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美术馆如何从山林里长出、如何从无到有?
不只深入设计,本书也将打开建筑过程中那些看不见的构筑细部,
从设计的手绘图开始,到最后施工完工照,
收录大量设计与施工图面、从设计与营造的实际操作入手,
详实记录一座美术馆从地平线到完工实体的「建‧构」实录
这座从植满葡萄园与荔枝树的山村中长出的美术馆,自身就像一个小的艺术建筑群落──以清水模为构体的双皮层主馆、由玻璃与钢架围构而成的大棚子,以及半嵌入地底的住宿单元,三个构体以及动线迂回的坡道构成了这一座山林间的私人美术馆。它轻盈地座落在山间,以其带着文化的质地与周遭自然环境唿应融合。
一座美术馆的生成过程,需要设计思维到实际施作的各层转换。「毓绣美术馆」耗时五年,由廖伟立带领立‧建筑工作所的成员进行设计、廖明彬带领清水建筑工坊成员,汇集了双方工作团队的默契共同完成。
本书除了详尽记录、刻写美术馆五年生成的各阶段过程,也谈及一座建筑在建筑物自身与周遭环境在物理与文化上的融合;同时大量收录立‧建筑工作所在建筑设计阶段从发想的手稿、概念发展的模型、模拟图等,以及担任营建的清水工坊在各项目上的工程图面、施工细部大样,乃至于到完工图,完整地透过设计与营造双边角色,看待一座建物从一个念头、一个可能开始,切实地建造分工到完成的路程。书名「真切的建筑」,即说明这个特别以「构‧造」双向实作、互构、交织而完成的建筑历程。
名人推荐 毓绣美术馆回应了一个关于文化地景何时或如何成立的问题。
借着轴向性的构筑配置,发展出叙事性连结的游程(voyage)经验,
一个崭新而带有文化意味的地景形式,也从我们的认知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罗时玮,东海大学建筑系教授兼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院长 毓绣美术馆是廖伟立设计的一个高峰点,也是长期与廖明彬合作的扎实成果。
这是建筑设计与建筑营造密切合作的路途回归,也是现代建筑本质与表象必须合一的正确道路。
──阮庆岳,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