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经典名着套书组7(大亨小传〔改版〕+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版〕)

商周经典名着套书组7(大亨小传〔改版〕+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经典
  • 外国文学
  • 启蒙文学
  • 情感
  • 成长
  • 小说
  • 巴尔扎克
  • 歌德
  • 名著
  • 改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亨小传》(改版)

世界文坛偶像费滋杰罗最脍炙人口代表作
特别摘录隽永名句英汉对照,品尝原作精髓与魅力

  没人知道盖茨比的身世与过往。传言他经营非法事业一夕致富,传言他杀过人,曾经是德国间谍。盖茨比开设奢华派对,招待宾客夜夜笙歌。他不在乎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只在乎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爱情。

  1925年出版的《大亨小传》被公认为费滋杰罗的毕生代表作,描写战后「迷失的一代」对「美国梦」的幻灭。《大亨小传》是个关于爱情、梦想、金钱与财富的故事。

名人推荐

  《大亨小传》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精准地铺陈美国梦具备由物质层面提升至精神的、甚至是神话般永恆的追求,因而最后终究肯定美国梦在美国人心中崇高的地位。……美国梦的追寻看似急遽向前,其实不断回眸,让时间可以倒转至如神话般的远古,与当时人们孵梦、逐梦的初衷一致。因为洞悉这股源远流长的追梦之旅,《大亨小传》才如此伟大而令人动容。——台大外文系教授 曾丽玲

  他的才气浑然天成,媲拟蝴蝶翅膀上的美丽斑纹。——海明威

  费滋杰罗描绘颂扬宏伟、喧嚣、轻率与寻欢作乐的情景,让美国小说的成就在亨利‧詹姆斯之后,向前迈出一大步。——诗人 T‧S‧艾略特

  许多与他同代的知名作家被遗忘之后,费滋杰罗的时代就来了。——美国作家、诗人 葛楚‧史坦

  我会拿出来重读的完美作品。——《奇想之年》作者 琼‧蒂蒂安


《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版)

生在世除了爱情,再无其他更重要的
让每一时代青年都捧在手心的文学经典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本人致青年爱情的告白,具有高度自传性色彩。全书大部分以书信体写成:青年维特致信挚友威廉,陈述他替母亲处理遗产来到小镇瓦尔海姆,深深爱上当地自然风光与朴实民情,也爱上了法官的女儿夏绿蒂。两人心灵十分契合,但绿蒂已有婚约在身。失恋的痛苦不断啃噬维特易伤感的心,于是他黯然神伤心地离开绿蒂,在使馆履行公职。个性耿直的维特本就与世俗格格不入,世人虚伪的价值观让他罢职而去,逃回心中的桃源瓦尔海姆,再次面对爱情的烦恼。维特终于明白,他与绿蒂两情相悦不会有结果,遂决定自杀,以摆脱爱情的痛苦。

名人推荐

  东吴大学德文系教授 郑芳雄 专文导读
  诗人 鲸向海、作家 杨佳娴 专文推荐

  这部小说在欧洲文坛之所以引起极大的共鸣与震撼:它凝聚了天才诗人的热情与血泪,道尽了十八世纪欧洲青年多愁善感的心声,响应了狂飙时期非理性主义的浪潮。从诗人赤子之心所涌现的真情和崇高思想,汇成了一支澎湃的洪流,沖毁了当时自私、虚伪、冷酷的理性主义及封建社会所筑成的堤防。--东吴大学德文系教授 郑芳雄

  维特在十八世纪时的地位,就像是现在西方哈利波特还是东方武侠小说界的郭靖、杨过一般,不但是畅销书小说人物,也非常适合拍偶像剧。各国文学界皆把他当成青少年恋情的「典范」;即使他已经自杀了,他的爱情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仍永远像是「刚刚发生的事」,这也使得他成为史上最老的青春偶像剧之一。--诗人 鲸向海

  少年时代的失意与激情,或将随时间而淡去,成为昨日朦胧的窗景,但是已然成为文学长廊重要风景的夏绿蒂和维特,却是从歌德的生命中诞生而又超越了他,活在每一代青年心中了。--作家 杨佳娴

《世界文学名著精选典藏系列:跨越时空的思想回响》 本套丛书汇集了人类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最能引发读者深思的经典作品,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审视人性、洞察社会变迁的窗口。我们精心挑选了涵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瑰宝,它们不仅以精湛的叙事技巧征服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主题探讨,成为了后世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参照。 第一辑:古希腊的理性与史诗 本辑精选了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我们深知,理解西方文化,必须从荷马的史诗开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这部不朽的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基石。《伊利亚特》 聚焦于特洛伊战争的最后一年,描绘了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冲突,以及众神的干预如何影响凡人的命运。它探讨了荣誉、愤怒、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以及战争的残酷与悲剧。我们通过对原始文本的细致考证与权威译本的整合,力求还原史诗现场的磅礴气势和复杂的人物群像。读者将跟随英雄们浴血奋战,感受那种面对死亡的庄严与勇气。 紧随其后的《奥德赛》,则讲述了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艰险返回故乡伊萨卡的漫长旅程。这部作品被誉为西方文学中“回家”主题的典范。它不仅是对海上冒险的奇幻描绘,更是对人性中坚韧、智慧、忠诚与诱惑抗争的深刻剖析。从独眼巨人到塞壬的歌声,每一个遭遇都是对奥德修斯心性的考验。本译本特别注重了对古希腊文化背景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诸神信仰、城邦制度对叙事逻辑的影响。 《索福克勒斯悲剧选集:俄狄浦斯王与安提戈涅》 古希腊悲剧是人类对自身局限性进行哲学反思的巅峰之作。本卷收录了索福克勒斯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俄狄浦斯王》 是关于命运的终极拷问。俄狄浦斯竭尽全力逃避预言,却最终无可避免地成为弑父娶母的悲剧人物。剧本精妙地展示了“洞察”与“盲目”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在既定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挣扎。 《安提戈涅》 则将个人良知与城邦法律置于尖锐的对立面。安提戈涅选择遵循神圣的家族与道德法则,安葬她的兄弟,对抗国王克瑞翁的世俗法令。这场冲突引发了关于正义、权力与女性地位的永恒讨论。本版配有希腊剧场的结构分析,让读者能更清晰地把握对白、合唱与场景转换所营造的戏剧张力。 第二辑:中世纪的回望与文艺复兴的曙光 本辑将目光投向了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关键时期,探究信仰的深度与人性的觉醒。 《但丁的炼狱:神曲选读》 但丁·阿利吉耶里的《神曲》 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文艺复兴的先声。我们精选了其中极富文学感染力的《地狱篇》(Inferno)。跟随但丁的视角,穿梭于九层地狱,目睹不同罪行受到的对应惩罚。这不仅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宇宙观的百科全书式展示,更是对人类七宗罪、权力腐败和理想追求的深刻寓言。选本的重点在于捕捉但丁笔下那种既神圣又充满世俗激情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政治对手的尖锐批判。 《薄伽丘:十日谈(精选集)》 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佛罗伦萨的贵族们选择退居乡间,以讲故事的方式度过隔离的时光。《十日谈》 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一次大胆反叛。这些故事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对机智的赞美、对教会虚伪的讽刺,以及对爱情与欲望的坦然书写。本精选集着重挑选了那些体现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精神,展现世俗生活活力与乐观情怀的篇章,反映了“人”这一主体在文学中地位的提升。 第三辑:启蒙与浪漫的交响 十八世纪的理性之光与随后的情感奔放,构成了现代思想的基调。 《歌德的浮士德(节选与导读)》 这部德意志民族的史诗级作品,是人类对知识、权力、生命意义无尽渴求的终极表达。《浮士德》 探讨了“永不满足”的人类精神状态。浮士德与魔鬼靡菲斯特的契约,标志着人愿意以灵魂为代价换取对世界极致的体验与掌控。本选读部分将侧重于浮士德对青春与美的追寻(如“浮士德与玛格丽特”部分),以及他最终在无尽的创造与劳动中找到片刻救赎的哲学意蕴。对理解浪漫主义运动中“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形象至关重要。 《雨果:悲惨世界(核心情节浓缩版)》 雨果的巨著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史诗。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冉阿让救赎的故事,更是对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宏大描绘。本精选版聚焦于冉阿让的逃亡与救赎、芳汀的悲剧、珂赛特的成长以及德穆斯与冉阿让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书中对法律的僵化、社会制度的缺陷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保留了其戏剧性的高潮场景,并辅以对巴黎社会背景的详尽注释。 《司汤达:红与黑(核心人物关系解析)》 这部作品被誉为“第一部现代心理小说”。于连·索雷尔,一个出身低微但野心勃勃的青年,如何在拿破仑帝国衰落后,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对社会规则的精明把握,在教会与贵族阶层中向上攀爬。《红与黑》 精确地剖析了虚伪、野心与爱情之间的复杂纠葛。小说深入探索了“革命余绪”对一代年轻人精神面貌的影响,以及激情与理智之间的永恒角力。选本注重对叙事者内心独白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呈现。 第四辑:现实主义的透视与现代性的探寻 十九世纪后半叶,文学家们试图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摹真实的世界与复杂的人性。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与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是一部试图完整描摹整个法国社会的宏伟工程。本卷精选了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两部作品。《高老头》 揭示了巴黎上流社会对金钱的病态崇拜,以及父爱在社会阶层固化面前的无力与悲凉。《欧也妮·葛朗台》 则以吝啬鬼葛朗台为中心,展示了“金钱崇拜”如何扭曲人性、毁灭家庭和扼杀一切情感。这两部作品是理解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病理学的经典文本。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这部心理小说是人类精神探索的至高成就之一。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基于“超人哲学”实施的谋杀,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道德、自由意志、惩罚与救赎的深刻哲学辩论。小说不仅仅记录了犯罪过程,更深入到犯罪者的意识深处,展现了其强烈的自我折磨与最终的精神觉醒。我们通过对陀氏独特叙事节奏的把握,力求还原那种令人窒息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这部被誉为“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其伟大之处远不止于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悲剧性恋情。托尔斯泰以史诗般的笔触,并行描绘了列文在土地、家庭和信仰中寻找生命意义的探索之路。小说对比了激情之爱(安娜)与建立在责任、精神契合上的家庭之爱(列文),探讨了婚姻的本质、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以及如何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构建一个稳固的精神家园。 本套丛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文学世界巡礼,让读者在阅读中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反思自身的处境与选择。每一部作品都代表着人类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真、善、美的终极追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费滋杰罗(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美国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1896年9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1920年以《尘世乐园》(This Side of Paradise)成名,1922年出版《美丽与毁灭》(The Beautiful and Damned)、《爵士年代的故事》(Tale of the Jazz Age)。1924年迁居法国。1925年出版《大亨小传》。1933年完成《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当时费滋杰罗长期有酗酒问题,妻子精神状况不佳。1939年开始写作《最后的影坛大亨》(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1940年12月21日因心脏衰竭去世。

相关着作:《大亨小传(改版)》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德国文学史上最才华洋溢的诗人、剧作家。除了文学领域外,还研究过化学、色彩学、地质学、解剖学、矿物学等,可谓是名全能通才。享誉世界文学史的作品不可数计,其中包括《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爱的亲合力》,以及其自传《诗与真实》。

相关着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版)》

译者简介

李佳纯
生于台北,辅大心理系毕业。曾旅居纽约六年求学就业,2002年返台后正职为翻译,副业为音乐相关活动。译有《乔凡尼的房间》、《白老虎》、《等待药头》等书。


唐际明
  柏林自由大学德语文学博士,专研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目前为自由研究者与译者。译作散见于诗刊、诗选与学术期刊,译有迈耶(Conrad Ferdinand Meyer)、拉斯克–许勒(Else Lasker-Schuler)、里尔克、特拉克尔(Georg Trakl)、本恩(Gottfried Benn)、布卡尔特(Erika Burkart)、迈律克(Friederike Mayrocker)、杨德(Ernst Jandl)、特朗斯特罗默(Tomas Transtromer)、华格纳(Jan Wagner)、温克勒(Ron Winkler)等诗人作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大亨小传》(改版)

导读
  
浮梦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曾丽玲
  
  话说二十世纪末一九九八年起,出版业及文化界吹起一股回顾二十世纪文坛表率之风,美国蓝灯出版社旗下的现代文库(Modern Library)针对广大读者群作为期一年「二十世纪百大小说」的票选活动,不出所料,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荣登榜首,但更令人惊艳的是紧接其后排行第二的小说──《大亨小传》。《尤利西斯》以艰深的写作技巧闻名,荣登榜首可说众望所归,但《大亨小传》能与高居天皇地位的《尤利西斯》匹敌,而取得天后的地位,背后的理由就显弥足珍贵了。这部小说故事平易近人,费滋杰罗表面看似简单的叙述技巧,其实蕴含意义深远的主旨。
  
  《大亨小传》讲的是盖茨比逐美国梦的人生崛起与陨落的故事,但它不同于其他以英雄人物为主轴的故事常会採取第三人称或全知的叙述观点,《大亨小传》则使用小说只居配角地位的尼克其第一人称的观点,透过他的角度来描绘主角盖茨比。尼克是盖茨比初恋女友黛西的表兄,两人原生家庭均来自中西部,尼克放弃家中传统的五金事业,与当时许多人一样,来到纽约华尔街淘金。租屋在长岛,恰与盖茨比的豪宅比邻而居,此巧合及他与黛西的亲戚关系,刚好开启了尼克一窥盖茨比光鲜追梦之旅背后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尼克就成为读者的窗口,透过他的观察及与男女主角的互动,读者得以深入故事的核心。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制造与读者的亲密感,尤其尼克自己又是个律己甚严的年轻人,自小其父曾教诲他不要轻易论断他人,小说的第二句话便是父亲对他如此的告诫,尼克包容的天性也让他容易变成他人倾诉心事的对象,这样的人格特质也博得读者对他的信任。此外,他刚从耶鲁大学毕业,在校时也算是个文艺青年,曾在校报撰写社论达一年之久,他的小有文采正好为他增添叙事的技巧,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与尼克这位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人格特质及文采习习相关。
  
  不过,让《大亨小传》能在广大读者心中被认定足以代表「美国小说」的首选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小说能够精准地剖析美国梦美丽与哀愁的两面性,及以神话化来呈现并肯定此寻梦之旅。《大亨小传》的背景是一九二○年代的美国,此时纽约华尔街金融活动制造出的新富阶级,过着令人羡慕、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累积资本的生财之道多有可议,以盖茨比为最佳代表。他不从于在中西部务农父亲所走的路,自年轻时就等待翻身的一日,被征召到欧陆打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家乡邂逅家世显赫的黛西,从此对财富、身分、地位有了开天辟地的想像,战后,来到纽约从事债券生意,并涉足买卖私酒图得暴利,终建立自己的金钱王国。打听到黛西与丈夫东迁纽约长岛,在与他们一水之隔的对岸买下能与这对夫妇匹敌的豪宅,日日办时尚趴,以便能与黛西不期而遇。费滋杰罗利用一些小细节来侧写美东华尔街新贵豪奢的生活,如盖茨比办趴的奢华程度就用宅里佣人不断用榨汁机提供宾客鲜榨的柳橙汁可见一斑,这是一个开始依赖机器的时代,盖府每週就有水果供应商从纽约运来成箱的柳橙与柠檬,盖府的这台榨汁机效率神速,可在半小时内鲜榨二百颗的柳橙。待週末派对结束后的週一早晨,就有如金字塔堆般的果皮被弃置在后院。
  
  小说于是充斥着当时美国正要大量普及的机器,如汽车、电话,盖茨比依赖长途电话与他在美国各处从事不法勾当的生意伙伴联络,从只有听到单方对话片段当中,在场的尼克只能略微想像盖茨比背后那庞大的黑金网络,让小说顿时充满悬疑,并型塑盖茨比高级骗子的形象。另外,他的跑车则被描写成有着「丰富/多金(rich)的奶油色」,坐在车子中的尼克完全感染到盖茨比的财力。当车子过桥开进纽约市时,市区在桥的彼端像是由钱堆起的「白方糖堆」,层层叠起矗立在尼克眼前。如此生动充满丰富颜色表现的手法,正是《大亨小传》可令人津津乐道之处。小说每一章均有刻意颜色意象的安排,暗合各章的主旨,如第一章开始介绍黛西家时,它整体的印象就是洁白,尼克由庭院进入屋内,映入眼帘的是白色的法式窗台,窗帘因风吹起上扬,视线也随之往上来到天花板上如婚礼蛋糕上华丽的白色装饰。这维持到一尘不染的白色可视为富人阶级财富外显的象征,而婚礼蛋糕的白色华饰则可暗示黛西与汤姆这对夫妇的婚姻状态,及两人成婚时所有有关对婚姻做的承诺等攸关道德、精神层次的议题。
  
  此外,小说高潮情节之一的场景是当盖茨比终于如愿再见到黛西,邀她到他的豪宅参观,以便让她慑服于他的财力之下,他除了一一为她导览屋子外,最后一行人来到他卧室内,他打开两面巨大的衣橱门,此时可见西装、浴衣、领带等的陈列外,便是折叠得整整齐齐、如砖块般陈列的衬衫了,盖茨比把衬衫一件件抛在尼克与黛西面前,此时,凌乱的衣服堆却是色彩缤纷,有珊瑚红、苹果绿、薰衣紫、淡菊、及印度蓝。黛西终于崩溃在此震撼美景前,边啜泣边说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多的美服。此处费滋杰罗就是利用外显的缤纷色彩,来暗示黛西对美国梦的认知其实骨子里是非常物质的,这也是造成盖茨比梦碎的根本原因。
  
  尽管盖茨比知道追求成功致富是他追回黛西的必要条件,但他更保有一股作梦的巨大能量,他其实想以物质的条件来交换精神的报偿,也就是让时间可以回转到他与黛西初恋的那一刻,让他们的爱情永恆,这不切实际的信念支撑着他的金钱追求,但也让他无法洞悉美国梦肤浅、丑陋、腐化的一面,而为黛西背黑锅终遭杀身之祸。《大亨小传》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精准地铺陈美国梦具备由物质层面提升至精神的、甚至是神话般永恆的追求,因而最后终究肯定美国梦在美国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小说利用前已提及的颜色、或重要意象的安排,铺陈美国梦神话般的地位。盖茨比的座车除了有看着就会让人想到钱的奶油色外,它的档泥板更被尼克描写成像给车子添了翅膀般,坐在其上的人就得以一路飞入市区。这描写除表现车子的优越性能外,还能暗示凡人因物质性的机器之助,而有超俗脱凡的能力,他们好似得以幻化成希腊神话故事里会飞翔的超人类。如此得以超越地心引力(即物质世界)的暗示,在小说第一章介绍黛西出场时就有伏笔,尼克初访黛西与汤姆的豪宅,除前述以高贵白色为主轴的房屋意象外,接着便是特别着重描写屋内窗帘随风摇曳,让接着映入眼帘、躺在巨大沙发上的黛西及女伴乔登看起来好像坐在热气球般,两人一身的白洋装衣摆也随风飘曳,「好似她们方才短暂在屋里飞了一圈才刚被吹回来」,后来汤姆关上后窗,这时两人「也慢慢降落到地上」。这段生动的描写充满神话的暗示,两位女性被刻划成如会飞的女神,暗示她们的富有使她们得以超越世俗的肉体,变成男性仰慕者(如尼克及盖茨比)膜拜的对象。
  
  小说众多寓意深远意象的运用当中应以黛西家外那盏绿灯最为有意义了。它隔着海湾如谜般召唤盖茨比,多次尼克见到盖茨比伸手向前,好似要拥它入怀中。绿灯因为它与黛西的贴近,当然象征盖茨比欲一举圆梦的决心及渴望,但绿色更象征美国还是处女地时,它对拓荒者、朝圣者的召唤,这部分在小说有名的结尾做了非常抒情的阐释:「新世界里一块清新翠绿之地……曾低声逢迎着人类最后也最大的梦想」,「盖茨比信仰着那盏绿灯,那令人兴奋的未来,年复一年在我们面前退却」。绿灯足以代表在黛西背后暗含无穷的机会,就像纽约最早由荷兰水手发现时,当时的大地也是充满无穷的契机一般,时间的洪流已过了二百多年,小说的末句道尽了美国人血液当中这股怀抱伟大梦想的冲动:「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小船逆流而上,不断被浪潮推回过去」。一九二五年的盖茨比与尼克与二百多年前拓荒的逐梦者竟是同路人,美国梦的追寻看似急遽向前,其实不断回眸,让时间可以倒转至如神话般的远古,与当时人们孵梦、逐梦的初衷一致。因为洞悉这股源远流长的追梦之旅,《大亨小传》才如此伟大而令人动容。
  
  (本文作者为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经典作品情有独钟,而《商周经典名著套书组7》所包含的《大亨小传》和《少年维特的烦恼》正是这样的作品。前者,我一直认为它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所描绘的那个浮华而又空虚的“爵士时代”,以及其中不朽的人物形象——盖茨比,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对菲茨杰拉德的叙事风格着迷,那种不动声色的笔调背后,却隐藏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这一次的改版本,让我看到了重新审视这部杰作的机会,我期待它能在翻译、注释等方面带来更佳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总是会思考,盖茨比那近乎疯狂的追求,究竟是对一个理想的执着,还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他的悲剧,又折射出那个时代怎样的困境?而《少年维特的烦恼》,则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渴望深入阅读的作品。歌德以其非凡的文学才华,描绘了青年维特敏感、细腻而又充满痛苦的内心世界。他对于绿蒂炽热而又无法实现的爱,他对于社会虚伪的厌恶,以及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都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走进维特的世界,去感受他那份纯粹而又痛苦的情感,去理解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也去反思那些关于青春、爱情和人生选择的永恒主题。

评分

这次推出的《商周经典名著套书组7》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特别是两部作品的选择。《大亨小传》早已是我心目中的经典,这次改版本更是让我有机会重温。我一直着迷于菲茨杰拉德对于美国“爵士时代”的生动描绘,那种浮华、喧嚣,背后却又隐藏着深深的失落感。盖茨比,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财富、他的派对,以及他对黛西那份执着而又注定无法实现的爱,都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一直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富翁的故事,更是在揭示一个社会的病症,以及人们在追逐物质和虚荣时所付出的代价。改版本在翻译和排版上的改进,让我更加期待能从中发掘出新的阅读体验。我希望通过这次阅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更细致地体味人物内心的挣扎,也更深入地思考“美国梦”的真谛。同时,《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加入,更是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学色彩。歌德的这部作品,以其对青年人情感世界和内心痛苦的细腻刻画而闻名。维特对爱情的执着,对社会虚伪的不满,以及他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都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我期待着在阅读中,能够走进维特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的困境,也去反思那些关于青春、爱情和生命的永恒命题。

评分

初次拿到这套书,就被它典雅的书名吸引住了。《商周经典名著套书组7》,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仿佛穿越时空,连接着古老东方文明的智慧与西方文学的璀璨。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心生敬畏,也渴望能有机会深入其中,感受它们穿越时代而来的力量。这套书的组合——《大亨小传》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是令人惊喜。前者是美国文学的瑰宝,以其对浮华时代的回溯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而闻名;后者则是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对个体命运的探讨震撼了无数读者。我猜想,这套书的编者一定是对文学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才能将如此不同却又同样经典的作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的字体清晰,装帧设计也显得十分用心,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心生欢喜。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之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去体会那些复杂的人物情感,去思考那些永恒的人生哲学。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等待我去探索,去发现,去领悟。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滋养,能够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够对文学本身有更开阔的视野。

评分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忧郁的诗意,也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歌德的作品,总是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而维特的故事,更是将这种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许都会有那么一段“维特”式的时光,充满了对爱情的炽热、对理想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挣扎。维特对绿蒂的爱,那种近乎癫狂的热情,让我既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也能体味到它带来的痛苦。他敏感、细腻,却又无法融入那个他所认为虚伪的世界。他的内心独白,那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社会规则的挑战,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很好奇,歌德是如何捕捉到如此细腻而又普遍的情感体验的?他又是如何将这种痛苦转化为艺术的?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维特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的绝望,去感受他的痛苦,也去思考他所选择的道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孤独、关于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深刻探讨。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理解那些复杂的情感,也能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个纸醉金迷、爵士乐盛行的20年代充满好奇,而《大亨小传》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符号,代表着美国梦的辉煌与幻灭。这次能有幸读到这本书的改版本,实在是太棒了。我总是着迷于那个时代的叙事方式,那种看似轻描淡写却又暗流涌动的描写手法。想象一下,在长岛的巨大庄园里,灯火辉煌,音乐震耳欲聋,人们衣香鬓影,却可能内心空虚。盖茨比的出现,仿佛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也是最悲情的明星。他的财富、他的派对、他对黛西那份近乎偏执的爱,都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梦,美轮美奂,却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我喜欢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这一切,去品味那些看似浮华背后的孤独与失落。菲茨杰拉德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能够不动声色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用大气的笔墨描绘出那个时代的宏大图景。我特别期待能更深入地理解盖茨比的动机,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一个女人,还是为了证明自己?这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即使最终走向毁灭,也依然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挣扎,以及那个时代所留下的深刻印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