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开‧信念

伞开‧信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雨伞运动中,一班平凡的公教青年,以行动传达他们社会公义的诉求!
 
  ◎从天主教青年参与香港雨散运动经验,分享参与社会运动的原因与诉求
  ◎多观点反映公教青年在社会公义行动中从信仰得着力量的经验与反思

 
  圣若望保禄二世常说:「不要怕,只管信。」(路8:50)

  香港「雨伞运动」自2014年6月的「毅行争普选」萌芽,直到运动结束后,一次本书编印召集人至台北与当地的公教青年分享参与雨伞运动的点滴之后,一个「让更多青年明白关心社会与信仰是不可分割」的念头,催生了这本书。(註:「公教青年」即青年天主教徒)

  在这个长达近三个月的雨伞运动中,一班平凡的公教青年,怀着赤子之心,希望为社会带来公义。在雨伞运动中,他们在不同岗位,以行动告诉别人他们的信念。这群投身运动的公教青年以诚恳,告诉世界,甚么是勇敢。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发起罢课的中学生、走在前线的社工、跟着女儿上街的父亲、在佔领区义教的老师……他们坚守着信仰,走到今天。他们在运动中发现,信仰不论在思想或行动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一班公教青年的互相支持,更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每次的祈祷、相聚、参与都是与主相遇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他们更了解自己的信仰,更了解社会的需要,也更能活出福音所宣讲的讯息。他们没有想过放弃,他们不断找新的方法,让社会走向民主、公义。

  本书希望借着多位运动参与者在书中的见证,让更多青年勇敢回应自己信仰的召叫,开始尝试走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希望可以用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贡献社会。

名人推荐

  很高兴知道有《伞开‧信念》这本书的出现,它告诉我不少的公教青年确实被唤醒了,而且愿意担负起深耕细作的使命:一点一滴的反思信仰在社会行动中的意义,一字一句的写下在争取正义路上自己的灵性体验。──夏志诚香港辅理主教
 
  我欣赏在文章中有描写雨伞运动竟把家里的人接近了(当然我也知道许多家庭却分裂了)。有人被运动唤醒了,不再封锁在自我的堡垒里而关怀社会了。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闻到的是爱,绝不是仇恨!──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伞下的公教青年

  一群曾参与2014年香港大型社会运动──「雨伞运动」的公教青年。

图书目录

1.前言
2.雨伞运动大事记
3.雨伞中的十字架 (罗伟聪)
4.或许年轻,但我知道…… (Kenny)
5.醒觉,走进社会(Jason)
6.怀着爱,团结下去(王承杰)
7.从罢课到佔中(林觉浩)
8.看到耶稣基督的背影(Esther Tam)
9.跟随女儿,走上街头(Herve Tam)
10.默默的守护者(Man)
11.和平之歌(坚+Vansie@AMDG)
12.不一样的爸妈(Ting & Eric)
13.丈夫的强大后盾(JW)
14.坚忍等待,花开时(Alex Ho)
15.两伞运动 ── 举手(游)
16.「站」时一点爱(邓诗诗)
17.「遮」不住的良知(彭彭)
18.「是说是,非说非」的坚持(Flora & Nelson)
19.婚于乱世,有种责任(Adino & Angie)
20.成功与失败 ── 龙和道总攻后记(陈亮庭)
21.一次撑陌生人的经历:给小朋友的公民课(Table Ho)
22.运动去向之争(许颖婷)
23.拘留,困不住我对公义的渴求(祖云尼)
24.天主,使我作祢和平的工具(Rivalino)
25.拉近了的「关系」(卢卓锋)
26.伞前・散后(雀仔)
27.清场之后(陈宇明)
28.香港人,你们很美丽(Linda)
29.《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对香港教友参与社会运动的启迪(林瑞琪博士)
30.雨伞之后:未来可以点做?(黎恩灏)
31.后记

图书序言

前言
 
雨伞运动后,一直没有整理自己的思绪。直至一次台北之旅,有机会与当地的公教青年分享参与雨伞运动的点滴,我开始回想每天在街上的日子是怎样。分享过后,一位台北的青年朋友说我有责任以文字记录今次雨伞运动的参与过程及信仰反思,因为这一切可让其他公教青年作为参考,令更多青年明白关心社会与信仰是不可分割。如果只是将所经历的一切留在心中,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回港后,我一直记挂着我这位朋友的说话,可惜我本来就不善于文字创作。当我惆怅如何去完成一本书之际,我想起一班曾经一同在街上抗争的战友。当我将制作书本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答应参与。
 
我们讨论过后,很希望这本书除了我们几个人的经历外,还可以让更多青年发声,因此,我们开始寻找曾经参与雨伞运动的公教青年。慢慢我们发现,在这条争取公义的道路上,曾与很多不同的公教青年相遇,当中有教师、学生、社工、记者、牧民工作者、艺术创作者等。虽然我们并不是走在最前线,也不是知名人物,但我们每一位也在自己可发挥的地方全力参与,希望可以用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贡献社会。
 
在这个长达近三个月的雨伞运动中,我们发现信仰不论在思想或行动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同时,一班公教青年的互相支持,更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每次的祈祷、相聚、参与都是与主相遇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信仰,更了解社会的需要,让我们活出福音所宣讲的讯息。
 
最后,特别鸣谢愿意分享在雨伞运动与主相遇的每一位,借着你们在书中的见证让更多青年勇敢回应自己信仰的召叫,开始尝试跟随你们的步伐,走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虽然雨伞运动好像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们相信争取爱与公义的种子已植根在每位青年的心中。即使未来民主的道路看来仍很崎岖,但我们知道每一位青年,还会以不同方式去争取,并为信仰作见证。
 
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常说:「不要怕,只管信。」(路8:50)
 
让我们怀着信德,时常祈祷,跟随耶稣基督的步伐,继续在民主的道路上前进。
 
《伞开・信念》策划人
Esther Tam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