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定义现代建筑的人、最成功的建筑革命家「法兰克‧盖瑞」重量级授权传记
逾80年迭宕人生,一场场精采的建筑战役,艺术×经济×政治的角力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所有人都能学习――展现最大创造力又坚持自我
●人人都想要一座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当一个人成为「名牌」,盖瑞告诉我们「成功为何比失败更难应付」
●快坍塌的扭曲感,一坨等着被清走的金属垃圾,盖瑞如何大胆诠释「施工中的建筑比完工的建筑好看」
●政治引发美学风暴,难容于非正统的MIT科学家,想用设计师名字来赚钱的业主,盖瑞怎么体现「建筑师=艺术家+经济学家+政治家……」
●盖瑞爱极了莱特却又不喜欢莱特,面对总是被相提并论的前辈大师,一个创作者如何承继传统又摆脱影响
★首部解读盖瑞一生与作品之作,深入记述一位工人之子如何成为原创力卓越的建筑大师的生命历程
★近距离观察盖瑞的建筑之道和极其复杂的性格,揭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知识最丰富的盖瑞迷也将惊讶连连
★收录8页彩图和逾60张珍贵私人照片及建筑作品图片
★专业审订――铭传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徐明松
「打造一栋建筑物,一开始,我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如果我了然自己去向何方,我肯定就不会去做了。」--法兰克‧盖瑞
他的建筑物超越了他自己的故事,
如同任何伟大的艺术家、作曲家、作家或影片制作人的作品,
往往超越他本身的故事一般。
所有艺术作品都诞生自创作者的生命,
可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拥有一种根本的力量,带领我们转向内在,
继而将这些作品所传达的内容,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体验。
盖瑞的建筑引发各种解读,
这些解读对我们自身的生命和感受所带来的启示,
就像对法兰克‧盖瑞的一样深远。
普立兹杰出评论奖得主保罗‧高柏格的精采大作:写下这个时代无疑最负盛名的建筑师法兰克‧盖瑞一生的波澜与作品,探索细致入微,刻画引人入胜。第一本完整版 重量级盖瑞传记,纪录一位几乎独力转变了当代建筑的男人,严谨地呈现与评价他以革新手法应用建材、设计及形式的超前创作;盖瑞亦名列史上罕见的建筑师之 一,既是评论家眼中所推崇的创意、前卫力量,又是备受一般民众爱戴的知名人物。
本书一刀未剪地呈现盖瑞所有的作品,从早期利用合板及围篱 钢丝网建造的住宅、鱼型照明灯,到近期功成名遂的建案,如玻璃帆下壮观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美术馆。书中描写到盖瑞整修自宅背后的故事,传统与不凡的组合 引起邻居的反感,却振奋了全世界;并且追溯盖瑞如何踏上西班牙,设计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以神来一笔的涡旋式钛构造物,让没落的城市起死回生,成为热门观 光景点。本书也详解迪士尼音乐厅一案的来龙去脉,盖瑞花费十六年苦苦追寻,最后终于为洛杉矶爱乐交响乐团打造出外观优美、声学设计超群的家。
尽管关于盖瑞建筑作品的着作众多,盖瑞的人生故事却从未以完整样貌公开。这本书引领我们认识:盖瑞的犹太移民家庭背景,多伦多蓝领家庭的童年,在外婆家厨房 地板玩木块的许多时光,跟着家人移居洛杉矶的青少年时期,以及后来如何意外进入建筑学院就读。最重要的是,本书在介绍与评赏盖瑞毕生作品的同时,一併回顾 了他的生活历练,包括从军和就读哈佛的日子,长年与心理医师的关系以及其对工作的影响,还有他的两次婚姻和四个孩子。而针对盖瑞精心雕琢的人格特色,亦加 以着墨剖析,随和亲切的「唉唷~真的没什么」背后,隐藏的是强烈尖锐的企图心。此外,更进一步探索盖瑞与洛杉矶的关系,以及这个广纳外来艺术创作者的城 市,如何在盖瑞的成长期赋予自由的力量,促使他实践足以奠定奇才风格的创新。书末,论及盖瑞对使用科技的热衷,不单是为了改变建筑物的形色,更是为了改善 建筑专业整体的实务操作。
本书是对建筑大师法兰克‧盖瑞的全面观察,亦是这位创新天才近距离的人物特写,就许多方面来说,堪称二十一世纪建筑环境的英雄事蹟录。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建筑物可否成为永久艺术之际,脑中浮现的第一号人物就是盖瑞,而这是他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好评推荐 邱浩修 东海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施植明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夏铸九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名誉教授
曾成德 国立交通大学建筑所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杨恩达 准建筑人手札网站创办人
郑泰昇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聂永真 设计师
颜忠贤 实践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
龚书章 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对本书的赞誉 「从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出现后,法兰克.盖瑞的作品就引起世人的注目,对于建筑界而言,更想理解的不仅是其形式生成方式,对于这样一位带着犹太人血统的建筑师,为何早期会从廉价材料入手,到后来逐渐演变成类似于鱼类游动的形体,甚至是更多自由型态的构成,是如何在盖瑞的生命中逐渐酝酿而爆发?在过去见诸市面的报导中,仅能窥见些许端倪,然而此书作者保罗.高柏格早在1970年代就与盖瑞开始相识,频繁地探访其作品,赢得盖瑞的信任,透过作者几乎是贴身的观察及文字能力,我们有幸在盖瑞创作能力仍然极为丰沛的今日阅读此书,找寻建筑大师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在当中获得许多启发。
打开此书,就让我卷不释手,亟欲快速地阅读第一遍后再读一遍,淋漓尽致、畅快无比!是近年来讲述当代建筑师生平的优秀书作。」――杨恩达,准建筑人手札网站创办人
「开到荼靡的怪建筑那么动人又吓人⋯⋯老逼问着当代更显学的建筑可能是什么的⋯⋯比艺术家更像艺术家的建筑大师法兰克盖瑞的像宣言也像预言般的跳舞建筑永远那么动人又吓人⋯⋯其长相一如一尾巨大甩尾活鱼一台倒立歪斜的望远镜一只庞然天井中的马头一把凌空摔烂的电吉他一朵朵爆炸般盛开的花瓣弧度繁复的餐厅银行音乐厅美术馆种种怪异到太过费解建筑的开到荼靡⋯⋯必然充斥这时代美学的用力过度地理解与误解,但是也必然一如无限多层梦般地全面启动未来时代纪念碑式怪建筑的无限华丽的冒险可能⋯⋯」――颜忠贤,实践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
「法兰克‧盖瑞借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重新定义建筑。在这部极度私人又透彻的传记中,保罗‧高柏格深入研究这位相识并报导了四十年的创新大师,他所怀抱的设计天赋与诱人关注的焦虑。成果是一段极富启发性的阅读享受。」――华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贾伯斯传》作者
「法兰克‧盖瑞独特的观点及数件大师作品,挑战我们用不同的眼睛来观看,使我们拓展视野,了解美丽、高雅与庄严从何而生;态度如同每一位伟大的现代艺术家,而且比任何一位在世的建筑师都更积极。」――寇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小说家暨广播节目主持人
「保罗‧高柏格笔下法兰克‧盖瑞的一生,字字扣人心弦,是一项卓越的成就。以真诚的同情及坚定的客观立场,刻划盖瑞日渐攀升的地位,并以权威十足、流畅好读的内容,鑑赏评论盖瑞的建筑作品。」――路易斯‧贝格利(Louis Begley),小说家
「值得一读的杰作……充分细述盖瑞的职场之道与极其复杂的性格。」――克里斯多福‧霍桑(Christopher Hawthorne),《洛杉矶时报》
「流利的评论,激烈的社会与心理层面,结构严谨且周详的传记,首部解读『世界最着名的建筑师』之作……以专注的精确度及难能可贵的洞见,谱出盖瑞为了理想中梦幻的建筑所进行过的一场场惨败战役,从私人宅邸到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迪士尼音乐厅、脸书总部等等。扣人心弦的文字,娓娓道来重大的建筑历史,以及一位胆识过人、原创力卓越的建筑大师敏锐又感人的写照。」――唐娜‧西曼(Donna Seaman),《书单杂志》(Booklist)
「传记巨作……真情有感……启迪心智。」――苏珊‧史丹伯(Susan Stamberg),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主持人
「高柏格这部宏大又生动的传记,描述一则在新世界中坚韧与成功的故事……一段富含资讯、令人惊奇的旅程,深入现代建筑权力结构的内在圣堂。」――尼可拉斯‧法克斯‧韦伯(Nicholas Fox Weber),《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迷人的作家暨造诣精深的记者⋯⋯提供的全纪录,不只描述盖瑞备受赞誉的建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还涵盖了塑造他的人生与作品的经历和影响因素。本书揭开这位普立兹克建筑奖得主鲜为人知的许多真相,即使是知识最丰富的盖瑞迷,也将惊讶连连。」――《建筑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
「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传记,平衡着墨盖瑞的私人生活与建筑作品。可畅快享读,避免了大半建筑的专有名词与技术性,偏好一般用语的清楚表达。」――《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
「作者借由巧妙讨论现代主义潮流,以及引发这股潮流的洛杉矶艺术圈,将盖瑞的作品置于时代背景中思考,进而提供他向来精辟又撼动心思的见解。」―—《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研究透彻,内容颖异又优美。」――《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比任何小说更扣人心弦……深入洞察一位革命性建筑师的人生与现代建筑。」――《华盛顿邮报书评》(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Review)
盖瑞不喜欢称自己是艺术家或雕塑家,他告诉採访者,部分的原因是「有一些艺术家觉得,为有厕所的建筑物冠上『艺术』一词是对他们的一种冒犯」。在一次早期的访问中,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时,盖瑞斩钉截铁地回应「不,我是建筑师」,这几个字几乎成为持诵的箴言。但毋庸置疑,盖瑞比大多数建筑师更投入创造极富表现力的建筑物,而在毕尔包的美术馆开幕后,他的名字几乎与建筑即创造表现形式的概念划上等号。撇开贴标签不谈,认识盖瑞最久的老朋友之一、洛杉矶艺术家汤尼.伯兰特(Tony Berlant)坦言,「你可以说法兰克是在洛杉矶崭露头角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没第二句话。我认为他就是如此。」另一位洛杉矶雕塑家比利.阿尔本斯顿(Billy Al Bengston)的评价甚至更高:「我想法兰克是当代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家。」
好评如潮的毕尔包若带来任何挑战,那就是如何避免成为仅仅是个「品牌」,盖瑞的确是个名牌,继续以建筑师身分向前跨进;对盖瑞而言,这不只意味着继续设计建筑,而是要做得跟以往一样有新意,甚至抗拒许多可把他的知名建筑物转成惯用手法,继而到处复制的机会。「成功比失败更难应付得多,」盖瑞曾说。那是他的肺腑之言。盖瑞不想重复自己的创作,但观察者一看到毕尔包之后诞生的建筑物,同样拥有奔放弧形形式的金属、玻璃或石材,就认为无论它们的外观多么令人惊艳,都不过是复制前作的模式,这种反应令他泄气。以盖瑞的观点来看,那些建筑物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人们认为后毕尔包作品不过是古根汉美术馆原创设计的延续,其实他们并不明白盖瑞真正完成的是创造一种整体而言新的建筑语言,在每一栋新建筑物中,以略微不同的方式运用该语言来进行某些表达。
建筑师和评论家倾向于赞同这个富共鸣的观点,关于盖瑞的报导,一般比同世代其他建筑师来得好。不过,名气当然也带来另一面,盖瑞的声誉几乎可确保那不恰当却尖刻的称号「明星建筑师」与他的名字如影随形。这个词油腔滑调地合併两个意思:名气的短暂灿烂与对设计的热中追求,难怪让盖瑞厌恶。他可能是大众心目中典型的明星建筑师,但对他来说,那个词彻底曲解他的作品,隐喻他的建筑无非就是吸睛、华而不实的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