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从西方观点精辟探讨华人世界「历史创伤」的重要专着。
他人所经历的暴行如何能成为自己的经验?
殖民史上的残暴时刻如何被转换为国族创伤?
这本书主要论述小说、电影、摄影作品、大众媒体等如何再现历史暴行。
创作者受到痛苦和苦难的启发,从废墟和灰烬中将暴力事件建构起来并以艺术形式呈现,集体撰写他们所知的故事,从而产生一种新形式的「历史」叙事。这种鲜活的叙事以一种传统史料无可言喻的方式清晰表达人类的经验。
本书是美国加州大学汉学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历经多年思索,针对华人世界从1930到1997将近七十年期间,发生在中国、台湾、香港的重要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历史创伤」研究。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依照时间先后顺序为:雾社事件(1930)、南京大屠杀(1937-1938)、二二八事件(1947)、文化大革命(1966-1976)、天安门事件(1989)、香港回归(1997)。
这些事件各自代表了华人暴力与暴行的重大意涵,作者从相关的文学、电影、摄影作品、流行文化入手,分析探讨在这些作品中,暴力如何被想像、转变和进化。从这些挑选出来的暴力事件中进一步研究、反思人类的野蛮和残暴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
历史的创伤研究,以及探讨人们对于创伤的各种反应,已是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中心主题。本书特别关注──这些大规模暴力的文化描绘对于人们理解国家现代化有何贡献?这些经常和暴力交织在一起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人们的记忆,让人们重新揣摩暴力行为?国家规模的历史暴行与个别受害者所经历的痛苦之间的关系为何?做为历史见证的电影和文学产生何种影响?诸多媒体如何以传统历史学者无法办到的方式,让人们接近这些实为「历史」的幻象?
本书透过当代作家、电影导演和其他艺术家的双眼,观看在一个世纪的进展中,人们所承受的创伤、痛苦和暴力的旅程。虽然大部分受害者(有时候是加害者)都被认为是华人,但他们的经验、遭受的苦难和想像放诸世人皆同,值得关注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