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总序
十年一瞬间 常常在演讲的时候,遇见一些年轻的读者,他们从容自在的聆听,意会的颔首,耐心等待着我为他们的书签名,而后,像是要倾诉一个祕密那样的靠近我,微笑着对我说:「曼娟老师,我是读着【○○学堂】长大的。」【奇幻学堂】、【成语学堂】或是【唐诗学堂】就这样被说出来,说的时候,带着对于童年与成长的温柔依恋。
啊!这一批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啊,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好的成年人了。也许不是念文学相关科系的,可是,他们一直保持着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
「老师什么时候要为我们这些小孩子写书呢?」到现在,我依然能听见最初提出这个请求的那个女孩,对我说话的声音。
而我确实是唿应了她的愿望,开始创作并企划一个又一个学堂系列。
以【奇幻学堂】为起点,我和几位优秀的创作者:张维中、孙梓评、高培耘与黄羿瓅反覆的开会讨论着,除了将古代经典的宝库传承给孩子,更想与他们一同走在成长的路上,不管是喜悦或失落;不管是相聚与离别,都是生命的课题,都那么贵重,应该要被了解着、陪伴着,成为孩子心灵中恆常的暖色调。
这样的发想和作品,获得了许多家长、老师的认同,更令我们感到欣喜莫名的是,孩子们的真心喜爱。于是,接着而来的【成语学堂Ⅰ】、【成语学堂Ⅱ】和【唐诗学堂】也都获得了热烈回响。
十年之后,那个最初提议的女孩,化成许多个大孩子与小孩子,来到我的面前,与我微笑相认。让我们知道,当初不只是古典新诠,更是探讨孩子成长中各种情境的系列作品,有着这样深刻的意义。
也是在演讲的时候,常有家长询问:「我的孩子考数学,演算题全对,但是一到应用题就完蛋了,他根本看不懂题目呀。到底该怎么办?」这是发生在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的悲剧。
「中文力」不仅能提升国语文程度,而是提升一切学科的基础,这已经是陈腔滥调了。中文力,不仅是阅读力,还有理解力与表达力。能不能看懂考题,在考试时拿高分,固然重要。然而,更大的隐忧却是,应付考试,得到高分的岁月,只占了短短几年,孩子们未来长长的人生,假若没有足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他们将如何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担忧与期望,才是我们十年来投入许多心血与时间,为孩子创作的初衷。
我们感知到孩子无边无际的想像力,在成长中不断消失,于是创作了【奇幻学堂】;察觉到孩子对成语的无感,只是机械式的运用,于是创作了【成语学堂】;发现到孩子对于美感和情感的领受,变得浮夸而浅薄,于是创作了【唐诗学堂】。
十年,彷彿只在一瞬之间,许多孩子长大了,许多孩子正在成长,我们仍在创作的路上,以珍爱的心情,成为孩子最知心的陪伴。
文/张曼娟
创作缘起
永恆的传唱 我在二○○五年创办了「张曼娟小学堂」,虽然原本是以教导写作为出发点,却觉得孩子们的可塑性那么大,只传授他们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没有其他,似乎是不够的。于是,又规划了经典阅读和诗词欣赏的课程,为孩子的品格及美感教育打基础。经典的阅读与理解,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力,尤其以儒家思想为入门,更能让孩子学会人际关系,应对进退的合宜。
我们不像传统的读经班,要求学生死背硬记,并且期望他们长大以后自然能够明白。我们将《论语》中的句子挑选出来,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并且用他们生活中会遇见的情境来理解,孩子总是热烈讨论,参与感很强,他们甚至觉得孔子爷爷好厉害,怎么这么了解他们?
有一年,秋光营十三次课程结束,家长很激动的跟我分享,她说八岁的哥哥和五岁的弟弟常在家里抢玩具,甚至大打出手。哥哥来小学堂上课后,和弟弟的冲突变少了,前两天弟弟又蛮横的抢哥哥手上的玩具,眼见一场大战即将开打,没想到哥哥放开了手,指着弟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抢你的玩具,你会不会很生气?」弟弟想了想说:「会。」哥哥又问:「我先玩一下,再给你玩,好不好?」弟弟说:「好吧。」家长说她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幕,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就是阅读经典的潜移默化吧。
因为陈义太高,不符合春秋时代国君的功利心态,因此,孔子在政治上无法一展抱负,竟然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在他的种种理念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因材施教」四个字,他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必须用最适合的方式去引导,如此一来,教育者就成了人类心灵的艺术家了。
这是个网路引领思考的世代,人与人的关系并没有更靠近,反而渐行渐远。从众与盲目让我们感到焦虑,经典的阅读能让我们沉淀自省,「沉静的思考」成为难得的成功力量。
自从与亲子天下合作出版「学堂系列」以来,就一直想将《论语》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孩子们认识。酝酿许多年,终于推出了【张曼娟论语学堂】,用有声书和故事叙写的方式,为孩子们展现如浩浩荡荡的长河那样,滋养着我们民族品格与思维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群人,怎么样的一部经典。
这一回,我想用说话的方式,制作一部有声书,引领孩子认识孔子这位从失败的境地中走入永恆,成为巨大力量的导师。他说的话为什么成为经典?正是因为那些简单易懂的字句,仍指出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或疑惑。孔子告诉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该如何与别人自在和谐的相处。这是从小到大,我们永远无法逃避的课题。
延续着【成语学堂】和【唐诗学堂】系列,总能将故事说得令人欲罢不能的两位作家:高培耘创作了《梦行者》,黄羿瓅创作了《孔胡子先生说》。将《论语》中特别精要或是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名句揉合进故事里。或带着孩子们穿越到春秋时代,带着好奇心去冒险,看见孔子与门生围坐在一起,谈论每个人不同的志向。又或是因为一段往昔的情谊,牵引着几个孩子,偶遇在淡水河边,吟咏着《论语》歌谣。
两、三千年来,世界上人数最众多的中华民族,不管经历过一些什么,《论语》中许多格言,不都像是歌谣一样的,一代一代,悠扬的传唱下去?歌声里有着谦逊与慷慨;良善与正义;自尊与包容。
在成长的过程中,聆听《论语》的歌谣,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坦荡荡的君子,永不放弃光明磊落的追求。
文/张曼娟
谨序于二○一七夏至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