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是非常困难的,
但神知道对我来说是好的,
祂保守我,将我放置在一个适合我的工作当中。
宣教士穷尽生命的坚持,
往往是充满血泪的风范故事。
除了从故纸堆中认识宣教士的一生,
作者也进行了旧地踏查的工作,
适合做为生命教育典范人物的题材。
借由宣教士的故事,让我们知道生命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不要画地自限;为神怀抱理想,朝向目标奋进。就像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牧师所说:「做神的事工,会遭遇三件事,第一,不可能;第二,太困难;第三,完成了。」宣教士所信的神,如今仍与我们同在,并且以后仍在。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丶〈中国开门〉:共收十篇相关文稿,探讨进入中国各地各领域先锋宣教士的工作。这些一百多年前进入中国不同地区丶不同民族丶不同事工领域的先行者,他们面对的困难是什么?他们如何去面对解决这些困难?他们的成效贡献是什么?
二丶〈纸上说书〉:收在这一卷的18篇文稿都是作者多年来閲读入华宣教士所写的专书或回忆录的笔记报告。因为絶大多数的宣教士,来华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与训练,不同于其他来华的政客丶军人或生意人,这些人只要达到军政或商业目的,旋即离开中国,返回故乡。传教士则多半长期居留中国,与中国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们所经历的文化震惊丶文化适应,自然远较其他人敏锐丶直接丶深入。
所以有许多宣教士至终都成为伟大的汉学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同时,还有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的目的,翻译圣经丶出版刊物丶介绍西方文学思想作品丶或中国传统思想学説,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地位。
三丶〈墓园游踪〉:中国人强调「盖棺论定」,研究华人教会史的人,对于宣教士终极藏身之处,也向极关切,不敢轻忽。收集在「墓园游踪」这卷中的十三篇文稿,是作者陈中陆游访这十几位宣教士墓园,回忆追思他们一生事迹贡献的感动。
中国人喜欢说「未知生,焉知死。」其实如何面对死岂不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吗?在华人宣教史中,我们看到许多宣教士视死如归丶一代又一代的为着宣教事工献上生命,葬身异域他乡,埋骨偏郊荒野,甚至像耶稣一样饱受羞辱丶抱屈而终。如果不是在生死之间为生命找到了一个更高的价值意义,是不可能坦然面对丶欣然领受的。
谨将本书献给所有为主耶稣基督奉献青春生命的宣教士,你们都是为基督搭造福音桥的大能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