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颈精神

硬颈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客家人」,千百年来不断的迁徒垦拓,自然而然形成处处为客处处是家的族群,无论所迁移的环境如何险恶,始终坚持要把祖先的语言和文化传承下去。客家先民为寻求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安定,不断的自中国大陆中原地区向南迁徒,长期下来锻鍊出坚忍的毅力与硬颈的精神,才能挑战恶劣之大自然环境继续生存繁衍,乃至如今枝繁叶茂遍布海内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江彦震


  籍贯:
  台湾省桃园县

  学历:
  中国文化大学企业管理系学士、新闻研究所硕士

  现职:
  中华世界民族和平展望会  秘书长
  中华福建闽西客家文化交流协会  副理事长
  中华海崃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  副秘书长
  台北市永定县同乡会 总干事
  台北市《客家杂志》顾问
  龙岩市《环球客家杂志》签约作家

  经历:
  中国时报行政 主管
  世界客属总会文宣部 主任
  香港文汇报  台湾时事评论员
  中国评论新闻  台湾时事评论员
  立法院刘盛良委员办公室 主任
  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会 顾问
  新北市客家事务局 顾问
  台湾客家笔会常务监事

  着作: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世界客属总会出版)
  《太阳昇起的地方》
  (水牛出版社)

图书目录

序  01
自序  02

∣客家精神在台湾
复台名将 ― 刘国轩    14
民族英雄 ― 刘永福    20
爱国诗人 ― 丘逢甲    29
抗日烈士 ― 罗福星    33
抗日烈士 ― 吴汤兴    41
抗日烈士 ― 姜绍祖    45
台湾抗日领袖第一人 ― 徐骧    51
台湾抗日第一勐 ― 林少猫    57
抗日烈士 ― 简大狮    63
铁国山总统 ― 柯铁虎    68
台湾新文学之父 ― 赖和    77
台湾音乐先驱 ― 邓雨贤    81
原乡人 ― 钟理和    85
音乐家 ― 江文也    91
铁血诗人 ― 吴浊流    97
足球王 ― 李惠堂    103
一代良医 ― 徐傍兴    109
台湾福尔摩斯 ― 杨日松    121
台湾肝病之父 ― 宋瑞楼    127
客家精神领袖 ― 吴伯雄    134
山高难遮日 ― 马英九    141
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创会长 ― 饶颖奇    147
客家典型 ― 刘盛良    153
大导演 ― 杨德昌157
着名水墨画家 ―    江明贤    161
漫画家―刘兴钦197    

∣客家精神在大陆
三箭定天山 ― 薛仁贵     174
岭南第一人 ― 张九龄     181
出将入相 ― 郭子仪     189
文起八代之衰 ― 韩愈     193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    199
一代儒宗 ― 欧阳修    206
四书五经 ― 朱熹    210
正气歌 ― 文天祥    216
大思想家 ― 王阳明    220
民族英雄 ― 袁崇焕    227
太平天国 ― 洪秀全    231
天国奇男子 ― 石达开    239
中兴名臣 ― 曾国藩    245
伟大的革命家 ― 孙中山    253
学贯中西 ― 梁启超    274
客家溯源 ― 毛泽东    280
八百壮士团长 ― 谢晋元    288
厚黑教主 ― 李宗吾    294
唯物史观史学先锋 ― 郭沫若    300
全国最博学之人 ― 陈寅恪    305
顾全大局 ― 叶剑英    310
改革开放 ― 邓小平    315
十大元帅之首 ― 朱德    322
共青团教父 ― 胡耀邦    327
爱国企业家 ― 胡文虎    332
闽西客家外交大使 ― 曾耀东    338

∣客家精神在海外
兰芳共和国 ― 罗芳伯    348
吉隆坡开埠功臣 ― 叶亚来    356
中国葡萄酒之父 ― 张弼士    361
客家学鼻祖 ― 罗香林    368
圭亚那首任总统 ― 钟亚瑟    374
模里西斯建国功臣 ― 朱梅麟    377
双人饰一角的革命人生 ― 胡志明    381
抗日名将 ― 张发奎    388
加拿大前总督 ― 伍冰枝    393
思乡曲 ― 马思聪    400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 田家炳    406
新加坡建国之父 ― 李光耀    413
世界客属恳亲会创办人 ― 黄石华    421
客家楷模 ― 姚美良    427
泰国前总理 ― 丘达新    431
亚洲台湾客家总会创会长 ― 钟仕达    439
大马丹斯里.拿督 ― 吴德芳    447

∣客乡风情
客家兴学典范 ― 明志书院    453
台湾客家义民信仰重镇 ― 新埔    457
台湾唯一客家渔港 ― 永安渔港    464
潜龙在潭 ― 龙潭    469
仙草之乡 ― 关西    475
赏桐重镇 ― 南庄    481
校长梦工厂 ― 凤林    487
黑珍珠的故乡 ― 佳冬    494
万峦猪脚厡产地 ― 万峦    502
鹿港的客家遗迹    508
汀州客在台湾    514
东方夏威夷 ― 北海    522
客家祖地之一―三明    526
粤港澳后花园 ― 贺州    532
海南岛的客家人    538
武夷山的客家人    544

图书序言

自序

硬颈精神


  「客家人」,千百年来不断的迁徙垦拓,自然而然形成处处为客处处是家的族群,无论所迁移的环境如何险恶,始终坚持要把祖先的语言和文化传承下去。客家先民为寻求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安定,不断的自中国大陆中原地区向南迁徙,长期下来锻鍊出坚忍的毅力与硬颈的精神,才能挑战恶劣之大自然环境继续生存繁衍,乃至如今枝繁叶茂遍布海内外。

  这群由黄河文化孕育出来的汉人,饮过黄河水的民族,他们的血液里有着坚毅深沉、无畏无惧和刻苦耐劳的优良品性。漂泊的生活也促使了客家人团结自保,性格倾向于内聚、保守、封闭,一直到今天仍然保存着自己的传统精神、文化礼俗和语言,十分的节俭和固执。艰困的生活使得客家人养成了所谓的「硬颈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刻苦耐劳、勤奋、努力、独立拚斗、不屈不挠等精神特质。有人说,客家人比其他族群的人更具有中国人的特色。美国学者韩廷敦教授( Eus Worth Hungtintion )说:「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英国传教士艮贝尔( Geonge Canpeel )说:「客家确是中华民族里最显着,最坚强有力的一派」。

  客家人自中原南迁,远离原乡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落地生根,艰辛创业事迹,是华人在异地谋生的经典写照。客家人勇于开拓及克服逆境苦难的精神,在世界各地逐渐累积了丰富的成果,成为当地创业成功的典范。历史上客家人,在各个领域为人类作出了良多的重大贡献,充分显现出刻苦耐劳、奋勇进取的精神。我们缅怀先贤之余,除了引以为荣之外,须继续传承传统奋斗的客家精神及优良的美德,还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动,以宽阔的胸襟看待各种事物的演变,务求开拓视野求取更大的创新与进步。也应该接续作出本身的贡献,以便让下一代也能分享这一代的成果并付予使命,让客家的血脉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

  所谓「客家精神」,有学者认为不够具体,而提出用民性、品格、民风、特性、风尚、品德、品质,气质等比较具象词汇的见解。但客家精神是经由历史严酷的淬砺,锻鍊所打造出来的。客家历史即是客家先民的流浪史、奋斗史、拚搏史、创业史。为了生存、发展,长期的迁徙、流浪,颠沛流离,逐步地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四海为家」「处处是家」的新思想。

  今天的客家人是经由长期的颠沛流离,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必须奋力与自然和社会抗争,努力打拚的倖存者,就是这些敢于拚搏、敢于冒险进取的强者,他们终于到了彼岸,获得新生和发展。在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演变的背景与环境的因素,客家精神亦可被称为“义民精神”。

  孙中山推翻满清所领导的十次革命,乃至最为惨烈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多为客家子弟。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说:「中央苏区(赣南、闽西)是全国苏维埃的大本营。」而赣南、闽西正是客家的大本营。红色根据地界几乎是与客家区域重合,从当时的红四军(朱毛红军)的队伍组成人员来看,其重要领导人和红军战士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客家儿女善于战斗、敢于战斗,坚苦卓绝、百折不挠、不怕牺牲,敢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铁骨,正是客家精神一脉相承,在中国革命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充实昇华的结果。

  近百年来,有关“客家精神”或“弘扬客家精神”的口号在客家界被喊得震天价响,似乎“客家精神”的概念与意识已获得客家族群及其他族群普遍的肯定。至于“客家精神”这个名词是什么人在何时首先提出,文献上并没相关的记载。

  所谓“客家精神”的内涵究竟何所指?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客家人」,是勤劳节俭,刻苦耐劳,并具有择善固执,坚忍不拔的「硬颈精神」。但是在外国人眼中的「客家人」又是如何?日本过去一直蓄意併吞中国,所以对中国有最深入的研究。日本人山口县造写了一本书叫作《客家与中国革命》,其中有一段对客家的评语是这样写的:「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其后又受到海洋交通环境之影响,养成一种岛国人民之热血与精神…翻开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着的例子,当推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几乎全部参加革命的将领,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客家的后裔以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许多是客家人。可以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的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

  英国传教士坚根倍尔,在中国传教数十年,曾获「中国通」之誉。他在汕头英国人召集之宗教会议中,有如下一段之演讲词:「客家人比城里人勇敢,富有独立力行的气慨,渴爱自由。满州人入主中国,客家人降服最迟,其后且曾屡次起兵反抗,第一次乃距今稍久之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是这世纪中新近的事,即辛亥革命是也。」英国人巴素博士,为研究南洋汉族渊源掌故之权威学者,着有《马来亚华侨史》。该书第五章「马来各邦华侨」中,亦有数段关于客家开辟各矿之记载,其评语云:「客家侨民,素来被认为是具有急进与独立见解声誉的民族。」

  美国人韩廷敦,是现代人文地理学权威教授,历年主持《美国地理学会杂志》刊物,并曾特约客家问题专家罗香林教授撰写客家文章多篇,着有《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一书,其中有一段评语为:「有数约百万以上的客家人,因从事贸易而居留于南洋群岛及欧美各国,客家的名称,英文是『 HAKKA 』,在人类学上已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够刻苦耐劳和团结,惟其如此,故在工作上常佔优势。

  因为他们能团结,故能以少数外地人的身分,在当地生存和繁衍。客家人很注重武技,每一个市镇都有练武习艺的团体。他们所以要注重武艺,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卫,因为客家转徙万里,沿途难免受到抢夺。」英国学者爱德尔说:「客家民族是牛乳中的乳酪。客家人刚柔相济,有一种不侮弱小,不畏强暴的特性」;日本竹越三郎说:「台湾客家人最为开化,最顽强,最富民族意识,是不易统治的民族,他们的团结力尤为惊人」。

  英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最久,对中国研究的时间也最长最深入,对中国的了解当然也最深刻。英国人爱德尔着《客家人种志略》、《客家历史纲要》两书综合评语云:「客家人是刚柔相济,既刚毅又仁爱的民族,而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秀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英国人史录国,为世界着名人种学家,着有《中国东部和广东的人种》,其书中之评语:「客家地区教育最为发达,客人有刻苦勤劳种种优点。」,「中国最卫生、勤劳和进化的民族,就是客家人。」

  《客家风情》杂志曾指“客家精神”即勇于开拓、艰苦创业、勤俭质朴、革命进取、爱国爱乡、诚挚团结、敬祖睦宗等优秀品格。廖楚强在其着作《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客家精神的发展》一书中说:客家精神的支柱─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在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底下,整个客家精神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涵就是创业奋进、刚毅勤劳的精神传统。从山歌中反映的客家精神…开朗解脱的性格和爱情自主的天性。…强烈的反封建,反礼教,追求爱情的自主,生活的自由与天然的美德。

  郭寿华引自《客家文化研究》第一集的说法:客家人具有机警、活泼、勇敢、刻苦、勤劳、负责、团结、坚忍、尚武各品格;无论男女老幼、心理、精神、体力,均具有坚忍不拔、耐饥、耐劳、耐苦、耐烦、正直、诚挚、整洁的民族性和独立斗争的精神甚强。

  白眉与邓华东在《五华乡情录》一书中指出:客家独特的民系,铸就了独特的品格风骨和客家精神,被世界所公认:一、刻苦耐劳,勤奋创业。二、团结奋斗,不畏强暴。三、崇文尚武,卫国保家。四、解放妇女,渴望自由。五、自立自强,质朴守信。六、崇宗孝祖,溯源寻根。

  吴庆豪在《世界客属人物大全 ‧ 引言》中说:客家的精神:一、为刻苦耐劳的精神。二、为刚强弘毅之精神。三、为劬勤创业之精神。四、为团结奋斗之精神。黄马金在其刊载《汀州客家研究》第一辑〈弘扬客家精神,加速长汀建设步伐〉文中说:闻名于世的“客家精神”,即勇于开拓、艰苦创业、勤俭质朴、革命进取、爱国爱乡、诚挚团结、敬祖睦宗、继往开来等优秀品质。又有一种不亢不卑的平等待人的传统精神。具有雍容华贵的气质。客家先民从第一次迁徙开始,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客家社会涌现出不少爱国爱乡的民族英雄。客家先民之先民姑且不论,就从唐朝说起,仅仅列举历史上较具知名度的代表性人物,诸如:“三箭定天山”的名将薛仁贵、号称「千秋金鉴录」的着名宰相张九龄、「出将入相」典型代表人物郭子仪、宋朝格物致知的朱熹、南宋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是江西客家人,起兵勤王所率之队伍多是粤赣边区的客家人。

  明末东莞客家人袁崇焕为抗清护明,竭尽忠心;清中叶发动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及其部将,大部分为客家人;中兴名臣曾国藩、常胜军黑旗军领袖刘永福、我手写吾口的外交家黄遵宪、清末勇敢抗击日本海军进攻的丰顺客家人丁日昌;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蕉岭客家人丘逢甲。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是客家后裔,其助手廖仲凯、邓仲元、姚雨平,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多为客家人;北伐名将叶挺、张发奎、抗日战争中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抗日战争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团长谢晋元、着名将领朱德、叶剑英、刘亚楼、萧华、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等等。

  客家的爱乡观念,还体现在留居海外的客家人身上,诸如: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模里西斯建国功臣朱梅麟、领导菲律宾人民力量的柯拉蓉艾奎诺(Aquino,Corazon Maria)等,他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热爱乡土,保国卫民的客家精神,成为客家人的杰出代表。还有更多海外客籍华人深切关心祖居地故土的社会发展和家乡建设,往往慷慨出资赞助家乡的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体现出游子的爱乡情怀。

  1895 年日本殖民者割据台湾后,台湾客家人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强烈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日本佔据台湾时期,不仅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而且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精神摧残,激起了广大台胞的不满和反抗。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客家人置个人安危以度外,满怀报国之志,以各种方式宣传救亡图存、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

  针对日本殖民者实行奴化教育,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很多客家人开办了“书房”、私塾和私立学校,广大师生不顾禁令,偷偷上课,教师用客家话讲授汉文。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台湾青年纷纷成立进步团体,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四川乐山客家人郭沫若等人的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该团发表了《告中国同胞书》,唿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与此同时,台湾各族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

  廿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台湾文艺进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新文学知名作家,创办了不少进步的文艺刊物。台湾新竹客家人吴浊流,原籍广东蕉岭。他是台湾现代、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对奴役、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时代精神和热烈的爱国情感,代表作有抗战前夕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客家人,如台湾屏东 ( 原籍广东梅县 ) 人钟理和、台湾桃园人钟肇政、台湾屏东人钟孝上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0 年代至 40 年代中期,日本殖民者为配合“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文艺界残酷围剿,所有进步文艺刊物被迫停刊,台湾新文学运动遭到空前摧残。但是爱国进步的知识份子仍不甘屈服,有的潜回祖国大陆,有的转入“地下”,有的採用隐晦、曲折的手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钳制政策和所谓“皇民文学”巧妙周旋和斗争。小提琴家苏万松,着名山歌手兼採茶戏演员阿玉妲、梁阿才等,还有演民族传统的正音京戏班子的“宜人园”等,以客家话、京腔演唱“三国演义”、“封神榜”、“包公 案”等,在启发和鼓舞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爱国台胞冒着生命危险,逃回大陆,同祖国人民一道抗战。留在岛内的广大同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用实际行动支持祖国的全面抗战。广东饶平客家人郑进安、广东南澳客家人蔡买生、福建龙岩客家人郑资深、广东高要客家人龙才、福建上杭客家人陈 ( 一作黄 ) 景岳等等,他们在台湾组织了中华会馆、抗日救国会等社团,或者积极进行宣传收复台湾,瓦解敌军,协助抗战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身先士卒,热血疆场,跟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他们有的在日寇牢笼里大义凛然,忠贞不渝,宁死不屈;有的在日军屠刀下惨遭杀戮,不幸遇难,以身殉国。他们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为台湾的回归祖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日据时代,日本政府在全省各地大肆拆除庙宇,新埔褒忠义民庙原也难保,但因客家人士一再陈情并到东京请愿,说明义民庙不是迷信,而是对祖先英烈事蹟的怀念与敬仰,方才倖免。尚且由当时的拓务大臣、台湾总督等颁发奖牌褒扬。至今这两块匾仍悬挂在义民庙之中。

  在台湾从义民信仰的历史和规模来看,可以发现义民崇拜绝不是虚幻的神话,而是根植在客家人对先民开拓台湾的感念之心。义民庙也象征着客家人「慎终追远」的传统,而且是崇尚热爱乡土、保国卫民的「忠义精神」。义民庙的史实证明,每当社会、国家发生巨变,同胞有难的时候,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客家人物,勇敢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稳住大局,安邦定国;也证实客家人无论迁徙到何处,都能充分展现出具有客家本色的“义民精神”,见证了世代传承的「客家精神」。

  因此,从台湾客家先民的开拓发展史来看,客家人的“硬颈精神”也就是“客家精神”也可以称为“义民精神”也就是保乡卫土和爱国护民的“忠义精神”。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