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知名建筑师。在柏林工业大学和芝加哥的伊利诺理工大学攻读建筑,1996年获硕士学位。曾于东京工作、居留,撰写并编辑许多有关当代建筑的出版品,擅长建筑报导与评论,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欣赏建筑之美,已出版过多本建筑书,并为世界各地的不同杂志撰写了数百篇建筑与都市设计的文章。曾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在台湾亦曾受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以及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邀,举行个人讲座。2001-2002年在日本东京的「坂茂建筑设计」工作;2004年于加州柏克莱为《旧金山纪事报》撰写建筑评论;2008年成为美国堪萨斯大学永续建筑和都市设计系的教授;2010-2011年获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杰出海德教席」(Hyde Chair of Excellence)。
东京之所以有趣,除了它的规模之外,也有其他理由。它可能是第一个把日渐都市化的人的未来考量在内的都市。二○○○到二○○一年间,荷兰建筑机构(NAi)把一场有关日本建筑的大型展览取名为「迈向完备的景观」(Towards Total Scape),这个名字对东京来讲取得很恰当:完备的都市。它有完备的环境;它是不可或缺的;它提供一切。所以它并不是关东区的,而是全国的重镇,可说是独一无二的都市。所谓的「东海道」,就是由东京经过千叶、横滨、长崎、名古屋,然后到关西、大坂、神户和京都,这么一大片有许多大城市的地带。这块超大地带住着六千五百多万人:相当于好几个欧洲中型国家的规模。如今,所有的人口统计研究都预测到,会出现好几个这种让越来越多人生活、工作和休闲的大都市地带。对建筑来讲,这种高密度意味着某种贬值:只有在东京,土地比地上的建筑平均贵上十倍。这就说明了这里的建筑为什么并不要求耐久。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提出建筑的三大支柱之一的耐久性,在东京是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