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八旗文化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陈心慧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7/11/22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冈田英弘历史学的总结算!
继「世界史」与「日本史」的诞生之后,
综观亚洲大陆的历史、剖析「中国文明」的本质。
不只解构、更要建构。
不以传统「汉族」为主线,从各个族群的流动,
来解释中国文明的诞生、演变、与终结。
「本书不採取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国人,作为国民历史的中国史形式。」──冈田英弘
本书认为,「中国文明」指的是自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一直到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日本战胜、清国败北为止期间,在现今认知的「中国」空间范围内所发展的「文明」。在先秦时代,「中国」还没有成立,而在之后的现代,中国的传统文明断绝。
「中国文明」以前的时代是蛮、夷、戎、狄的时代。后来被出身西戎的秦统一,结果出现汉字、都市、皇帝,在长达二千多年间,中国式的文明成为中国的主流。
然而,「中国人」只是文化上的概念,以人种来说,「中国人」属于「蛮」、「夷」、「戎」、「狄」的子孙。
与传统的「中国通史」不同,作者将「中国文明」的历史重新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的中国时代是自秦统一开始,直到隋灭陈再度统一天下为止的约八百年。当中,「汉族」的天下变成「北族」的天下,转变的契机是黄巾之乱。以黄巾之乱为分界,前期的汉族锐减,后期的北族取而代之,入住中国,传统意义下的古汉人在此消失。
◆第二期的中国时代是自隋统一开始,直到元军进入南宋首都杭州为止的约七百年。此一时期,再度来自北方的「新北族」取代了「旧北族」,突厥帝国、回鹘帝国、契丹的辽帝国、女直的金帝国、蒙古的元帝国等新北族势力强大。这个时代,「北族」体系的隋、唐、五代、宋的帝室君临中国,但北宋主张「中华思想」的议论占优势,不过实际上,「中华思想」只是宋帝国在面临「新北族」入侵时,为了建立自我尊严所创造的安慰。
◆第三期的中国时代是自蒙古族的元统一开始,直到满洲族的清在甲午战争败给日本为止的约六百年。在这个时代,蒙古帝国统一亚洲大陆与东欧的政治和经济体系,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换句话说,这是真正世界史的开端。当中一三六八年诞生、原属于宗教祕密结社体系的明朝看起来像是逆道而行。但是,元依旧生存在蒙古高原之上,从蒙古帝国分割出来的各国占据欧亚大陆,而明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帝国而已。划分第三期中国前期和后期的是一六四四年明的灭亡、满洲族的清入主北京,君临中国。清在政治上整合满洲、蒙古、汉族、藏族、突厥系伊斯兰教徒的同时,严密划分各人种的经济,几乎重现元的统一。
甲午战争宣告超过二千一百年的皇帝制度和中国文明的结束。明治维新开始后的日本,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打败过去的大国清。受到冲击的清朝决定走向现代化,派遣许多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西洋的新文化。自此之后,中国依旧持续模仿日本。这个时期的中国已经没有独创的文明。「中国文明的历史」就在十九世纪划下句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冈田英弘 (1931 – 2017)
一九三一年出生于东京,一九五三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系。学术上专攻满洲史、蒙古史。对于中国史、古代日本史、韩国史等各领域也多有钻研。一九五七年,二十六岁便以《满文老档》研究获得日本学士院赏。曾经留学美国与西德。曾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洲与非洲语言文化研究所教授,并获得同大学名誉教授。着有《倭国》、《世界史的诞生》、《日本史的诞生》、《从蒙古到大清》、《何谓历史》、《现代中国与日本》、《蒙古帝国的兴亡》、《这个扰人的国家──中国》、《为日本人而写的历史学》等。
译者简介
陈心慧
青山学院大学国际传播学系硕士。现任专业中日笔译、口译人员。译有《中国为何反日?》、《世界史的诞生》、《日本史的诞生》、《从蒙古到大清》、《代表的日本人》等。
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序章 民族的成立和中国的历史
一、何谓中国?
本来的意思是首都/中国与蛮夷/China的语源起自秦朝/从支那到中国
二、中国文明的五个时代
国民国家的诞生/由汉字连结的中国文化圈/五个时代的区分
第一章 中国以前的时代──各种族的接触和商业都市文明的成立
一、中国文明的原型
神话时代的五帝
二、黄河文明──黄河与洛阳盆地
水路的体系化/南船与北马相会之处
三、丝绸之路与毛皮之路、海上丝路
水路交通的要冲/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路线/南道和北道/前往海上的路线
四、中华与四夷
最初的中国人是夏人
五、夏──「夷」的王朝
水路带来的文明/夏人的都市/以龙神为祖先的王朝
六、殷──「狄」的王朝
东北亚的狩猎民族
七、周、秦、齐──「戎」的王朝
争夺中国统一的地位
八、楚──「蛮」的王国
第二章 中国人的诞生
一、中国人是都市民
中国人是文化上的概念
二、市场──都市的原型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以皇帝为顶点的大型商业组织
三、中国的官员
原则上无薪/田赋和裁判
四、中国话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文字通信专用的「雅言」/从商人语言变成中国话
第三章 中国世界的扩大与文化变容
一、汉族的时代──中国史的第一期前期
焚书的积极意义/西汉版图扩大/最初的人口大变动/儒教的国教化和汉字的普及
二、宗教祕密结社──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太平教信徒的叛乱──黄巾之乱/创立于四川的五斗米道
三、北族的时代──中国史的第一期后期
古汉族的灭绝/五胡十六国之乱
四、中国人和中国话的变质
反切和韵书的出现
第四章 新汉族的时代──中国史的第二期
一、中国史的第二期──隋、唐、五代、北宋、南宋
新的汉族与人口重心的南下
二、《切韵》与科举
汉字标准发音的整合/情绪语汇的发展受到阻碍
三、从汉族(北族)到北族(新北族)──第二期的前期和后期
隋、唐历代皇帝的出身/后周王室也是鲜卑族
四、北京的重要性
新北族主导
第五章 华夷统合的时代
一、蒙古的登场
《史集》记载的传说/鞑靼与克烈
二、契丹人和北宋的「中华思想」
承认皇帝并存/从屈辱衍伸出的中华思想
三、基督教传向蒙古高原
写给聂斯脱里派大主教的信/蒙古部族之祖海都
四、女直人的金
金灭契丹/成吉思汗的登场
五、蒙古帝国
用一代建立起的大帝国/窝阔台的欧洲远征/忽必烈征服大理王国/採用国号大元/元朝的中国统一
第六章 世界帝国──中国史的第三期前期
一、东亚的整合
君临华与夷的皇帝
二、新儒教
朱熹整合思想体系
三、元朝
文永、弘安之役的背景/忽必烈领地的经营/八思巴文字的发明/窝阔台家的再起和反叛/皇太子真金猝死
四、元朝汗位的继承
铁穆耳汗的即位/弘吉剌派掌握实权/内乱与军阀的崛起
五、白莲教的红巾之乱
琐罗亚斯德教体系的民间宗教/元军的衰退和红巾政权/恭愍王的反抗运动/明军的大都入城
六、明朝
只有虚名的皇帝/胡惟庸案/继承元朝地方军的「军户」/官僚派势力的强大/永乐帝迁都北京
七、北虏南倭
企图收复失地的元朝势力和朝鲜建国/爆发土木堡之变/明朝的长城建设/倭寇和秀吉进攻朝鲜
八、满洲的兴起
明朝经济与努尔哈赤的势力/明朝拖延战争的内情/皇太极改变战略/从女直到满洲
第七章 大清帝国──中国史的第三期后期
一、从明到清
明朝的自灭/清朝实权所及之范围/满洲人的部族组织「八旗」/康熙帝的政变/确立中国整体的统治权
二、清朝领土的扩大──蒙古
尼布楚条约/卫拉特的噶尔丹/蒙古的内乱/清朝的军事介入/昭莫多之战
三、清朝领土的扩大──西藏
影响藏传佛教
四、清朝领土的扩大──台湾
国姓爷郑成功/不知如何是好的台湾统治
五、清朝领土的扩大──新疆
与准噶尔划定国界/统治所有蒙古裔的种族
六、北京话的发达
现代中国话的源起
七、人口的爆发
人口增加和华侨移居
八、连续发生叛乱
天理教之乱/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之乱/两太后的执政
九、迈向国民国家
走向「满汉一家」之道
第八章 中国以后的时代──日本的影响
荣耀的孤立结束/日本型近代化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四个现代化」的意义
后记
图书序言
序章 民族的成立和中国的历史
一 何谓中国?
本来的意思是首都
现在的日本人一般认为「中国」是「中国人」的「民族国家」。然而,这种认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必须探讨何谓中国?又必须认清何谓「民族国家」?
汉字的「中国」,指的到底是什么呢?
最初的意思是「国」之「中」。在「国」具备日语所指「国家(くに)」的意思之前,过去指的是由城墙围绕的「都」。作为证据,可以看到西元前四世纪后半哲学家孟轲编纂的《孟子》〈万章下篇〉,。当中写道:「在国曰市井之臣。」,注疏则写道:「国,都邑也。」。另外,《礼记》〈学记礼运篇〉当中也写道:「国有学(学校)。」注疏则写道:「国,天子之都也。」
「国」这个字原本是「或」。囗部的四角形代表的就是城墙,内侧的「或」,代表拿着武器,守卫城墙。也就是说,「国」就是「都」。
然而之后,「国」变得与「邦」同义。「邦」与「方」相同,指的是「那个方面」、「这个方面」,比「国」的范围更广,相当于日语中的「国家(くに)」。由于西元前二○二年登上皇位的汉高祖名为「刘邦」,因此不能直唿「邦」字。于是,避开「邦」,改用「国」。「国」也才因此具备「国家」的意思。
如果「国」是「都」,那么「中国」指的究竟是哪里呢?
西元前六世纪末学者孔丘(孔子)亲自编纂的《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诗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注疏解释:「中国,京师也。」。「京师」指的就是首都。由于是正中央的「都」,当然指的就是首都。
中国与蛮夷
「中国」原本的意思是首都。之后被当作比首都更广泛的意义使用。西汉太史令司马迁,为了纪念西元前一○四年的历法改革而开始撰写的《史记》,在当中的〈孝武本纪〉和〈封禅书〉,作为发生在西元前一一三年的事情记录,写道:「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天下」与现在的「中国」意思相同,指的是人类居住的世界。这里分为「蛮夷」和「中国」,「蛮夷」指的是与「中国」居住民拥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这个「蛮夷」居住的世界里有三座名山,剩下的五座名山则在「中国」。
图书试读
None
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