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视光学系副教授,隐形眼镜临床实验与课程规划导师 加拿大卑斯省、安大略省註册眼视光医师(Doctor of Optometry) 美国国家眼视光医师审核公会(NBEO)基础科学、临床科学考试合格、眼疾治疗证书 美国眼视光医师学会会士(Fellow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学会会士(Fellow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tact Lens Educators)、亚太地区理事会副主席(2002~2006) 加拿大Waterloo大学眼视光学医师学位(Doctor of Optometry) 加拿大安大略省Queen’s大学生命科学系、数学系双学士 加拿大温哥华(列治文市)、(蓝里市)、(高贵林市)萧清仁眼视光中心院长(1992~2000) 加拿大温哥华VisionMed、TLC近视雷射矫正中心指定眼视光门诊医师(1995~2010) Contact Lens Spectrum国际隐形眼镜使用趋势论文发表台湾区负责人(2008~present) 台湾眼视光学会副理事长(2004~2010)、理事(2011~2013) 美国波多黎各眼视光学院海外实习临床医学指导教授(2010-2011)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视光学系助理教授(2000-2013) 台北诺贝尔眼科集团视光中心指导教授及特约顾问 台湾娇生、博士伦、得恩堂公司「隐形眼镜意见领袖」暨「专业谘询伙伴」 南京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顾问、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名誉顾问(2008) 台湾教育部技职司委託「视光学科专业课程」规划委员(2001) 第三世界眼睛保健协会(TWECS)志愿医师与指导教师(1991)
许多文献指出隐形眼镜的发明人为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因为在达文西1508年的手稿中,描述将头放入装有水的水盆中,可以改变视力的想法。尽管这些内容包含有关隐形眼镜的元素,但亦有学者认为这仅是初步的概念而不是隐形眼镜发明,因此达文西应该称为第一位描述隐形眼镜概念的人。他发现眼睛及眼镜之间有流体介面可改善视力。
隐形眼镜发明者来自三位不同国籍的人士,分别为苏黎世的Adolf E Fick、巴黎的Eugene Kalt及德国的August Muller,且都是在1888年前后提出这个想法,是否彼此认识或纯属巧合就不得而知。他们主要的兴趣都在提升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且镜片皆使用玻璃吹制而成,但玻璃镜片仍有潜在的问题,如重量较重、容易破碎,且成形后不易修改。Fick观察到配戴镜片时会造成角膜水肿、结膜及轮部充血的问题,并提及镜片消毒的重要性与镜片配戴需要适应的观念。Muller则定义隐形眼镜为角膜接触镜片,且提出了泪液层有吸力使得镜片吸附在角膜上及对角膜水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