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食品安全
  • 食品卫生
  • 食品法规
  • 法律
  • 管理
  • 实务
  • 食品安全管理
  • 卫生标准
  • 法规解析
  • 食品行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理论与实务并重
  第一、二、三、四章为我国法规定及第九章为外国食品安全制度属于理论外,第八章为各国重大食品事故与我国司法判决,避免坊间着作有理论无实务或有案例而无理论之不足。

  二、借镜国外立法,俾与国际法规接轨
  第九章外国食品安全制度之介绍,日本、欧盟、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十一国之法制,为国际领航之食品立法,足供我国借镜。

  三、法律界与食品专业学者之合作
  邱锦添为资深律师,曾任淡江大学等校教授二十余年,深具理论与经验;而李根永为美国奥勒冈大学食品科学博士,东海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并曾兼任所长,由法律界与食品界共同撰写,应属首见。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 深入剖析现代食品监管体系的基石与实践 导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今天,食品安全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议题,而是深刻影响公共卫生、社会稳定乃至国际贸易的重大民生工程。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公众意识的提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要求日益严苛。《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监管机构人员、法律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提供的一部全面、深入、具有极强实践指导意义的权威著作。 本书的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核心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扩充,以紧密贴合近年来国家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模式上的重大变革与发展。它不仅仅是对现行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与解释,更是一部融汇了深厚法学理论、精准监管实务与前沿风险控制理念的综合性工具书。 ---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立法精神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旨在构建读者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宏观认知框架。 第一章: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定位 本章追溯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从早期的卫生条例到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监管重点的转移。重点阐述了新《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和“社会共治”三大核心理念,并将其置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定位。详细探讨了该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如《刑法》、《行政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衔接与冲突解决机制。 第二章:关键法律概念的精确界定与法律适用 清晰界定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术语是有效执法的先决条件。本章对“食品”、“食品添加剂”、“新食品原料”、“食品污染”、“不安全食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详尽的法理分析和司法解释的梳理。特别关注了对“目的性使用”和“混淆性标注”等常见法律灰色地带的明确界定,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法律条文在具体情境下的适用边界。 第三章:风险分析原则与科学监管的基石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是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方法论。本章深入剖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风险分析框架(风险评估、风险沟通、风险管理),并结合我国的实践,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科学评估结果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监管措施。同时,也探讨了在信息不完全或紧迫情况下,如何适用“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进行快速干预的法律依据与限度。 ---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的关键环节与法律责任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应用部分,聚焦于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的法律要求与监管重点。 第四章:初级产品生产(种植养殖)的源头控制 法律责任的追溯始于源头。本章详细解读了对食用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环节的法律约束,包括农药残留标准、兽药使用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安全管理要求。重点分析了农产品记录制度和追溯体系的法律效力,以及违反源头管理规定所应承担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 第五章: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与安全保障 这是监管的重中之重。本章系统梳理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良好生产规范(GMP/GDP)的法律要求,以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法律地位。详细解析了对配料采购、生产环境控制、交叉污染预防、标签标识的法律审查要点。特别针对委托加工、贴牌生产等复杂模式下的法律责任划分,提供了详尽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食品流通与餐饮服务环节的合规要点 针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特点,本章涵盖了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标准,以及网络订餐、生鲜电商等新业态的法律监管要点。在餐饮服务方面,重点阐述了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厨废弃物处置的法律合规性,以及对食品接触物和包装材料的法律要求。 第七章:特殊食品的严格监管与许可制度 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本章深入剖析了其区别于普通食品的特殊注册备案制度、功效声称的规范要求以及广告宣传的法律红线。强调了对这些高风险产品的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的加倍审慎性。 ---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法律责任与执法实务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关注监管的执行层面和最终的法律后果。 第八章: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与法律机制 本章系统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级响应机制、信息报告义务和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重点分析了事故发生后,企业报告不及时或虚假报告的法律后果,以及政府主导下对受污染食品的销毁、召回和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 第九章:行政执法与法律责任的精确适用 这是执法人员最依赖的章节。详细解析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种类、定性和量罚原则。特别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等模糊法律术语的量化标准进行了实务层面的探讨。同时,辨析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点,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与司法认定。 第十章: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食品安全治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力量。本章阐述了“吹哨人”保护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的法律激励机制,以及消费者诉讼权(惩罚性赔偿)的行使路径。此外,还探讨了行业自律组织(如食品安全协会)在法律框架下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边界。 结语: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不仅是法规的注释书,更是风险管理的思维导图。它以严谨的逻辑结构、详实的法规引用和贴近实务的案例分析,致力于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系统、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法律应对体系。本书的出版,旨在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合规水平,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邱锦添

  
  现 职
  资深律师
  台北市议会最高顾问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谘询委员
  台北市两岸商务法学会理事长
  国防部官兵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
  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特聘教授
  中华民国仲裁协会工程仲裁主任仲裁人
  
  学 历
  美国林肯大学博士班研究
  中国文化大学法学硕士
  台湾大学法学士
  
  经 历
  台北市议会第五、六届议员
  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副理事长
  基隆律师公会理事长
  淡江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等六校兼任教授
  
  着 作
  海商法新论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与案例解析
  仲裁制度在华人社会实践之比较(合着)
  近代华人杰出领袖──蒋经国、邓小平与李光耀
  鹿特丹规则与海牙规则、威斯比规则及汉堡规则之比较
  
李根永
  
  现 职
  东海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
  
  学 历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国立台湾大学农化研究所生化营养硕士
  国立中兴大学食品化学工程学士
  
  经 历
  东海大学食品科学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
  经济部科技顾问室(现为技术处)研究员
  

图书目录

邱 序
三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立法沿革/1
第二节 立法目的/3
第三节 最新修法重点/4
一、民国103年2月5日修法重点/4
二、民国103年12月10日修法重点/5
三、民国104年2月4日修法重点/7
四、民国104年12月16日修法重点/9
第四节 主管机关/9
一、我国主管食品安全机构/9
二、世界各国主管食品安全机构/11
第五节 名词定义/12
一、食 品/12
二、特殊营养食品/12
三、食品添加物/12
四、食品器具/13
五、食品容器或包装/13
六、食品用洗洁剂/13
七、食品业者/13
八、标 示/14
九、营养标示/14
十、查 验/14
十一、基因改造/14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督体制
第一节 概 述/17
一、风险评估之意义/17
二、风险评估之性质与作用/17
第二节 风险评估之项目与实施条件/19
一、国际法典委员会对风险评估包括的项目/19
二、进行风险评估所需要的条件/20
第三节 风险管理、风险沟通与风险评估之关系/20
第四节 风险评估与安全性评估之区别/22
第五节 我国风险评估之立法规定/22
第六节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专章/23
一、谘询会之组成、风险评估之内涵、风险管理执行(第4条)/23
二、食品卫生安全监测体系建立、风险资讯揭露(第5条)/24
三、中毒事件之通报(第6条)/24
第七节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之分工与协调/24
第八节 国际风险评估机构/27
一、欧 盟/27
二、美 国/29
三、德 国/30
四、法 国/31
五、加拿大/32
六、日 本/33
七、香 港/35
八、中国大陆/36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第一节 食品业者卫生管理/39
一、业者自主管理,订定食品安全监测计画(本法第7条)/39
二、食品业者自主管理依据之规范(本法第8条)/41
三、建立追溯或追踪系统(本法第9条)/45
四、分厂登记(本法第10条)/47
五、应置食品从业人员(本法第11条)/48
六、应投保产品责任保险(本法第13条)/48
七、公共饮食场所之卫生管理(本法第14条)/49
第二节 食品卫生管理/49
一、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本法第15条)/49
二、中央主管机关对于可供食品使用之原料,得限制其制造、加工等事项
(本法第15条之1)/51
三、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装、食品洗洁剂不得制造、贩卖、输入、输出
或使用之情形(本法第16条)/52
四、贩卖之食品、食品用洗洁剂及其器具、容器或包装,应符合卫生安全及
品质之标准(本法第17条)/52
五、应订定食品添加物之品名、规格及其使用范围、限量标准
(本法第18条)/52
六、因应突发事件紧急应变之需,订定暂行标准(本法第19条)/53
七、屠宰卫生安全检查(本法第20条)/53
八、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装及
食品用洗洁剂之登记、许可及变更(本法第21条第1项)/54
九、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之许可文件及展延之管理(本法第21条第2项)/55
第三节 食品标示及广告管理/56
一、食品及食品原料等标示管理(本法第22条到28条)/56
二、食品与药品之区别(本法第28条第2项)/63
三、食品广告之管理(本法第28条第1项)/63
四、传播业之管理(本法第29条)/64
第四节 食品召回制度: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64
一、食品召回制度基本内涵/64
二、外国食品召回制度/65

第四章 食品输入、检验、查核与管制
第一节 食品输入管理/73
一、输入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食品之查验及申报产品资讯
(本法第30条、第31条)/73
二、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之追查或预防(本法第32条)/74
三、特殊产品输入之具结放行(本法第33条)/74
四、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之处理(本法第34条)/75
五、风险程度较高食品之管理与源头管理(本法第35条)/75
六、境外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装及食品用洗洁剂之
管理(本法第36条)/76
第二节 食品检验/77
一、食品检验与委託(本法第37条)/77
二、食品检验方法、复验与发布资讯(本法第38条至第40条)/77
三、食品安全标准/78
第三节 食品查核与管制/79
一、确保食品安全之措施(本法第41条、第42条)/79
二、检举违规食品之奖励(本法第43条)/80
三、主管机关与中央主管机关得执行之措施(本法第41条第2项)/81
四、查核、检验与管制措施之办法(本法第42条)/81
五、警察机关应派员协助主管机关稽查(本法第42条之1)/81

第五章 食品安全之民事责任
第一节 民事损害赔偿责任/83
一、损害赔偿责任之意义与成立要件/83
二、损害赔偿之范围与方法/85
三、损害赔偿之请求权人/87
四、惩罚性赔偿/88
第二节 法律之适用——民法、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竞合/94
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94
二、想像竞合/95
第三节 食品安全保护基金(本法第56条之1)/96
一、本法第56条之1修法理由(103.12.10修正)/96
二、法条规定/96
第四节 准用消费者保护法提出诉讼/98
一、修法理由(103.12.10修正)/98
二、准用消费者保护法提出诉讼(第47条至第55条之规定)/99

第六章 食品安全之行政责任
第一节 行政责任之意义与种类/103
一、意 义/103
二、种 类/103
第二节 行政罚:罚锾/104
一、意 义/104
二、本法之罚锾/104
第三节 行政处分/108
一、意 义/108
二、本法之处分/109
第四节 处罚机关与行政罚之认定/114
一、处罚机关/114
二、行政罚之认定/114
第五节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之救济──诉愿与行政诉讼/115
一、诉 愿/115
二、行政诉讼/117
三、小 结/118
第六节 行政罚法之特别规定/118

第七章 食品安全之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之意义与种类/119
一、意 义/119
二、种 类/119
三、立法方式类/120
第二节 食品安全刑事犯罪及处罚之方式/122
一、本法第49条修法理由(103.12.10修正)/122
二、本法第49条之1之修法理由(103.12.10修正)/124
三、本法第49条之2立法理由(103.12.10修正)/126
四、本法第50条修法理由(103.2.5修正)/128
五、行政法(食安法)与刑法之竞合/128
第三节 美国经验之启示/129

第八章 各国重大食品事故与我国司法判决之评析
第一节 各国重大食品事故之分析/131
一、塑化剂事件(台湾)/131
二、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国大陆)/137
三、狂牛病(英国)/142
四、欧盟、日本、台湾狂牛病/146
五、1979年台湾多氯联苯事件(米糠油中毒事件)/150
六、大统假油事件(台湾)/154
七、自主管理无拘束力,应强调产品责任及惩罚性赔偿/156
八、自主管理应确实的执行HACCP、GHP、SSOP等规范/157
九、其他国内外食品重大事件/157
第二节 我国司法判决之评析/169
一、鼎王麻辣锅菜单「标示不实」于103年被台中卫生局开罚20万元,为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修法后开罚首例/169
二、受害人必须澄清损害之发生与商品之使用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商品
制造人才负民法第191条之1侵权行为之赔偿责任/171
三、不能单凭行政院卫生署(卫生福利部前身)及台北市政府卫生局行政
处分,认定契约标的难以达成,谓之给付不能/173
四、米糠油造成损害有关因果关系、故意过失举证责任证明之案件/174
五、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旧法)第11条第7款欺骗消费者造成损害案件/175
六、被告已举证服务符合当时科技或专业水准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不负
消费者保护法第7条企业经营者赔偿责任/177
七、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第15条第1项第7款「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不可以
「搀伪或假冒」之案件/178
八、顶新假油贩售案民刑事判决/181

第九章 外国食品安全制度之概述与借鑑分析
第一节 外国制度之概述:日本、欧盟、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加坡/183
一、日 本/183
二、欧 盟/189
三、美 国/194
四、德 国/199
五、英 国/201
六、法 国/202
七、加拿大/204
八、澳大利亚/205
九、新加坡/207
第二节 借鑑分析/211
一、日 本/211
二、欧 盟/214
三、美 国/215
四、德 国/216
五、英 国/219
六、加拿大/220
七、澳大利亚/221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 论/223
一、本法部分条文内容逻辑有待斟酌/223
二、食品安全卫生管制标准未尽周全,有所疏漏/224
三、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政策之配套措施不足/224
四、边境查验措施把关松散,引发国人对食安信心不足,严重戕害台湾
美食王国美誉/224
五、对于民众质疑之食品安全问题,宣导不力,沟通不足/225
六、机关间横向整合,纵向联系未能发挥功效/226
第二节 建 议/227
一、法律名称应修改为「食品安全法」并仿照日本订定食品安全基本法/227
二、立法方面,应採无过失原则,以保障消费者/228
三、行政机关事权要统一,以发挥行政功能/229
四、强化业者自主管理系统/230
五、落实食品之查核检验/230
六、加强消费者之教育/231
七、司法应作有利消费者之判决/232
八、新闻媒体应勇于监督,公正报导/232

附录
一、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235
二、食品卫生管理法施行细则/265
三、消费者保护法相关条文/273
四、民法相关条文/279
参考文献/281

图书序言

三版序

  本书出版又届一年,受到食品界、学界与卫生机关之热烈欢迎与重视,销售一空,近年适逢国内发生魏应充从越南进口假油等重大食安事件,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在民意之压力下,立法院已于2014年12月10日修正,大幅提高罚锾额度及提高刑度与罚金,并于2015年2月4日再修法建置符合国际规范之第三方认证制度等,而最高法院于2016年12月2日就食安法第49条,在食品搀伪、假冒或违法添加物,不论是否危害健康均依食安法论处,予以统一见解,本书新版特予补充纳入,并增加新案例及对魏应充等案件判决之评析,以回馈各界之厚爱及实用需要。
 
邱锦添
李根永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小型的食品加工厂老板,一直以来都觉得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一方面,法规更新快,让人应接不暇;另一方面,人员培训成本高,难以保证所有员工都掌握最新的知识。之前也尝试过购买一些相关的书籍,但要么过于理论化,难以落地实施,要么过于简单化,缺乏深度。直到我接触到这本《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本书不仅详细解读了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规,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模板,例如HACCP计划书范本、食品追溯记录表等。更重要的是,它还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建议,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案。这本书就像是一位专业的顾问,帮助我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了经营风险,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评分

身为一位家庭主妇,我对于食品安全议题一直都非常关注。毕竟,一家人的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吃得安心。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书籍,但大多停留在“不要吃坏掉的东西”这种很笼统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告诉我,应该如何辨别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直到我读了这本《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才发现原来食品安全背后,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支撑。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食品生产商、销售商都有其法定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消费者也有权利要求他们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它详细介绍了食品标签上的各种信息,例如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成分列表等,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食品的质量。更让我受益的是,它还介绍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以及如何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这本书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食品安全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

这本《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啊,说实话,我一开始抱持着试试看的心情翻阅,毕竟食品安全议题近来吵得沸沸扬扬,身为一个在餐饮业打滚超过十年的老鸟,总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法规已经略知一二。但读完之后,不得不承认,我之前的认知真的是太肤浅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单纯的条文罗列,而是将法律条文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讲解,举了许多真实的案例,让我瞬间明白,原来那些看似抽象的法规,在实际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会如何影响每一个环节。像是HACCP的建立,以前我只知道是个流程,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每个关键控制点的设置依据、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验证和记录,简直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实用的课程。而且,它也涵盖了食品追溯制度、食品召回机制等内容,让我对整个食品安全体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本书对于想要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强烈推荐!

评分

我是一位食品科系的大学生,选修了食品安全相关的课程,教授推荐了这本《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说真的,一开始觉得法条类的书籍一定很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却让我感到意外。它没有像其他法律书籍那样,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拆解开来,并辅以图表和流程图,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食品标签的标示要求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甚至还包含了最新的法规修订信息。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要从事食品相关行业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有帮助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会探讨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指导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食品安全卫士。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读得有点慢。不是因为它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它内容实在太扎实了,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我本身是食品检验检疫部门的一名基层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食品进行抽检和检测。以前,我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机械地执行各项检测任务,对于背后的法律依据和科学原理,了解得并不透彻。但读了这本《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之理论与实务(三版)》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食品检验检疫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法治工作。它让我了解到,每一个检测项目的设置,都有其明确的法律依据;每一个检测结果的判定,都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各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和技术要求,让我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各项检测任务。它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帮助我提升了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