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无法离开地球的生命都应该关心的事
人类数千年来的农耕及畜牧,特别是现代的工业化农业,已经导致八成的土壤碳流失到大气中,即使我们今天就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地球仍会继续暖化。而现在有许多人,越来越多的人,从科学家到碳农、碳牧人,从碳权交易巿场到环保团体,纷纷放下宿怨,共同走向同一个目标:把碳种回土壤里,将大气中的碳转换成对土地、对所有地球生物都有利的土壤碳,而这还有可能扭转全球暖化。同时还能赚到钱。
这是全球的新发展,绿色新希望,碳农业。
让每个地球生命都获利的伟大事业。 身为农民的孙女、园艺狂的女儿,作者欧森对土壤议题情有独钟。某次和大厨的偶然谈话把她领到一个十字路口上,从这个路口开始,科学、农业、食品以及环境保护终于走到同一条路上。她发现,我们的脚下就有一个庞大无比的微生物帝国,能将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转换成生物生存所需的土壤碳。
欧森介绍深具远见的科学家、农民、美食家、牧场主人和庭园设计师,这些人的研究和工作都表明了,地球是可以治癒的,而且,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包括气候变迁、空气和水污染、食物品质,甚至肥胖,其实都可以用同一个方案来解决。
奥尔森带我们走上一趟迷人的旅程,去了解自然世界里隐藏的生物动力。从北美、非洲到澳州,有最多人追随的农牧先驱,有不收受企业赞助的土壤科学家,也有土地管理者和环保人士少见的携手合作。种种引人入胜的真人真事及分析,激发大家重新思考自己脚下的土地藏有多大的潜力,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面对最棘手的地球问题时,我们其实也可以有所作为。
「世上只有一体的土壤、一体的植物、一体的动物,还有一体的人类,因此全球只有一个保育问题,也就是土地病理学。」
名人推荐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启鸿
土壤学教授/陈尊贤、许正一
饮食界良心/麦可.波伦
美食作家/麦可.鲁曼
环境议题作家/比尔.麦奇本 等代表推荐
得奖与推荐记录 陈尊贤(国立台湾大学农化系特聘教授):
作者将其与各国之国际机构名人、大学教授、科学家、农民、美食家、牧场主人和庭园设计师等人之观念,强调如何透过「永续土壤管理系统或技术」来达到保持土壤碳吸存与维持土壤生产力与人类健康的可能方法,见解独到,是一本正确传达土壤专业知识与推广土壤科学教育的专书,让人可以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的好书。
作者将其生活中与土壤接触的疑虑、心得与感触,利用很细腻的文笔写出其发觉问题、思考与讨论及得到结论的过程,令人钦佩。书中举例说明如何透过与专家学者之接触、讨论与印证,最后得到自己的心得。此心得与联合国未来人类要解决的问题一样,即是发展「维持土壤的碳吸存或土壤碳库」之永续土壤管理技术。
作者文字间多处透露其深刻体会到土壤健康于农产品生产力、农产品健康安全、土壤生物族群活力与土壤养份释放彼此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我认为是这本书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心得。
作者也无奈的指出,面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及科学家要如何提出「永续土壤管理系统或技术」, 来维持土壤的健康?如何面对气候变迁、土壤沙漠化、土壤沖蚀流失、土壤污染、人口急速增加等问题,作者认为都可以用同一个方案来解决,就是维持土壤碳吸存量、维持土壤生产力与人类健康的可能方法,我极表赞同,不要把农作物之作物残渣带走,或提出增加土壤碳吸存量之方法。
联合国于2014年宣佈2015年为国际土壤年,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就是深刻体会并唿吁世界各国要保护土壤资源,提出各种技术或管理方法重视土壤健康,才能让我们健康的生存。台湾土壤肥料学界也于2014年与2015年的12月5日举办了盛大的启动仪式及学术研讨会,唿吁全民保护土壤资源,提出永续土壤管理系统或技术。此书的出版正逢其时,意义重大。
许正一(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
从这本书的书名,土壤的救赎,就可以知道土壤对于地球上所有生命,包括人类在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有土斯有财」更是人类表达土壤重要性的经典之词。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这本书不仅强调了土壤提供食物与能量的功能,也生动地描述了土壤在生态上的功能,特别是碳的循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人类不当的使用土壤,造成储藏在土壤中有机碳的损失,导致土壤品质下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而生物多样性也受到破坏。
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感于此,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5日订为世界土壤日,并将2015年订为「国际土壤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oils) ,以加强世人对土壤在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重要功能的了解与认知,而中华土壤肥料学会也积极投入办理各项保护土壤的活动。在这国际上正视土壤功能的同时,本人非常乐见这本书的出版,这有助于民众对土壤有更深切、更广阔的认识,因此进而珍惜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