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宝,
屹立一千三百年佛教建筑,
建筑技术与智慧的完美展现。
古坟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其契机肇始于西元五九二年推古天皇即位,旋立圣德太子为皇太子,并颁布信奉佛教的诏令,于是贵族竞相兴建寺庙。过去为崩殂天皇、祖先所盖的古坟,也改为兴建寺庙。
推古天皇十三年(西元605年),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将宫殿由飞鸟迁移至斑鸠之地,并于两年后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鸠寺」。斑鸠寺同时有个中国式名字「法隆寺」。
法隆寺于天智天皇九年(西元670年)毁于祝融,直到天武天皇于西元六七二年即位之后,才由法隆寺僧侣与膳氏家族负责推动重建计画,延请百济和高句丽工匠的后代建造寺庙,造寺工从寺庙附近的生驹山砍伐上等桧木为建材,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一座以金堂为主的木造建筑于天武天皇八年(西元679年)再度完整呈现。天武天皇同时宣布所有寺庙都要改用中国式名字,从此斑鸠寺就正式称为「法隆寺」。时至今日法隆寺堂塔已屹立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
法隆寺的价値并非只是古老,而在于岁月淬炼的古代日本建筑技术和智慧。本书作者西冈常一是日本着名的「宫大工栋梁」,曾在西元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五四年参与法隆寺的「昭和大整修」,对这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木造建筑非常熟悉;加上建筑史学家宫上茂隆的专业剖析,以及建筑科班出身的插画家穗积和夫的精致插图,让读者在文字浅显、插画生动的书页中轻松了解一千三百年的建筑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