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用旧的自己,换一个新的未来
当你表现得最像自己的时候,就是你最没有创意的时候
结合最新脑神经科学和古老静坐智慧,打开潜意识与意识的大门,
勇敢改写大脑惯性回路,成为不敢想的自己
唯有当意念和情绪惯性同频谐调时,心念所预演的未来,才会发出强大的讯息波到量子场,让改变逐步显化成真。
◎为何心想事不成?为何改变无法发生?因为你的意念与情绪是不一致的 本书教你运用静坐打开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大门,透过新皮层摧毁大脑记忆里旧的自我,断开你跟身体、环境和时间的情绪键结,接着改变边缘脑中的惯性回路,让新经验养成新情绪,累积成新的惯性,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
当意念与感受真正合一时,这时潜意识才会真正有动能发送讯息到量子力场,让力场自然去运作,使美梦成真。
◎剥除自我设限的情绪,愿望才能获得动能,成功发送 当你向宇宙下订单,努力正向思考,你的情绪却没有改变,能量被圈限在旧的习惯里。
你的愿望空有意念与期待,却缺乏相对应的情绪动能,无法发送到量子力场中,让宇宙智慧来帮你实现。
原来许愿失败,是因为没有按下发送的按键!
◎摧毁大脑记忆里旧的自我,解除潜意识的抵抗,让改变自动发生 如果你想变得快乐,就要先停止去想那些会让你不快乐的想法;
如果你渴望变得有钱,你要下定决心,停止做那些会让你变穷的事情;
如果你想变得健康,你必须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例子都在告诉你,无论你要改变什么,首先都必须下决心停止做旧的自己,直到你能腾出空间给新的人格(包括想法、行动和实践)。
◎改变,一点也不难,还有方法可循! 现在,乔‧迪斯本札医师就要教你运用「七大静坐步骤」进入潜意识,
重新设定大脑回路,修剪旧自我的突触连结,消除你的内外差距。
你将学会如何反覆思考你想「成为」的样子,预先思考及感觉未来经验,
只要二十八天,就能让身体渐渐熟悉新的大脑回路,养成你的第二天性,塑造全新的自我。
◎静坐改变大脑的原理 1.变得更熟悉自己:静坐借着闭上眼睛,消除外界的刺激,让身体处于静止状态,你就能够专注地觉察到自己正在想什么,以及有什么感觉。一旦你能意识到身心的无意识状态,并对自己无意识的自动程式变得「熟悉」,你便从「成为自己」转变到「观察自己」,开始了拆除旧自我的过程。
2.耕耘自我:静坐的「正念专注」,能让你耕耘出一个新的自我,只要你主动并有意识地思考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这个沉思的过程会建立新的神经网络,神经元会开始发射,并以新的序列、模式和组合方式连接,在心灵花园中播下新思想、行为和情绪的种子。你将越来越熟悉你的新惯性,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开创出新的现实。
3.从无意识变得有意识:当我们变得有意识和觉察,熟悉且愿意去採取必要的行动,来消除不想要的特质,耕耘一个想要的新自我,内外的不一致便会消失,改变,就这样自然发生了。
◎梦,这样做就对了 有一年春天,作者的女儿开出了一长串暑期计画的梦想:她想去义大利工作,学习和体验新事物,造访至少六个义大利城市,然后花一个星期待在佛罗伦斯,因为她有朋友在那儿。
于是她每天去设想暑假里会看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去什么地方,并去想像体验这些事物会有什么感觉,直到清晰真实到让她的大脑突触开始传导信息,如同她正在过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暑假。因此,尽管当时才三月,她已经不得不开始「做」那个去义大利过暑假的年轻女孩。
几个星期后,她的学校提供一个去义大利学艺术史的暑期课程,要花四千元,她有点心动,想要接受。但作者提醒女儿这与她原先设定的目标有落差,她并没有放手让量子场来安排。作者劝女儿要真正沉浸在义大利之旅中,最好使用义大利语来思考、感觉、说话及做梦,直到把旧的自我丢掉。
又过了几个星期,作者接到女儿的来电,语气兴奋。她说,她在图书馆跟艺术史老师聊天,后来不知不觉就说起了义大利语,两人都很流利。这时她的老师说:「我想起来了。我有个同事需要找人教初级义大利语,对象是今年夏天要去义大利念书的美国学生。」
当然,作者的女儿被录用了:她可以拿到旅费与薪水,并在六星期内造访六个不同的义大利城市,最后一週待在佛罗伦斯。她梦想的工作,还有她最初设想的每个细节都实现了。
当意念与情绪合一时,潜意识才会真正有动能发送讯息到量子力场,让你的意念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大脑不再是过去的纪录器,而是未来的地图──你已经活在你想要的未来之中,要什么、怎么做、如何感受,全由你决定,你真的能拥有你想要的一切。
名人推荐 Phyllis(零杂物作者)
李欣频(作家)
吴若权(作家、顾问、广播节目主持人)
周介伟(「光中心」主持人)
张德芬(身心灵作家)
赖佩霞(魅丽杂志发行人/身心灵老师/作家)──强力推荐
来自各界大师的盛誉,好评如潮~ 乔.迪斯本札医生这本重新连接你心灵和情绪回路的指南,有趣且易懂,并传达一个简单有力的讯息:你今天所想的一切,决定了你明天的人生。──琳恩.麦塔嘉(Lynne McTaggart),畅销书《疗癒场》(The Field)、《念力的祕密》(The Intention Experiment)作者
本书是先进科学和现实生活应用的强大结合,交织成日常生活的完美配方。……
科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告诉我们,当新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原子的了解,我们对自己和脑的认识也必须改变。透过这本书简明扼要的十四个章节,乔.迪斯本札医生运用人生历练,来描述我们使用大脑方法的微妙改变,在我们的身体、生活和人际关系上,如何成为确切改变我们人生的量子关键。这本经过仔细研究、可靠与实用的手册,让你会想要在个人练习时随时摆在手边参考。在书中,迪斯本札医生採取了容易使用并按部就班的技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以自己的量子场试验,找出对自己效果最好的方式……从找出哪些想法让我们深陷旧信念的有效练习,到让我们突破自我设限的简单实践,本书是成为人生胜利组的指南,多希望能在我们念小学一年级时就拿到了。如果你一直都明白,你该学到的知识不是几堂生物课能给你的,却对科学的专业术语望而生畏,那么这就是你一直在等待的完美作品!」──桂格.布莱登(Gregg Braden),畅销书《无量之网》(The Divine Matrix)与《深埋的真相》(Deep Truth)作者
乔.迪斯本札医生透过本书带给你力量,让你放下负面信念,拥抱正面思维。这本充满智慧、内容充实且实用的书,将帮你成为最好、最自由的自我。这样一来,就会如迪斯本札医生所说的,你就可以「走向你自己决定的命运」。──茱迪斯.欧洛芙(Judith Orloff)医生,《让情绪自由》(Emotional Freedom)作者
在本书中,乔.迪斯本札医生以充分的科学基础,探讨了充满能量的现实层面,并提供读者必要的工具,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做出重要的正面改变。任何读过这本书并应用这些步骤的人,将从他们的努力中获益良多。这本书用任何人都能了解的简单语言,说明最先进的内容,并提供人性化的指导方针,达成由内而外的持续改变。──罗林.麦克雷提(Rollin McCraty)博士,心数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身为一个多年来想过很多这类问题的半退休心理学家,我不得不承认,本书可能会改变长期存在心理学领域的一些信念。迪斯本札医生的结论有充分的神经科学背景,挑战着我们对自己是谁的想法,以及我们的想法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这是出色且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临床心理学家艾伦.博特金(Allan Botkin),《死后的引导沟通》(Induced After-Death Communication)作者
在个人成长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一个具有成效的回馈圈已经在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与静坐的古老实践之间成型。乔.迪斯本札医生的新书,以「硬科学」专业且清楚地解释了我们的头脑和身体是如何运作的。然后,他将这些理论应用在个人根本改造的四週计画中,展示如何透过有组织的静坐课程,有意识地重新连接我们的神经网络,产生创造力和真正的快乐。──道森.丘奇(Dawson Church)博士,畅销书《基因中的精灵》(The Genie in Your Genes)作者
乔.迪斯本札医生带给我们一本如何成为神圣创造者的手册!他使脑科学变得更具实用性;他告诉我们要如何摆脱情绪,来创造幸福、健康、富足的人生,以及如何让我们梦想的世界最终成真。我等这本书已经等很久了!──阿贝托.维洛多(Alberto Villoldo),《启动你的脑》(Power Up Your Brain)与《萨满、治疗师与圣人》(Shaman, Healer, Sage)作者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未来预演:启动你的量子改变》量身定制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简介: 书名:星轨之下:文明的失落与重构 作者:[在此处填写真实的作者姓名] 一、 史诗背景与宏大叙事 《星轨之下:文明的失落与重构》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科幻史诗,它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尺度以“纪元”计算的宇宙图景。故事发生在一万两千年后的“大寂静纪元”,人类文明在一次名为“熵变”的宇宙级灾难中几乎彻底崩溃。昔日辉煌的星际帝国化为废墟,无数殖民星球上的后裔在残存的科技碎片中挣扎求存,文化与知识的断层比深空还要难以逾越。 本书聚焦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孤岛:一是位于银河系边缘、信奉“血脉纯净论”的“塞壬星系联邦”,他们固守着对失落黄金时代仅存的零星记录,试图以教条化的方式复原古老荣光,却日益僵化和衰弱;二是漂泊于危险的星际带中、以适应性为生存法则的“流浪者部落”,他们摒弃了对过去的执念,专注于当下环境的极端生存挑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生命力顽强。 二、 核心冲突:记忆、遗忘与真相的代价 小说的核心冲突围绕着“大寂静纪元”的真相展开。谁是“熵变”的真正触发者?这场灾难是不可抗拒的宇宙规律,还是某个古代文明的自我毁灭式实验? 主角之一,亚维,是塞壬星系联邦的首席历史学家,一个沉迷于重建古代语法的学者。他在一次对废弃空间站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份被深度加密的古代日志——“普罗米修斯代码”。这份代码并非描述技术蓝图,而是记载了失落文明在毁灭前夕所经历的哲学、伦理与情感的崩溃。亚维的世界观开始动摇,他意识到,联邦教条化的“失落光荣”与真相的残酷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与此同时,流浪者部落的年轻领袖,卡拉,必须带领族人穿越一片被称为“幽灵海”的未知星域,以寻找传说中的“源晶矿脉”,这是维持部落生态循环系统的关键资源。在旅途中,卡拉的队伍遭遇了来自旧帝国时期的自主防御系统——“守护者”,这些AI系统程序早已损坏,变得难以预测,它们的目标不再是保护人类,而是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执行着过时的安全协议。 三、 叙事结构与探索主题 本书采用多线叙事结构,两条主线(亚维的考古追寻与卡拉的生存远征)最终在某个关键的遗迹汇合。叙事过程中穿插了大量对历史碎片、哲学辩论和末世社会形态的细腻描绘。 深入探索的主题包括: 1. 记忆的权力与腐蚀: 谁有权定义历史?当集体记忆成为政治工具时,重建的文明是否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奴役?塞壬联邦试图利用“完美记忆”来维持统治,而流浪者则依赖“即时适应性”,两者构成了对“如何存在”的深刻辩论。 2. 技术伦理的深渊: 熵变可能并非自然事件,而是古代文明试图超越生命本质的尝试所带来的反噬。书中探讨了在追求绝对控制和永恒化过程中,文明可能付出的终极代价。 3. 后人类时代的身份认同: 经历了物种重塑和基因漂移的后裔们,如何定义“人”的边界?书中描绘了拥有生物机械改造、甚至精神上传片段的“残缺者”,他们构成了社会中最边缘化的群体,却可能是理解过去的关键。 4. 生态的韧性与脆弱: 宇宙尺度的灾难如何影响到星球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小说细致描绘了在极端环境下,生命为了延续所展现出的令人敬畏的、有时是丑陋的韧性。 四、 文学风格与阅读体验 《星轨之下》的文风沉郁而富有诗意,兼具硬科幻的严谨设定与太空歌剧的磅礴气势。作者擅长营造宏大场景下的幽微人性,笔触细腻,对古代科技的描写既充满敬畏感,又不失对技术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拯救文明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我们为何会失败,以及我们能否在废墟上学会不重复犯错”的沉思录。读者将被邀请进入一个破碎而充满可能性的宇宙,亲眼见证遗忘如何吞噬辉煌,以及在文明的灰烬中,一丝微弱但坚韧的希望是如何被重新点燃的。 五、 读者定位 适合喜爱《沙丘》、《基地》系列中对社会结构和历史循环深度探讨的读者,同时也吸引热衷于探索后启示录世界观中哲学思辨与硬核设定的科幻爱好者。本书将引领读者进行一次关于文明本质的深刻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