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社会的新帐本──区块链:人类的新型货币、终极信任机器与分散治理革命

写给未来社会的新帐本──区块链:人类的新型货币、终极信任机器与分散治理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区块链
  • 加密货币
  • Web3
  • 去中心化
  • 信任机制
  • 未来科技
  • 金融科技
  • 分布式账本
  • 社会变革
  • 数字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金融科技业内权威参考,中国「区块链铅笔」社群创始人「暴走恭亲王」力作。
独家解析区块链相关行业实际个案、「燃料货币」等,
看懂全球商业最屏息以待的资讯新规则技术

  从原理到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最佳初读本:

  为什么数位货币已经势不可挡?
  你听过「智能合约」吗?它如何管理我们更便捷的未来生活?
  除了网际网路,有什么技术能帮助我们安心传递「价值与信任」?
  为什么《经济学人》称区块链为「终极信任机器」,并广为流传?它有什么发展的愿景,又有什么限制与障碍?

  本书勾勒和细致描绘了一个「区块链连结社会」的蓝图及应用,并分析了当前许多区块链行业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并对这项革命性新技术的可能趋势、法律监管以及对未来人类秩序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不管对区块链是一无所知,还是半知半解,甚至略有涉猎的读者均是一本全面综括性的参考书。

  *分析区块链出现的原因,解读何为「信任的机器」,首次详细解读区块链的「燃料货币」理论。

  *揭秘区块链与比特币的前世今生,为何区块链会超越比特币佔据半壁江山?如果你错过了比特币,请不要担心,阅读本书,你会了解更具深度的区块链。

  *智慧合约、DAO和DAC、乙太坊、R3 CEV……本书对区块链行业进行全景式描述,让你一本书读懂区块链全行业基本蓝图。

  *区块链时代,非金融行业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金融行业又进行了哪些新的佈局?医疗行业、保险行业、能源行业怎样变革?华尔街银行、金融和IT巨头、谘询巨头如何拥抱区块链带来的颠覆?

  *本书为你详细解析传统各大金融和IT巨头对于区块链不同战略的阐述,详细解析全球主要银行业、投资银行业、谘询业以及证券交易所行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同战略和投资案例分享。

  *快速变化仅仅是一个开始,人类首次大规模协作也仅仅是个开端,现在的商业社会即将被颠覆!

  在这场革命性的新技术使用前夕,读完本书将会了解,为什么区块链领域极可能诞生下一家Google,会改写人类资讯与安全的规则,以及最重要的──人类社会在不完美的网际网路之后,最渴求的「新连结科技」正如何被架构与诞生。

  作者指出:区块链的飞速发展描绘了世界基于技术的统一愿景,整个社会有望进入智慧互联网时代,形成一个可程式设计的社会。

  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在这个「信用」已经成为紧缺资源的时代,区块链的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分散式信用的模式,为全球市场的金融、社会管理、人才评价和去中心化组织建设等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名人推荐

  肖风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专文作序
  杨涛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  特别推荐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的名称为《写给未来社会的新账本——区块链:人类的新型货币、终极信任机器与分散治理革命》。这份简介力求详实、自然,并严格避免提及原书名或任何可能暴露其为AI生成的痕迹。 --- 书名(此为假定,内容将围绕此主题展开): 《数字文明的基石:分布式账本重塑经济与权力》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金融体系、数据管理乃至社会治理结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信任的成本居高不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面临效率与透明度的双重拷问。本书深入探讨了一种被誉为“互联网诞生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创新”的底层架构——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它正以一种静默而深刻的方式,重塑我们理解价值、交换和协作的范式。 第一部分:从记账到共识——技术的本质与演进 本书首先追溯了信息记录方式的演变史,从泥板、羊皮纸到集中式数据库,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随后,我们聚焦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核心创新点:去中心化共识机制。 我们详细拆解了工作量证明(PoW)和权益证明(PoS)等关键算法的运作原理,解释了它们如何解决“双重支付”这一数字经济的千年难题,并如何在无需权威中介的情况下,确保数据记录的不可篡改性和一致性。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权威模式的结构性挑战。我们探讨了公钥加密、哈希函数等基础密码学工具如何共同构建起这个“终极信任机器”的坚实地基。读者将清晰地理解,这种技术不是关于“加密货币”,而是关于“如何安全地建立群体信任”。 第二部分:重塑价值的流通——金融的边界拓展 分布式账本技术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金融领域。本书超越了对比特币等早期应用的肤浅讨论,深入分析了DLT如何催生出全新的金融原语。 新型资产的诞生与流动性革命: 我们研究了代币化(Tokenization)的巨大潜力,它使得房地产、知识产权、艺术品乃至未来收益权等非流动性资产得以被分割、交易和流通。这不仅仅是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它降低了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门槛,促成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包容性。 可编程货币与智能合约的威力: 智能合约被视为“自动执行的协议”,其重要性不亚于最早的复式记账法。本书剖析了这些自动化脚本如何应用于供应链金融、自动化托管和跨境支付中,极大地削减了交易摩擦、法律成本和时间延迟。我们还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兴起与挑战,以及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的潜在互动和冲突。 第三部分:超越货币——数据主权与身份的回归 分布式账本的价值远超金融领域,它触及了数字时代最核心的议题:主权与身份。 个人数据的自我主权: 在当前互联网生态中,个人数据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和利用。本书提出了一种“自我主权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 SSI)的蓝图。通过利用分布式账本,个人可以真正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凭证,决定何时、向谁披露何种信息,从而实现对个人数字足迹的真正掌控。这标志着从“平台中心化”向“用户中心化”的数据范式的根本性转变。 供应链与审计的透明化: 我们展示了DLT如何解决全球化供应链中的信任黑箱问题。从原产地溯源到产品质量认证,每一个环节的记录都被永久、公开地记录下来,使得欺诈和不透明操作无处遁形。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实现的强有力技术支撑。 第四部分:分散治理的革命——重塑集体决策 本书的终章将目光投向政治哲学和社会组织层面,探讨分布式账本如何为更高效、更公平的集体决策提供技术工具。 组织结构的演化: 我们深入分析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运作模式,它们如何通过预设的规则和代币投票机制,在没有传统管理层的情况下进行协作、筹集资金和分配资源。这不仅仅是初创公司的实验,更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乃至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的深刻反思。 电子投票与公共服务的未来: 在保障透明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分布式账本技术被认为是提升电子投票系统信任度的终极方案。本书探讨了这种技术如何能在不牺牲隐私的前提下,记录选票,增强公民对选举结果的信心,并加速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结论:通往一个可信赖的未来 《数字文明的基石》并非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份对未来社会契约的审视报告。它清晰地描绘了从中心化到分散化、从不透明到可验证的巨大转型,其核心在于建立一种无需依赖单一权威的、由数学和代码保障的集体信任机制。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所有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这场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革的深刻视角。我们正站在新一轮技术浪潮的起点,理解这块“基石”,是构建一个更公平、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未来社会的必经之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龚鸣


  以网名「暴走恭亲王」而被区块链社群内所熟知。数学专业毕业,擅长IT技术和金融证券分析,有着多年IT和金融的从业背景,在「德勤」公司期间长期参与行业研究和投资分析。2012年开始致力于推动数位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翻译和撰写过大量相关资料和区块链专案白皮书,参与着有中国《数字货币》、《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等多部着作,以及多个区块链投资和数字资产专案。目前他创办了专业新媒体「区块链铅笔」,在中国区块链行业内深具影响力。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区块链:数位另类资产的新大陆
繁体中文版序
前言 终将改变全球人类的协作模式

第一章 区块链:信任的机器
(1) 为什么会出现区块链
(2) 「价值转移」的本质
(3) 什么是区块链
(4) 比特币的底层技术
(5) 区块链的模型架构
(6)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
(7) 区块链的类型
(8) 区块链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智能合约
(1) 什么是智能合约
(2) 智能合约的三要素
(3) 智能合约的范例
(4) 智能合约的应用案例
(5) 智能合约可能面临的威胁
(6) 智能合约的未来展望

第三章 DAO和DAC
(1) 关于DAO和DAC
(2) 燃料货币理论

第四章 各种区块链计画项目
(1) 区块链项目的基础架构
(2) 支付汇款
(3) 数位货币交易所
(4) 去中心化交易所
(5)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
(6) 公证和鉴证服务
(7) 开发平台
(8) 物联网和供应链
(9) 智能合约
(10) 存储与下一代互联网
(11) 其他领域的应用计画

第五章 区块链在非金融行业的应用
(1) 区块链+医疗行业
(2) 区块链+保险行业
(3) 区块链+能源行业

第六章 传统金融行业的区块链战略
(1) 银行的区块链战略
(2) 金融和IT巨头的区块链战略
(3) 咨询业巨头的区块链案例分析
(4) 证券交易所的区块链案例分析

第七章 区块链重塑世界
(1) 一场快速变化的开端
(2) 程式设计理念的变化
(3) 数据库进入全新阶段
(4) 金融互联网的出现
(5) 资产证券化的加速
(6) 资产发行方式的巨变
(7) 人类首次大规模协作的开始
(8) 颠覆现代商业社会
 
附录1 全球投入区块链新创计画的风险投资分析
附录2 全球各国对区块链的法律监管情况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区块链:数字另类资产的新大陆
肖风(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分散式资本的创始人)


  你一定知道美国着名高等学府耶鲁大学。如果你对它稍有了解,你一定也听说过「耶鲁大学基金会」。如果你对基金投资稍有了解,你一定看到过耶鲁大学基金会过去几十年骄人的投资业绩。作为大学捐赠基金,由于资金的长期性,它的投资目标第一是要打败通胀,第二是要战胜基准,第三是要力争绝对收益。可喜的是,这三条耶鲁大学基金会都做到了!尤其第一条和第二条目标,更是大大超越!

  研究早已表明,超过90%的投资业绩的取得,来自于资产配置,而不是来自于个股或个券的选择。耶鲁大学基金会几十年的骄人投资业绩,就来自于他们在资产配置模式上的大胆创新。据耶鲁大学基金会2015年年报披露,该基金截至2015年6月的资产组合中,大宗商品占比6.7%,私募股权占比32.5%,房地产占比14%,合计超过资产组合的50%。在全球资产管理界的经典教科书上,我们一般把股票、债券、现金归为传统资产类别,而把大宗商品、对沖基金、PEVC(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房地产归于另类资产类别。人们把这种以另类资产作为组合核心资产来配置的新模式,叫作「耶鲁模式」,以区别于以股票、债券、现金等传统资产为组合核心资产来进行配置的资产配置模式。耶鲁大学基金会超越同行、超越基准目标的大部分秘密就在这里。

  从耶鲁大学基金会的案例里,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第一,要得到比别人更高的投资回报,就不能只在传统资产类别里打转,要另辟蹊径;第二,资产类别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会创造出新的资产类别,要有独到眼光;第三,如何对新的资产类别进行评估分析,进行风险定价,要有新框架、新方法。谁比别人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方法,谁就可以饮到「头啖汤」(第一碗汤)!

  我们知道,15至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奠定了欧洲大陆近几百年在人类社会的领先地位,为欧洲大陆创造了至今仍然可观的物质财富。而自从互联网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熟以来,人类社会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地理大发现运动。这次不再是物理空间的大发现,而是网际空间的大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MIT(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尼葛洛庞帝出版的《数位化生存》,是这场数字地理大发现的行动宣言。传统依靠土地、设备、劳动力创造财富的模式,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无以为继。而网际空间的无限可扩展性、比特结构的无限可复制性、虚拟世界的多维可塑造性可能意味着蕴藏在这里面的待开发的财富,会数十倍于物理世界。

  这些新财富的表现形式就是数位资产。

  什么是数位资产?我认为数位资产有五个属性:第一,数位资产是登记在区块链帐本或分散式帐本上的资产,那些登记在工商局的股权,登记在房产局的房产一定不是数字资产;第二,数位资产是以比特结构存在的虚拟资产,不是像黄金那样具有原子结构的实物资产;第三,数位资产是一段电脑程式,不再是一行数位记号,可以对它进行程式设计,资产之间的交换是代码与代码的交换,不是数位之间的增减;第四,数位资产因为可程式设计性,可以在区块链上,通过编制智慧合约程式,完全去仲介化地自主、自治地进行点对点交易,不需要人工干预;第五,数位资产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Coin」(数位代币)的形式存在的,数位资产跨越了资产证券化的阶段,直接达到了资产货币化的阶段。

  比特币、乙太币等数位货币是目前最为人们熟悉的一类数位资产。各色各样的数位货币大概有300多种,市值约120亿美元。但数字资产的范围比这要大得多。欧美主流金融机构几乎都成立了自己的区块链实验室,正在各种金融场景中,试验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创设发行智慧股票、智慧债券。所谓智慧,其实就是利用区块链的资料不可更改性和可程式设计性,在区块链上登记发行股票或债券,使得这些数位化了的股票或债券,可以依靠智慧合约点对点自主交易,自我结算。在另一条跑道上,还有许多推崇完全去中心化,希望在数位世界里建立一个完全自由、自主、自治的体系的技术极客们,也在尝试推出形形色色的数字资产。根据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于2014年发佈的物联网白皮书:《设备民主》预测,到2050年将会有1000亿台设备连网线上,届时在区块链的管理下,将可以实现设备对设备的金融交易(M2M),这更是一个创设、发行、交易数位资产的更大的机会。

  在这里,我可以做一个乐观的展望:十年之后,数字资产整体的市值预计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到那时,数字资产必将成为另类资产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类别。谁忽略数位资产,谁不把数字资产列入自己的资产组合,那谁的业绩回报就难以超越基准、超越同行。我们也许可以大胆预言:从资产组合回报的角度来看,未来十年,如果你的组合资产配置当中没有纳入数位资产,也许你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在未来十年中的某一年,在耶鲁大学基金会的年报上,看到数位资产作为另类资产的新类别,加入到基金的资产组合中。

  龚鸣(网名「暴走恭亲王」)先生是中国最早一批数位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之一。近年来,他致力于在中国推广、传播、培训区块链的理论知识、行业资讯和创业资讯,无远弗届。为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自己还身体力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媒体——「区块链铅笔」,成为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创业者之一,胆识可佩,勇气可嘉!

  借着为这本书写推荐序的机会,有幸提前拜读了书稿。这也许是全球第一本全景式介绍区块链行业情况,尤其是创业公司情况的书籍;龚鸣先生毫无保留地把他过去几年对全球区块链行业的观察和研究心得,几乎是和盘托出。因此,这本书可以説明我们认清数位资产的性质内容、看清数位资产的形成过程、把握数字资产的投资机会、形成数位资产的投资方法。

  在此,作为一个区块链技术的中国信徒,我要感谢他的付出!

  在此,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繁体中文版作者序

  区块链在2016年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无论是在两岸三地,还是在整个亚洲和欧美,都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企业和机构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颠覆作用,已经投入到巨大的力量在其中,希望自己在今后能够在区块链全面崛起的时候掌握先机。

  特别是,可以看到英国和新加坡的金融管理机构在其中非常活跃,不仅连续发佈了多个与区块链未来发展相关的监管研究报告,并且还先后提出了沙盒机制(Sandbox)来促进各种金融创新。因此,在他们本地不仅出现了多个极富创新精神的区块链初创企业,并且还有一些基于区块链的DAO(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基金会纷纷搬到了伦敦或者新加坡。

  这是一个全新的现象,因为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导致公司的形式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本书也特别阐述了,由于DAO的崛起,甚至可能会解构了我们商业社会中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公司形式。而面对这种巨大的变化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将会在出现许多全新的机会。

  尽管很多人对于全球的金融行业发展抱着较为悲观的看法,特别包括台湾在内的整个亚洲地区,很多都在大陆各行业全面崛起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如果能够深入研究区块链后,却往往会对于金融科技抱着非常乐观的看法。特别是随着数字货币的崛起,全球金融资金和资产的流动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而全球金融的体量可能会再扩大数十倍,甚至是数百倍。

  我们可以注意到非常多的区块链项目,天生就是全球化的,不仅仅是指他们的开发团队不在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内,而且其应用区域和对象没有任何国家地区的限制。其中以太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开发者来自于全世界各地,并且通过ICO(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的方式,在全球募集了价值约1800万美元的比特币。并且该项目获得了全世界很多大型机构的认可。很显然,这种方式启发了很多创业灵感,有越来越多的区块链项目开始採用类似的方式来进行发展。而这种跨越地域性的方式,对于类似于台湾这样自身相对市场较小的地区就能够获得了极佳的机会。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和新加坡会在这次全新的技术革命中,站在前列的部分原因,甚至能够看到英国的财政大臣明确表示,金融科技将让我们重回全球金融中心的位置。

  很多人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或者去中介化的特征,但更可以看到区块链是一个无缝链接所有人和事物的技术。它能够在非信任环境内建立一个可信数据记录的方式,是一个极其强大跨地域协作工具。因此,我觉得区块链技术对于台湾而言,显然也是一次巨大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被《经济学人》称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的机会,相信对于台湾在未来金融发展,甚至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在台湾,我也看到许多杰出的区块链创业者,比如我朋友刘世伟在这方面就做了非常杰出的工作,他创办的区块链企业AXIS和微软、工研院合作,建构台湾首个基于联盟区块链技术的帐联网系统,并且与富邦、国泰等六家金控企业交流合作,推动台湾开创区块链商机。此外,台湾大学的廖世伟教授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教育和普及工作,他曾在美国硅谷科技巨擘谷歌任职多年,在区块链领域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淀,除了能够在前瞻技术有所突破,亦具有完整跨领域整合的实力。

  但相对于大陆目前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台湾显然在这方面仍旧略显保守。也可能是因为我关注不多,并没有看到台湾科技界在这方面出现非常广泛的讨论,相关机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鼓励或大力推动的政策。在这些方面,和我在新加坡所看到的情况完全不相同,这也许是台湾政学界可以重新讨论的。而我在台湾政治大学的演讲和讨论中,感觉到许多朋友目前还是对于区块链技术抱着犹豫和疑问的态度,而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新加坡的全新政策已经在吸引以太坊基金会从瑞士搬到新加坡了。

  我本人作为区块链行业的媒体人和创业者,非常愿意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两岸的传播,在推动区块链发展的过程中,也获得了非常多朋友和长辈的帮助。我从2013年就开始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相关资料和论文,所以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区块链在今天的大陆地区已经获得热烈的讨论和极大的发展,相信这其中应该也由我贡献的一份小小力量。和我一样,还有着许多努力推动区块链在全球发展的推广者。其中,特别是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博士,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大陆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次也非常感谢台湾大写出版社的帮助,让本书能够在台湾进行出版,让帮助更多台湾的朋友能够了解区块链技术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并且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台湾的普及。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区块链:信任的机器(节录)
 
「区块链技术适用于一切缺乏信任的领域,也许在未来会成为全球人类文明信任的基石,并有可能彻底改变全球的社会结构。」
 
(1)为什么会出现区块链?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初始使命是为了支持比特币的形成和流通。在比特币诞生之前,互联网的TCP/IP(传输控制协定/网际网路互联协定)协定,基本实现了全球资讯传递高速低成本的传输,而有一类特殊的资讯——货币则无法在上面进行高速传输。本质原因在于,传统互联网是资讯互联网,而不是价值互联网。
 
互联网诞生之初,最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资讯制造和传输。1992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高尔(Albert Amold Gore Jr.)提出「美国资讯公路」的想法。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佈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画——国家资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旨在以当时简单互联网为雏形,建设资讯时代的高速公路——资讯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可以方便地共用海量的资讯资源。
 
随着该项计画的发展,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网路世界逐渐形成。在这个「高速公路」上,我们能够将资讯快速生成并且复制到全世界每一个有网路的角落,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互联网网路最擅长的事情,所以也可以将其称为「资讯互联网」。在这个「资讯互联网」上,所有传递的资讯都是可以高效传播和复制的,从而构成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IP。在容许一定错误率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把资讯传递或者复制到目标位址。而当时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渴求」资讯的时代,只要能将资讯快速传播和复制就实现了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从此,我们通过「资讯互联网」进入到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整个互联网上的资讯开始以几何式的速度增长,资讯的复制和分享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然而,随着互联网开始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发现有些资讯是无法复制的,或者说复制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货币支付,我们不能把要支付的钱直接复制到对方帐户上,而是一定要在付款帐户上减去若干资金,然后在收款帐户上增加若干资金。只有这样,这个支付行为才是有意义的,而不像新闻类资讯,我们复制一份到新的网站上,就有了两份资讯,可以让更多的人来进行分享。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寫給未來社會的新帳本》的書名,真的有夠響亮,光是「寫給未來社會」這幾個字,就充滿了使命感,好像作者想透過這本書,幫我們這些活在當下的人,預先打包好未來需要知道的知識一樣。我對「新型貨幣」這個概念特別感興趣。現在比特幣、以太幣這些名詞聽得耳朵都快長繭了,但總覺得自己對它們的理解停留在很表面的層次,好像只是種投機工具,或是某種神秘的網路遊戲幣。 但我更在意的是「終極信任機器」這個說法,這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在一個資訊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各種訊息,有時候真的會懷疑眼前看到的一切。如果區塊鏈真的能建立一個讓所有人都能信任的系統,讓資訊的來源、傳遞過程都變得清晰可追蹤,那在商業、法律、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簡直是無限的。想像一下,一份合約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可以被寫在區塊鏈上,確保它的執行;或是某個商品的來源,可以一目了然,不再有假貨充斥的問題。 而「分散治理革命」更是點燃了我對社會變革的想像。現在很多決策都是由少數人掌握,我們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如果能透過區塊鏈技術,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例如投票、意見表達,甚至共管一些公共資源,那將會是多麼令人興奮的改變。這本書的書名,彷彿在告訴我們,區塊鏈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能重塑社會結構、改變權力分配的強大力量。

评分

哇,看到這本《寫給未來社會的新帳本── blockchain:人類的新型貨幣、終極信任機器與分散治理革命》的書名,我整個眼睛都亮了!身為一個對科技趨勢充滿好奇的台灣人,總覺得身邊好多事物都在悄悄改變,而區塊鏈這個詞聽起來就像是解開這些變革背後謎團的鑰匙。書名裡提到的「新型貨幣」、「終極信任機器」和「分散治理革命」,光聽就讓人熱血沸騰。 想像一下,如果真的有種新型貨幣,不只在網路上流通,還能讓交易變得更透明、更安全,甚至能擺脫傳統金融體系的束縛,那對我們的生活會帶來多大的衝擊?我一直覺得,現在的支付方式雖然方便,但背後總隱藏著一些看不見的資訊,像是個黑盒子。如果區塊鏈真的能建立一個「終極信任機器」,讓每筆交易都能被公開驗證,那該有多棒!不用再擔心被詐騙,也不用再支付高額的手續費給中間人,這對小市民來說,簡直是福音。 而且「分散治理革命」這幾個字,更是讓我聯想到最近社會上很多關於權力集中、資訊不對稱的討論。如果能透過區塊鏈技術,讓決策過程更加民主、公開,讓每個人都能參與,甚至能對公共事務有更直接的影響力,那種感覺一定很賦權。我常常在想,我們的社會能不能變得更公平、更有效率,而區塊鏈會不會就是那個可以帶我們邁向這個理想狀態的工具?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像在對我招手,邀請我一起探索這些充滿想像的未來可能性。

评分

《寫給未來社會的新帳本》這本書名,讓我覺得作者好像在為我們預演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用「新帳本」這個詞,帶我們從最根本的「記帳」概念出發,去理解區塊鏈的潛力。尤其「人類的新型貨幣」這幾個字,真的讓我很期待。我常常在想,現在我們使用的貨幣,其價值很多時候是基於國家的信用,但如果未來能有一種基於技術和共識的新型貨幣,那它的穩定性和獨立性又會如何? 書名中提到的「終極信任機器」,我認為是區塊鏈最為核心的價值之一。我們活在一個常常需要猜疑和驗證的時代,信任成本太高了。想像一下,如果有個系統,可以讓每一次的交易、每一次的資訊傳遞,都變得透明、可追溯,而且不易被竄改,那對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和人們的心理負擔都會是巨大的減輕。這聽起來就像是建立了一個全球性的、去中心化的「真理博物館」,所有記錄都在那裡,任人查驗。 而「分散治理革命」更是讓我眼前一亮。現有的很多治理體系,往往存在著資訊不對稱、決策效率低下,甚至權力濫用的問題。如果區塊鏈能夠實現真正的「無組織的組織」,讓共識的形成和決策的執行,不再依賴於固定的權威,而是由參與者共同維護,那將會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模式。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將來可以透過區塊鏈,更有效地管理公共資源、參與社會建設,甚至影響政策的制定?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充滿了啟發性,讓我對區塊鏈的潛在影響力充滿了想像。

评分

一看到《寫給未來社會的新帳本── blockchain:人類的新型貨幣、終極信任機器與分散治理革命》這個書名,我就覺得這是一本充滿前瞻性的著作。它用「新帳本」這個詞,非常巧妙地連結了古老的交易概念和全新的科技。我一直覺得,貨幣、資產的紀錄方式,本質上就是一種「帳本」,而區塊鏈的出現,很可能就是這個「帳本」的一次終極升級,甚至是進化。 「新型貨幣」這幾個字,勾起了我對金錢本質的思考。現在的法定貨幣,雖然我們每天都在用,但它的價值卻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有時候會通膨,有時候會貶值。而區塊鏈提出的「新型貨幣」,聽起來似乎能提供一種更穩定、更可預測的價值儲存和交換方式。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探討這些新型貨幣的發行機制、價值來源,以及它們在未來經濟體系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更讓我著迷的是「終極信任機器」這個概念。在數位時代,信任的建立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常常需要依賴第三方機構來確保交易的安全和合法性。如果區塊鏈真的能提供一個不需要第三方信任的機制,讓價值交換變得更加直接和自主,那將會顛覆我們現有的許多商業模式和社會互動方式。想像一下,每一個交易、每一次互動,都建立在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基礎上,這該有多麼令人安心。 而「分散治理革命」則指向了權力結構的根本性改變。我一直覺得,單一權力中心很容易滋生腐敗和壟斷。如果區塊鏈能夠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治理,讓權力分散到更多個體手中,讓決策過程更加透明和民主,那將會為解決許多社會問題帶來新的思路。這本書的書名,就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一同探究區塊鏈如何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紀錄、交換、信任以及管理世界的方式。

评分

這本《寫給未來社會的新帳本── blockchain:人類的新型貨幣、終極信任機器與分散治理革命》的書名,光是「新帳本」這三個字,就讓我覺得非常親切又帶點科幻感。畢竟「帳本」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在用的東西,但「新」加上「區塊鏈」的加持,就充滿了無限想像。特別是「人類的新型貨幣」這部分,我一直覺得現在的貨幣體系,雖然方便,但有時候總覺得它背後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操縱,而區塊鏈是不是能提供一種更公平、更自由的貨幣形式,這是我非常好奇的。 而「終極信任機器」這個詞,實在是太精準了!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懷疑和不確定的時代。信任的建立變得越來越困難,也越來越昂貴。如果區塊鏈真的能像一個「終極信任機器」一樣,讓每一次的交易、每一次的互動,都建立在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基礎上,那將會徹底改變我們與他人、與機構、甚至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方式。想想看,一份重要的文件,可以被寫在區塊鏈上,確保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或者,一次資金的流動,可以被所有人檢驗,杜絕暗箱操作。 「分散治理革命」更是觸動了我對未來社會結構的思考。現有的許多治理模式,往往存在著權力集中、效率低下,甚至容易腐敗的問題。區塊鏈所倡導的分散式治理,聽起來就像是一種全新的政治和經濟組織邏輯,讓權力不再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而是分散到廣大的參與者之間。我非常期待能從書中了解,這種「革命」將如何具體實踐,又會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是否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更加民主、更加有效率。這本書的書名,就像是一個預告片,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好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