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

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合作社
  • 英国合作社
  • COOP
  • 社会经济
  • 企业社会责任
  • 社区发展
  • 消费者合作社
  • 历史研究
  • 商业模式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字工作者陈怡桦,于2016年春天,透过群众募资,带着来自80位朋友的赞助与祝福,前往合作运动起源地──大不列颠,在当地採访29个合作社及机构,希望能透过这些合作社的故事,让台湾的合作事业有更多的可能和想像。

  在东奔西跑的三个月里,看见各种不同样貌的合作社。听到看到愈多合作社的故事,愈感到更多的可能性。在英国,曾被认为Old fashion的合作经济,如今成了开创挑战资本主义的新机转,集结了「Community/社区」的力量,成功挑战连锁企业的事业体,甚至出现「私有」走向「共有」的不同可能。

  这趟採访中,在没有任何预设的情况下,劳动合作社意外地成为此行最大重点。作为合作社的其中一种类型,如何落实「一人一票」、「共同决策」,从受访者的回答可以发现,在劳动合作社的运作中,打破了许多过往认知和束缚。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得以从传统的雇佣关系中松绑,或许,劳动合作社将成为年轻世代的另一条出路。
《全球合作社的演变与未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社会经济探索》 引言:合作精神的永恒回响 合作社,作为一种根植于互助、民主和公平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其现实意义愈发凸显。它们不仅仅是商业实体,更是社区凝聚力的载体、社会公平的实践场,以及抵御市场失灵的重要缓冲器。本书并非聚焦于英国具体的合作社实践,而是将视野投向全球范围内,探究合作社运动在不同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的多元面貌、演进轨迹及其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潜在塑造力。我们将考察合作社如何在全球化浪潮、技术变革和日益扩大的不平等面前,展现出其独特的韧性和适应性。 第一部分:合作社的起源与全球移植 本部分深入剖析合作社理念的哲学根基,追溯其在19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诞生,并考察早期罗奇代尔模式(Rochdale Pioneer Model)的核心原则——自愿和公开的成员身份、成员的民主控制、成员的经济参与、自治与独立、教育、培训与信息传播、合作社间的合作、以及关注社区。 随后,我们将详细梳理这些核心原则是如何跨越地理和文化藩篱,被移植到世界各个角落。从北欧的工人合作社运动到拉丁美洲的农村信贷合作社,再到亚洲的供销合作社体系,每一种移植都伴随着本土化的改造和适应。例如,在发展中国家,合作社常常承担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金融、农业技术支持)的角色,扮演着国家与个体之间的桥梁。在发达经济体,它们则更多地体现为对大型企业垄断的反制,以及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倡导。 我们会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对“合作社”的定义和实践差异。例如,一些国家的合作社法律框架可能更侧重于财产的共有,而另一些则更强调成员的参与度和利益共享机制。 第二部分:关键领域的合作实践:从金融到科技 合作社的实践领域早已超越了早期的消费和生产领域,如今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关键层面。 2.1 合作金融的韧性:信用合作社与地方发展 本章将重点分析信用合作社(Credit Unions)和合作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合作金融机构因其本土化、非投机性的运营模式,展现出显著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通过“成员所有、服务成员”的宗旨,有效地将资本重新导向社区内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例如,分析北美和欧洲合作银行在支持绿色能源项目和社区住房建设中的作用。 2.2 农业合作社:重塑全球食物链 农业是合作社最传统也最关键的领域之一。本部分将考察现代农业合作社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供应链中断和农业巨头垄断的挑战。我们将审视大型农产品出口合作社(如乳制品或水果出口联盟)如何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农民的议价能力,并探讨新兴的小型、注重本地和有机产品的食品合作社(Food Co-ops)如何直接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更透明和公平的食物系统。研究重点将放在合作社在推行可持续农业实践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2.3 科技与平台合作主义(Platform Cooperativism) 面对数字经济的崛起,合作社运动正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民主化的数字平台”。本章将聚焦于“平台合作主义”,即工人或用户共同拥有和治理的数字平台,如共享出行、外卖服务或技术服务平台。我们将分析这种模式如何挑战“零工经济”中的剥削性雇佣关系,通过算法透明化和数据所有权回归成员,重塑数字时代的劳动关系和价值分配机制。 第三部分:合作社与当代社会挑战 现代社会面临的复杂挑战,如贫富差距、气候危机和社会排斥,为合作社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3.1 合作社在社会包容与住房保障中的角色 在许多城市,住房成本高昂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部分将考察“住房合作社”(Housing Co-ops)如何通过非营利、长期稳定的租赁或共有产权模式,为居民提供可负担的、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我们将探讨残障人士合作社、移民合作社等,它们如何为边缘化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技能培训和社区支持,实现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 3.2 治理模式的创新:超越传统民主 合作社的民主治理原则(一人一票)是其核心优势,但也面临在大型组织中如何保持活跃参与的挑战。本章将探讨现代治理的创新,包括如何整合异步投票技术、引入专业管理层与成员监督的平衡机制,以及如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纳入合作社的决策框架,确保其长期目标与社会责任相一致。 结论:合作社的未来图景 本书最后总结,合作社并非历史的遗迹,而是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它们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纯粹资本主义和国家主导模式的“第三条道路”。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们对企业责任和经济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合作社模式正经历一场新的复兴。未来的合作社将是高度专业化、技术驱动、且对社区和社会责任高度敏感的实体,它们将继续在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文字/陈怡桦


  字耕秾。在新闻现场和土地现场之间折返跑。
  悠居南方,来自北方, 留南望北,走在路上东张西望。

摄影/陈郁玲

  字耕秾的老帮手,负责拍照与安定人心。
  懒散的佛弟子,骨子里义愤填膺,是杂食的自主学习者。

  想看更多两人合力创作的文章,欢迎莅临「走在路上东张西望」(losokuma.wordpress.com/)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摄影序
作者序

第一章:蒸汽机,那一声轰然巨响之后:劳动合作社

背景  工人合作,争平等!从罗虚戴尔公平先驱社,到英国合作集团

第一节   The North 大北方:蜜蜂大城里的劳动革命
Unicorn杂货铺劳动合作社:独一无二 独角兽
SUMA食物批发劳动合作社:这里没有老板
The 8th day杂货铺劳动合作社: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存在
The Handmade Bakery 面包店劳动合作社:当社区的心脏

第二节   Belfast:风雨同路,我为你撑伞,你为我挡风
Belfast Cleaning Society劳动合作社:我们公平分配一切
Lúnasa cafe 劳动合作社:在公平的劳动中,开始理想生活
Creative 劳动合作社:我们要一份工作

第三节   London:我的工作权我做主
AltGen劳动合作社:合作经济,是年轻世代的解药!
Blake House 影像劳动合作社:为什么只能在人生阶梯上往上爬?
Ceramics Studio 陶艺劳动合作社:乌托邦不在过去,正在发芽
Green Shoots幼儿园劳动合作社:现在,我们为自己工作!

特别篇
〔西班牙〕MONDRAGON集团:工人团结、以人为本

第二章   从小圈圈走向大圈圈:社区合作社

第一节  Bristol:社区走向城市
Bristol Pound: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货币
Real Economy消费合作社:一起摆脱超市吧!
Bristol Ferry 社区合作社:不只是渡轮
The Bristol Cable 社区合作社:属于这座城市和住民的媒体
The Bristol Bike Project :每个人都有自在移动的自由
Clevedon 书店社区合作社:小镇上「我们的」书铺

第二节  半社区半X
Exeter street hall 社区合作社:如果现在比什么都没有的一开始更好,为什么不开始呢?
Green Valley Grocer消费合作社:希望一直到九十岁都可以到这里买菜……
Local Food (& More!)复合型合作社:改变,从小村子开始
Energy4All :整个英国都是我们的发电厂
Abeona 住宅合作社:从佔屋行动开始的乌托邦

美好已达,COOP快满
Investing in Children CIC:儿少服务没中断,工作也保住了
〔葡萄牙〕Fruta Feia:GENTE BONITA COME FRUTA FEIA(美人吃丑果)

附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合作事业为全球性的草根事业,发展至今,已遍及全球各地,为解决人们在经济、社会及文化上的共通需要,竭尽心力,贡献良多,嘉惠社员,关怀社区,繁荣地方,服务社会,发挥福国利民的功效。

  合作事业在台湾深耕已有百年之久,合作教育始终是政府施政的重点,不但每年办理各类合作研习班,每年仍补助合作社场自行办理教育训练课程,这是我国合作事业发展的特色之一。

  惟从多年从事合作教育的经验了解,合作教育除了理念课程外,实务课程尤感需要。理念课程,是推广合作事业必要的课程;实务课程,则是发展合作事业重要的课程。无论是理念课程或实务课程,「新颖」、「实用」的教材应是首当具备的条件。

  合作教育要备妥「新颖」、「实用」的教材实属不易,盖因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因此,长期来我国合作教育的教材,大多仰赖合作界少数热心的志工编撰。感念在心中。

  目前,台湾合作界有不少优秀的合作工作者,对台湾合作事业发展颇具信心与兴趣,平日透过自修方式充实自己的合作知识,令人欣慰。多年前,在演讲场合认识的怡桦小姐,即是这群有为的青年人之一,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前年,怡桦告诉我有远行的计画,目的是採访欧洲的合作事业。事实上,这是她人生第二次创举。数年前第一次採访,已于返国后将所见所闻刊载于相关的期刊、杂志,获得好评。这次,仍在自筹经费的情况下,远赴合作事业发祥地欧洲取经,其雄心壮志,并不亚于当年玄奘(602~664)西方取经。

  如今,历经艰辛,终于完成壮举,採访了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合计29家合作社。那时,正是家家户户欢度新年的时候。

  这次,怡桦带回来的是「新颖」、「实用」的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实务知识,内容丰富。大家鼓励她出书,以飨读者。

  确实,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从阅读中,我们能够获益。这本书的特色是,作者以简明易懂的词句,传达合作社经营的基本理念,以及管理上的小事情大道理。

  从书中也可以观察到,不少新兴的小型合作社,多以创新的业务作为主营业务,例如:影像合作社、幼儿园合作社、书店合作社、多重业务合作社、电能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的经验,对台湾劳动合作社、社区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开创新业务,会有一定的助益。

  俗语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相信,当我们阅读完这本书时,会有秀才的感觉。对!阅读一本好书,让我们能知天下事。

于跃门(财团法人台湾合作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推荐序

  1966 年,国际劳工联盟于日内瓦召开会议时提出「合作社发展大纲」,建议开发中国家的政府制定政策,并协助或奖励合作社的发展。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国《宪法》第145条也阐明此项任务: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但,我国政府并无具体措施或行政法令来执行此发展大纲。现今台湾社会的合作事业发展不利,从多数人民缺乏合作经济的教育思想,也看不见热心合作社运动者,可见一斑。

  笔者中小学的成长阶段,适逢各政府机关乃至中小学校设置员生消费合作社的时代,除了方便学生购置文具等少类生活用品外,使用者(或说社员)对于合作社并无基本认知。眼看现在各地各校的员生福利社几乎消失了,与民众互动最多者只剩下储蓄互助社。这些年来,消费型态社会来临,各类需求增加,生产合作社、劳动合作社及消费合作社的成立相对多一些,但这些合作社却多是空架子,秉持合作社精神运作推广者寥寥无几,较为成功者首推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

  本书作者亦为主妇联盟合作社社员,以社员身分参与,从中认识台湾合作社的现况,有感于台湾需要更多经验,花了三个月到合作社的起源地英国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採访了29个合作社及推广机构,整理成册。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作者提供不同型态、不同规模、成立时间长短不同的合作社样貌,以及每类合作社的经营发展过程,值得读者作为认识、理解甚至实践合作经济的参考。

  合作社的经营成功,不只是股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社员共识凝聚、理性互动及参与决策的过程。相对于现阶段多数台湾人民热衷选举文化、单面向的投入,本书让我们认识到英国合作运动的精神不只在于共同经营,更在于共同决策。

  书中Green Shoots幼儿园劳动合作社强调「不要间接让小孩消费这个世界」,是多么刻骨铭心、爱护世界的行动表现。北爱尔兰Belfast Cleaning Society的社员Josephine也强调:「我们不想当老板,也不想管人。」此话背后的意义更在于每位劳动者的自我负责以及了解「责任」的意义。而,书中的合作社社员,甚至称为合作运动的实践者,正身体力行「一人一票」及「人人均权」,创造友善的劳动环境,这些也都给予台湾一盏亮眼的明灯,引领公民团体走入此理想的未来社会。

王淑英(台湾非政府组织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育合春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美国罗格斯大学幼教博士)

推荐序

  去年底,台湾最重要的新闻奖――卓越新闻奖揭晓,《报导者》以「看见高雄土地伤痕」作品勇夺难度最高的调查报导奖,获奖记者之一正是本书作者陈怡桦。

  事实上,早在《报导者》上线之初,长期关心环境议题的怡桦,就是跟《报导者》密切合作的特约记者。2015年10月,我和怡桦及多位同事深入即将关厂的高雄炼油厂核心地区,探讨五轻长期造成的严重污染,成为「看见高雄土地伤痕」获奖作品的重要内容,怡桦的敬业精神与专业能力则贡献良多。

  当时,怡桦就曾告诉我,她打算进行一项长期计画,前往英国採访若干具有特色的合作社,希望呈现「合作经济」这项重要趋势的最新面貌。从她眼神流露出的坚定意志,我知道,这将是一趟令人期待的採访之旅。其后,怡桦在80位赞助者的支持下(从採访经费就开始体现集体资助及共同参与精神),在英国遍访29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合作社和机构,透过记者之眼的提问与观察,把这趟异国之旅转化成这本述说新时代故事的专书。

  透过本书的26个不同故事,读者应可发现,合作社虽然不是什么新名词,在英国更有长期发展历史;但是,不同类型合作社的与时俱进,全球化与在地化的最新思辨,以及「合作经济」的各种实践方式,正是此时此刻台湾值得借镜英国之处。

  从政治、经济、社会到文化层面,我们都应该睁大眼睛,看看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当本书年轻受访者很笃定地说出:「合作经济会是我们这个世代的解药!」台湾社会也应该认真反思与学习,「合作经济」将会在台湾向前迈进的脚步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何荣幸(非营利网路媒体《报导者》创办人、总编辑)

推荐序

  老牌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遇到的挑战就是,经济领域的弱肉强食。这个资本主义的恶性发展,若不解决,不仅会让许多人无法拥有基本的尊严生活,也会反噬政治的民主,让政治向大财团倾斜。

  由劳动者自己组成的合作社,是一个可能解方。合作社中的平等与团结原则,不仅消解了职场上的疏离,因为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对人造成的伤害,其作为经济实体,赚得的利润,即使试图影响政治,也会是一群劳动者的民主决定。

  陈怡桦以社员角色参与台湾合作社先驱主妇联盟合作社的社务,这次,她远渡重洋,千里跋涉,从伦敦、苏格兰到北爱尔兰,採访了许许多多合作社的营运故事。从烘培面包工作坊、友善土地的小型杂货超市,到设计公司,我们的眼光开了,跟着她的足迹,到那些充满理想与平等精神的咖啡桌上,听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原来,企业真的可以这样平等运作,会员民主讨论,重点是,这样民主运作的经济组织,不仅可以赚钱、友善土地与环境,每位参与的员工兼社员还可以领到比平均薪资更高的薪水!

  我长期在台大社会系教「社会组织」,每次,我总是努力设计一堂关于经济民主与合作社的组织案例讨论。只是,那些文献往往是英文写成,故事细节度也不足,学生虽然常受启发,还是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慾。

  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相信阅读后,你会越来越清楚,辛勤的劳动与经济,应该要能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劳动生活可以不同,经济也可以不同,不久的未来,政治也应该要不同!

范云(台大社会系副教授、社会民主党政策召集人)

推荐序

  我爱合作社,除了参加消费合作社,还加入储蓄互助社、信用合作社,组织劳动合作社。

  我喜爱与人分享合作社理念,阅读完怡桦寄来的初稿资料,内心激动、喜悦!

  我多了一本可推荐「认识合作社」的好书。

  「合作社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舞台」在这里看得到;
  「合作社是被遗忘的社区工作的方法」在这里看得到;
  「合作社是一个学习民主精神的学校」在这里看得到;
  「合作社的本质是爱、信任与互助合作」在这里看得到;
  「合作社是一群平凡人想成就一件不平凡的事」在这里看得到;
  「合作经济是庶民经济、环保经济、妇女经济……」在这里看得到;

  运用合作社是人民不依赖政府、财团,为自己的环境、生计、生活负责的工具。

  如果你想认识「合作社」是什么?可以怎样做?核心理念是什么?

  这是一本可让人轻松阅读的故事书。

陈岫之(厚食聚落农食合作社厚食厨房伙伴、花莲好生活劳动合作社创社理事主席、主妇联盟消费合作社第三届理事主席)

推荐序

  人很难独自生存,要满足生活的需求,就必须学习与他人合作。彼此合作关系,必须是对等、互相尊重的,才能持续。

  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自由、平等、安全、没有恐惧的生活。在合作关系里,大家都有发声的平台,没有一个人应该受委屈。合作事业里常看到的民主决策、公平贸易、对劳动力的尊重等等,其实都是回到这个核心价值里。

  英国合作社集团( The Cooperative Group)拥有超过八百万名社员,在推动「企业分享器」( Enterprise Hub)专案后,合作事业遍地开花。怡桦走访英国,记录不同合作社类型的脉络和实践历程,为我们开启对合作经济可能性的多元思考,为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的伙伴们,提供指引和启发。希望对现行体制疑惑、想建立良善互助的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朋友们,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实践之路。

黄仁栋(厚食聚落农食合作社)

推荐序

  我还记得怡桦一蹦一跳走进《台湾立报》的大会议室,大学刚毕业的她,睁着晶亮的眼睛,掩不住满脸雀跃,仰望对新闻的理想。大学刚毕业不是问题、没经验不是问题,这个可爱的女孩老被认成高中生,可她也不在乎,每天都笑瞇瞇地往新闻现场前进,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每天写稿写到欲罢不能。

  她是一块努力的海绵,愿意承受压力却不会反弹,犀利强大触感温柔。

  她在截完稿的深夜不肯轻易下班,在办公室把跑新闻的见闻实况转播给水深火热的编辑同事听,顺便关心标题怎么下、图说怎么写,版面如何呈现。有好几次,她下班前忍不住跟我说:「欸我真的觉得能在这里工作是件很棒的事耶!」跟她一起工作,你会深刻体认什么是伙伴关系:没有上下位阶、没有权力宰制,平起平坐、有话直说、有难同当。

  这样的怡桦,因为跑环保新闻最后跑到去英国念环境政策,好像也不是太奇怪的事;又因为在主妇联盟认识了合作社,募资成功跑回英国採访合作社。把各种已发展国家的先驱模式打包回台湾,介绍给读者,完全就是她的风格。

  读着标题,彷彿看到她晶亮的眼神闪着光,热切想告诉你:

  「为什么只能在人生的阶梯上往上爬?」
  「这里没有老板」
  「我们公平分配一切」
  「在公平的劳动中,开始理想生活」
  「现在,我们为自己工作!」

  这些故事从英国带回了台湾,带来了启发,这个不想下班的女孩带来远方的消息:以社区为主体的合作乌托邦正冉冉发芽!

廖云章(独立评论@天下执行主编、前台湾立报执行副总编辑)

图书试读

独一无二 独角兽
Unicorn杂货铺劳动合作社
 
採访时间:2016年3月
成立时间:1996 年9月
社员数:69位社员员工、6 位兼职员工
受访者:Britta Werner(主责人资、2016 年 Co-operatives UK 副主席)
 
三月苍白的天空下,公车驶出复杂忙乱的Picadilly Gardens,朝西南方奔去,穿过曼彻斯特大学群的校区,掠过几处住宅区,抵达Chorlton小镇,在停止营运的Chorlton休闲中心下车。走过高高的木兰树,眼前是去年完成原木新装的独角兽杂货铺劳动合作社。
  
在劳动合作社圈享有盛名的「独角兽」雅致怡人。杂货铺一如社区超市般门庭若市, 入口处摆满了零售的木头和蔬果种子,电动门一开,「All our fruit and veg is organic」(这里都是有机蔬果)的标语迎面而来,新鲜蔬果三三两两摆放在入口处。几个妈妈推着娃娃车从角落的儿童游戏区走出来,后边跟着手拿苹果、香蕉的小娃儿,笑嘻嘻地一口一口啃着。
  
顶着棕黑色的清汤挂面,Britta一身俐落地从「Staff only」的门后现身,环顾四周问:「要不要逛一下?」岂料,我们竟然站在冷藏区前,一聊八十分钟,没再移动过,心跳也随着Britta 的语速和独角兽的发展起起伏伏,难以平稳。
  
1996年9月,历经足足两年的准备期,独角兽劳动合作社正式成立,当时只有两名员工社员。草创时期的独角兽面临着可能破产的风险,终于在公积金贷款服务「Co-operative & Community Finance1」和亲友金援者的强大后援中,挺过第一年的营运,员工人数也成长到十人。二十年后,独角兽的总使用面积将近三千坪(一万平方英尺),总员工数达七十五人。
  
2003年是独角兽的转折年,刚满七岁的独角兽收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屋主打算卖掉房子。面对重大改变时,当时的工作伙伴讨论出一个方案是「向社区募资」。Britta回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测试,测试独角兽与社区的关系,这个决定也让独角兽和社区真正连结在一起。「我们的消费者非常信任且支持我们 ! 」从计画集资、买房子到偿还贷款,获得超过三百位消费者支持。借贷金额总计35万英镑,独角兽提供给赞助者的利率约5%,高过银行定存利率3%,但多数借贷者选择的是零利率方案。独角兽将与其有借贷关系的伙伴称为「借贷股东」(Loan stock)。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采用了一种比较复古的插画风格,色彩鲜明但不刺眼,给人一种亲切又充满探索欲的感觉。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被它所吸引了,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关于英国乡村、市集和社区生活的美好画面。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我预感这本书一定会带我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英伦角落里的“合作社”故事。我特别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合作社这种模式在现代社会中是如何运作的,它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这本书的书名也很有趣,“哇!”这个语气词,加上“原来也是”,让我觉得它揭示了一些我未曾意识到的事物,仿佛是在跟我分享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又和“大不列颠COOP”紧密相连。这种拟人化的标题,瞬间拉近了读者与书本的距离,让人好奇心爆棚,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扉页,一探究竟。我最近对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社区发展等领域都产生了一些兴趣,而合作社恰好是连接这些领域的绝佳切入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通过实地考察,展现合作社运作的真实案例,包括它的成功之处,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评分

拿到这本《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里面的章节标题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元素。例如,“从面包店到能源站:社区的集体力量”这样的标题,就勾勒出了合作社的多元化形态,让我意识到合作社绝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食品供应,而是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能源这样重要的领域。还有“‘共享’的智慧:英伦合作社的创新之路”,这几个字眼就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共享经济的讨论,我想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个更深层次,更具历史根基的角度,来解读“共享”的意义,并且展示英国人民在实践这一理念上的独特智慧。书名中的“踏查报告”也暗示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它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作者的实地走访和深入调查,将鲜活的一手资料呈现在读者面前。我非常欣赏这种严谨而又富有探索精神的写作方式,它能够让我们透过文字,仿佛亲身感受到英国各地合作社的脉搏。我想,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去理解和认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大不列颠。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凝聚社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组织模式很感兴趣,而“合作社”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恰恰是其中一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模式。《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发现”的意味,仿佛是在告诉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甚至是忽略的角落里,隐藏着如此生动有趣的合作社故事。这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想知道“大不列颠COOP”究竟指代的是什么,它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书名里的“哇!”更是用一种非常直接、非常具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在实地考察中所获得的惊喜和震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接地气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合作社如何在满足成员需求的同时,也为整个社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本书的风格,从标题来看,应该是一种非常轻松、易读的风格,不会过于学术化,也不会过于枯燥,而是能够让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并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

这本《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发现了一片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绿洲。我一直觉得,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疏离,而合作社这种模式,恰恰能够重新连接起人们,建立起一种互助互信的社群关系。我非常好奇,英国,这个拥有悠久合作社传统的国家,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的。这本书的“踏查报告”性质,让我预感到其中会有很多鲜活的、生动的故事,而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它们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社会变迁时,保持其独特魅力的。书名中的“哇!原来也是”更是充满了探索发现的乐趣,仿佛每一页都在揭示着一个令人惊喜的真相,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这些面纱。

评分

我是一个对社会经济形态变化比较敏感的人,一直关注着各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能窥见一个充满活力的“大不列颠COOP”世界。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经验和案例,让我了解合作社这种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标题中的“踏查报告”字眼,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基调会非常务实,充满了第一手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合作社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构建。我想,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合作”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如何能够成为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一种有力途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