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地理與氣候
哈薩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簡稱哈薩剋斯坦(Kazakhstan),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哈薩剋斯坦麵積272.49萬平方公裏,居世界第九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剋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其西、北與俄羅斯相連,東南與中國新疆為鄰,南與烏茲彆剋斯坦(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等國接壤,並與伊朗(Iran)、阿塞拜疆(Azerbaijan)隔海相望,經濟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今天的哈薩剋斯坦已然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傢之一,正逐漸成為區域性強國。
哈薩剋斯坦地處大陸中心,遠離海洋,雨量主要靠高空西風環流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平原區雨量很少,不産生徑流,呈荒漠景觀。但水汽遇上山地會造成絕熱上升,有降溫作用,使山地雨量增多,發展成河流。河水流至山前平原荒漠形成綠洲,構成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綠洲寓於荒漠,又與荒漠形成共生而復雜的生態地理係統。就農牧業而言,哈薩剋斯坦的盆地和平原為發展農業提供理想的條件,其山坡更可作為良好的高山牧場。哈薩剋斯坦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部是圖蘭低地(Turan Plain)和裏海(Caspian Sea)沿岸低地,後者朝南往裏海方嚮逐漸下降,到卡拉吉耶窪地(Karagiye Depression)為全國最低點,足比海平麵低132米,再往南走,地勢又逐漸升高,形成於斯蒂爾特高原,以及曼格斯拉剋半島(Mangyshlak Peninsula)上的卡拉套山(Karatau Mountains)和阿剋套山(Aktau Mountains);北部為哈薩剋大草原(Kazakh Steppe),其是整個歐亞大草原的一個組成部分;東部和東南部有著崇山峻嶺和山間盆地,包括阿爾泰山(Altai Mountains)、塔爾巴哈颱山(Tarbagatay Mountains)、準噶爾阿拉套山(Dzungarian Alatau)、外伊犁阿拉套山(Trans-Ili Alatau)和天山(Tien Shan);中部則為哈薩剋丘陵,其中六成土地都是沙漠及半沙漠。
哈薩剋斯坦屬大陸性氣候,北部的自然環境與俄羅斯中部及英國南部相似,南部則與外高加索及南歐的地中海沿岸國傢接近。氣溫方麵,哈薩剋斯坦1月的平均氣溫為-19℃至-4℃,7月則為19℃至26℃;雨量方麵,荒漠地帶每年雨量約為100毫米,山區為1,000至2,000毫米,平原則為300至5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