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24版)

法学概论(2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学
  • 法学概论
  • 教材
  • 法律基础
  • 入门
  • 24版
  • 高等学校教材
  • 通识课程
  • 法理学
  • 法律体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参考教育部公布之「法学概论」课程标准及考选部公布之「法学绪论」命题大纲撰写,共分一、法律学。二、现行法概要(介绍我国主要法律之内容,并特重民法之撰述)。三、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等三大单元。全书文字浅明易读,重要处并辅以图表或表格说明,将法学重要基础观念渐次导引。第一编法律学,涵盖从汉摩拉比法典、希腊、罗马法以至我国现行法律的法学发展,并广泛有体系的介绍法律意义、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法律适用到法律的制定与公布…等重要观念。第二编现行法概要,将我国现行重要法律内容作体系性的简述,借由简易体系的建立,可作为未来全面学习的基础。第三编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介绍司法制度中的犯罪侦查与检察体系、审判体系与重要诉讼制度。学习者借由此书能掌握法学架构与精要,有利于法律入门之学习。全书单元多附有近年国考试题,能掌握相关考试方向,有助于金榜题名。
法律的基石:现代社会治理与个人权利的宏大叙事 《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从古典自由主义到社会法治的演进》 本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关于现代国家如何通过法律体系进行自我约束、有效治理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宏大而精细的图景。我们不再仅仅探讨孤立的法律条文或单一的部门法,而是将视角提升至法律的哲学根基、历史变迁及其在当代复杂社会结构中的功能性体现。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现代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是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体权利的极致尊重与后世社会法治对集体利益的审慎干预之间,持续动态平衡的结果。 第一部分:法律秩序的哲学溯源与现代转折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and Modern Juncture)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构建现代法律体系的底层哲学逻辑,追溯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关于“何为正义”、“何为权力合法性”的经典辩论。 1.1 从自然法到实在法:权利的本体论基础 本书首先回顾了自然法理论(以阿奎那和洛克为代表)如何确立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思想基石。随后,重点分析了19世纪功利主义(边沁、密尔)对法律效率和最大化社会福祉的强调,以及德国历史法学派(萨维尼)对法律植根于民族精神(Volksgeist)的洞见。 我们将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共同促成了法律从神授或自然赋予的形态,转变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即实在法(Positive Law)。特别关注英国普通法传统与欧洲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裁判方法上的根本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不同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 1.2 法律与主权:霍布斯到奥斯丁的权力论 现代法律的有效性依赖于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主权。本章详细解读了霍布斯的《利维坦》中,社会契约如何催生出不可分割的主权者,以及奥斯丁对法律的“统治者命令”定义的精确阐释。我们批判性地分析了主权理论在面对国际法和人权保障时的局限性,并引入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探讨法律体系内部的效力链条和规范层级结构,即“基本规范”(Grundnorm)在维系法律完整性中的作用。 1.3 宪政主义的诞生:权力制约的艺术 本书将宪政主义视为对抗绝对权力的核心法律工具。内容涵盖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并着重分析了权力制约机制(Checks and Balances)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例如行政部门的自我解释权与司法审查权的张力。我们还会讨论美国联邦制下,州与联邦政府之间在立法权和执法权上的精妙划分,以及其对公民自由提供的多重保护层。 --- 第二部分:国家治理的工具箱:行政法与社会干预 (The State's Toolkit: Administrative Law and Social Intervention) 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矛盾激化,国家职能从“消极守夜人”转变为积极的社会管理者,行政法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治理的核心。 2.1 行政组织与程序正义 本部分聚焦于行政机关的结构、职权授予的原则(即法律保留原则)以及程序公正的重要性。我们将详细阐述“正当程序”(Due Process)在行政决策中的体现,包括听证权、陈述意见权和理由说明义务。内容将引用大量案例,说明行政自由裁量权与司法可审查性之间的边界如何被法律不断重塑。 2.2 监管国家与经济干预 面对市场失灵,现代国家必须通过规制来平衡效率与公平。本书系统梳理了政府在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监管等领域的法律干预模式。这包括对“悖论的监管”(Regulatory Capture)现象的剖析,以及如何通过独立的监管机构(如证券交易委员会或反垄断机构)来强化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以避免被其规制对象所绑架。 2.3 社会法治的兴起:从自由到平等的法律保障 本书重点探讨了“社会国家”(Sozialstaat)原则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这不仅关乎福利分配,更关乎法律体系如何主动干预社会结构以确保实质平等。内容涵盖了劳动法中的集体谈判权、社会保障法体系的建立逻辑,以及人权法中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扩展,这些都构成了现代国家责任的核心法律义务。 --- 第三部分:公民权利的疆界与冲突解决 (The Boundaries of Civil Rights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法律体系的最终价值在于保护公民,本部分聚焦于个人权利的范围、界限以及法律体系如何高效、公正地解决社会冲突。 3.1 个人自由的范围:言论、隐私与身体自主权 我们将深入剖析公民最受重视的自由权利。在言论自由方面,本书不仅仅讨论其不被政府干涉的消极自由,更关注其在公共领域积极表达的必要性,以及如诽谤、煽动仇恨等限制的法律基础。在隐私权方面,我们将探讨数字时代数据主权和监控技术的法律挑战,以及如何利用数据保护法来重塑个人对其信息的控制权。 3.2 法律的脉络:民事诉讼与解决机制 公正的解决机制是法律威信的保证。本章详述了诉讼程序的结构——从证据开示到审判、上诉的完整流程。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评估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ADR),如仲裁和调解,在减轻司法系统压力、提高解决效率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法律文化中的适用性差异。 3.3 法律体系的自我批判与未来展望 法律不是僵化的教条,它必须适应社会变革。本章以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了法律在应对全球化、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等新挑战时的反应滞后性。我们探讨了法律解释学(Hermeneutics)如何通过不断地“重塑意义”来使古老的原则适用于新的技术和道德困境,确保法律体系的持续相关性和生命力。 总结: 《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部旨在超越部门法界限,从宏观视角理解法律在塑造现代社会秩序中不可替代角色的深度论著。它为有志于深入理解法律如何与政治、经济和哲学相互交织的读者,提供了一套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本书强调,法律的成功不在于其条文的完美,而在于其系统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冲突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正当性和对个体尊严的坚定维护。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振鲲


  现职
  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学历
  中国文化大学法学博士

图书目录

第壹编/法律学
第一章/导读/1
第一节/前言 — 为何要了解法律/1
第二节/法治与民主之关系/1
第二章/法律概说/2
第一节/法律的语源/3
第二节/法律与宗教/4
第三节/法律与道德/9
第四节/法律与习惯/12
第五节/法律与政治/13
第六节/法律与经济/14
第七节/法律与科技/16
第八节/法律与大众传播/18
第九节/法律与环境保护/20
第十节/法学新思潮/23
第三章/法律的意义/28
第一节/法律的学派/28
第二节/实质的法律/34
第三节/形式的法律/37
第四节/法律与命令/37
第四章/法律的渊源/40
第一节/狭义的法源/40
第二节/广义的法源/41
第一款/直接的渊源/42
第二款/间接的渊源/49
第五章/法律的分类/51
第六章/中华法系之变迁/66
第七章/事实的确定/69
第一节/概说/69
第二节/事实的确定/69
第八章/法律的解释/71
第一节/概说/71
第二节/法律的语意/71
第三节/法律的解释/74
第一款/解释的主体/74
第二款/解释的方法/76
第三款/法律漏洞与填补/80
第九章/法律的适用/83
第一节/法律适用的逻辑/83
第二节/法律适用的原则/84
第十章/法律的制定、公布及施行/90
第一节/法律的制定/90
第二节/法律的公布/98
第三节/法律的施行/99
第四节/法律的修正与废止/101
第十一章/法律的效力/102
第十二章/违法的制裁/109
第一节/违法的意义/109
第二节/违法与制裁的关系/110
第三节/制裁的类别/110

第贰编/现行法概要
壹、宪法概要/117
第一章/宪法的意义/117
第二章/宪法的分类/119
第三章/宪法的发展趋势/119
第四章/宪法的内容/121
第一节/总纲/121
第二节/人民之权利义务/122
第三节/国民大会/124
第四节/总统/125
第五节/行政院/127
第六节/立法院/128
第七节/司法院/130
第八节/考试院/131
第九节/监察院/132
第十节/中央与地方之权限/133
第十一节/地方制度/133
第十二节/选举、罢免、创制、复决/134
第十三节/基本国策/135
第十四节/宪法之施行与修改/136
贰、行政法概要/137
第一章/概说/137
第一节/行政法之意义/137
第二节/行政法之一般原则/138
第二章/行政组织/140
第一节/行政主体/140
第二节/行政机关/141
第三节/公务员/141
第三章/行政作用/142
第一节/概说/142
第二节/行政处分/143
第三节/行政程序/144
第四节/行政罚/145
第五节/行政执行/145
第四章/行政救济/146
第一节/诉愿/146
第二节/行政诉讼/147
第三节/国家赔偿责任/147
参、民法概要/149
一、民法总则/149
第一章/导读/149
第一节/民法之意义及体例/149
第二节/权利与义务之概念/149
第二章/法例/152
第一节/民事法规适用之顺序/152
第二节/使用文字之原则/152
第三节/确定数量之准则/152
第三章/ 权利主体-人/153
第一节/概说/153
第二节/自然人/154
第三节/法人/158
第四章/权利客体-物/161
第一节/物之意义/161
第二节/物之种类/161
第五章/法律行为/163
第一节/概说/163
第二节/法律行为概说/164
第三节/法律行为要件之一-当事人/166
第四节/法律行为要件之二-标的/168
第五节/法律行为要件之三-意思表示/169
第六节/法律行为之附款-条件与期限/172
第七节/代理/173
第八节/法律行为之效力/175
第九节/期日与期间/178
第十节/消灭时效/178
第六章/权利的行使/182
第一节/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的原则/182
第二节/权利的自力救济/182
二、债/184
(上)债之通则/184
第一章/债之意义/184
第二章/债之发生/184
第一节/契约/184
第二节/无因管理/185
第三节/不当得利/186
第四节/侵权行为/187
第三章/债之效力/189
第一节/给付/189
第二节/迟延/190
第三节/保全/190
第四节/契约/192
第四章/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193
第五章/债之移转与消灭/194
(下)各种之债/196
三、物权/200
第一章/物权之意义与原则/200
第二章/所有权/202
第一节/通则/202
第二节/不动产所有权/205
第三节/动产所有权/206
第四节/共有/207
第三章/用益物权/208
第四章/担保物权/209
第五章/占有/211
四、亲属/212
第一章/通则/212
第一节/血亲/212
第二节/姻亲/213
第二章/婚姻/213
第一节/婚约/213
第二节/结婚/214
第三节/婚姻之效力/215
第四节/离婚/217
第三章/父母子女/220
第一节/子女/220
第二节/养子女/222
第三节/父母之权利义务/223
第四节/监护与扶养/224
第五节/家与亲属会议/225
五、继承/225
第一章/遗产继承人/225
第二章/遗产之继承/227
第一节/继承之效力/227
第二节/继承之种类/228
第三章/遗嘱/230
第一节/通则/230
第二节/遗嘱之方式/230
第三节/特留分/231
肆、商事法概要/232
第一章/公司法/232
第一节/概说/232
第二节/公司的能力/237
第三节/公司之监督/238
第四节/公司之负责人与经理人/239
第五节/公司之解散/240
第六节/股份有限公司/240
第二章/票据法/249
第一节/概说/249
第二节/通则/249
第三节/汇票/256
第四节/本票与支票/258
第三章/海商法/260
第四章/保险法/260
第一节/概说/260
第二节/保险契约/264
第三节/保险契约当事人与关系人/267
伍、刑法概要/269
一、总则/269
第一章/法例/269
第一节/罪刑法定主义/270
第二节/刑法的解释/271
第二章/犯罪论/272
第一节/犯罪行为/273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273
第三节/违法性/275
第四节/有责性/276
第五节/犯罪的阶段/278
第六节/正犯与共犯/280
第三章/刑罚论/282
第一节/刑罚的意义与种类/282
第二节/刑罚的适用/283
第三节/刑之执行与变通/284
第四节/刑罚之易科/286
第五节/时效/288
第四章/收收与保安处分/289
第一节/没收/289
第二节/保安处分/291
二、分则/293
第一章/侵害国家法益之罪/293
第二章/侵害社会法益之罪/294
第三章/侵害个人法益之罪/295
陆、财经相关法律/298
第一章/智慧财产权法概要/298
第二章/消费者保护法概要/300
柒、劳动与社会法/305
第一章/劳动基准法概要/305
第二章/劳工保险条例概要/310
第三章/全民健康保险法概要/313
捌、性别相关法律/317
第一章/性别工作平等法概要/317
第二章/家庭暴力防治法概要/320

第参编/我国现行司法制度
第一章/犯罪侦防与检察体系/325
第一节/犯罪侦防机构/325
第二节/检察机关/326
第二章/司法裁判体系/327
第一节/大法官会议及宪法法庭/327
第二节/普通法院/329
第三节/行政法院/331
第四节/智慧财产法院/331
第五节/公务员惩戒委员会/332
第三章/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对争议的解决/332
第一节/民事诉讼/332
第二节/刑事诉讼/337
第三节/行政诉讼/343
第四节/其他纷争之调解与仲裁/346

图书序言

李序
  
  韩非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国民的法治精神是决定社会秩序甚至国家盛衰的基础。我国国民的法治观念淡薄,人情往往重于事理及法律,对于自身权益亦不知依法循求保护,改进之道,实应从加强法律教育着手。本书参考教育部八十二年十一月公布「法学概论」之课程标准撰写,全书共分一、法律学。二、现行法概要(介绍我国主要法律之内容,并特别着重民法之讲述)。三、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等三大单元。冀由此书,使学习者能知法律之梗概,除保护自身权益外,并对社会秩序与公义之建立有所裨益。本书原于民国八十五年间,由本人与振鲲棣合着,尚受学界重视。近年法令变动频繁,本书亦须配合增修内容。本人忙于案牍,无暇兼顾改版事宜,乃由振鲲独力完成。为免掠美,于本版起改由振鲲棣独任作者,并乐为之序。
  
 李复甸93.5.6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台湾法律制度的本土化解读。很多法律书籍都是以大陆或者美国的法律体系为基础进行讲解的,对于台湾读者来说,难免会感到有些陌生。而这本书则充分考虑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将大陆和台湾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重点介绍了台湾特有的法律制度。例如,在讨论家庭法时,作者详细介绍了台湾的《民法亲属编》和《家暴防治法》,并结合台湾的社会文化,对这些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种本土化的解读,让我对台湾的法律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的案例也都是台湾的真实案例,这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书中的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指导。对于一个想要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来说,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台湾法律入门书,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的法律制度,还能够培养读者的法律思维。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官方”,充满了法律术语和晦涩的表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但也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想要理解书中的内容,简直是一场挑战。我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搞清楚一个简单的法律概念。而且,书中的句子结构也比较复杂,经常出现长达几句话的复合句,让人难以抓住重点。我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来“筛选”读者。当然,我也理解作者的用意,法律毕竟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我认为作者完全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法律。此外,书中的图表和插图也过于简单,缺乏视觉冲击力。如果能够加入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图表,相信会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毋庸置疑,但它的表达方式却有待改进。希望作者能够更加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让法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研究,而是贴近生活的实用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独特,它没有按照传统的法学分类来组织内容,而是选择了一种“问题导向”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一章都围绕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然后通过分析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案例,来引导读者理解法律的本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在讨论“网络暴力”问题时,作者不仅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深入探讨了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对网络暴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多个法律领域,作者为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知识铺垫。这导致一些章节的内容过于冗长,而且容易跑题。此外,书中的案例选择也有些问题,有些案例过于老旧,缺乏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组织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如果作者能够更加精炼地表达,并选择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相信这本书会更具吸引力。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法学知识框架。它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等各个法律领域,并且对每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制度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一个想要系统学习法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宪法的讲解,他不仅介绍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还深入探讨了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宪法的地位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内容过于庞杂,作者在讲解每个领域时,都只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使得读者很难真正掌握每个领域的精髓。此外,书中的案例选择也有些问题,有些案例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参考书,而不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法律的入门读物。如果想真正理解法律,还需要结合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才能有所领悟。希望作者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够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这本书成为一本真正具有价值的法学经典。

评分

读完这本法学入门书,感觉就像是走了一趟迷宫,虽然出口可见,但过程实在太绕了。作者试图用一种非常体系化的方式,将整个法学领域都囊括进去,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在于,这种体系化的呈现,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来说,反而显得过于抽象和艰涩。书中的概念堆砌得很快,很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带过,缺乏深入的解释和案例分析。我尤其觉得民法的部分处理得不够细致,对于合同、侵权等核心概念的讲解,过于依赖理论,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举个例子,关于债权人的权利行使,书上只是简单地列举了种类,却没有详细说明在不同情况下,债权人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书中的排版也有些问题,字体太小,行间距太窄,长时间阅读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总而言之,这本书更适合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而不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法律的入门读物。如果想真正理解法律,还需要结合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才能有所领悟。希望作者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够更加注重可读性和实用性,让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真正服务于大众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