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千年的繁华及永恆的生命力,
来自京都人的生活智慧与对历史的尊重
平安京一进入近世的安土桃山和江户时代,因应新时代的变迁,大幅改变了市容。町众在街町设置简单的栅栏、望楼、围墙等防御设施,成立「集会之众」,建立自卫与自治的组织。于是京都不再是过去的左京与右京,而逐渐转变成「上京」与「下京」,朱雀大路退却,改由室町通大道贯穿南北。
庆长八年(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一揽天下霸权,将幕府设在江户,京都不再是政治中心,街町拥有两个核心:一是天皇权威所在的御所,二是展现武家权力的二条城。御所与周围的公家町、二条城和周边的武家屋敷,以及下京的平民世界,共谱近世京都的面貌:市民的赞歌祇园祭、贵族的离宫庭园、水路运河的开通、鹰之峰的艺术家村、二条通的书店街、西阵织及友禅染的华丽……。
庆应三年(西元1867年)「王政复古」,庆应四年正月发生了「鸟羽伏见之战」,朝廷一举消灭京都的幕府势力,接收了二条城。岂料,不到两年,明治天皇即将首都东迁至东京,京都转眼凋落。遭受苦难不断袭击的京都町众,将如何展现活跃的原动力?透过本书,京都人的智慧与力量,将在保存文化传承以及迎接近代开发的夹缝中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