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提出「零葬」的概念,
不举行葬礼,不留骨灰,也不需要坟地或塔位,
就是当人生的终点到来,让一切「归零」的葬仪方式。
《朝日新闻》书评大为赞赏! 一直以来,丧葬费用算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据统计,在台湾大约需要三十万或者更多……
少子化、高龄化的社会中,该怎么处理身后事?
如何完成自己最后的愿望?子孙能如何表达心意?
该不该在意世人的看法?数十万元的花费是否必要?
有哪些简化的可能?约定俗成的观念应该打破吗?今天我们可以怎么做?
这都是本书探讨的主题。
「请别伫立在我坟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没有沉睡不醒。
化作千风,我已化身千缕微风,翱翔在无垠的天空里……」
──〈化作千风〉
本书作者为宗教学研究教授,长年来调查研究日本传统的丧葬文化。
由于社会环境变迁,他认为过去的丧葬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因而倡导要有更多元且自由的选择。他从家庭、社会、宗教等面向,探讨现今丧葬的意义,并提出崭新的观念与建议。其论点切中当前日本人的心灵与需求,因此成为畅销书,并引起广泛讨论。
书中「零葬╱零死」的概念,包括不举行葬礼,不留骨灰,也不需要坟地或塔位,也就是当人生的终点到来,让一切「归零」的葬仪方式。日本社会不仅开始探讨与实践,丧葬业者以及日本佛教僧侣,也从其角度建议该如何进行。
台湾已进入高龄化、少子化社会,民众高度支持「善终自主」,选择环保自然葬法的人数亦逐年增加。阅读本书,看到的虽是日本的丧葬新模式,实不难预见台湾在这方面可能会有的转变。
名人推荐 台日文化观察家茂吕美耶、城邦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谘商系系主任曾焕棠
导读推荐
专业推荐 在日本,《不要葬仪》(葬式は、要らない)一书畅销后,作者又出了这本书,照样畅销。之后,电视台也不时播放「零死」的採访专辑节目,此观念便逐渐普及于日本社会。──台日文化观察家茂吕美耶
推动「善终自主」已成为近年来台湾关注的议题,它包含「安宁自主」与「殡葬自主」两大命题。本书作者翻转我们许多的观念,尤其是面对传统丧葬的处理时,更是主张「葬礼,我自己来」。──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谘商系系主任曾焕棠
要舍弃对遗骨的执着是很困难的事情。人之所以无法舍弃遗骨,可能是因为有「放不下」的心情。然而,当我知道有这种埋葬方法以后,顿时心情轻松了起来。──散文作家、插画家内泽旬子
在自己死后有必要为了举行葬礼、建造墓地,而让子孙承担沉重的负荷吗?现在出现新的送终形式,愈来愈多人不拘泥于习俗,决定自己选择死后的丧葬方式。──《週刊现代》书摘
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家人过世了就得跟葬仪社联络等等,这些是所谓的「常识」,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原来完全没必要,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做。至少在自己死的时候,我不希望在这方面花费太多。──amazon.com读者
我花了五小时将这本书看完。作者指出日本佛教为什么会变成葬式佛教,以及现行制度与佛陀的教诲有所矛盾等事情。虽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我是赞同这本书的观点的。──amazon.com读者
我一定要让家里的孩子看这本书。我想要跟家人一起商量,我的葬礼应该要用什么样的方式举行。──乐天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