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下)

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傷寒論
  • 中醫
  • 中醫藥
  • 臨床醫學
  • 方劑學
  • 現代醫學
  • 中醫臨床
  • 內科
  • 溫病學
  • 張仲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首創六經辨證,用以治療外感傷寒,
被譽為臨床辨證論治,且理、法、方、藥俱備的第一部醫典,
有誌學中醫者非讀不可!

  《傷寒論》原名《傷寒雜病論》,乃東漢末年張仲景所編著,他有感於當時動亂頻仍,疫病流行,「感往昔之淪亡,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編撰十六捲醫書。他首創六經辨證,並列方治,用以治療外感傷寒,被譽為臨床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備的第一部醫典,一韆七百多年來迭有增補,至今仍廣泛應用,可見其價值。

  美中不足的是,書中留下一些缺憾。本書解讀者行醫逾四十年,認為現代醫藥發達,營養充足,多數「死癥」已有解救之法,因而增補三篇,細加解讀,應該更符閤現代人之需要,尤其值得年輕醫生參考。
《金匱要略方論精解:內科疑難雜病臨證寶典》 —— 跨越時空的經典智慧,直擊當代臨床難點 本書導言:臨證之基,方論之要 自仲景《傷寒論》奠定瞭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石之後,《金匱要略方論》(以下簡稱《金匱要略》)便是承接其精髓,深入探討內科雜病辨治的巔峰之作。如果說《傷寒論》是解急性外感病的“急救手冊”,那麼《金匱要略》無疑是調理復雜內科、婦科、五官科等諸多慢性與復雜疾病的“內科百科全書”。 本書《金匱要略方論精解:內科疑難雜病臨證寶典》,正是基於對這部偉大經典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臨床的緊密結閤,旨在為當代中醫師、高年資學生及所有緻力於精研中醫理論的同道,提供一本既具深厚學術底蘊,又極富實操指導價值的臨證寶典。我們摒棄瞭對《傷寒論》核心內容的重復闡述,而是將焦點完全聚焦於《金匱要略》所獨具的、解決復雜內科疑難雜病的體係與方劑的精妙運用。 第一部分:理論體係的重構與深化——雜病辨證的獨特視角 《金匱要略》的精髓在於其對“百病生於髒腑之不和”的深刻洞察。本書的開篇,首先對《金匱要略》中構建的雜病辨證體係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與重構。 1. 髒腑經絡病機的新詮釋: 我們詳盡解析瞭“髒腑彆論”的理論基礎,闡明瞭脾、胃、肝、腎、心、肺六髒在雜病發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例如,針對現代社會常見的慢性疲勞綜閤徵、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癥,我們從《金匱要略》中“脾主運化,健則生痰生濕”的角度齣發,解析瞭“虛勞”、“消渴”、“髒躁”等病證的深層病機,並結閤現代醫學對內分泌、神經免疫係統的認識,提齣瞭更具靶嚮性的辨證思路。 2. 辨病與辨證的有機結閤: 《金匱要略》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並非單純的癥狀堆砌,而是將西醫所定義的特定疾病(如水腫、黃疸、中風等)納入中醫的整體辨證體係中。本書深入探討瞭“辨病先行,辨證為本”的原則。詳細分析瞭“水氣病”、“血痹病”、“狐惑病”等病名下的復雜證候分型,特彆強調瞭水飲內停、瘀血內阻、濕濁中阻這三大核心病理機製在現代慢性病中的泛化應用。 3. 論治法的精微拓展: 本書係統梳理瞭“汗、吐、下、和、溫、清、補、瀉”八法在雜病中的靈活運用。尤其對“和法”的探討,如四逆湯、小建中湯等經典和解方劑,如何用於調理腸易激綜閤徵(IBS)、慢性胃炎等長期睏擾患者的病癥,提供瞭詳盡的劑量調整、煎煮方法及加減變化。 第二部分:核心方劑的深度剖析——結構、配伍與劑量 《金匱要略》方劑數量雖少於《傷寒論》,但其針對性與復雜性更勝一籌。本書將重點放在對這些核心方劑的“內科臨床應用”上進行窮盡式的解析。 1. 針對虛勞諸證的調理方劑群: 詳述大補元煎、腎氣丸、小建中湯等方劑在慢性腎病(早期)、男性亞健康、女性不孕不育等領域的應用路徑。重點解析瞭“虛勞”概念的現代延展,即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恢復期調理。例如,深入辨析瞭“虛勞咳喘”與“久咳傷陰”的鑒彆,並重點闡述瞭薯蕷丸在調理脾胃虛弱,痰濕內生體質中的重要地位。 2. 瘀血、水飲、痰濕三大病理的方劑應用: 瘀血證: 重點剖析血府逐瘀湯、桃核承氣湯等在心腦血管疾病(非急性期)、慢性盆腔炎、頑固性頭痛中的精準定位。強調瞭對“舌下脈絡瘀阻”這一體徵的現代影像學印證。 水飲證: 詳解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真武湯的劑量、煎法差異化應用。特彆是對心衰(代償期)、頑固性水腫的階梯式治療方案的構建。 痰濕證: 對溫膽湯的解析不再局限於“少陽膽鬱”,而是將其擴展至焦慮抑鬱、脂肪肝、代謝綜閤徵的調理,論證其“理氣化痰”的現代價值。 3. 婦科雜病的核心方劑詳解: 《金匱要略》中的婦科方劑是其寶貴財富。本書係統論述瞭四物湯、當歸芍藥散、溫經湯、少腹逐瘀湯等方劑在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閤徵中的應用。我們著重解析瞭“妊娠病”中對先兆流産、妊娠劇吐的辨證施治,強調瞭婦科調經的“調”與“補”的平衡藝術。 第三部分:疑難病案的精選與復盤——從古方到今用 本書的後半部分,完全由精心篩選的、具有代錶性的《金匱要略》相關醫案構成,旨在實現理論到實踐的無縫對接。 1. 經典病案的現代演繹: 選取瞭如“奔豚氣”、“厥癥”、“瘧疾”、“消渴”、“黃疸”等古代重點記載的病證。以現代病案的形式重構其診療過程,明確指齣古人是如何通過細微的脈證與癥狀,定位到肝氣鬱結、心腎不交、寒濕睏脾等關鍵病位。 2. 毒性藥材的安全性與配伍規範: 鑒於《金匱要略》中多用附子、乾薑、桂枝等溫熱藥材,本書設有專門章節探討其現代使用規範。闡述瞭先煎、後下等炮製技巧,以及如何通過配伍(如加生地、麥鼕等滋陰藥)來製約其溫燥之性,確保臨床用藥的長期安全性。 3. 現代疾病與古法的碰撞: 本書探討瞭《金匱要略》方劑在慢性失眠(心脾兩虛型)、縴維肌痛、乾燥綜閤徵等現代醫學難以妥善處理的領域中的獨特療效和作用機製,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加減化裁思路,體現瞭經典方劑在應對復雜病理機製時的強大包容性和適應性。 結語:精研仲景,方能緻遠 《金匱要略方論精解:內科疑難雜病臨證寶典》立足於《金匱要略》的深厚根基,旨在幫助讀者跨越理論與實踐的鴻溝,真正掌握雜病辨證的精髓。本書不求包羅萬象,但求字字珠璣,緻力於使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從仲景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成為解決當代復雜內科疾病的臨床專傢。此書,是獻給所有緻力於傳承和發展中醫的實乾傢的臨床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政育 醫師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係畢業
  民國六十七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任︰
  1.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2. 中華民國中西結閤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3. 遼寜中醫藥大學與遼寜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
  4. 中華民國中西結閤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5. 學術成就被當作研究對象,至目前共有:
  a. 颱灣醫傢李政育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整理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b. 李政育教授治療乳腺癌學術思想及經驗研究(遼寜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c. 李政育教授從肝論治白塞氏綜閤癥經驗研究(遼寜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班)
  d. 颱灣醫傢李政育醫師的中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在魁北剋的實踐 (遼寜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e.颱灣醫傢李政育醫師的中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在魁北剋的實踐(遼寜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f.颱灣醫傢李政育大補陽法之臨床經驗總結(遼寜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6. 中藥誘導腦細胞增生、週邊血乾細胞增生、癌乾細胞抑製、中風防治、截癱……等數十個美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經曆︰
  1. 民國六十九年榮獲教育部社會青年學術著作奬。
  2. 民國八十四、九十九、一百年中醫師特種考試命題典試委員。
  3. 2005年第九屆國際腦移植及修復會議召集人(INTR-9)。

  著作:
  《不吃藥飲食法》、《不吃藥飲食法二》、《有病自己醫》、《不吃藥養生法》、《十二經脈飲食法》、《點穴療法》、《季節養生心法》、《人參為補藥之王》、《蔬果瘦身美容》、《健康性愛寶典》、《益智安神一百分》、《中西結閤之中醫臨床治療心法》上中下冊、《新編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下冊、《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上下冊等。

陳璟徽醫師

  1966年生,1987年隨李政育習醫。
  1997年美國NCCA中醫師考試及格。
  2009年私立颱北海洋技術學院食品科學科畢業。
  2011年以「醫傢李政育大補陽法之臨床經驗總結」學術論文, 獲遼寜中醫藥大 學碩士學位。

圖書目錄

序言:淺談《傷寒論》為何普受曆代醫傢重視……李政育 003

第一章:再談六經辨證及其傳變、證治……018
補足仲景方三「死癥」之遺憾
後三○四條內容及微言大義
小柴鬍湯方 小建中湯方 論少陽病之在腑 大柴鬍湯方 柴鬍加芒硝湯
桃核承氣湯方 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抵當湯方 抵當丸方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湯方 小陷胸湯方
文蛤散方 三物白散方 柴鬍桂枝湯方 柴鬍桂枝乾薑湯方 半夏瀉心湯方
十棗湯方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附子瀉心湯方 生薑瀉心湯方 甘草瀉心湯方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鏇覆代赭湯方 桂枝人參湯方 瓜蒂散方 黃芩湯方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黃連湯方 桂枝附子湯方 去桂加白朮湯方
甘草附子湯方 白虎湯方 炙甘草湯方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大承氣湯方
小承氣湯方 豬苓湯方 蜜煎導方 土瓜根方 豬膽汁方 茵陳蒿湯方 
吳茱萸湯方 麻子仁丸方 梔子柏皮湯方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加大黃湯方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 黃連阿膠湯方 
附子湯方 桃花湯方 豬膚湯方 甘草湯方 桔梗湯方 苦酒湯方 
半夏散及湯方 白通湯方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 真武湯方(附加減法)
通脈四逆湯方 四逆散方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烏梅丸方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麻黃升麻湯方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方 
白頭翁湯方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四逆加人參湯方 理中丸方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燒褌散方 
枳實梔子豉湯方 牡蠣澤瀉散方 竹葉石膏湯方 
古今份量對照與服用法

第二章:臨床應用與解析……095
小柴鬍湯 小建中湯 大柴鬍湯方 柴鬍加芒硝湯
結胸
氣不上衝會有什麼變化
氣上衝斟酌治療法
誤下所引起來的現象
胸中有寒
胸中有寒的類型
脈浮而動數
短氣包括幾個現象
心中懊膿也包括兩個現象
陽氣內陷,心下痞硬
若不結胸,但頭汗齣,餘處無汗
躋頸而還
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怎麼煮大陷胸湯
太陽病重發汗
不大便
口乾舌燥
日晡所小有潮熱
小結胸
小陷胸湯治心內膜炎
大小陷胸湯的應用差彆
脈微弱與脈不弱
下利的種類
外證未除而下纔會齣現脇熱利
利下不止、心下痞硬纔屬脇熱利
促脈會引起多種發炎反應
先喘而後汗齣
熱利不一定用葛根芩連湯
錶癥、水不利及急迫癥亦會下利
一、錶癥引起的腹瀉
二、急迫性拉肚子
三、水不利所引起的腹瀉
兼談葛根芩連湯的藥理 葛根 黃芩 黃連
問與答:糖尿病患者覺得吃不飽
問與答:關於甲狀腺亢進之用藥
問與答:腸蠕動太快之用藥
問與答:扁桃腺
問與答:肝髒疑難雜癥
脈促
結胸
結胸加脈促
咽痛
兩脇拘急:與橫隔膜有關
脈細數,頭痛未止
脈沉滑者脇熱痢
下血可以分成二部分 十棗湯方
一、腹腔腫瘤。
二、水蓄癥。
三、嘔逆。
漐漐汗齣
漐漐汗齣,頭痛
短氣
從水分流轉談治療用藥
一、先講空腸係統
二、水分之吸收與排除
三、鼻子與呼吸係統
四、瘧母與失榮癥緻肝脾腫大
五、五積
藥物補遺:細說十棗湯與五苓散 十棗湯 五苓散
問與答:黃耆以黑淦耆最好?
問與答:山豆根有妙用
問與答:甘草不能常吃、多用
痞癥都有「惡寒」反應
從病理上分類
把握藥物治療原則
一、痞多用赤芍或化痰飲
二、懸飲可用五苓散等
三、食道靜脈麯張要併用瀉心湯類與活血化瘀法
四、用養陰活血法恢復萎縮細胞之活性
五、情緒引起的痞,用甘草、紅棗,或用桂枝開胃
六、肝硬化、肝癌末期要用八味
七、肝硬化下後用大陷胸湯
八、貧血性潰瘍之心下痞,用小建中湯加黃連或歸耆
大承氣湯方 小承氣湯方
煩與燥含義不同
中醫所說的瘧不一定是「瘧疾」
治瘧原則
瘧包括截癱、小兒麻痺
日晡熱及其有關的病癥
日晡發熱屬少陽癥
脈浮虛指彈力不夠、血容不足
脈浮虛與浮腫
何謂「胸腔積液」
形成胸腔積液的常見原因
大緻包括七種

第三章:大補陽法的奧秘與驗證……245
大補陽法可因時因地製宜
一、平均壽命延長,大補陽法適閤中高年人的需要。
二、續發性疾病增多,而多病、久病者多身弱。
三、濫用西藥的後遺癥有待補陽法調養。
四、生活型態改變,睡眠不足、運動太少,身體多虛。
師法醫聖並補充不足
一、溫經止痛
附子湯方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朮湯方 甘草附子湯方
赤石脂圓方 薏苡附子散 大建中湯方
二、溫補陽氣
桂枝加附子湯方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附子粳米湯 理中丸 四逆加人參湯
三、溫陽利水(強心及增加腎髒血流)
真武湯 腎氣丸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四、迴陽救急(強心):在漢代無各種急救設施,心髒衰竭生命垂危之時能挽迴生命一綫間的,也隻有諸四逆湯、附子湯、白通湯等方。
四逆湯 乾薑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 白通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通脈四逆湯
仲景方還是留下瞭一些缺憾
一、少陰篇
二、厥陰篇
嘗試補充仲景三陰病死癥之不足
一、傷寒雜病論少陰篇補遺(腎)
二、傷寒雜病論厥陰篇補遺(肝經)
三、傷寒雜病論厥陰病補遺(心包絡經)
大補陽法常用藥物與方劑
常用藥物及其性味、效用
(一)附子(天雄)
(二)乾薑
(三)肉桂
(四)田七
(五)人參
(六)黃耆
(七)當歸
(八)川芎
(九)茯苓
常用方劑及其用法
補陽還五湯 半夏天麻白朮散(加方) 右歸飲(加方) 柴苓湯(修正加方)
五苓散(腎炎方) 血枯方 補中益氣湯 (加方) 香砂六君子湯
十全大補湯方 歸耆建中湯(加方) 育生截癱一號方(地龍散加方)
育生截癱二號方(十全大補湯加方) 育生截癱三號方 (右歸飲加方)
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一、溫經止痛
二、溫補陽氣
三、溫通血脈
四、溫陽利水
五、溫補髒腑
六、迴陽救逆
七、修復髒器,恢復生機
大補陽理論就是「大補元陽」
一、所謂大補陽就是大補元陽
二、運用大補陽理論治療疾病的時機
三、大補陽法的內容重點
不期望成醫傢隻願眾生更健康有活力

圖書序言



淺談《傷寒論》為何普受曆代醫傢重視


  東漢末年,張仲景見動亂頻繁,疫病流行,「感往昔之淪亡,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苦心撰成《傷寒雜病論》十六捲。此書被認為是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參閤其臨床經驗撰著的第一部兼具臨床辨證論治與理、法、方、藥的內科學經典,奠定瞭中醫學的基礎。

  《傷寒雜病論》援引《湯液經法》藥方,據《針灸甲乙經》的序文所說,與《內經》理論閤一,但因三國時期戰亂頻仍,竹簡繩斷,排列錯雜,或部分簡片遺失,或字跡脫落,以緻原書散佚不全,乃經西晉太醫令王叔和蒐集整理、編纂所成,並分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分彆流通。其將病癥區分為外感傷寒,與內傷雜病兩種,其中最主要的部份,被稱為《傷寒論》,書中首倡六經辨證,並列方治,用以治療外感傷寒;至於內傷雜病,則於霍亂病、百閤病、陰陽毒、瘧病、虛勞、瘀血病、胸痺病、水飲病、咳嗽病、婦女雜病等皆有涉入,依病名分類,列方處置,則稱為《金匱要略》,獨立成書。

  在宋代之前,孫思邈、許叔微、龐安時等醫傢都曾對《傷寒論》深入研究,卻都沒有對《傷寒論》做完整疏解。曆史上第一部《傷寒論》的註解書,是金朝成無己所做《注解傷寒論》。其引用《內經》的思想解釋《傷寒論》,認為《傷寒論》六經即是《內經》所說的十二經脈。自《注解傷寒論》問世後,韆百年來注釋者何止數百傢,包括日本漢醫。因其文字古奧,敘證簡略,大都從文字角度闡述,而少有論及如何具體運用其方。於其內涵亦見仁見智,學術多歧,各不相侔,但都推崇備至,譽其為方書之祖。以本人之見,有些日本的漢醫漢藥主張頗有特齣之處,因此在解讀本書時有時亦會加以參考。

  北宋王洙在館閣蠹簡中得《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三捲,經林億刪去傷寒部份,保留雜病和飲食禁忌而名為《金匱方論》,此即流傳後世的《金匱要略》。明清之際,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者蜂擁而起:錯簡重訂、維護舊論者固所在多有;辨證論治、各執己見者更莫衷一是。

  明朝方有執作《傷寒論條辨》,認為《傷寒論》經西晉王叔和整理,已非《傷寒論》原貌。他提齣「錯簡說」,重新更動條文的順序,並一一研討條目的內容是否是後人竄入,因此成為清朝錯簡重訂派的先聲。其另一個醫學重要貢獻,是將太陽病分析成「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感」三大主軸,並推廣到六經病。

  清代張令韶特彆指齣《傷寒論》是治百病的全書。他說:「書雖論傷寒,而髒腑經絡,營衛氣血,陰陽水火,寒熱虛實,靡不畢備,神而明之,韆般災難,如指諸掌。故古人雲:能醫傷寒,即能醫雜證,信非誣也。」醫傢柯韻伯亦強調:「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傷寒雜病,治無二理,鹹歸六經節製。」但真能全麵應用《傷寒論》理、法、方、藥來治療各種病癥者,並不多見。即使如此,該書之列方處置,與《內》、《難》之側重生理學,並列為辨證論治和臨床理法方藥漢醫學之內科學經典,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值得當代醫者參考。

  本書主要是接續上冊的餘緒,從第九十六條開始解讀,第一章簡單介紹剩下三百零四條的條文及其意涵,第二章再挑選較受人關注或值得注意的幾條詳細說明,希望有助於年輕醫師或有誌自學中醫者瞭解,進而正確運用。值得一提的是,本人研究《傷寒論》等傳統典籍多年,到目前已有六次被推選為碩博士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陳璟徽醫師就是碩士之一。他已跟我學中醫臨床多年,其碩士論文題目就是「現代醫傢李政育醫師的大補陽法奧秘」,他的論述頗能道齣我以《傷寒雜病論》中的良方為基礎,再化裁、創新的心意,因此徵得他的同意,將其大部分內容納入書中,作為第三章「大補陽法的奧秘與驗證」之內容,在此特彆錶示謝意。

  美中不足的是,由於篇幅所限,無法每一條都仔細解說其微言大意,希望改天能將這些不足的部分補足。不足之處敬請前輩、專傢多多指教。

李政育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再談六經辨證及其傳變、證治


《傷寒雜病論》總共三百九十八條,共列齣一一四個成方,上冊已經分彆介紹瞭:所有關於太陽病的病理、病因與治則(治療原則),包括太陽病之在錶、在裏、錶裏俱病,屬寒、屬熱,當汗、當下及不可汗、不可下等,都已說得非常清楚,包括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一至三十條)十五方: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仁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白虎加人參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調胃承氣湯、四逆湯。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三十一至九十五條)二十四方:桂枝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葛根黃芩黃連湯、麻黃湯、小柴鬍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乾薑附子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桂枝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芍藥甘草附子湯、茯苓四逆湯、五苓散、茯苓甘草湯、梔子豉湯、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梔子厚樸湯、梔子乾薑湯、真武湯等。

補足仲景方三「死癥」之遺憾

本書從第九十六條之後開始談其傳變,包括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九十六至一二七條)十一方:小柴鬍湯、小建中湯、大柴鬍湯、柴鬍加芒硝湯、桃核承氣湯、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桂枝加桂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抵當湯、抵當丸。以及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一二八至一七八條)二十五方:大陷胸丸、大陷胸湯、小陷胸湯、文蛤散、三物白散、柴鬍桂枝湯、柴鬍桂枝乾薑湯、半夏瀉心湯、十棗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赤石脂禹餘糧湯、鏇覆代赭石湯、桂枝人參湯、瓜蒂散、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黃連湯、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甘草附子湯、白虎湯、炙甘草湯。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細看,隻是大概翻瞭翻目錄和一些章節。但是僅從這些初步的接觸,我就覺得這本書的選題非常棒。“傷寒論”作為中醫的經典,其理論博大精深,但很多內容對於現代人來說理解起來有些難度,甚至有些概念在今天的臨床實踐中已經不太常見瞭。所以,一本能夠將“傷寒論”的精華提煉齣來,並結閤現代醫學知識進行解讀和應用的著作,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本書的名字就直接點明瞭這一點,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辨證論治”的現代化闡釋,以及如何將古代的方劑在現代疾病中靈活運用。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傷寒論”的精髓,更能為我的臨床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這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能夠真正指導實踐的工具書,是我在不斷追求中醫進步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侶。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和書名就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我一直認為,中醫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對經典智慧的挖掘和創新。《傷寒論》作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將這部古籍的精髓融入到現代的醫療實踐中,是許多中醫從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方證對應”的現代化闡釋很感興趣,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傷寒論》中的方劑。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現代常見疾病在《傷寒論》中的對應病機和治法,為我們提供更具指導意義的參考。總而言之,這本書承載著我對於中醫現代化發展的期望,我希望它能夠成為連接古今中醫智慧的橋梁,引領我們走嚮更廣闊的中醫未來。

评分

我是一名中醫愛好者,對傳統醫學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傷寒論》這部古籍更是著迷。市麵上關於《傷寒論》的解讀類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隻是簡單的內容堆砌,缺乏與現代醫學的有機結閤。當我看到《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下)》這本書時,內心就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希望能通過它來填補我在理解和應用上的空白。這本書的副標題“現代應用精華”讓我看到瞭希望,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復述經典,而是有意識地去挖掘其在當下醫療環境中的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傷寒論》的辨證思維,並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古老的智慧如何在現代疾病治療中煥發生機。我很期待書中能有對一些疑難雜癥的獨到見解,或者對一些經典方劑在現代醫學背景下的藥理分析,能夠幫助我建立起更係統的中醫認知體係。

评分

我是一名剛入行的中醫學生,對於《傷寒論》的學習一直感到非常吃力。很多老師在講授的時候,雖然盡力去解釋,但總感覺隔著一層紗,難以真正領會其精髓。偶然間得知瞭《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下)》這本書,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吸引力,特彆是“現代應用精華”這幾個字,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將《傷寒論》理論與現代醫學知識融會貫通的思路,比如如何用現代藥理學去解釋一些經典方劑的功效,或者如何結閤現代的診斷方法來指導辨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傷寒論》更清晰、更係統的認識,讓我在臨床實踐中不再感到迷茫,能夠更有信心地去運用中醫的理論和方法解決病人的問題。這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盞指引我前進的明燈。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傷寒論》的瞭解僅限於一些皮毛,總覺得它離現代生活太遙遠瞭。直到我聽朋友推薦瞭這本書,並且簡單翻閱瞭一下,纔發現我對它的認知是多麼片麵。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實用”。它沒有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上來就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古文和復雜的理論,而是以一種更加貼近現代人思維的方式,將《傷寒論》的精髓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它那種結閤實際臨床的解讀方式,感覺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手把手地教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傷寒論》並非隻是一個塵封的古籍,而是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生命智慧,能夠解決我們今天遇到的許多健康問題。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真正領悟到《傷寒論》的魅力,並將這份智慧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