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昌明文化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5/12/0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之下,中华艺术的发展进程,有其混生与分门的漫长过程。特别是随着二十世纪以降,巨大的社会变革,使得学术界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研究,逐渐有了新的参照体系与视角。尤其是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文物不断地被发掘和发现,更深入中华艺术文化史论的研究基底。本书由李希凡先生主编,集结多位学者之研究,以历史宏观的角度,向读者逐一梳理历朝各代的艺术发展演变。下册探讨五代两宋辽西夏金至清代之间,其艺术发展的进程与面向。探讨此时段的艺术流变、特征与对后世的影响。

著者信息

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序:把握传统瞩目未来  李希凡 1

上册

第一章 史前 邓福星 47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48
一 发生的条件和形成的要素  48
二 自意识的形成  51
第二节 中华原始艺术的界定、分佈和流变  55
一 中华原始艺术的界定  55
二 中华原始艺术的分佈和流变  59
第三节 中华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67
一 混沌未分的形态  67
二 农耕生活的反映  70
三 审美与功利性兼有  73
四 基本表现手法  75
第四节 中华原始艺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77
一 中华原始艺术奠立了中华艺术中「天人相谐」观的基础  77
二 中华原始艺术的「写意」特征  80
三 中华原始艺术的象征观念  86

第二章 夏商周  李心峰 91
第一节 夏商周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91
一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94
二 奴隶制社会的形成、繁盛、解体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97
三 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100
第二节 夏商周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演化  106
一 崭新艺术历史类型的确立  106
二 夏商周艺术总体风格的与世推移  113
三 夏商周艺术种类由混合到分化的发展  119
第三节 夏商周艺术的光辉成就与历史地位  122
一 乐舞、青铜器的辉煌成就  123
二 《诗经》、《楚辞》的不朽价值  124
三 成就各异的其他门类  127
四 中国艺术思想基本传统的形成  131

第三章 秦汉  刘兴珍、李永林 135
第一节 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135
一 中央集权与文化统一  135
二 疆域扩展与民族融合对文化交流的促进  141
第二节 生产的发展对文化艺术的促进  144
一 经济繁荣对艺术的影响  144
二 工艺进步与科技发展对文化的促进  147
第三节 学术思想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150
一 儒学正统的形成与五行谶纬思想的深远影响  150
二 方士与神仙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  155
第四节 秦汉审美精神与艺术特征  159
一 沉雄博大的泱泱气度  159
二 神与物游的审美境界  161
三 矛盾冲突的传奇色彩  163
四 铺张华丽的艺术风格  166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田 青 169
第一节 纷乱分裂的历史现实及其文化风格的形成  170
一 社会动盪与民族融合  170
二 南北分裂与文化风格  179
第二节 思潮与思想  183
一 儒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勃兴  183
二 佛教、道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189
第三节 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98
一 个性的张扬与艺术的独立  198
二 各门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208

第五章 隋唐 邢熙寰、秦 序 215
第一节 壮阔舞台:隋唐统一王朝的强盛与开拓  216
一 社会经济发展和王朝巩固强盛的必要条件  216
二 贞观之治与开天全盛的出现  221
三 唐王朝中、后期的政治与经济  226
第二节 壮丽辉煌的隋唐文化与思想  229
一 隋唐文化概况  229
二 隋唐儒学与宗教文化  237
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与辉煌成就  245
一 隋唐文学的光辉成就  245
二 繁花似锦的隋唐艺术  252
三 隋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262
四 隋唐艺术的深远影响与历史地位  267

下册

第六章 五代、两宋、辽、西夏、金  廖 奔 273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转型  274
一 一种崭新物质文化生活的展开  274
二 文化人集团的壮大  276
三 市民阶层的崛起  281
四 南北文化的趋同性与变异  283
第二节 文化环境的变迁  286
一 三教合一与理学的奠定  286
二 内趋性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291
三 文治灿然的朝代  294
第三节 艺术土壤与艺术嬗变  298
一 繁荣的市井文化生活  298
二 兴盛的士大夫艺术生活  302
三 艺术的嬗变  306
第四节 时代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  314
一 从盛唐气象到缠婉宋风  314
二 由形象气势到意态神韵  317
三 雅俗分途,审美二极  320
四 艺术的综合趋势  327
五 百川汇聚之势的形成与对后世的开启  329

第七章 元代 李 一 333
第一节 元朝建立与中华艺术的发展  334
一 历经战乱复归统一  334
二 民族大融合  338
三 多种宗教的并存  342
四 理学的发展  351
五 文化的包容和发展  354
第二节 文人境遇与艺术创作  360
一 现实窘境  360
二 避世、叹世、玩世  364
三 走向民间  367
第三节 元代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370
一 融会合流、异彩缤纷  371
二 共生互映、并行发展  375
三 双峰对峙、一代奇葩  379
四 相互渗透、趋于综合  384
五 继往开来、承上启下  386

第八章 明代 苏国荣 389
第一节 专制统治下的艺术  390
一 明初文化专制对艺术的压抑  390
二 明中叶意识形态的失控与艺术的生机  395
第二节 晚明人文思潮与艺术的复兴  397
一 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运动兴起  398
二 文艺领域的以「情」反「理」  401
三 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  408
第三节 明代文学与艺术  412
一 明初「台阁体」与艺术的贵族化  412
二 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414
三 「性灵派」与「从人心流出」的艺术创作  416
四 文学与艺术在题材内容上的相互借鉴  418
第四节 明代宗教与艺术  420
一 依託于宗教的艺术活动  421
二 道、释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423
三 宗教与艺术的人本精神  428
第五节 明代各艺术门类的融合  431
一 舞台艺术的融合  431
二 造型艺术的融合  433
三 舞台艺术与造型艺术的融合  434

第九章 清代  孟繁树 437
第一节 清初民主思潮  438
一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438
二 弘扬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  442
三 反对宋明理学  443
四 清初民主思潮在艺术上的反映  444
第二节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和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形成  449
一 尊孔和提倡理学  449
二 大兴文字狱  450
三 图书事业的兴盛  452
四 学术文化的高度发展  453
五 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455
六 清廷的崇雅抑俗政策  458
第三节 帝国主义侵略和晚清文化艺术思潮的演变  460
一 道、咸年间经世实学  460
二 戊戌变法前后文学艺术的变革精神  462
第四节 清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464
一 文学领域的成就  465
二 清代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和成熟  470
三 清代美术的繁茂兴盛  47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华艺术导论‧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