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的茶席、饭局和新年,如此引人入胜?
思想保守、积贫积弱──这段被误解的宋朝三百年,
打造超越欧洲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丰沛底蕴;
重文轻武的另一面,是文创软实力达到巅峰的平民盛世。
‧走向君主集权的政治改革,使得普天之下非君即民,消除了社会阶级。
‧总被诟病「不重武功」的宋朝,其实採行的是「金钱外交」。
‧民生与文化互助发展的实例众多,例如烹饪火候提升、发展出高温烧制磁器。
宋朝不如三国时代多采多姿,也比不上大唐帝国的华丽炫烂,但丰富的诗词书画、重新定义儒教思想的朱子学说,以及在这股气氛下养成的士人气概,直到今日,都还深深影响着亚洲华人的思想。
◎和佛、道并称三家的儒教,在宋朝持续翻新进化,最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主张。
◎朱子学说将「士大夫」的存在必要性正当化,对于以科举制度为轴心发展的宋代社会来说,负起了维持政治秩序稳定的效用。
◎在重重压力之下建立并存续的宋朝,疆域面积远不及前代的唐、更不如后继的元,但其文化面的影响却辐射至周边国家、效应远超过南北宋存在的11至13世纪。
◎在这种思想文化潮流下养成的庶民日常,体现在文学艺术,乃至饮食游乐等方面,打造出相对于唐朝、明显丰富多采的世俗文化。
资本主义、财产私人化、商业都市成型── 经过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有别于主流的马克思唯物史观论点,透过以思想和文明为主轴的「唐宋变革论」,阐述宋代哲学、宗教对于思想变迁的影响,这个影响又如何形成了宋代的士大夫精神,科学的进展与革新又怎么与思想变迁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继而打造这个时代成为中古跨入近世的关键因素。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的内容,在论及以政治事件为主的历史事件时,往前将时序拉至安史之乱,让读者更能理解贯穿全书中心主轴的「唐宋变革」意义;接着从宗教、士大夫精神和科技发展等方面,一一论证朱子学说如何影响了整个三百年的宋代思想史发展;最后则以文化潮流和庶民生活两个角度,更进一步以经济、学术、艺术、社会等方面的历史进程,深入发现多彩丰富的宋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