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共鸣故事 唐朝开元年间,洛阳有一座寺院发生了一件怪事:寺里有一个磬,在没有人敲打的情况下,常常自己「嗡嗡嗡」地响起来,把寺院里的和尚都吓坏了。
那个磬样子像个瓦钵,放在老和尚的房间里。老和尚每天早晚烧香念经,都要用椿锤敲磬,磬就发出「当!当⋯⋯」的清脆响声。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有时候,老和尚并没有敲它,它却无缘无故自己响了起来。寺里的和尚以为出了什么妖魔,请了许多会法术的人来降妖伏魔,都没有结果,老和尚疑神疑鬼,吓得生病。
老和尚有个朋友叫曹绍夔,听说老和尚病得很厉害,就到寺院里来探望他。老和尚把磬自己发出响声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曹绍夔很懂音乐,会修理各种乐器。他一面听,一面在心里猜测。他想:这个磬自己发出响声,绝不是什么妖魔作怪,总会有什么原因。正巧吃饭的时候到了,小和尚到钟楼里撞起大钟,老和尚房里的磬又响起来了。曹绍夔心里完全明白了,他笑着对老和尚说:「你明天好好请我吃一顿饭,我来给你除怪。」
老和尚不相信曹绍夔真能除怪,但是看他说得那么肯定,觉得也许有一线希望,就真的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把曹绍夔请来。曹绍夔吃过饭,从怀里取出一把锉,在磬上这儿锉几下,那儿锉几下,锉了几处,他对老和尚说:「你放心吧,磬再也不会自己响了。」
从这以后,磬真的就不再自己响了。老和尚问曹绍夔:「为什么那个磬被你锉了几下,以后就不再自己响了呢?」曹绍夔回答说:「这个磬的律跟你们钟楼那口大钟的律正好相同。因此,只要钟楼里的大钟一响,这个磬就跟着响起来。我用锉把磬锉了几下,它们的律就不相同了。所以撞那口大钟的时候,这个磬就不再跟着响了。」
老和尚听了这番话,消除心中的疑惑, 病也就好了。
曹绍夔所说的「律」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乐器的「频率」。什么是频率呢?就是乐器在发声的时候,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老和尚房里的磬和饭堂里的大钟频率恰好相同,小和尚一敲大钟,大钟振动起来,便发出一定频率的声波。声波透过空气,传到老和尚房里的磬上,磬的频率因为和大钟声
波的频率相同,就跟着振动起来,发出了响声。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叫作「共振」,或叫作「共鸣」。曹绍夔把磬锉了几下,就改变了磬的频率。磬的频率和大钟不相同,就不会再跟着大钟发生共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