我特别渴望能有这样一本能让我慢下来,去感受内心、去面对真实情感的书籍,而《纱丽之旅》似乎就是那个能拉住我手的温暖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