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也不知道的伦敦金融圈实况●
是「大到不能倒」?
还是根本「大到不该有」?
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记者、最深入的人类学式调查
好斗成性投资银行家、顶尖避险基金经理人、有如掠食动物的交易员⋯⋯
超过200位金融菁英打破缄默原则,首度现身说法!
继麦可.路易士《老千骗局》之后,
最具娱乐性与真实性的财经书籍!
其实,金融圈的人也跟你一样
不知道金融危机是怎么一回事
甚至,他们还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呢。
————荷兰热销超过350000册,20国语言译本————
《彭博商业周刊》最佳图书|《伦敦标准晚报》最佳图书
荷兰国家图书奖最受大众喜爱书籍
号称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金融城,在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有五百多家银行、一百八十多个证券交易中心云集于此,每天超过三十万金融菁英在此从事各种交易活动,世界五百强的跨国企业中,75%在此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或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伦敦金融城的名气,不如华尔街响亮;不过在金融从业者心里,它始终是一方神奇的圣土。然而,在2008年,这里爆发了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让英国政府不得不挹注数百亿资金,为产业纾困⋯⋯
到底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整个伦敦金融圈又是如何运作的?
更重要的是,危机会不会再次爆发?
作者卢彦戴克是曾深入中东五年的荷兰记者,跟你我一样,对金融业一无所知,却接受《卫报》委託进入伦敦金融圈展开人类学式的调查。他发现,这个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其实是「人」所组成的,有如掠食动物的交易员、像动物园管理员的法规遵循,像海貍的内部会计、像黑猩猩的人资、像蛇的商品规划师、像乌龟的资产管理⋯⋯。
这些业内人士打破严实的保密与缄默原则,向作者透露实际的工作内容。他们畅谈金融圈恶性的用人文化,或是像「扑杀行动」的集体裁员;他们坦言对内部运作障碍的无可奈何;他们也承认,2008年雷曼兄弟跨台时,大家急忙存粮,把钱转到黄金,把孩子送到乡间。他们一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而且,在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的一切丝毫没有改变。
作者越是深入了解越是心惊,如果连业内人士都不了解金融圈发生的事,不了解那些复杂的金融商品可能会有多危险,那不是更可怕吗?这些所谓「大能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会不会根本「大到不该存在」?
名人推荐 胡采苹│专栏作家
——专文推荐
王鸿薇│台北市议员
朱纪中│《Smart智富》月刊社长
——好评赞誉
国际媒体好评 《金融时报》、《卫报》、《英国电讯报》、《赫芬顿邮报》
德国《明镜週刊》、荷兰《人民报》、《GQ》⋯⋯
国际重量级媒体,一致好评!
一部深入金融圈内部运作的探索之作,充满阅读乐趣却又极度骇人。卢彦戴克以持平、不煽情的方式,揭露金融体系内如何演变出助长种种重大劣行的错误心理诱因,以及我们可能已经步上比先前更大危机的边缘。重点可能不在于金融人士是坏人,而是真实的情况比这一点更可怕。——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 ▍《卫报》
卢彦戴克潜入了世上最重要的社群深处!几年前,这些金融菁英差点摧毁全球经济,但他们如今仍在这「鲨」气腾腾的体系打滚,一如往昔。卢彦戴克以深具同理心,而非愤恨的口吻来描绘这一切,反而让本书更震慑人心。——阿迪雅.查克拉博提Aditya Chakrabortty ▍《卫报》
继麦可.路易士《老千骗局》(Liar’s Poker)之后,最具娱乐性的财经书籍。——西蒙.库佩尔Simon Kuper ▍《金融时报》
作者愿意去看受访者良善的一面,反而使本书的最终结论更具说服力。——强纳森.福特Jonathan Ford ▍《金融时报》
调查报导记者卢彦戴克对伦敦金融圈的从业人员做了许多精彩的访谈⋯⋯并唿吁大家注意书中金融圈的问题,他说得很中肯,我们也应该倾听。当问题如此重大而迫切,绝对不该被忽视、否认或冷漠以对!——《彭博商业週刊》2015年年度最佳图书
令人惊艳⋯⋯卢彦戴克对这些金融人士的描摹,不抨击也不落俗套,却更具毁灭性。——荷兰《人民报》(De Volkskrant)
我强烈推荐《与鲨鱼游泳》,这本书对个别金融人士的刻划,比我读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更加鞭辟入里。——伊恩.佛瑞泽(Ian Fraser )▍《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
紧凑、流畅,内容充实!——德国《明镜週刊》(Der Spiegel)
具高度可读性!卢彦戴克戳破这个不透明行业的种种迷思,并适切地加入许多真实人物群像。本书主张在金融业工作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其极端高压文化的受害者,并点出一项骇人的重点:几乎没有人可以为体系本身的问题负起责任。——克蕾儿.欧佛Claire Allfree ▍《地铁报》(Metro)
卢彦戴克访谈诸多金融人士所写的《与鲨鱼游泳》一书,主张金融业的问题根源不在个人,而在整个系统,并指称金融危机再度发生无可避免。此外,他做到了几乎不可能的事:让你同情这些「宇宙之王」。——《伦敦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