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
  • 语言文字学
  • 书面语发展
  • 语言规划
  • 少数民族语言
  • 台湾文化
  • 原住民研究
  • 语言历史
  • 语言传承
  • 文化保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台湾原住民族语言为对象,探讨其书面化的历程,观察当代原住民族使用族语文字书写的各项努力,析论原住民族语言的生命力。

  族语文字的创制与演进、族语词书的编纂、族语圣经的翻译、族语教材的研发,直到最近的族语书面文学的开创,均为族语书面化的重要历程,累积了丰富的文本,本书为第一次全面整理与整体回顾。

  本书发掘第一手材料,根据长期的参与观察,透过深度访谈、族语文本分析、语料分析等方法,建立基础史料,提出系统性的论述,从民族语言学的视角,运用访谈与分析成果,回应问题意识。访谈人员约100人,分析文本包括族语词书、族语圣经译本、族语教材、族语文学作品等,共约600笔。是为当前研究族语文字化及族语书面化的重要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台元 LI Thoi-yen


  现职|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兼任助理教授、开南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系原住民族专班兼任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

  经历|国立政治大学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专任助理

  专长|民族语言学、原住民族语言、原住民族文学、语言政策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族语的文字化
第一节 不同文字系统的演进
第二节 族语罗马字的变革
第三节 族语罗马字版本的争论
第四节 族语文字的标准化

第二章 族语词书的编纂
第一节 学术界与教会界的努力
第二节 本族词书家的出现
第三节 词书编纂的模式与特色
第四节 族语词书和语言规范

第三章 族语圣经的翻译
第一节 族语圣经译本和译经群
第二节 各族圣经的翻译过程与翻译模式
第三节 圣经翻译和语言规划:面对新概念
第四节 圣经翻译及民族书面语的形成

第四章 族语教材的研发
第一节 族语教材的版本
第二节 教材编写的策略:从自由模式到九阶模式
第三节 沟通功能的重视和书面语的口语化
第四节 研编过程促进语言现代化

第五章 族语书面文学的开创
第一节 族语书面文学的定位
第二节 作品类型与书写人才
第三节 族语书面文学的发展现况
第四节 集体写作展现族语活力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对于“存在”与“传承”的敬意。这本书让我深切理解到,语言的书面化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确立和巩固一个民族存在的“痕迹”。在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少数族群的语言得以存续,如何让他们的声音不被主流文化所吞噬,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原住民族语言从口传走向书面的客观过程,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一过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情感。我仿佛看到了,在历史的变迁中,原住民族如何以文字为媒介,重新梳理自身族谱,记录传统故事,传承古老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次的文字书写,每一次的字典编纂,每一次的教材编写,都是一次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有力证明。它让我感受到,语言的书面化是原住民族在现代社会中,争取文化认同、维护自身权益,并确保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基石,是对他们“存在”的有力宣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单看书名就觉得非常有分量,承载着一段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我一直以来对台湾原住民族的文化都怀有浓厚的好奇心,尤其是他们的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是如何以文字的形式得以记录和传承,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我设想这本书一定深入探讨了不同族群语言的书面化过程,也许会提及早期的传教士、殖民政府,或是原住民族内部的知识分子,他们各自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遇到了哪些挑战。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那些被文字化的语言,它们是如何被记录下来,是否经过了怎样的规范化,以及这些努力对族群认同和文化复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给我一种厚重感,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原住民族深层历史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更是关于一个民族如何用文字捍卫自身文化、表达自身声音的历史记录,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坚韧。

评分

对于《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这本书,我最想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看见”与“被听见”的思考。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书面化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被看见”的证明,是被赋予“被听见”的可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原住民族的口传文化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如果没有文字的载体,他们的声音很容易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或者被扭曲、被误读。这本书细致地展现了,当他们的语言开始被系统地记录、整理、甚至以标准化的形式呈现时,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自觉和民族尊严的呐喊。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场景:也许是族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母语,而奔走呼号;也许是学者们花费数年时间,在田野中搜集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词汇;也许是政府部门在推动相关政策时的犹豫与反复。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语言的书面化不仅是文化的保存,更是一种权利的争取,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让我看到了原住民族如何从“被描绘”到“自我书写”,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转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的文化视野。《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并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和生动的叙事,将原住民族语言文字化的艰辛与成就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族群语言书面化过程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与平衡。它没有简单地将历史划分为“进步”与“落后”,而是尽可能地呈现出每一个阶段的复杂性与多重面向。我能感受到不同族群在语言书面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模仿、学习到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其中所遇到的挑战,比如文字符号的选择、语音的标注、语法规则的建立等等。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语言的书面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妥协与抗争的过程。它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微小的文字工作,背后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萦绕着一种深深的感动与思考。它不仅仅是对“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书面化历程”的简单梳理,更是一次对语言、文化、身份与权力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剖析。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力量在语言书面化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细致描绘所打动。无论是早期西方宣教士为了传播福音而进行的语言记录,还是日据时期殖民者出于统治需要而推行的语言政策,亦或是原住民族自身在后殖民时代为争取语言权利、重塑文化主体性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故事性和历史的厚度。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艰苦条件下,用笔尖艰难描绘每一个符号的先辈们,他们或出于信仰,或出于无奈,或出于决心,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语言的书面化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它深刻地烙印着历史的痕迹,反映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力量的较量。它挑战了我对于“书面语”的简单认知,让我看到语言文字背后承载的沉重历史包袱和文化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