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探微

香港城市探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探索一座城市,既需要一种「俯瞰」,
从三万英呎的高空,去欣赏和解读这朵大都会奇葩;
也需要一种「探微」,在窄巷中推开一扇扇窗户,
用好奇的眼光细看城市的砖砖瓦瓦。

  本书作者从内地来港工作三年,闲时游阅大街小巷,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种角度探索香港,写成「香港城市观察」与「香港地名笔记」两大部分,前者梳理香港城市特质及发展脉络,后者深入旧城窄巷,写下旅居香港的探微所得,希望令彼岸旅者认识「购物天堂」以外的香港;让此岸居民更乐于去发现居住地的「庐山真面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肖喜学


  出生于一九七一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香港两地工作,服务于大型中资企业及其驻港机构逾二十年。清华大学《住区》杂志「逻辑城市」专栏主持人、撰稿人,致力于以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元视角研究城市问题。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xiaoxixue2009
 

图书目录

王缉宪序
自序
 
第一部分:香港城市观察
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生存?
「蚊型地」与「牙签楼」
香港为什么学不了新加坡?
茶餐厅里的城市
我们需要多少停车位?
为什么说「港铁模式」难以复制?
楼盘案名:兼论两岸三地之审美观
皇后大道东:透过一条街看见什么?
界限街:与土地年期有关的那些事
大角咀海兴大楼:五十年后的房子值多少钱?
一则「大逃港」旧闻的启示
 
第二部分:香港地名笔记
香港最好听的地名
香港最令人费解的地名
九龙:香港最善变的地名
香港最难懂的地名
香港最恐怖的地名
香港最易被误解的地名
日治时期的香港地名
香港地名的殖民印记
香港地名的雅化和吉化
歌声中的香港地名──引子
歌声中的香港地名──狮子山下篇
歌声中的香港地名──情歌篇
歌声中的香港地名──世像百态篇
进教围、旧金山与教宗方济各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茶餐厅里的城市

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餐厅,它们看起来很挤迫,装修和桌椅显得陈旧,服务员老少高矮胖瘦都有,甚至连工作服也不统一,硬件条件跟内地的茶餐厅不能相提并论。但是,香港人这样形容它:茶餐厅,是香港人每天都会经过或光顾的地方;是甜蜜回忆的地方,令人难以忘怀;是无情人间的加油站,给人点点暖意;是流离生活的支点,让人找到仅有的归属;是让无分阶级的人,以实惠的代价,在充满压力的日子里,来舒口气、喝杯茶、吃碗面的心灵避风港。这些平民化而又有人情味的饮食场所,有着他们的集体记忆,可以算是香港的代言物之一,立法会议员们甚至要为茶餐厅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牌档」的奋斗

湾仔的日街、月街、星街一带,由于紧邻太古广场三期,再加上发展商的整体打造,已经成为各式异国风味餐厅、酒吧、咖啡馆、时装店云集之地,影视剧经常在这里拍摄,时尚前卫的人群在这里穿梭。然而就在光明街和进教围的交口,一个铁皮大牌档就立在路的一侧,店主在这里煎蛋、沖奶茶、收钱,午饭时段还会在街道旁摆上露天桌椅,供周边写字楼的员工就餐,这让本不宽敞的街道更加拥挤,如果这时旁边的公寓有车辆要进出,西装笔挺的进餐者就只好站起身来,挪动桌椅,让汽车通过后再恢复原状继续吃饭。

不要小看这家小店,它就是经常上影视剧、接待过刘德华、吕方等一众名人的德如茶餐厅,它的创办人苏妈妈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店务虽已由她排行第六的儿子主理,但她仍经常到店舖打点。苏妈妈谈起小店的历史:「五十年前丈夫去世,政府原本要收回大牌档的牌照,知道我要照顾八个子女,所以继续发牌让我经营,后来租了毗邻大厦的地舖居住。原本只卖奶茶、多士,七十年代将地舖改成茶餐厅,供应炒粉麪饭,经营至今。」这个具有香港色彩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这间茶餐厅的源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