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论文写作的第一本书:用纲要和体例来教你写研究计画与论文(3版)

中英论文写作的第一本书:用纲要和体例来教你写研究计画与论文(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论文写作
  • 研究计划
  • 学术写作
  • 中英写作
  • 写作指南
  • 研究方法
  • 论文结构
  • 学术规范
  • 研究生
  • 写作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初入门者理清观念,称得上是初学论文写作的人士所必备的第一本工具书。──明道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温德生

本书特色

  1.整合了作者多年任教、修改论文所得的经验、阅读论文时所碰到的文例、备课时所蒐集的议题,以及授课时为学生解答的问题等,可以说是教学相长的结晶。

  2.内容包括研究报告、硕博士论文乃至期刊研究论文的撰写原则,分为三篇:「论文资料管理与写作准则」、「论文纲要与体例」、「资源补充篇」,又十一单元,各章深入浅出,兼顾了初学者及已经有相当论文写作经验者的学习及参考需要,适用各种领域的研究人员。

  3.提纲挈领地引用了中英论文及报告的体例数百则,并在许多英文范例后加上「中文单字表」,以利读者对照阅读,对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助益良多。

  4.这是一本很容易阅读的入门书兼案头参考书,不论你是初次写作论文,还是经常需要写论文报告,只要愿意花几个钟头从头到尾阅读一遍,你就能得到很具体的写作知识,让你在论文生产过程中少花很多力气。
学术写作的基石:构建严谨、清晰的学术论证体系 书籍名称: 学术论文写作的艺术:从选题构思到定稿修改的实战指南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所有渴望提升学术写作能力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初入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操作指南。我们深知,学术写作不仅是对研究成果的记录,更是一种严谨的逻辑表达和清晰的沟通方式。本书聚焦于学术论证的构建、文本的结构化处理以及语言的精准运用,而非单纯的格式或模板教学。 本指南的核心理念在于:优秀的学术论文源于清晰的思维和扎实的结构。 它将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模仿”阶段,进入“理解”和“创造”的境界,掌握如何将复杂的研究思想转化为具有高度可读性和说服力的书面文本。 --- 第一部分:研究的起点——选题的战略性选择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术写作的成功,始于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的选题。本部分将深度剖析如何进行富有洞察力的选题工作,确保研究的“新颖性”与“重要性”得以兼顾。 1. 批判性文献回顾:发现“空白”而非“堆砌” 我们摒弃了传统文献综述中简单罗列前人成果的做法。本章将重点教授读者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识别现有研究中的逻辑漏洞、理论局限或实证不足之处。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定位那些真正需要被填补的“研究空白”(Research Gap),从而确立研究的独特价值。内容将包括:如何有效利用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如何进行主题聚类分析,以及如何撰写具有论断性的文献综述章节。 2. 研究问题的提炼与假设的构建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研究的灵魂。本章详细阐述如何将宏大的研究兴趣转化为具体、可操作、可回答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s)。我们将区分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和规范性问题,并提供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可检验的研究假设(Hypotheses)或核心论点(Central Thesis)的方法。这部分内容将侧重于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确保研究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向性。 3. 理论框架的奠基:支撑你的研究大厦 理论框架不仅是引用几位学者的观点,更是研究者理解世界的“透镜”。本章深入探讨如何选择、建构和应用中等范围理论(Middle-Range Theories)来指导研究设计和数据解读。内容涵盖:如何绘制理论关系图示,如何界定核心概念(Operationalization),以及如何在引言部分有效嵌入理论框架以彰显研究的学术深度。 --- 第二部分:论证的骨架——严谨的结构设计与信息流的控制 学术论文的结构必须服务于论证的有效传达。本部分致力于教授读者如何像建筑师一样设计论文的骨架,确保信息流动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1. 引言的“叙事弧”:从背景到主张的精准引导 引言部分是读者对论文产生第一印象的关键。我们将详细拆解一个高效的引言结构,通常包括:宏观背景铺陈、领域内现有知识的现状描述、研究空白的明确指出、本研究的核心贡献(Key Contribution)的预告,以及全文的结构导览。重点在于如何使用“漏斗结构”实现论证的逐层聚焦。 2. 主体章节的“模块化”写作与段落的单一焦点原则 论文主体部分(方法、结果、讨论)的写作需要极高的组织性。本章强调段落的单一焦点原则(One Idea Per Paragraph),即每个段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所有后续的陈述、证据和分析都必须围绕此句展开。对于方法论部分,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清晰、可重复地描述研究设计,而非仅仅罗列使用的工具。 3. 结论的升华:超越摘要的战略性总结 结论不应简单重复摘要或引言。本章教授如何撰写一个有力的结论,它应包括:对核心发现的总结与回应最初研究问题的答案;对研究局限性的诚实评估;以及最重要的——未来研究的方向性展望(Future Research Trajectories),从而将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学术对话之中。 --- 第三部分:语言的精度——学术风格、论证连接与自我审校 学术语言的特点在于其客观性、精确性和形式感。本部分关注如何雕琢文本的表层结构,使之更具专业性和可信度。 1. 客观性与语态的选择:维护研究的距离感 我们将探讨在不同学术语境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对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恰当运用。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措辞的选择,避免主观臆断,确保论述的客观性,例如使用“证据表明”而非“我认为”。 2. 逻辑连接词的战略性部署:构建无缝的论证链条 连接词(Transition Words and Phrases)是串联句子和段落的“粘合剂”。本书将提供一份精选的逻辑连接词库,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连接的逻辑关系(如对比、递进、因果、例证)进行精确选择,避免因连接词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逻辑断裂。 3. 论证的自我校对:从“写完”到“完美”的跨越 撰写过程的最后一步是严格的自我审校。本章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修改清单,重点关注论点与证据的一致性检查(Argument-Evidence Alignment)、术语使用的统一性,以及对冗余表达和模糊措辞的“外科手术式”剔除。这不仅包括语法和拼写,更侧重于论证逻辑链条的完整性检查。 --- 本书特点总结: 侧重逻辑与结构: 强调研究思维如何转化为书面结构,而非停留在格式的堆砌。 实战导向: 包含大量来自不同学科的优秀论文片段分析,用以示范最佳实践。 批判性思维训练: 引导读者从“接受信息”转变为“生产知识”。 本书是每一位严肃学者在学术写作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帮助您清晰、有力地传达您的原创性思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乃嘉


  现职
  明道大学中国文学学系副教授

  学历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环境科学与管理硕士及博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物理学士

  经历
  明道大学应用英语学系副教授、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助理教授、资讯传播学系助理教授、资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稻江管理学院资讯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兴国管理学院通识中心主任
  美国Information Dynamics, Inc.,科技部主任
  Your Electronic House of Publishing双语部主任编辑
  明道大学资讯传播学系助理教授

  着作
  逾百种环境管理及规划之英文企划案与研究报告
  《商用英文的沟通艺术》,新文京出版,2002
  《知识管理》,全华科技图书公司,2004
  《爱情这东西──新时代的两情教育》,新视野图书,2005
  《心灵与意识》,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
  《知识管理实务、专题与案例》,文京出版,2005
  《英文书信与履历的艺术》,五南图书,2005
  《研究方法的第一本书》,五南图书,2006
  《知识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全华科技图书公司,2006
  《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本书》,文魁资讯,2007
  《中英双向翻译新视野》,五南图书,2007
  《中英论文写作的第一本书-论文及研究计画书纲要与体例》,五南图书,2010

图书目录

推荐序 (3)
自 序 (7)

第一篇 论文资料管理与写作准则 001
第一章 论文资料管理 003
1.1 论文资料的来源 005
1.2 论文资料结构的建立 007
1.3 论文资料的分析 008
1.4 论文的文字表达 009
1.5 论文与发表的道德与责任 009
1.5.1 论文作者的责任 010
1.5.2 期刊主编的责任 012
1.5.3 论文审稿者的责任 013
1.5.4 期刊出版者的责任 013
第二章 论文的文字经营 015
2.1 多用主动语态 016
2.2 减少形容词和副词 019
2.3 少用长句 021
2.4 注意逻辑并釐清因果 025
2.5 善用覆述的原则 028
2.6 多用简单易懂的字 030
2.7 小心错别字及文法、语意上的谬误 035
2.8 注意字词的相对位置 040
第三章 论文的特殊准则 043
3.1 一律使用第三人称 044
3.2 避免不定数词、量词及加强词 046
3.3 勿随意使用缩写及节略字 048
3.4 减少使用虚主词 051
3.5 务必使用西元纪年及绝对指标 052
3.6 尽量平铺直叙 055
3.7 实例分析 056

第二篇 论文纲要与体例 065
第四章 论文篇前部分 067
4.1 论文命名(Title)原则 067
4.2 摘要(Abstract)的写法 075
4.3 关键字表(Keywords) 088
4.4 序文(Preface) 089
4.5 志谢辞(Acknowledgement)的写法 090
4.6 目录的格式 093
4.6.1 内容目录(Table of Contents) 093
4.6.2 图形及表格目录(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096
第五章 论文主体(Body)部分 099
5.1 绪论(Introduction) 100
5.2 本文(Main Text) 101
5.2.1 文献蒐集与研讨(Literature Review) 102
5.2.2 数据分析和解释(Data Analysis) 109
5.2.2.1 图形(Figures) 110
5.2.2.2 表格(Tables) 112
5.2.2.3 计量单位与公式(Units and Equations) 114
5.2.3 列举(Listing) 116
5.2.4 文献引用与註脚(Citations and Footnotes) 119
5.2.5 再次征引 121
5.3 结论(Conclusion) 123
第六章 论文篇后部分 131
6.1 参考文献表(References or Bibliography) 132
6.1.1 专书(Books)资料 138
6.1.1.1 单一作者 139
6.1.1.2 两位作者 139
6.1.1.3 超过两位作者 139
6.1.2 论文(Paper, Thesis, and Dissertation)资料 140
6.1.2.1 期刊(Journals)资料 140
6.1.2.2  学术会议论文(Conference Papers)资料 141
6.1.2.3 论文集论文(Conference Papers)资料 141
6.1.2.4  学位论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资料 142
6.1.3 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s)资料 143
6.1.4 古籍(Antient Literature)资料 143
6.1.5 报纸(Newspaper)资料 144
6.1.6 网路(Internet Publications)资料 145
6.2 附录(Appendix)及索引(Index) 146
6.2.1 附录的内容 146
6.2.2 索引格式 147
6.3 作者简介(Author)的写法 147
第七章 论文校阅与计画书撰述 151
7.1 论文的校阅 152
7.1.1 格式及文字方面的审阅要点 156
7.1.2 内容方面的审阅要点 157
7.2 论文计画书纲要与体例 158
7.2.1 题目(Title) 161
7.2.2 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 and Keywords) 161
7.2.3 研究目的(Motivation and Purpose) 164
7.2.4 相关文献探讨(Literature Review) 166
7.2.5 研究内容描述 168
7.2.5.1 研究程序与步骤 168
7.2.5.2 具体工作项目与预期成果 172
7.2.6 结果分析(Results and Discussion) 173
7.2.7 结论(Conclusion and Future Works)与其他 174

第三篇 资源补充篇 179
第八章 论文的译述 181
第九章 数字和标点使用法 209
9.1 数字(Numbers)的用法 209
9.1.1 阿拉伯数字(Arabic Numbers) 209
9.1.2 罗马数字(Roman Numerals) 216
9.1.3 科学记号(Scientific Notations) 218
9.2 标点符号(Punctuations)的用法 219
9.2.1 句号、问号、惊叹号 220
9.2.1.1 句号(“.” period)的用法 220
9.2.1.2 问号(“?” question mark)的用法 222
9.2.1.3 惊叹号(“!” exclamation mark)的用法 222
9.2.2 逗号、分号、冒号、破折号 223
9.2.2.1 逗号(“,” comma)的用法 223
9.2.2.2 分号(“;” semicolon)的用法 227
9.2.2.3 冒号(“:” colon)的用法 230
9.2.2.4 破折号("—" dash)的用法 231
9.2.3 双引号、单引号、括号、方括号 232
9.2.3.1 双引号(“ ” double quote)的用法 232
9.2.3.2 单引号(‘ ’ single quote)的用法 233
9.2.3.3 括号 [( ) parentheses] 的用法 234
9.2.3.4 方括号([ ] brackets)的用法 236
9.2.4 其他标点符号 237
9.2.4.1 连字号(“-” hyphen)的用法 237
9.2.4.2 撇节号(“ ' ” apostrophe)的用法 240
9.2.5 标点间的相对位置与关系 240
9.2.5.1 破折号与逗号或冒号 240
9.2.5.2 破折号与句号、问号、惊叹号 241
9.2.5.3 括号与逗号 241
9.2.5.4 括号与句号、问号、惊叹号 241
9.2.5.5 引号的位置 242
9.2.5.6 括号与分号 243
9.2.5.7 标点的其他注意事项 244
第十章 电脑辅助论文格式制作 245
10.1 目录制作 246
10.1.1 以标题样式建立目录 246
10.1.2 从大纲层级建立目录 248
10.1.3 目录检视与更新 251
10.2 註脚标示 253
10.3 索引制作 256
10.3.1 手动标记索引项目 256
10.3.2 以词汇索引档自动标记 259
10.3.3 删除索引 263
第十一章 化冗赘为简洁 267
11.1 说得多不见得更有效 267
11.2 化繁为简范例 269
11.3 练习 288

附 录 297
A. 论文章节图表各级标题的字体及字型配置 299
B. 长字及其清晰有力的代用字表 300
C. 论文检索系统 303
C-1 知名的国际文献检索系统 303
C-2 Impact Factor(影响点数) 306

参考资料 311
索 引 31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尝试过不少英文写作的书籍,但大多数不是过于注重遣词造句的细枝末节,就是过于强调学术理论的宏大叙事,很少有能真正触及到我最核心痛点的。我的主要问题在于,当我有了研究想法,却不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一篇规范的研究计划,更不用说一篇完整的英文学术论文了。这本书的“用纲要和体例来教你写”这个理念,正是我一直以来所渴望的。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系统化的写作流程,从选题、构思、到具体段落的组织,都有一套可遵循的“套路”。我尤其看重它在“研究计划”和“论文”两方面的教学,希望它能提供详细的章节拆解,例如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引言,如何构建严谨的论证,如何处理数据分析和讨论,以及如何撰写精炼的结论。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样,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一步步完成这些任务,那我将非常感激。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学术界摸爬滚打的研究者,我深知英文论文写作的挑战。尤其是在撰写研究计划书和完整的学术论文时,如何有效地组织材料、清晰地表达论点、规范地引用文献,都是需要反复琢磨的环节。我曾经尝试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侧重理论,或者语言风格晦涩难懂,读起来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当我看到这本书强调“用纲要和体例来教你写”时,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会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写作模板和范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研究计划和论文写作的结构指南,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个部分的写作要点和逻辑联系。我特别希望它能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关键章节提供详细的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我避免常见的写作误区,写出更具说服力和学术严谨性的文章。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确实很长,但光看书名就让人觉得,它应该能解决我一直以来在英文学术写作,特别是研究计划和论文撰写上的困惑。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思路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谨,再加上对英文表达的拿捏不准,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差一口气”。这本书打出的“纲要和体例”的教学方式,听起来就非常实在,不像那些空泛的理论指导。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写作框架,能够帮助我把那些零散的想法梳理成有条理的段落,最终形成一篇结构完整、论证有力的学术作品。特别是“研究计划”部分的教学,我一直觉得这是学术写作的起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清晰的指引,教我如何清晰地阐述研究问题、目标、方法和预期贡献,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的。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教我“怎么写”,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写”,这样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照猫画虎。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一本书愿意把话说清楚了”。过去,我写英文论文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像是在拼凑,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尤其是在写研究计划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思路不清、结构混乱而反复修改。这本书承诺用“纲要和体例”来教授写作,这让我觉得非常务实。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框架,能够帮助我把原本杂乱的思绪整理得井井有条,形成一篇结构清晰、逻辑流畅的研究计划和论文。我对它关于“研究计划”的教学尤其感兴趣,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清晰地阐述研究动机、核心问题、预期方法以及潜在的创新点,从而让我的研究计划更具说服力。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例如文献回顾、方法论、结果呈现和讨论等方面,提供具体的范例和指导,让我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术写作任务时,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有点冗长,但“第一本书”这个定位,以及“用纲要和体例来教你写研究计画与论文”的核心内容,确实触动了我。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写英文论文的时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特别是对于研究计划,我一直觉得它是整个研究的蓝图,但如何绘制好这个蓝图,却让我头疼不已。这本书提到的“纲要”和“体例”,听起来就像是给我指明了方向的灯塔。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循序渐进的教科书,从最基础的结构搭建开始,一步步教我如何构建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充实的研究计划。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不同类型论文的体例范例,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写作模板。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教会我如何有效地组织思路,如何用清晰、准确的英文表达我的研究成果,那它绝对会成为我书架上最珍贵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