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译

六祖法宝坛经浅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成佛不要往外求,自心见性就是佛
  佛教不只是心灵的寄託,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因为有生一定会死。可是现在的人都把死放在旁边, 
  而不去了解它,反正时间还没到,
  先把赚钱、享受摆在前面,殊不知其实无常很快就到来。
  所谓的无常,不是永远存在的,
  剎那之间一定会消失,所以世尊来到人间苦口婆心,
  教世人不要再来六道轮回,只要见到自己的清净自性,
  就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是死亡。
  佛法教世人很多方法如何见性。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
  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只要见性,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不必要到处找佛,
  因为永远找不到衪。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就是当死亡来临时,当下要放下所拥有的财富、
  亲情及所有的一切,自心才能够真正平静自在,
  当下就会见到自性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明道

  出生于西元1949年台湾省嘉义县乡下。
  国小毕业十四岁独自到台北打拼。
  回想自己五十年来发生的每一件事,
  竭尽所能,整理成书,完成一生的奋斗史
  《命运‧运命 ─ 一个乡下孩子的台北梦》、《陈伯伯的童年记趣》、《生命之光─心灵的释放》、《六祖法宝坛经浅译》。

图书目录

修佛与生命终极价值的追求、超越      张家麟  5
心是佛.佛是心                      陈明道    8
悟法传衣第一  12
释功德净土第二      79
定慧一体第三  97
教授坐禅第四  108
传香忏悔第五  113
参请机缘第六  138
南顿北渐第七  217
唐朝征诏第八  251
法门对示第九  262
付嘱流通第十  271
六祖法宝坛经浅译之偈颂       305

图书序言

修佛与生命终极价值的追求、超越

  人来世间一匝,短短数十寒暑,到底为什么而活?追求什么理想?宗教家、哲学家给我们不同的答案,其中,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爷惠能法师(638-713),也留下《六祖法宝坛经》,让我们品味!这是作者重新翻译、註解这本经的苦心!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鲜少不为五斗米折腰者。然而在温饱之际,人还可追求、实践什么,才使人超越自已,享受无上的心、灵乐趣。

  被道教弟子奉为祖师爷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只需有简单的物质条件,就应向地、天、道、自然学习,体悟自然界中的「自然律」,当作安身立命的准则。无论当官、或作小老百姓,了解、实践自然法则,离道就不远了。

  而处中华文化的核心,主流价值的儒教,孔子鼓励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一位「品学兼优」的「君子」,而非「有学问、没品行」的「小人」。孔子虽然同意道家「人法地、人法天」的概念,但却修正了它的内涵,赋予天、地的道德律,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应向天学习坚持到底的修己品格,向地学习利益众生的利他品德,养成「立己又利他」的品性,人才能成为「君子」。

  至于目前为全球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奉耶和华为天父,由祂的儿子耶稣来到世界传教,整本《圣经》在阐扬「荣神益人」的生命观。希望基督徒在世间办学校、医院、养老院、孤儿院及盖教堂等作为,皆有益世人。如能成功,需谦卑待人、对神,一切荣耀归于上帝。此与修道者「功成不居,为而不有」,具异曲同工的之效。

  如果儒教谈「仁爱」、耶教说「博爱」,而佛教呢?应属「慈悲」两字!

  对修佛的人来说,要实践慈悲,利益众生,就得懂「施比受有福」的道理。这句话说来容易,作来困难。台湾地区各大佛门宗派办理法会,担任「檀越」─大功德主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大多有求佛祖庇佑而来;反之,无所求,只是在作脑海中的「佈施」者,就属少数了。修佛者不谈佛祖庇佑,谈「施舍」,才是接近慈悲的「智慧」者。

  而修慈悲、智慧的「不二法门」何在?应属「禅」!它是修佛者的「灯塔」,它能照亮您的佛性,指引您的佛行,让您在人生的过程中「超越过去的生命」。而修禅的书籍甚多,《六祖法宝坛经》应属历久弥新的佳酿,在六祖成佛1300年后的今天,读这本具人生哲理的经典,别有一番滋味!

  坊间已有诸多《六祖法宝坛经》的译本,现在,我的大哥─明道兄用自己修佛的体会与实践,书写出他生命中热爱的「禅」。在他的新书出版之际,我「内举不避亲」,乐于为他推荐,尚有四个理由:

  1.他用浅显易懂的白话语句,让读者能够进到禅的世界,引用《六祖法宝坛经》导入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2.他不以营利为目的出版,推广禅,与有情者结法缘;是一位大力推展佛教真理的居士。
  3.他是台湾宗教与社会协会的常务理事,为本会、台湾人民作出诸多贡献。
  4.他的热情,挑灯苦读、体悟禅,数十年如一日,应数修佛者的「典范」。

  希望大哥这本书,能够普及台湾、大陆、全球的华人世界,无论男女老少皆有机会从书中认识六祖、深入《坛经》,进而体悟「禅」,在现代纷扰的社会,及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份宁静、开启智慧、超越生命!

张家麟
真理大学宗教文化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
台湾宗教与社会协会荣誉理事长 张家麟  写于台北2015/10/8
 
心是佛.佛是心

  几年前有一个机缘,读了《六祖法宝坛经》之后,并且深入去了解其义理,真的受惠良多,因此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去浅译这部经给有缘的人。这一部经典所诠释的义理,是自己心的大事,就是心的问题。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烦恼,这样就能彻底解决自心的不安与杂乱,而得到心平自在乐无忧。也可以说:修心很容易,可是做起来非常的困难,不过只要有坚定的誓愿心去实践、奉行,一定能见性成佛。

  我学佛时所感受到的法喜,使自己身心愉悦,那是前所未有的感动、充实与快乐。这种法喜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学佛的人绝对无法体会。修心是点滴的功夫,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习惯、知识和背景,这些都成形已久,根深蒂固的习性要马上改变是很难的,唯有经由修心,从经论去研究,积极去修,就能够滴水穿石,从污秽淤泥当中,生出美丽的莲花。可见修行持贵在信心与恆心,勇勐精进、次第升进,就不难成圣道。

  现在的人诵经、拜佛、念佛的人非常的多,如果能够再加上多看几本经典会更好,可是要了解经典所诠释义理才能受用。依我的经验,一部经典看、听千百遍也不算多。现在人的时间都不够用,我建议可以选择最喜欢的经典去研读,做为今生专修的佛经。今生有机缘听闻佛法,也是宿世积德修来的,因此要更加努力地去研读,才不枉费今生来做人。

  我很幸运地在我人生中年以后,有机缘遇到佛法。然而深入佛法之后,才了解生命如果没有遇到佛法,生命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生死一直重覆,要离开六道轮回就是修正道。只要了悟心是佛、佛是心的道理,不再执着于生命、自我,就能从轮回中脱离出来。见性之人,死亡并不可怕,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死后的状况︱既不是永远消失,而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又回到了故乡。

  《六祖法宝坛经》是一部义理最简单的经典,因为它所诠释的义理最适合东方人,所以我们称为六祖惠能大师是东方如来,只要我们有心认真的去研读,就会了解其义理,而一步一脚印的去做,有一天一定有希望见自本性而成佛。也因此我浅译这部《六祖法宝坛经》来分享给有缘的人。

  人间有生无不死,永恆生命求净土
 
陈明道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