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代表着作
迪顿(Angus Deaton)关心全球穷人,要他们过好日子
他分析为何人类获得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活水准
深入探讨因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及不平等现象
诺贝尔颁奖委员会说:迪顿把应用经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尔盖兹、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艾斯格鲁柏、宾州大学普列斯顿教授、耶鲁大学波吉教授、《纽约时报》、《金融邮报》、《商业世界》、《金融时报》、《彭博资讯新闻》、《经济与政治周刊》、《商业经济学》、《周日泰晤士报》、《富比士杂志》等媒体大力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为何人类的整体福祉随着时间而进步快速,一定要读本书。
──比尔‧盖兹(Bill Gates)
现今人们变得更富裕、更健康、更长寿
然而当大量人口脱离贫穷后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却形成极大的不平等!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发展经济与贫穷研究学家──迪顿
探讨各国增进健康、财富的旧有和现行模式
提出援助落后国家展开大脱逃的具体作法
迪顿在《财富大逃亡:健康、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阐述某些影响广大的创新与不易克服的障碍,例如,人类一方面拥有了疫苗、抗生素、防虫措施和洁净水源,一方面必须对抗大饥荒、爱滋病和文明疾病。除了检视美国历经长期繁荣之后成长步调趋缓、贫富差距渐增的情况,也提到印度与中国的经济成长如何改善十多亿人口的生活。有鑑于国际援助成效不彰,甚至有害无益,迪顿在书末倡议採取替代措施,包括对制药公司提供新诱因、取消贸易限制等,让开发中国家也能展开大脱逃。
迪顿撰写本书的主旨在讨论全球的健康与财富,不仅聚焦于现代,也回顾人类发展的历程。 首先,探讨人类的健康发展史、数十万年前的狩猎与採集生活为何影响现代人的健康,以及人类从十八世纪开始努力降低死亡率如何奠定现代的健康进步模式。十九世纪末,细菌致病论的发展与採纳,为另一波爆炸性的进步奠定基础,同时也打开另一道鸿沟,使得富国与穷国人民的存活率出现极大差距。
二次大战结束后,全球加快脚步研究医疗方法,以便拉近自十八世纪开始形成的健康鸿沟。其间获得许多重大成就,例如运用抗生素、防虫措施、疫苗注射和干净水源,让数百万孩童免于死亡。虽然穷国与富国平均寿命差距缩小,但还不够接近,且全球曾遭遇某些可怕的障碍,例如1958至1961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中国大饥荒,以及若干非洲国家近年流行的爱滋病,彻底摧毁了人类对抗死神的三十年进步成果。目前还有许多国家缺乏适当的常设医护系统、大量孩童因生在「错」的国家而难逃一死、某些地区还有孩童严重营养不良,以印度最出名。
富国和穷国的死亡率差距未能加速拉近的理由之一是,虽然富国的死亡率持续下降,但对成人比较有利,孩童受惠较少。也谈到富国死亡率降低的趋势、男女平均寿命不断趋近的原因、吸菸扮演的要角,以及心脏病治癒率大于癌症治癒率的因素。
其次,讨论物质生活水准。美国的经济状况既特殊且极端(例如所得不均的程度),但其他富裕国家也不遑多让。二次大战后,经济成长为美国带来新的荣景,使得贫穷人口(尤其是非洲裔和年长者)显着减少。1970年代以前,美国曾是全球重要经济楷模,此后成长持续减慢,所得差距因富人激增而持续加大。这种不平等有其光明面,例如教育、创新和创意获得的报偿高于往昔;但也显示出黑暗面,由于美国是金权国家,导致国民的幸福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威胁。
全球贫穷人口自1980年开始减少,堪称人类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脱逃行动,主因在于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经济成长表现非凡,改变了十几亿人口的生活。目前全球的生活水准虽然远胜过1960年代悲观者预测的情况,但仍有约十亿人口三餐不济;许多人已经逃脱,也有不少人被遗弃。
再次,提出大家应该和不该採取的行动。我们幸运地生在「对」的国家,因此应该善尽道德义务,协助全球减少贫穷和疾病;已经挣脱贫穷和疾病的人,必须帮助依然受困者。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以提供外援的方式,以及透过多国政府(大都设有官方援助机构)、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或是在各国国内或国际上营运的非政府救援组织,来履行这些道德义务。但是,如果这类援助会破坏某些国家的成长机会(这正是我的看法),我们就没有理由抱着「应该做些什么」的观念继续提供救济,而应该停止援助。过去五十年,援助对于经济成长和减少贫穷到底功过如何?值得质疑。
最后,迪顿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渴望展开大脱逃行动,为现今世界创造幸福与快乐。《财富大逃亡》剖析健康与生活水准的提升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是讨论所有国家幸福议题的重要指南。
各界盛赞 没有人比迪顿更擅长解释现代人为何较祖先长寿、健康和富裕,他用故事说明这不仅是人类努力迈向进步的结果,也是所得分配不平等、不均衡、不完整所致,而政治在各阶段都扮演决定性的角色。本书是任何对国家财富、健康议题有兴趣的人必读的着作。──《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 艾塞莫鲁(Daron Acemoglu)
本书谈论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故事:一是人类如何获得健康财富,二是有些人比其他人健康富裕。世界首屈一指的发展经济学家迪顿,带领我们踏上一段特殊旅程,从几乎每个人都身陷贫穷和疾病的年代,走向大多数人成功挣脱这些魔掌的时代。他告诉我们,目前仍处在赤贫状态的十亿人口如何才能加入这场大逃亡。想了解21世纪前景的人都该读本书。──《西方凭什么》作者 莫里斯(Ian Morris)
饶富趣味、笔带同情、振奋人心的故事。──《最底层的十亿人》作者 柯立尔(Paul Collier)
这是一本内容翔实、主题严肃、适时出版的好书,讨论愈来愈多人所得提高、寿命延长之后所衍生的问题,以及被前人几乎视为幻想的进步成就。作者以平铺直叙的文字风格,提出挑战传统观点的有力见解。──《富人与穷人》作者 米兰诺维科(Branko Milanovic)
一本精采权威着作。──《白种人的负担》作者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
本书值得所有人一读,特别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学生。──《经济与政治周刊》洛伊(Tirthankar Roy)
如果你想增加你对不平等的了解,试图为辩论增添理智而非热度,本书是很好的入门。──《商业经济学》巴内特(W. Steven Barnett)
这是一本关于健康、财富与不平等的迷人着作。──《商业世界》德布洛伊(Bibek Debroy)
一本启发灵感的历史,讲述人类的长寿与繁荣如何在现代冲到惊人的高度……迪顿的着作以动人的叙述手法,综观经济进步与医学的里程碑,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次大战后速度加快,造成对寿命的预期增加。──《纽约时报》安德鲁斯(Fred Andrews)
迪顿一针见血说出:外援「多半只是满足我们想要帮助他人的需求」,他指认出「外援幻象」(相信穷国的贫困可以经由富人给钱的方式来解决)的议题。──《金融邮报》佛斯特(Peter Foster)
迪顿的着作清楚易懂,赞扬经济成长带来的财富,同时又明智地解释为何有些人总是「被遗弃」。他明确区分两种不平等,一是由知识的进步所产生,一是有缺失的政治体系。──《金融时报》麦克德蒙特(John McDermott)
迪顿综观人类福祉的进步,充满睿智,引发思考,可读性极高。不论是一般或专业读者,都能获益良多。──《经济纪录》波拉德(Jeff Borland)
本书罕见地结合高明的技巧、道德的迫切性、经验的智慧、吸引人的易读风格,会强化你对现代经济成长奇蹟的了解,你也会更加相信,成长的利益可以且应该由更多人来分享。──《彭博资讯新闻》克鲁克(Clive Crook)
迪顿称得上是现今全球头脑最清楚的经济发展学者。── EconomicPrincipals.com 华尔许(David Warsh)
本书以雄辩热切的口吻,描述疾病与健康对全球的人类及经济有何意义。迪顿的健康与财富史叙述动人。本书提出广泛的议题,包括为何有些国家失败、其他国家却成功,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等。── EH.Net 帕尔曼(John Parman)
迪顿在书中处理全球健康与福祉的改善、国家内部与国际间不平等的程度令人担心、透过外援治疗贫穷所面临的挑战等重大议题。他的论述有力,引人深思,分析翔实、人本的视野、文笔流畅及挑战传统智慧的勇气。不论你是否同意其结论,本书将迫使你重新思考全球最迫切的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艾斯格鲁柏(Christopher Eisgruber)
迪顿对全球在健康方面进步的叙述拥有权威地位。特别具说服力的是,就健康改善的来源方面,他区分出经济进步与科技成长。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应该会影响我们对人类发展、科学与政府的科学导向计画等方面的想法。本书运用证据很具说服力。── 宾州大学人口学和社会学教授 普列斯顿(Samuel Preston)
这本精彩的书讨论的是,在过去两百五十年期间,许多的人如何达成前所未见的富裕水准(过去只限少数人享用),这项成就又如何造成同样空前的不平等。本书的焦点与视野独特,知识特殊,前后一致,论述细心,非常具有启发性。── 耶鲁大学讲座教授和全球研究中心主任 波吉(Thomas Pog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