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筑91技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

绿建筑91技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绿建筑
  • 生态建筑
  • 节能建筑
  • 可持续建筑
  • 建筑技术
  • 建筑工程
  • 环境工程
  • 健康建筑
  • 建筑设计
  • 绿色环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假如「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一书是实际评估的工具书的话,那么本书则是推广绿建筑技术的百科全书。它不是抄袭欧美技术的大杂烩,而是提供一系列实用化的本土绿建筑设计的实用资讯,绝不强调昂贵的高科技,也不鼓励大量绿色採购,是「够用就好」的绿建筑技术。建筑业者只要遵照这些最基本要项进行设计,不但可达到高水准的评估结果,也可获得省电、省水、省钱的实质效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宪德 教授


  1977 成功大学建筑系毕业
  1981 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工学硕士
  1984 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工学博士
  现任成功大学讲座教授

  ☆ 低碳建筑丛书系列
  1.城乡生态
  2.绿色建筑
  3.人居热环境
  4.建筑碳足迹
  5.绿建筑91技术
 

图书目录

前言(序)

第一篇 理论篇
一、人类永生的梦想---不死之鸟与Ouroboros
二、 当今绿建筑现象四大省思
三、 绿建筑双主轴
四、 如何看待本书的绿建筑技术?

第二篇 技术篇
T1 生物多样性指标(9项技术)
 T1-01 绿网系统
 T1-02 表土保存
 T1-03 生态水池
 T1-04 生态水域
 T1-05 生态道路
 T1-06 多孔隙环境
 T1-07 中庭生态设计
 T1-08 校园生物多样性设计
 T1-09 光害防制
T2 绿化指标(4项技术)
 T2-01 生态绿化
 T2-02 墙面绿化与植生墙
 T2-03 屋顶与人工地盘绿化
 T2-04 防风与土壤透气技术
T3 基地保水指标(6项技术)
 T3-01 透水铺面
 T3-02 绿地、被覆地或草沟设计
 T3-03 渗透排水管、渗透阴井与渗透侧沟
 T3-04 景观贮集渗透水池
 T3-05 贮留渗透空地
 T3-06 人工地盘贮留
T4 日常节能指标(41项技术)
A.自然通风节能
 T4-01 善用地形风-季风
 T4-02 善用地形风-海陆风、山谷风
 T4-03 善用地形风-林野风、井庭风
 T4-04 开窗通风性能
 T4-05 区域通风计画
 T4-06 大楼强风防治
 T4-07 室内通风计画-风力通风设计
 T4-08 室内通风计画-浮力通风设计
 T4-09 通风地冷利用技术
B.建筑设计节能
 T4-10 建筑外壳节能因子
 T4-11 建筑配置节能
 T4-12 适当的开口率
 T4-13 外遮阳节能
 T4-14 选用好的节能玻璃
 T4-15 建筑外壳保温节能
 T4-16 屋顶构造及材料
C.空调设计节能
 T4-17 防止主机超量设计与提高主机效率
 T4-18 空调主机节能设计
 T4-19 风扇空调并用系统
 T4-20 大型空间分层空调
 T4-21 空调回风排热
 T4-22 吸收式冷冻机及热源台数控制
 T4-23 储冷槽系统
 T4-24 VAV空调系统
 T4-25 变频空调主机系统
 T4-26 VWV空调系统
 T4-27 全热交换器系统
 T4-28 CO2浓度外气控制系统
 T4-29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
 T4-30 空调地冷利用技术
D.自然採光设计节能
 T4-31 昼光利用-开窗面
 T4-32 昼光利用-屋顶
 T4-33 昼光利用-户外式帘幕
E.照明设计与其他节能
 T4-34 节能照明灯具
 T4-35 照明节能基准与开关控制
 T4-36 TAL照明节能设计
 T4-37 LED灯的节能与健康问题
 T4-38 间接照明节能设计
 T4-39 太阳能系统
 T4-40 太阳能直流系统
 T4-41 居家节能技术
T5 CO2减量指标(6项技术)
 T5-01 低碳建材与低碳构法
 T5-02 简朴的建筑造型与室内装修
 T5-03 合理的结构系统
 T5-04 结构轻量化
 T5-05 木构造
 T5-06 再生建材利用
T6 废弃物减量指标(7项技术)
 T6-01 土方平衡
 T6-02 营建自动化
 T6-03 干式隔间
 T6-04 整体卫浴
 T6-05 营建空气污染防制
 T6-06 明管设计
 T6-07 旧建筑再利用
T7 室内环境指标(10项技术)
 T7-01 噪音防制
 T7-02 振动音防制
 T7-03 自然採光与室内眩光防制
 T7-04 通风换气计画
 T7-05 室内污染控制
 T7-06 室内空气净化设备
 T7-07 防止壁体结露、白华
 T7-08 地面与地下室防潮
 T7-09 调湿材料
 T7-10 绿建材分类
T8 水资源指标(4项技术)
 T8-01 省水器材
 T8-02 中水利用计划
 T8-03 雨水再利用
 T8-04 植栽浇灌节水
T9 污水与垃圾改善指标(4项技术)
 T9-01 雨污水分流
 T9-02 垃圾集中场改善
 T9-0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T9-04 厨余与落叶堆肥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前言

  回顾过去我写的十几本专书,发现有一讽刺的现象:如「迷雾原乡」一书,是我最引以为豪的泣血之作,却乏人问津而库存满屋、亏了不少家产;但我不太喜欢的「绿建筑84技术」之类的工具书,往往十分畅销而一再更梓。我不太喜欢「绿建筑84技术」一书,并非其内容不好或我敷衍写作,乃因该书是为了辅佐政府绿建筑政策而写的工具,与我基于学术与追求环保的信念而写的书层次不同,快感不足。我退休在即,本来想封笔,不再问世。然而,市面上缺货已久的「绿建筑84技术」一再催我再梓。不堪催促的我,只好用点心在此书前面新增了较具学术的「理论篇」,并全面充实其技术内容,成为本书「绿建筑91技术」来问世,让我快感倍增而罪恶感下降。

  在国际环保热潮下,我国的绿建筑政策推行二十余年来,已见成效。如今内政部的「绿建筑评估手册」一书,已经成为我国绿建筑设计与教育训练的蓝本,对于我国绿建筑政策有莫大贡献。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手册以实务计算评估为导向,对于无暇于细读手册或未受训练的广大建筑从业者而言,稍嫌生涩而难以畅读。有鑑于此,本书以建筑设计业者为主要使用对象,希望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简要的绿建筑设计原理及手法,同时以国内外实际绿建筑设计图说与案例作为实证,以期能让读者将绿建筑知识直接反应至设计实务之上。

  本书与「绿建筑评估手册」是相辅相成的姊妹作。假如「绿建筑评估手册」一书是实际评估的工具书的话,那么本书则是推广绿建筑技术的百科全书。本书90项绿建筑技术为完全独立的内容,读者不必拘泥于艰深之理论,亦不必按步就班地阅读,在茶余饭后,依绿建筑指标之目的,信手拈来轻松地浏览其图解漫画,观赏其表格实例,即可深植绿建筑设计之功力。

  本书依我国绿建筑EEWH系统的九大指标介绍实务技术,当然无法网罗许多尚属实验阶段而效率未明的绿建筑技术(如智慧电网、致电变色玻璃技术)。一定有人质疑:为何有许多国外流行的绿建筑技术都没纳入此书?例如国外有些採用的社区交流、交通、耐久化、维护管理等指标并未导入本书。此乃因为本研究基于辅佐建筑从业者进行绿建筑设计实务的立场,必须兼顾实用、简化、经济、可操作的原则,有些非设计层面或效率未明的绿建筑技术必须忍痛割舍,否则会徒增设计实务上之困扰。

  总之,本书不是抄袭欧美技术的大杂汇,而是提供一系列实用化的本土绿建筑设计的实用资讯,绝不强调昂贵的高科技,也不鼓励大量绿色採购,是「够用就好」的绿建筑技术。建筑业者只要遵照这些最基本要项进行设计,不但可达到高水准的评估结果,也可获得省电、省水、省钱的实质效益。但愿,本书能搭起政府绿建筑政策与民间绿建筑设计的桥樑。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
林宪德 谨志
2016年 仲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