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纪录片【全新增订第五版】

制作纪录片【全新增订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制作纪录片》是一本权威又全面性的工具书,提供让作品更上一层楼的经典法则。《制作纪录片》涵盖了制作前后各阶段工作内容,不只适合用于纪录片学习课程,也适合现役纪录片导演参阅。本书着力于如何亲手让想法成真的必要作业,因此提供了许多企划指导、实务练习与能激发灵感的问卷调查。本书含括了从纪录片制作的入门基础到进阶议题,该如何将一个发想加以研究调查与琢磨,找寻适合的工作人员,领导团队运作,以及在拍摄期间掌控预算。
 
  ● 为导演工作的创意、技术与艺术层面提供全面性准则,让你成为灵感泉涌的导演!
  ● 提供大量实务演练,让拍片过程不再复杂神祕,迅速上手。
  ● 作者本身即为知名影像工作者与相关课程教授,提供实用建言与鼓舞,帮助你坚持下去。

名人推荐

  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持续探求并稳固纪录片这门艺术的哲学基础,而不迷失在拍片技术中。——强纳森‧路思基(Jonathan Luskin),旧金山飞天麋鹿影业
 
  这本书最有力之处在于强调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是一种具创意性的说故事方式……相较于同类型的书,本书为年轻的影像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伦理基础。——菲尔‧贺柏(Phil Hopper),导演,福特汉姆大学玛丽山校区剧场与媒体艺术课程
 
  写作方式聪明又具艺术性,所有纪录片工作者的书架上都该空出一个大位给《制作纪录片》。——《影像工作者》(Videomaker)杂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Michael Rabiger


  雷毕格一开始在英国松木与雪柏顿制片厂的剪接室里工作,后来成为编辑、BBC纪录片导演,并在美国教授制片与美学。他是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电影 / 影像学系的共同创办人与系主任,后续并成立Michael Rabiger纪录片中心。他曾指导或剪接超过35部以上的影片,在许多国家举办过工作坊,并在国际影视教育联盟(CILECT)带领一组欧洲多国工作坊。此外,他曾获得国际纪录片组织的研究奖金与典藏奖,获邀到南非参与傅尔布莱特专家计画,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名誉教授。
 
译者简介

王亚维(基础篇:第1-16章译者)


  生于台湾高雄,美国波士顿大学电影研究所毕,历任电视导播、纪录片导演与制作人。

  投身纪录片教学多年,译有教科书《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制作纪录片》两册,为两岸三地学界与实务界应用最广泛的纪录片课本。曾担任公共电视新闻部纪录片小组召集人、企划部经理、节目部经理,监制过多部连续剧与纪录片系列,现任教于国立政治大学广电系。历任国家文艺基金会、金马奖、金钟奖、金视奖与CNEX纪录片影展等评审与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谘询委员。
 
喻溟(进阶篇:第17-36章及附录译者)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英国亚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英国里兹大学传媒学院访问博士。曾任四川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前后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担任导演。

  研究方向为世界纪录片产业与制作、中国纪录片国际合制,担任《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副主编。

图书目录

译序 / 王亚维
第五版前言
 
第一卷:基础篇

第一部分:你与你的构想

第1章 导演的角色
第2章 确认你的艺术家身分
第3章 发展你的故事构想
第4章 短篇纪录片企划与提案
 
第二部分:纪录片及电影语言
第5章 纪录片的语言
第6章 元素与文法
 
第三部分:前置作业
第7章 研究
第8章 发展制作团队
 
第四部分:制作
第9章 摄影设备
第10章 打光
第11章 现场收音
第12章 导演
 
第五部分:后制作
第13章 剪接:从开始到第一次大块组合
第14章 剪接:精炼的过程
第15章 剪接:从细剪版本到混音
第16章 片名与感谢名单
 
第二卷:进阶篇

第六部分 纪录片美学

第17章 观点与敍事者
第18章 戏剧化展开、时间与故事结构
第19章 形式、控制与风格
第20章 搬演、重构与纪录剧

第七部分 进阶制作
第七部分A:进阶前置研究
第21章 进阶研究
第22章 价值、伦理与选择
第23章 进阶纪录片企划
第24章 导演功课
 
第七部分B:进阶制作过程
第25章 光学
第26章 进阶摄影机与设备
第27章 进阶现景收音
第28章 组织、团队与流程
第29章 导演进阶
第30章 指导与拍摄採访
 
第七部分C:进阶后制作
第31章 从听打稿到影片脚本
第32章 旁白创造
第33章 配乐以及与作曲家的合作
第34章 剪接:精炼与结构问题
 
第八部分:教育及开展生涯
第35章 教育
第36章 从学校到电影产业
 
附录
名词解释
索引

图书序言

谁有兴趣拍纪录片
 
走进任何一个纪录片影展你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导演―老的、年轻的、害羞的、直率的、心事重重的、内向的、外向的、身材高大的与娇小的,大部分人友善、谦逊而且容易亲近。他们透过自己的影片来诉说深刻的事情,既谦和又真诚,跟他们在一起你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这些导演的作品不论是长的或短的,都带着你走上一段你所不知或没有预期的神祕旅程。例如鲍威尔.洛辛斯基(Pawel Lozinski)12 分钟的片子《姐妹》(The Sisters, 1999,波兰;图1-1),只不过拍摄了一对老姐妹在天井长凳上的争吵过程,老的那个要妹妹去走走让人工髋关节动一动,但每次妹妹总是微笑回避。两人每次抱怨对方时都很有心机地向着摄影机说话,老姐姐说爸妈太宠妹妹让她懒惯了,妹妹则说姐姐一直对她颐指气使。这部片子以一种深刻的真实触动了你:手足之间都是一样的,争吵如同每日必做的仪式不可或缺,但是时光不留人。中间的一人可能瞬即离世,两人以吵吵闹闹互相安慰的一生也将走向寂静。

另外像是麦可.摩尔(Michael Moore)执导的长片《健保真要命》(Sicko, 2007,美国;图1-2)就带来讽刺漫画式的辛辣真实。人们感受美国健保系统崩裂的恐怖经历,片子从此开始,然后透过导演的特殊风格—嬉闹又超现实的冲撞,麦可.摩尔运用这个讽刺的案例,把利润导向的美国健保系统塑造成一个滑稽的存在。他指出美国人被洗脑了,以致相信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式的健康服务都比较差—也就是共产社会那一套。接着他呈现加拿大、法国、英国以及古巴真正享受到的健保,而数百万自认社会条件比较优越的美国人却是享受不到的。

每部影片既有趣又有娱乐性,但是又让你沉思。因为纪录片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向观众呈现它对真实世界的想法,每个作品都别具特色。今天的纪录片制作者可以运用各种充满想像力的说故事方式来引导我们认识真相:他们可以放大不为人知的细节,发掘亲密但又不太对劲的关系,将历史性大事件按时间编排,或者向当权者说真话而使得举国丧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