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一起修行

跟大师一起修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修行
  • 大师
  • 智慧
  • 人生
  • 哲学
  • 自我提升
  • 灵性成长
  • 生活
  • 顿悟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探求人生真谛 捕捉智慧之光

  能摆脱尘世的困扰,就等于到达真实境界;否则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却和俗人没有区别。两位大师虽然一个在尘世之外,一个在尘世之内,却都经历过尘世的历练,最终摆脱了尘世的纠结,达到了身心自由的境界。

  李叔同是关注世事却又远离世事的人,他在繁华之外看繁华。所以他多关注于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否则即使富如国王,也会贫如乞丐。

  南怀瑾是身在繁华而又笑看繁华的人,他是繁华世间的智者,得享繁华却又不被繁华所累。如果说李叔同是隐居的禅师,那南怀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关注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在他看来,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体中体会融洽。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言 和大师去修行:活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小传
愿解众生倒悬苦──南怀瑾小传
 
一、大慈大悲菩提心    033
慈悲心生,蚍蜉颜开
荣枯一样好
寄悲悯心于物
融化心灵的坚冰
菩萨慈悲,也有金刚怒目
存善念,行善行

二、清澈似水,利世而不争        049
最难得浪子回头
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千教万教,言传身教
因为多情而出家

三、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061
不以为苦便不苦
只道名利是平常
清空心灵,争似白云自在
空喊不如行动
更多谦卑大人物

四、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077
另类出家人
走自己的路
尊严非席,不可卷起
不做偶像的影子
宁得罪也不应酬

五、明镜在心,时时拂拭    093
忏悔是一种福分
唤醒沉睡的良知
时常自省,扫却心中尘埃
如莲般做人

六、足过处,金石花开        105
疑问是成长的标志
真知从实践中来
有一种禅心叫认真
细节成就完美

七、耕耘不息,蓝田生玉    1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心诚可贵写华年
不必人人当将军

八、清水芙蕖,性灵圆满    129
「讷于言」是最好的武器
晚节最为要紧
道听途说,是非的传播者
管好自己的舌头

九、悠游世间,以慧心惠己惠人        141
为他人提一盏灯笼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
今昔一切如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十、幸福之神的真容    155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若要常乐需知足
在劳动中品味幸福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十一、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167
素食中的身心修养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取舍之间,唯心而已
浮躁,灵魂的暗疾

十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179
人生因缺憾而美
缘起缘灭还自在
珍惜生,却不畏惧死
别有滋味是挫折

十三、问我心,我心如赤子        193
每天微笑,抹掉感伤的眼泪
幽默,给生活涂上一抹亮色
赤子情怀,纯洁与天然的内心
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找

十四、名利是金色的苹果    207
灭却心头火,看透世间颠倒
得到了财富,却飞走了幸福
欲望只可浅尝,不可沉溺
勘破名利的陷阱

十五、义气如虹大丈夫        223
救助苍生是自我最好的救赎
做上品人,养浩然气
用理智的缰绳驾驭情感
清白良知,无愧人生的底色

十六、为黎明承受黑暗        237
生命的雨天,为自己撑起一把自立自强伞
用忍耐成就未来
像松鼠一样专一
能力在,希望在

十七、生存格斗术        251
扮猪吃老虎的人
找出藏在羊群里的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投其所好是一种必要

十八、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出人头地    265
琢磨人生,打造顽石中的美玉
过去的功劳簿是埋葬今日的坟墓
专注于心,必有所成
人生如局,爱拼才会赢

十九、拂面清风好为人        277
曲,化腐朽为神奇
尊重他人,才能保护自己
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适当的距离才是美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二十、千里马不再寂寞        293
原谅某些冒犯
用人唯长,将人放在正确的位置
不拘一格的取才之道
知人善任,人人皆为我所用

二十一、手握权柄的指挥棒        305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上樑正,下樑则不歪
领导者的人情味
领导的推功揽过说

二十二、孝是回报的爱        315
孝是回报的爱
孝在形式是一种悲哀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痛
态度决定爱的深度
为子女,也会好心办错事

二十三、君子之交淡如水    329
管宁「比而不周」的错误交友观
朋友在精不在多,来者不拒闯大祸
友谊过甜,会有咸涩的味道
拒绝,要说的出口

二十四、生命只在一唿一吸间    343
一唿一吸间,看透生死
酒不醉人人自醉
繁华过后总是空
给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

图书序言



和大师去修行:活的好一点,更好一点

  着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宝宝》一书中说:「读书自由、私密、自说自话、自苦自乐……人生最令我们留恋的,都是一些我们也说不清楚的事吧。但是书啊,是我们塞给自己的希望,就算只是些妄想,割舍也不免惆怅。」书是我们送给自己的希望,好通透的说法啊!

  书是希望,因为它有思想。古往今来,历史上的每一位大师都是思想的合集,每一位大师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一如我们要介绍的这两位:李叔同和南怀瑾。为何将两人放在一起呢?记得佛家有句话说:「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能摆脱尘世的困扰,就等于到达真实境界;否则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却和俗人没有区别。两位大师虽然一个在尘世之外,一个在尘世之内,却都经历过尘世的历练,最终摆脱了尘世的纠结,达到了身心自由的境界。

  所谓看破红尘,对有些人来说,只不过是不入红尘而已。我们大多数人对红尘都是很留恋的,即使会有很多伤痛、痠楚、不尽如人意,然而,我们热爱着俗世的生活。不娶妻生子的人,是没有资格讲解人生的!幸好,李叔同和南怀瑾两位大师即使经历不同、人生看法不同,但他们都对世人充满了爱。

  爱是最大的智慧。因为有爱,我们可以从他们丰富渊博的人生阅历和清新平实的话语中,捕捉到智慧之光,探求人生真谛。李叔同和南怀瑾都是佛学大师,但他们是不同的。因为禅学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他们被区别开来。

  李叔同是关注世事却又远离世事的人,他在繁华之外看繁华。所以,他多关注于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否则即使富如国王,也会贫如乞丐。读他,我们的内心会获得一种空灵的美感,那是一种久远的自然力量。在人世厮混许久的我们,或许已经很久不曾感觉到那种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灵魂的色彩。他使我们低下头,开始审视自身,重新关注已被遗忘很久的自我的真实性。

  南怀瑾是身在繁华而又笑看繁华的人,他是繁华世间的智者,得享繁华却又不被繁华所累。如果说李叔同是隐居的禅师,那南怀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关注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在他看来,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体中体会融洽。于是他讲述人生种种人情世故,讲处世哲学、生存策略,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在人与人的世界里。

  在李叔同的精神家园中,我们不会嬉笑怒骂,更不会茫然徘徊。我们只会静静地思索,思索爱、思索人生,也思索自我。灵魂在这里起飞,它隔绝了外界窥探的眼睛,使我们得享无人的自由和静谧。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精神的家园是美好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对一个人而言,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不过有很多人意识不到罢了。大多数人都在茫然中失去、错过,就彷彿冻僵的人,对自己受损的机体毫无感觉,只留有些微的刺痛或麻痒。人们在外部世界的诱惑下,从精神家园出走,只留下灵魂深处寂寞的春草独自寂寞生长。远游啊,忘记归期!一入社会,社会便成了永久停留的第二故乡。这第二故乡留下了我们奋斗的热情、人生的朝花夕拾。我们在此安家立业,看遍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也尝尽了冷暖交替、高低起伏。想活的好一点、更好一点,无论我们生来或者后来积极还是消极,这都是人类永恆的愿望。想活的好一点,就要懂的多一点,于是我们按照南怀瑾的指引,重新了解身处的社会,努力练就高手的眼光和手段,或许会多几分机智,减少几许脆弱和柔软,逐渐坚强。

  如果,一个人想学习征服社会的手段,那么,守护精神的家园才是最好的出发点。为了活的好一些、更好一些,为了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们仔细聆听两位大师的叮嘱……

  如果用一句话来给此书做个总结,那便是:这是一杯淡泊悠远的心灵之茶,也是一本处世安身的尘世经书。

  如果你喜欢,请倾听它灵魂的絮语,如果不喜欢,搁置一旁,任它在岁月里深深埋藏。

图书试读

忏悔是一种福分
 
有人以为,忏悔是做错事的人的专利。忏悔是什么?它是完全袒露内心,是灵魂从里到外对每个细胞的审视,是站在宇宙之上思维广阔的思考。忏悔是一种福分,是停下脚步仔细查看前后左右的条条道路。
 
忏悔的人容易陷入惭愧、恐惧之中,因为忏悔之时,他便如同一个突然睁开双目的人,发现自己身无寸缕、发现自己置身于悬崖峭壁之前。忏悔过后,便是锦衣洁服、身处花海,便是生命的复活!
 
弘一大师曾说:「但我的过失也太多了,可以说是从头至足,没有一处无过失,岂只谢绝宴会,就算了结了吗?尤其是今年几个月之中,极力冒充善知识,实在是太为佛门丢脸。别人或者能够原谅我,但我对我自己,绝不能够原谅,断不能如此马马虎虎地过去。所以我近来对人讲话的时候,绝不顾惜情面,决定赶快料理没有了结的事情,将『法师』、『老法师』、『律师』等名目一概取消,将学人、侍者等一概辞谢;孑然一身,遂我初服,这个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结束了。」
 
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完后,穿着新装来到佛陀面前时,佛陀慈爱地对阿难说:
 
「阿难!我要请你帮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难急忙问:「世尊,您要我给您做什么事呢?」
 
佛陀微微一笑,指着那根竖立在不远处的铁柱对阿难说:
 
「你去敲一敲那根铁柱,一定要用力地敲,用力地敲。」
 
阿难点头答应后就匆忙走到那根铁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块坚硬的石头,对着那根铁柱先试着比画了几下,随后用力敲了一下。
 
勐然间,那根铁柱发出了极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几乎传遍整个舍卫国,连地狱里的饿鬼和畜生道的畜生们也都听见了。更奇怪的是,大家听到这声音后,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消失了。这些事阿难在敲击铁柱前并没有想到,事实上,连阿难自己也被声音震撼了。
 
这声音将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们召唤了出来,他们都会聚到讲经堂。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