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五股 六房妈过炉

相约五股 六房妈过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六房妈过炉是台湾重要的在地民俗节庆,由五个轮值股(五股)以一年为序,轮流奉祀六房妈金身。每年农历四月中旬的过炉庆典,吸引来自全台各地数以万计信众共襄盛举,一○二年「云林六房妈过炉」获登录为云林县民俗及有关文物。

  中华民国六房妈会特邀长年关注六房妈的学者撰稿,从人文地貌、传说及口述历史、轮值规则、过炉仪式、信仰变迁、庄头公神阵头等议题着手,俾使社会各界借此认识六房妈过炉及信仰。期盼更广大的信众及学者参与,共同体验并探索六房妈信仰的丰富内涵。

本书特色

  认识六房妈过炉仪式活动,探索六房妈信仰丰富内涵
  云林县登录民俗及有关文物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补助  云林县政府指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雨村


  加拿大亚伯达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兴趣:台湾汉人宗教、东南亚华人社会、博物馆展示、民族主义与跨国主义。主编《族群迁移与宗教转化:福德正神与大伯公的跨国研究》(2012),论文刊登于《台湾文献》、《思与言》、《博物馆学季刊》、《海外华人研究学报》等。

唐淑芳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文所硕士在职专班毕业,任教新北市新和国小教师(85年迄今)。硕士论文《云林地区六房妈信仰的社会文化分析》(102年6月)。自小在云林斗南出生成长,随着求学、就业远离家乡。因为在职进修台文所,重新接触乡土与民俗文化,触动内心的感动与探究乡土信仰的动力,对故乡产生更深的情感与连结。

林启元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所硕士。长年从事六房妈地方文化与民俗研究,现为中华民国六房妈会祕书、云林县六房妈粉丝促进会总干事、六房妈数位典藏版主。

黄汉伟

  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硕士班毕业,硕士论文《六房妈信仰之变迁研究──以台北分灵宫坛为例》,现任职报社新闻编辑。相关六房妈信仰的作品刊登于《民俗曲艺》、《说教以礼──台湾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拓展台湾数位典藏计画数位典blog。

图书目录

林美容教授序
张珣教授序
林茂贤教授序
吴锦宗理事长序
周森宝监事主席序
高永哲秘书长序
林庚申执行长序
作者序

第一章云林人文地貌
第一节地貌地景的改变
第二节汉人移垦

第二章六房妈信仰概述
第一节日治时期的六房妈文献
第二节六房妈信仰起源传说
第三节六房妈祭祀范围的变迁
第四节祭祀协调组织的演变
第五节五股地区介绍
第六节各地分会及股外范围

第三章神尊与炉主
第一节六房妈与四大将
第二节炉主的产生与任务
第三节炉主的传承与服务

第四章过炉仪式与固定日
第一节六房妈过炉仪式
第二节遶境队伍:庄头阵头
第三节担花、担灯、香担及神轿队伍
第四节在坛与在炉
第五节神尊迎请固定日
 
第五章传说故事与信仰变迁
第一节六房妈的相关传说
第二节信仰规模的扩大
第三节股内、股外:六房妈信仰圈的变迁

第六章各股公庙、公坛、子弟阵头
一、斗南股
二、土库股
三、五间厝股
四、大北势股
五、过溪股

结语

附录
一、六房妈相关研究报导索引
二、光复后历任六房妈炉主一览表
三、六房天上圣母颂
四、以GPS 搜集六房妈过炉遶境路线的实益与应用
参考书目
影像授权
英文提要
See You at the Guolu Celebration (Annual Rotation)
of Liu Fang Ma in Yunlin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六房妈过炉是台湾重要的在地民俗节庆,其特色在于六房妈主神并非安奉在固定庙宇,而是在炉主所兴筑的「红坛」。「过炉」即为每年更换红坛地点的仪式。由五个轮值股(五股)以一年为序轮值。六房妈信仰圈的「五股」位于云林县的斗六市、虎尾镇、土库镇、斗南镇、大埤乡境内,依轮值顺序分别为斗南股、土库股、五间厝股、大北势股及过溪股,共有三十四个庄头具有轮值六房妈炉主的资格。但各股庄头数量不一,各有其轮值规则及权利义务分派方式。有的村庄平均每八年可轮值一次,有的村庄每逢八十年才得以轮值一次。

  每年一度的过炉仪式由五股的阵头及随香客、旅居外地的五股子弟、股外的进香团体共同参与,有数以万计信众共襄盛举,堪称云林县规模数一数二的宗教仪式之一。昔日在农业社会,过炉日期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十至十六之间杯选其中一日。近年由于信众从事各行各业,多採周休二日,为此中华民国六房妈会多次请示六房妈,改订于这七天之中的星期六、星期日杯选其中一日举行。

  由于六房妈年年搬新家,炉主一年换一位,因此文献资料的累积至为困难,昔日欠缺有系统的知识累积。所幸自81 年开始,本书作者群及研究者陆续加入探讨六房妈祭祀组织及过炉仪式的行列,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增进我们对这项民俗的认识(历年的六房妈研究文献请参阅附录一)。

  近年来我国重视无形文化资产的维护与发扬,六房妈祭祀活动的管理组织「中华民国六房妈会」有感于六房妈过炉实为台湾重要的在地民俗,向云林县政府文化处提报申请,于102 年1 月18 日获公告「云林六房妈过炉」登录为民俗及有关文物,由中华民国六房妈会担任保存团体。审议委员会所提登录理由包括:(1)因宗族来台垦殖而衍生民俗信仰。(2)流传已久、仅出现于云林地区,具强烈地方信仰特色。(3)无固定庙宇,採取炉主形式,具特殊性。(4)定期举办,制度严明,其科仪形式具有独特性。

  为进一步建立六房妈文化资产的文献基础,103 年云林县政府文化处办理「云林县民俗及有关文物『云林六房妈过炉』调查研究计画」,由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承揽,笔者时任该校客家文化研究所约聘助理教授,担任计画主持人,罗伟嘉为专任助理。该计画本于国家推动无形文化资产扎根的精神,建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继续深入探讨六房妈过炉的源流与历史、过炉仪式、五股各庄头公神阵头、相关文化资产保存及推广计画等项,并举办讲座会、耆老访谈等。该计画业于104 年8 月结案并提交成果报告书。

  中华民国六房妈会于104 年获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补助书籍出版,由秘书林启元统筹办理。并邀集长年关注六房妈的学者,包括唐淑芳、黄汉伟、林启元及笔者等人,商议成书架构。经讨论决定採用前述成果报告书为基础,辅以各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委由丽文文化事业负责编辑制作。

  全书共分六章、结语及附录,在此分述各章主撰者及分工:第一章〈云林人文地貌〉由唐淑芳执笔。第二章〈六房妈信仰概述〉、第三章〈神尊与炉主〉、第四章〈过炉仪式与固定日〉等三章由笔者主撰,林启元、黄汉伟补充部分内容。第五章〈传说故事与信仰变迁〉由黄汉伟、林启元共同撰写。第六章〈各股公庙、公坛与子弟阵头〉由笔者及罗伟嘉合撰,罗伟嘉谦辞未列名共同作者。结语由黄汉伟执笔,汇整本书论点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附录收录六房妈相关研究文献索引、光复后六房妈炉主名单、六房妈会文史委员会林庚申执行长所撰〈六房天上圣母颂〉、颜守韩所撰〈以GPS 搜集六房妈过炉遶境路线的实益与应用〉等文。

  本书第二至四章、第六章内容引自调查研究案成果报告书,已征得云林县政府文化处同意转载,并依行文脉络增删改写。内容来自各作者论文或各界论述者,已分别标明出处。照片分由各作者、中华民国六房妈会及六房妈影像工作队提供。遶境路线图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研究中心GIS 中心提供资源、颜守韩制作并授权使用。

  笔者谨此代表全体作者感谢各界人士的协助。首先感谢无数云林乡亲二十余年来的盛情帮忙,无论是茶水、素粽、轻便雨衣、一小段摩托车的顺载、暂住一宿、拨空受访、论辩沟通等等,都成为我们持续探索六房妈民俗知识的强大动力。再者,感谢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云林县政府文化处、中华民国六房妈会、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所提供的各项行政及经费支援。在成书过程中,丽文文化事业编辑邱仕弘负责各项编辑印刷流程,林启元沟通协调相关公务,黄汉伟联系作者校稿汇整,唐淑芳在百忙当中撰稿襄助,居功厥伟。为求文字精确流畅起见,笔者邀请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满田弥生女士校订本书日文翻译,台湾大学文学院翻译学程助理教授石岱崙先生协助英文提要校订,蔡能宝女士顺读书稿,谨此一併申谢。

  本书承蒙林美容教授、张珣教授、林茂贤教授撰文推荐,中华民国六房妈会吴锦宗理事长、周森宝监事主席、高永哲秘书长、文史委员会林庚申执行长拨冗为序,各位发行委员悉心校阅,全体作者深感荣幸。

  最后,笔者希望借由本书的出版,让大众更深入认识六房妈过炉及其文化资产价值,并期盼各界人士多多参与六房妈的相关庆典,并继续探讨六房妈信仰丰富多样的内涵。

徐雨村 谨识

图书试读

第四章 过炉仪式与固定日

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信徒期待六房妈过炉的心情就开始高涨。过炉当天,天还蒙蒙亮,前晚不远千里回到云林参与过炉的信众,就分别搭上车,前往旧红坛或指定集结点,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事。

第一节 六房妈过炉仪式

每年的过炉日期与出发时间系于农历二月的第一个星期,于该年度新任炉主的新建红坛内掷筊决定。昔日是由农历四月初十至十六这七天当中,掷筊选出其一日为过炉日。这在传统以农业为主的云林行之多年,但为因应现代社会进入工商时代的变迁,免除信徒需要特别请假才能参与过炉的不便,经由请示六房妈同意,由原本的七天之中的星期六、星期日,由理事长掷筊选出一日为「过炉日」。而出发时间则由过炉日上午六时、六时三十分、七时,这三个时间中掷筊获最多
圣杯者为主。

大多数信众仅参与过炉日当天所举行的仪式。实际上,完整的六房妈过炉是从过炉日之前的四月初一开始持续到过炉日之后的第十二天。整个过程有下列几个重要的仪式:

1. 旧红坛起马戏:约从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由善信及现任炉主延请布袋戏班演出酬神戏,酬谢六房妈恩泽。从过炉日往前推算,至少要做满十二朝(日)。

2. 四大将回红坛:轮值在各股炉主(或副炉主)的四大将公须在农历四月初一送回红坛。

3. 分阶段点交:新旧任炉主于过炉前一到两週,先行移交不会在红坛使用的六房妈公物。

4. 过炉仪式:在过炉日举行,为期一日(详见下文)。仪式由六房妈会负责协调。

5. 客神鉴坛:在过炉日前三日起,善信及各地宫庙将神像请到临时红坛过炉,并在内坛驻驾。

6. 在炉仪式:从过炉日当天起算的第三日,炉主召集本庄阵头队伍,并由各股头香(未来轮值庄头)协助,将六房妈众神由临时红坛移驾到红坛安座。

7. 新红坛谢神戏:在新炉主的临时红坛及红坛前演出的布袋戏,以过炉日起算十二朝(日)。

8. 四大将公过炉:过炉日起算第十二日,负责轮祀四将公的各股炉主(或副炉主)来到新红坛,迎请四大将公前往旧红坛奉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