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小劄

南窗小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潁
圖書標籤:
  • 周作人
  • 散文
  • 隨筆
  • 文學
  • 文化
  • 雜文
  • 舊物
  • 生活
  • 迴憶
  • 中國現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讀者從這本書裏,不難窺見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和生命中蒼涼孤立的投影。正如作者所言:「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受苦受難的背負自己的路──尤其是愛的嚮善的路,更是沉重。」與其說丁穎在這本書裏所錶現的隻是些風花雪月,不如說這是失落的一代苦悶青年人的心聲。雖然作者自謙地說:「這本小書,乃是感懷抒情之作,餖飣短章,無所可取。」其實自古留給我們的那些不朽的作品,又何嘗不是「感懷抒情」之作呢?其所以之不朽,乃是作品中感情的真摯,《南窗小劄》動人心弦的地方也就在此。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丁潁


  丁潁本名丁載臣,1928年生,安徽阜陽人,安徽大學中文係畢業,1948年來颱。曾任中學教員,更長時間曾是媒體人:當過記者、編輯、報社主任、《世界論壇報》、「藍燈齣版社」發行人。與詩壇關係較密切的是1977年與高準、郭楓、李利國等人創辦「詩潮詩社」,發行《詩潮》詩刊。丁潁來颱不久即長住颱中,早年求職艱睏,還與朋友擺過書攤。目前東山路二段的透天厝,一住超過四十年,堪稱道地颱中文化人。除瞭第一本書《南窗小劄》,還齣有散文集《西窗獨白》,詩集《第五季的水仙》,小說《白色的日記》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導讀

想望枝頭花開──丁潁第一本書《南窗小劄》


  丁潁本名丁載臣,1928年生,安徽阜陽人,安徽大學中文係畢業,1948年來颱。曾任中學教員,更長時間曾是媒體人:當過記者、編輯、報社主任、《世界論壇報》、「藍燈齣版社」發行人。與詩壇關係較密切的是1977年與高準、郭楓、李利國等人創辦「詩潮詩社」,發行《詩潮》詩刊。丁潁來颱不久即長住颱中,早年求職艱睏,還與朋友擺過書攤。目前東山路二段的透天厝,一住超過三十年,堪稱道地颱中文化人。除瞭第一本書《南窗小劄》,還齣有散文集《西窗獨白》,詩集《第五季的水仙》,小說《白色的日記》等。

  單看書名會以為《南窗小劄》是部散文集,其實是「散文新詩」的閤集──不同文類混閤一書齣版,可說是「作傢第一本書」常見現象。連作者自己都料想不到的是,第一次齣書,卻是前前後後印瞭數十版的暢銷書。此外,「第一本書」常常也影響瞭作傢一生的事業方嚮。發現書有銷路,為瞭上市發行,丁潁剋服萬難自己登記一傢齣版社。換句話說,這本書不隻讓作者賺到錢,同時也「賺到」一生的齣版事業;開啓他往後數十年「藍燈齣版社」發行人的齣版生涯。

  一窮二白詩人作傢,要在1960年代文壇齣書談何容易。最初從朋友湊來一筆錢,先找印刷廠印,自已兼當編輯校對。自費印書還不算睏難,如何賣書纔是大問題。幸而他有擺書攤的老友,有年輕粉絲幫著拿到校園販售,甚至找認識的書報社代銷。發現銷售情況不錯,纔鼓足勇氣登記齣版社正式發行。難怪各版《南窗小劄》無不高掛著「藍燈齣版社」印行,僅稀有最早版本,版權頁「發行所」印的是丁潁書房:「夢痕齋」。這三字齋名充分流露其文字風格與詩人氣質:中文係齣身文人,無論住宅多窄小多簡陋,好歹得給自己書寫空間取個什麼齋什麼樓的;作為「憂鬱流浪詩人」本來居無定所,「夢痕齋」乍看浪漫不食人間煙火,仔細推敲租客「來來去去瞭無痕跡」也頗為寫實。

  書名「小劄」已具體說明這是一本「書信體」抒情散文。「南窗」則來自雜誌主編的建議──當時正熱銷著張秀亞散文集《北窗下》。有瞭《南窗小劄》的欄目名稱,成書之際,作者將兩句陶潛詩置於扉頁──「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陶淵明是他喜愛的詩人,詩句更貼切傳達寫時的環境與心境。「後記」寫道:書從1962年鼕天執筆,直到1967年春天初版,將近五年完成。好友周伯乃(筆名:帆影)為書寫序:「……詩使他存在。使他勇於活著去承納摺磨。使他勇於去愛人和被人所愛。」書中一篇篇傾訴著內心鬱悒、苦悶,孤獨與無助的散文,帆影說:「可以窺見丁潁生命中蒼涼孤立的投影」。

  作者在散文裏創造瞭一個完美的傾訴對象「媺媺」:她是寂寞心靈的慰安者,也是一個「真善美的化身」。書中各篇皆以此二字開頭──丁潁「寫信」與她娓娓而談,述說心中的委屈與哀愁、悲憤與寂寞。這些溢滿濃濃情愫的散文,感動瞭無數青年學子,也是它暢銷書市的原因。如果我們迴到1960年代颱灣讀書市場,會記得「文星書店」叢書最受青年學子歡迎。颱大學生王尚義第一本書:《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便是1964年在「文星」齣版的。兩年之後的1966年,王尚義遺作《野鴿子的黃昏》(水牛齣版),更加轟動,一躍而成讀者最多的暢銷書。丁潁此書同樣散文形式,同樣知識青年娓娓傾吐著苦悶與鬱悒的主題。

  1960年代物質精神兩匱乏,颱灣青年充滿迷惘與苦悶。但是丁潁說:他那一代與今天青年們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有一種「忍苦精神」,對人生滿懷希望與憧憬。用他詩意的句法:「在蕭蕭西風裏踏著落葉,而想望著明春梢頭的花開」。《南窗小劄》1967年問市,初版距離眼下2017年已整整半個世紀。當年作者纔三十多歲,唇紅齒白,自稱「憂鬱的流浪詩人」。而今丁潁年近九十,老病侵尋,最近氣喘、肺炎已令他難以握筆。翻開他第一本書,字裏行間除瞭紀錄詩人的心靈波動,也留下當年隱藏文字背後的微言大義。正因為散文書寫的真誠,作者把當年「時代氣息」也一併保留瞭下來。
 
應鳳凰

圖書試讀

「散文」

一個行吟者的獨白


媺媺:

一個人在寂寞的日子中,總希望把埋藏心靈深處的語言,說給他底知己。然而,我一直是沉默孤獨的,從未打開過緊鎖的心扉,釋放那些語言,像釋放一隻潔白的小鴿子,讓牠自由的翱翔於藍色的天空。因為,青天碧海,可以任小鴿子的翅翼抒展,但是,藍空下,卻沒有一個心靈能容納我的語言。因為,我沉默、孤獨、讓愛與感情,也過著海上的漂流,像悠烈棲斯樣,什麼時候纔能找到他底歸宿?真希望能有一個藍天碧海那樣遼闊深邃的心靈,來接納這海浪似的,火山般的,澎拜而又熾烈的熱愛。可是,那裏能夠呢?在宇宙中,人畢竟是太渺小瞭!想覓尋一顆海闊天空的心,那隻是一個夢想,更何況我們生活的天地又是那麼狹小。我們局限於這狹小的天地中,我們的心胸也像這狹窄黝暗的小天地一樣狹窄,加之,一些世俗的牽慮,我們不敢爽朗的笑,也不敢痛快的哭。說真的,媺媺,我們真是太委屈瞭自己。記得一個文學傢說過:「對不瞭解我,和不能瞭解我的人,我無言。」多少年來,我走片韆山萬水,來尋找這麼一個瞭解我的人,但是到如今,我還未看見那微笑的天使的投影。媺媺:妳也許是一個比較知道我的人,那麼,就讓我嚮妳述說我的心語,把我對這世界的感受,以及我自己,赤裸的嚮妳呈獻,媺媺,請耐心靜靜地聆聽我的傾訴。

一個人要完成一個心願,或者是奉獻;可不是那麼容易。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必須披荊斬棘,手胼足胝,甚至創傷纍纍,流著滴滴的鮮血,跋涉奔勞,用他靈魂的聲音去呼喚另一個靈魂的迴答。直到有一天另外那個靈魂有瞭迴聲,在心靈深處有瞭顫抖,有瞭痙攣,有瞭一個新的靈魂的呼喊。然後,他們漸漸消失,像夜霧一樣,消失在一陣輕微的晨風中。這樣他的心願纔算完成。可是完成的過程,是多麼艱苦啊!流淚、流血,有時得像基督樣,捨去生命去完成救贖,而使愛的光輝永如日之圓心,覆照著大地的生命……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