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来,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性
人性的疯狂与贪婪,真的能在回首中顿悟吗?
◆◆解读金融投机的首选之作◆◆
《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盛赞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指定必读书籍
投资,总在疯狂与理性间徘徊……
本书以十七至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强权的发展为蓝图,检视金融投机热潮的宏观脉络,兼叙现代的投机事件与社会现象。作者以史家之眼观照金融投机事件,剖析经济大国的投机风潮如何涌现,政客又是如何为了自身利益,反过来操弄投机狂热,引群众误入险境、让国家负伤累累。
只有放眼社会脉络,才能透析投机行为
投机史不能单纯视为经济事件,而必须包含社会历史
以历史学家之眼,纵观三百年间九大金融投机事件──
◎郁金香狂热:郁金香刚出现的时候,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到了17世纪初期,别具异国风情的郁金香品种,价格开始水涨船高。1624年,一株「永远的奥古斯都」可卖得1,200佛罗林,相当于购买一幢阿姆斯特丹房子的钱。
◎伦敦股票经济热潮:1690年代的英国,从卖药郎中、搬运工、纺织工、农民、水手到码头管理员,举国上下都陷入投资狂潮。然而,这时候的股市,却充满骗徒──创业家为了谋取利益,成立一间间的诈欺公司,操纵股价……
◎南海泡沫:在人潮汹涌的交易巷中,我们看见了科学家牛顿的身影──他持有价值7000英镑的南海股票。英国国王更是一马当先抢购南海公司开放认购的股票。然而,让泡泡不断膨胀的力量,却也是戳破泡泡的元兇……
◎新兴市场投资热:投机者为了在新兴市场获利,要精确掌握泡沫的时机──努力哄抬股价,使出各式各样的花招、制造一夕致富的故事、付钱请记者写业配文,以诱骗民众购买它们……
◎英国铁道狂热:人们被铁路迷得神魂颠倒,铁路公司的股利高达10%(是当时利率的四倍)。三个月内,就有五十间新铁路公司成立。甚至有公司组织「股票委员会」,专门监督股票炒作是否顺利。但政府仍持一贯的自由放任态度。这辆高速行驶的铁路投资列车,终将失速……
◎美国镀金时代投机狂潮:美国人拿自己的积蓄开玩笑,好像他们没什么好失去般,此种「不畏失败」的精神使得他们成为最堕落的赌徒……
◎经济大萧条:为了得到立即的满足,1920年代的消费者贪婪地挥霍,无线电收音机、电冰箱、汽车和服饰全可透过信用购买,股市毫无节制地成长。但一个过长的美梦,其唯一出路就是毁灭……
◎垃圾债券狂热:垃圾债券建立在风险与报酬极度不平衡的基础上──债券购买者承担风险,企业併购方却享受丰硕获利……
◎日本泡沫经济:在土地价格翻涨、政治人物大肆炒股、日币走强的情况下,人们不断被洗脑股市不会崩溃,企业大到不会倒。然而,泡泡终会破灭,一连串金融丑闻也接连曝光……
揭开金融泡沫,避开人性陷阱──
杰出银行家华伯格曾说:「不断重演的惨痛历史告诉我们,过度投机总是终结在严重的萧条与贫困之中。」巴菲特也说:「他们正确观察到市场经常处于效率,却错误地假定市场永远处于效率。而此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在经济自由本质与引起道德反感的投机操作之间,该如何拿捏界线?一再重演的金融投机事件,是人性理智的极致挑战,也是效率市场的严峻考验。其中挖掘不尽的题材,不仅是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焦点,更是你我需要严谨关注,以训练自己精准判断市场机会与风险。
媒体前瞻推荐 「书写这类作品需要厚实的金融背景,并能穿插有趣的历史轶事。有专业史学训练,且曾任职于投资银行的钱思乐,无疑完美地融合了两者。」──Patrick Lane,《经济学人》记者
「《金融投机史》中描述的事件(它们的本质从未改变),及人类总能让经济泡沫冲向巅峰的能力,是凯因斯的名言──『市场保持非理性的状态,总比你能维持偿付能力的时间还久』的最佳演绎!」──Mercenary Trader,《商业内幕》记者
「现代投资人必备的借鑑读物!……即使对于金融史已有概念的读者,也能在本书发现崭新诠释与资料。……钱思乐将重点事件与多层次、权威性地省思分析交织,写成本书……用理性、清晰的叙事,为读者开启一场金融冒险。」──《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在投机行为猖獗、投资习惯启人疑窦的时代,能读到一本着作──有洞见、能聚焦分析那些曾宰制社会的金融投机事件,令人非常开心!」──《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个别投资者如何微妙地陷入疯狂群众行为是个必须探讨的课题──本书以出色的方式充分讨论了。」──《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