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森林廚房:莊祖欣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

我的森林廚房:莊祖欣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料理
  • 美食
  • 烹飪
  • 旅行
  • 美食遊記
  • 無國界料理
  • 莊祖欣
  • 森林料理
  • 美食指南
  • 異國風情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憑味蕾嘗鮮,照靈感行事
胃口來瞭,興緻就來瞭,手藝也跟著來瞭

  在塵囂之外的森林裏,亞洲超商不見蹤影的地方,以神農嘗百草、試百醬的精神,就地取材,熬湯、煲粥、烙餅、燻雞、炸油條……一切憑空想像,順著口腹之慾,料理齣最獨特的味道。

  廚房是一個能激發靈感的魔法場域,尤其是對身兼聲樂傢、畫傢、作傢,以及傢庭主婦等身分的莊祖欣而言,更是如此。住在前不著村後不搭店的德國森林裏,個性豪爽直率的她,從罐頭酸牡蠣做成的「蚵仔煎」正式揭開她往後二十多年的「食」的冒險……

  從小超市裏就地取材,迴到自己的森林廚房,跟著聲樂的不同麯風,以歌入菜,邊煮邊唱歌劇(有時也邊畫),激盪齣一桌火紅、翠綠、麻辣、酸爽的中式菜餚,或是揉閤各國特色的無國界料理,端上由德國工匠特製的中式轉盤木桌,中西閤壁的風格鮮明強烈。莊祖欣的冒險實驗在小鎮鄰裏間漸漸遠近馳名,吸引瞭德國公共廣播電視颱(WDR)記者帶著鳳爪、豬耳朵登門造訪,更開啓瞭莊祖欣料理冒險的新紀元。

  本書以莊祖欣的生活故事衍伸齣新創菜式,其中穿插瞭幽默風趣、文化比較的飲食散文,並以烹調的七個手段「拌、煮、煎、蒸、烤、炸、炒」加上「甜」等76道菜餚,分門彆類,讀者可依照作者的烹調順序建議,按圖索驥的冒險、實驗,組閤成宜時、宜地、宜人,色香味俱全的無菜單料理。

  ※特彆收錄:「十全十美」年菜特彆企劃,以及專業品酒師、莊祖欣夫婿安德烈.庫恩的文章。

  15篇飲食文集 × 76道中西混搭菜譜
  現在,就跟著森林廚娘,展開一場無國界料理大冒險吧!


  ■今晚吃甚麼?
  廚娘構思菜色的時候,思緒其實跟柴米油鹽醬醋茶無關,她想的是,如何讓食客在吃菜扒飯之際,一口一口地,從唇齒、牙齦、上顎、舌根……發起震動、刺激腦波、綻放新領悟,同時讓味道和質感(脆、韌、綿、軟、漿、稠、稀、凝、熱、涼、冰)更進一步地,在嘴裏爆開一連串意想不到的驚喜。

  ■做菜的靈感有如大小瀑布匯聚成溪流
  幾經找尋,終於找到瞭同學口中的亞洲食品店。我騎著單車橫越大街小巷,買瞭一籃子又一背包的亞洲進口蔬菜、調味料,冰雨雪花搞得一路溼滑,卻橫衝直撞趕著迴傢料理,好幾次被街車、巴士司機叫罵呼喝,我邊閃邊縮頭,一心想著待會兒的烹食美味,再冰的冷雨、叫罵嘴臉也澆不滅我心頭的熱。

  ■身在德國森林小鎮,以「推廣亞洲口味」為己任
  看到架子上擺滿瞭做亞洲菜係的基本調味料,總覺得這是被我二十幾年來冒險犯難、做烹調實驗的毅力和念力給念齣來的。基於此,我隨時睜大瞭眼睛,單槍匹馬地跳起「亞洲食品啦啦隊」舞,以「推廣亞洲口味」為己任──猛嘗新,經常買米酒、麻油、麵綫、乾辣椒等食品作為參加德國人生日派對的伴手禮,或是用來提供慈善活動的抽奬禮物。

  ■改變不瞭環境,那就改變自己
  二十多年前,我初來德國之時,彆說「吃不到」道地的中式菜餚,就連「取得」食材都成問題。於是從自己做菜、做實驗、冒險犯難、嘗百草、試百醬開始。二十年後,環境竟然受我感召,一一跟上,現在雖說不上應有盡有、要啥有啥,但是稍經手續變通,也沒有我想吃而變不齣來的菜瞭!

  ■you are what you eat
  味覺的偏好來自兒時的記憶,可能會被暫時遺忘、被分心,或被一時壓抑住。但它就在那裏,安靜地等待,時機一到,就會蠢蠢欲動,執拗地硬要把你拉迴兒時食的記憶裏去,吃不到就會魂牽夢係,絕不善罷甘休。

  ■一桌包山包海、色香味俱全的無菜單料理
  考量烹調手法,讓各種菜色口感相輔相成,「慢燉」加「快炒」加「清蒸」與「涼拌」。這樣在熱火、沉淪後,再來一陣清風,實在舒服;食材選用可考量海拔的差異,從海裏的魚蝦,到地上的肉類,到泥土裏的根莖類、貼近泥土的蘑菇類,到爬牆的豆莢類和樹上的番茄、節瓜類,朝各個麵嚮去排列組閤。接著煎煎煮煮、拌拌淋淋,義式、德式、日式、中式調味料天馬行空地混閤,每一次閤菜,都是一桌精彩的無菜單料理!

  ■像戀人一般的酒與菜
  酒跟食物的搭配組閤湊對瞭,色香味的相互作用就層次無窮地開展來。葡萄酒像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引領味覺期待下一道菜,甚至進一步和菜餚的滋味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道道菜餚配上一杯杯的選酒,一層層地喚醒味覺的意識,像一對戀人,在味覺神經裏起舞結閤。以這樣的品酒藝術眼光看來,葡萄酒的價位高低其實微不足道。

  ■食譜書的功能新解
  食譜書不應該是站在廚房裏一籌莫展地思考「我到底該做什麼菜」的時候纔看的書,而是先讓那些文字和照片慢慢地在腦海中沉澱醞釀,到瞭下午下班去買菜的時候,見瞭市場的菜色,食譜印象就漸漸活躍清晰起來瞭。這時,問自己胃口在哪裏?時令的蔬果是什麼?想齣瞭主菜,胃液和口水開始朝嚮它分泌,之後,再一一順著胃口描繪下去,第二個菜、第三個……也會自動齣現。

  想齣瞭一桌子的菜,躍躍欲試之餘卻也怕手忙腳亂,擔心分身乏術而最後肉焦、菜老、魚不熟、醬沒味?安啦,邊做邊聽歌劇就行瞭,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

美味推薦:
 
  江振誠│國際名廚
  鬍忠信│作傢,政論傢,節目主持人
  殷睿聆│「夢幻廚房在我傢」女主人
  謝哲青│作傢、節目主持人
  韓良憶│作傢,節目主持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祖欣 Cindy Kuhn-Chuang

 
  旅居德國24年,住在拉得弗瓦德(Radevormwald)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森林小鎮。在僻靜的小鎮裏一邊入境隨俗,一邊宣揚中華文化,教德國人寫書法、畫水墨畫、唱中華民謠、做中國菜,也教難民孩子學習德文。集繪畫、音樂、廚藝、寫作天分於一身,被寜靜的森林小鎮居民推選為「最能代錶拉得弗瓦德小鎮的藝術傢」。

  著作:《拉得弗森林的藝術傢:德國22年的文化詠嘆調》,《拉得弗森林異童話:地圖上沒有的德國小鎮Radevormwald,莊祖欣短篇故事集》

  FB:莊祖欣
 

圖書目錄

作者序
食的冒險

Chapter 1 品‧東‧西

做菜時就要聽歌劇
味覺的偏好來自兒時的記憶
鑑定的標準
會烹飪不是好妻子好媽媽的前提
德國鄉下中國餐館
講人情味的文化
葛蜜特利希凱──真正的德國情調
東風西漸的二三事──關於「餃子」
沒帶泡麵在勃艮第酒區旅行
葡萄酒的享受
歡樂啤酒國
原來賽車跟中式食用法有不解之緣
爛天氣茶
 
Chapter 2 來來來,大傢趁熱吃

配菜心法
備菜順序

1 拌
食慾和身材──雞絲涼麵拌芝麻芥末醬
菠菜豆腐枕頭山
麻辣汁拌豆腐
日式揚齣豆腐
節瓜大薄片
醃漬小黃瓜小蘿蔔
欣人獻曝的烹飪撇步──乾辣椒絲
 
2 煮
男人流感──元氣雞湯
黃瓜粉皮棒棒雞佐芝麻芥末醬
龍龍的生日願望──拉麵
高湯的油膩問題
紅透半邊天──紅湯拉麵
關於吃辣
治好空巢鬱悶──當歸鴨麵綫
魚香茄子煲
中西閤璧暖胃菜──清燉小牛肉薄片與高湯麵條
迎接父子賦歸──紅棗東坡肉
摻瞭東方味的聖誕節──十香鹵肉
啤酒燉牛肋條佐迷迭香烤馬鈴薯
德國傢常菜──白蘆筍佐荷蘭醬
蕈姑姑與老紅帽──烤雜蘑菇&奶燉鞦季森林雜蘑菇
餃子
孤獨的熬粥記──鴨骨高湯乾貝粥
唯獨鍾情徳式傢常湯──大蔥濃湯
鬆露爛糊白菜
鍋塌豆腐
 
3 煎
從「青春舞麯」到「鯰魚晚餐」
欣人獻曝的烹飪撇步──長梗黑鬍椒
豆酥鱈魚
豆瓣嗆鍋魚
幸好不隻是隨便吃──香煎黑鱈魚佐雪莉酒醬汁與熊蔥湯
低碳減重烹飪法──煎菲力牛排佐烤西洋梨鑲青辣椒與南瓜椰汁濃湯
南瓜泥
香煎肋眼牛排佐節瓜茭白筍搭青檸醬汁
天地佳食──德式煎薯餅佐蘋果泥醬
蔥油餅跟Pizza結婚──義式蔥油鍋餅
剩飯煎成鍋巴蛋餅
紅薯簽拌玉米糊煎餅

4 蒸
清蒸蝦仁鑲絞肉填節瓜
小矮人青椒鑲肉
豆豉辣椒蒸比目魚
泰式清蒸檸檬鱈魚
自己做刈包
欣人獻曝的烹飪撇步──絞肉分裝
 
5 烤
傳說中排行榜第一的聖誕大餐──德式烤鵝
牛絞肉焗烤通心粉
蒜粒香草辣椒低溫烤整塊肋眼牛
烤伊比利豬肉捲的中式做法
烤白菜
鬆露烤白菜
中鞦節全傢團圓傢常菜──花園香草烤紅薯片
我的鬆露調味寶貝
最愛的蘇丹級美味──土耳其烤茄子

6 炸
做菜慾望像中蠱似的──炸小牛排骨佐藜麥番茄荷蘭芹沙拉和煎玉米餅
鹽酥雞
酥炸豆腐
老皮嫩肉
宮保皮蛋

7 炒
有這味,世界隨處是我傢──迴鍋肉
苦等情人──蔥薑炒伊比利豬肉片
乾煸四季豆
鬆露培根炒高麗菜
宮保大白菜
記者訪問最美味佳餚──麻婆豆腐
 
8 甜
德國偷懶版的紅豆麻糬酥餅
芋圓栗子泥烤奶酪
玫瑰蘋果派
烤蘋果
紅蘿蔔蛋糕佐香草冰淇淋
南瓜起司派
膠黏中東蜜棗蛋糕佐焦糖醬汁
安德烈的牛皮吹破瞭──香橙蒸糕
思念婆婆的檸檬蛋糕
十全十美年夜飯特彆企劃
芝麻芥末醬淋粉皮
莫劄瑞拉冰鎮小番茄
酪梨番茄沙拉
蔥油泡雞絲
酸辣油煎酥魚
紅醩腐乳肉
八寶飯
功封鴨腿
生炒蝦鬆
菠蘿蠔油牛柳
 
後記
做下去、唱下去、跑下去!
 

圖書序言

作者序
 
食的冒險


  一切始於1993年年底。

  覺睡到一半,胃痛,痛醒的時候,一手扭著胃部的睡衣,口齒苦澀,一心恨透瞭那種得不到想要味道的感覺。睡前纔硬塞進去的乳酪酸黃瓜加鹹肉黑麵包,不鹹不淡,說不齣個所以然來地哽在那兒,我的身體似乎從每個細胞裏抗拒接受它。但是餓,年輕的身體最會餓,餓的時候彆無選擇。

  需要辣的燙的,淅瀝呼嚕地在煙霧香氣裏,大口夾菜、扒飯的感覺。扒完飯用手背揩嘴,辣的一臉油光,舌緣險些燙傷,啊!何其過癮。但這兒沒有,天寒地凍,人人餐餐冷食,黃油、番茄醬、美奶滋就是全部的調味料,配上冰啤酒,大學城裏的學生頓頓這樣打發。我餓的發昏,饞的發抖,醒著睡著想的都是颱北夜市裏的小吃、路邊攤的鹵味。

  受不瞭瞭,決定去一趟超市發掘可能性。一冰櫃的各式乳酪、冰淇淋蛋糕、奶油優酪乳,剛來的時候新鮮,還覺得好吃,吃瞭一兩個月,終於倒盡胃口,再也無法下嚥。這兒的超市不賣鮮魚,魚蝦蚌殻都是冷凍食品,皺眉頭,胃痛更加隱隱,忽地眼前一亮,前麵架子上一排排的罐頭是什麼來著?牡蠣嗎?哇牡蠣啊!一看價錢,乖乖不便宜,但是管不瞭那麼多瞭,夜市裏「蚵仔煎」的記憶畫麵把我眩地眼冒金星,今天非給自己做個蚵仔煎。一個不夠,這一罐牡蠣夠我做少說五六個。

  哪兒有茼蒿?也沒空心菜,拿生菜沙拉吧!甜辣醬呢?沒問題,用番茄醬加超貴醬油(當年150 ml要五馬剋)調調看,去同學那兒藉人傢烤蛋糕用的芡粉調水做麵糊,學生宿捨廚房被我搞得菜葉醬汁滴答滿地,進來找啤酒、巧剋力的同學問我是否念化學係的,做實驗請到實驗室拜託。我哪有功夫理他們,起油鍋,大把下牡蠣,吱吱渣渣爆油漬,打蛋,淋上稀麵糊,生菜沙拉也炒兩下,盛盤拌醬汁。筷子呢?算瞭,用刀叉充數吧!瞧,冒著煙,還燙著呢,看起來真香。

  這個嘛,比不上士林夜市,但是給自己打氣,直說「湊閤湊閤」,炒過的生菜黑汙汙爛兮兮,甜辣醬太番茄味瞭,配麥當勞的滿福堡會比較適當,保久的罐頭牡蠣竟是醃在醋裏,酸得我眼淚都齣來瞭。不怕,邊做邊改進,反正牡蠣夠我做五、六個蚵仔煎呢,今天我是耗進去瞭,賠上小命也要做,也要吃。

  酸牡蠣害我連拉瞭兩天肚子,但是「蚵仔煎之義」正式揭開我「食」的冒險。

  幾經找尋,終於找到瞭同學口中的亞洲食品店。那裏跟大學城市區、學生宿捨有點距離,且店麵陰暗狹窄,店主是越南人,老拉張撲剋臉,對我經常的詢問感到很不耐煩。從此颳風下雨下雪,除瞭學校、宿捨,最常跑的莫過於亞洲食品店瞭。我騎著單車橫越大街小巷,買瞭一籃子又一背包的亞洲進口蔬菜、調味料,冰雨雪花搞得一路溼滑,卻橫衝直撞趕著迴傢料理,好幾次被街車、巴士司機叫罵呼喝,我邊閃邊縮頭,一心想著待會兒的烹食美味,再冰的冷雨、叫罵嘴臉也澆不滅我心頭的熱。

  沒人跟我說做得對不對,一切全憑空想像,跟著口腹之慾走。

  吃不慣德式美奶滋拌沙拉,希臘人用羊乳酪,為什麼我不能用豆腐乳?豆腐乳調稀瞭加米醋滴麻油,我的豆腐乳沙拉醬轟動學生宿捨一時;想吃粉蒸肉,哪兒去找五香蒸肉粉?自個兒用糯米八角香料以小火烘焙,打碎瞭拌肉蒸;辣椒油從乾辣椒加豆豉花生小魚乾自個兒熬;愛吃麵食?我擀麵給同學大夥兒包餃子下餛飩。他們吃得樂,但嫌不夠快,又不會耐心一張張地擀皮兒,想齣個好辦法:把幾張大桌子拼起來,擀個三平方米的大麵皮,用杯口一個個地叩齣圓形來,再一一地包。

  那個年代,網上找食譜做法可不比今天,想吃菠蘿麵包就隻能運用想像力,一試再試,口感不對就重來,最後發現德國的「奶油疙瘩酥」(Streuselteilchen)跟菠蘿麵包口感酷似,於是找到德文烘焙書中的做法,不斷加以研究改進,終於做成跟颱灣「聖瑪麗麵包店」賣的一模一樣。但是一旦做成功後就再也不想碰它瞭,望著一大烤盤黃澄澄油酥酥的菠蘿麵包,纔感受到這陣子真的是被發麵、奶油、糖霜和蛋黃給脹死瞭。

  後來搬到森林小鎮,遠離塵囂,亞洲食品店是做夢也沒有瞭。可是我想吃豆腐,白白嫩嫩的鮮豆腐,哪兒買去?不著急,小鎮商店不是有賣鮮黃豆嗎?老德混著一鍋馬鈴薯鹹肉煮豆子湯。我且買迴傢,先泡它一整晚,剪瞭用剩的窗簾紗布,自個兒縫製口袋,第二天用打果汁機打瞭再濾,濾瞭再打,反反覆覆,擰齣瞭兩大鍋白澄澄的鮮豆漿。還得邊攪邊煮,怕沾鍋,電話也不接,門鈴也不應瞭。

  豆漿香噴噴做好瞭,灌瞭六大保特瓶。鮮豆漿保鮮不長,冰箱不夠放,鄰居謝絕我猛送豆漿,喝不慣也喝怕瞭,隻好擱著等它發酸,讓我心痛。偏偏我不知道,如何使豆漿變豆腐。但怎可輕言放棄?去小鎮的乳酪店問胖胖的乳酪娘,如何將牛奶煉乳酪?必可依樣畫葫蘆地做豆腐。乳酪娘說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去職校、乳酪工廠實習,並鼓著我嘗嘗颱子上促銷試吃的乳酪。我吃瞭一大堆各式乳酪,綠的、黃的、帶洞的、長毛的、滴油的,終於打嗝犯惡心,再也不想碰乳酪,但還是沒學到如何使豆漿變豆腐之方。

  後來因緣巧閤竟得日本朋友送的「豆腐凝固劑」,還特請木工為我釘瞭個豆腐模子。又重新泡豆磨豆擰豆,這下子做瞭一整長闆的豆腐,揭開紗布,軟咚咚鮮嫩嫩的豆腐讓我喜極而泣,它美到我不知該拿它做什麼好。麻婆、傢常醬汁太重,辜負瞭它的原味;煎煮炒炸又怕傷瞭它的白嫩單純,真個是塊「不食人間煙火」的豆腐。

  我的冒險實驗在小鎮鄰裏間漸漸遠近馳名,終於傳到瞭附近較大城鎮的電視颱(WDR)。要過中國農曆年瞭,報章雜誌的異國風情版也不忘報導一番,電視新聞颱那年沒什麼地震海嘯好報,得找個小道消息來拖時間,於是找到瞭我,題目是「在德國過春節的華人」。我準備好瞭紅紙寫春聯,教孩子們磕頭說吉祥話,至於年夜飯,打算做個滿漢全席教他們老德傻傻眼。誰知一開門,記者拎瞭血淋淋的兩大袋,一袋雞爪,一袋豬耳朵,說傳說中中國人愛吃這玩意兒,為爭取收視率,非要我對著鏡頭做這個。愛吃鳳爪、耳絲是一迴事,卻哪兒抓過剛斬下來還帶指甲的鮮雞爪,還有滴血泛青絲的豬耳朵?但攝影記者容不得我拖,「卡麥拉」就要我跟電視機前麵的觀眾朋友聊聊我的「鳳爪耳絲年夜大餐」。至此,「食的冒險」又進入新紀元。

  這樣實驗冒險,把身手鍛鍊地頗有兩把刷子,煮栗子泥從在樹林裏揀栗子開始,再長長久久的燉煮剝殼,挖齣栗子肉,搗碎瞭煮栗子濃湯,拌成泥鋪在派皮上做栗子蛋糕;豆沙也從泡紅豆開始,煮爛打碎成泥,和著油糖炒香,什麼不能自己動手做?但是想吃鹵牛肚,大腸麵綫就麻煩瞭,這些內髒德國不賣給人吃,隻賣給狗吃,所以未經處理除臭,我三公斤一袋買迴傢,還得自己用小蘇打清洗,把傢裏廚房臭瞭三天三夜,做好瞭隻有狗狗願意跟我分享,其他人都給臭嗆瞭。

  迴到颱灣,親戚朋友們的話題總是上哪兒吃,我卻對五花八門的餐館選擇傻瞭眼,光吃?不用冒險實驗瞭嗎?

  在德國超市買亞洲醬料食品
 
  今天你若來到德國短期居住或長期定居,再不用擔心買不到亞洲調味食品與醬料瞭。即使不上大城市,不去亞洲超商,小鄉鎮的超市也提供基本的選擇。雖然我跟這些食品業者毫無實質上的業務關係,但是看到架子上擺滿瞭做亞洲菜係的基本調味料,總覺得這是被我二十幾年來冒險犯難、犧牲小我做烹調實驗的毅力和念力給念齣來的,就像誠心祈祝世界和平,世界就真的和平瞭一樣。

  我初來德國之時,彆說「吃不到」道地的中式菜餚,就連「取得」食材都成問題,不像現在,歐洲大城市裏亞洲超商林立,物美價廉,網路購物也方便,就連新鮮豆腐都能訂貨到傢。那個時候,連夢中夢到美食都隻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咬下去的剎那,就被胃痛摺磨醒瞭,怔忡地躺在被口水浸溼的枕頭上,發現還是睡在「醒來隻有硬麵包、冷奶油和臭乳酪」的現實中,所謂科技文明先進國傢的飲食文化,其實還停留在德國祖先「尼安德塔人」(Neandertaler)的原始階段。漸漸地我發現,如果要在這裏盡快地入境隨俗──把德語學好、把德式的應對進退做好,心情愉快,身體健康,首要功夫就是:莫要逼迫自己的腸胃適應「德式冷食」文化,而是一肩挑起「引領尼安德塔人飲食走嚮美味文明演化」的重責大任。德國人的優勢,如社會紀律、守法、規範……等,我等甘願臣服及被同化;但未開發的飲食文化,則需要盡小我之力,同化他們!

  今天你若到我們森林小鎮的超商走一走,找得到醬油、米醋、壽司米、麻油、辣椒醬(Harissa)、蠔油、海鮮醬(Hoi-Sin Sauce)、日式芥末醬、魚露……等等,新鮮蔬果類中終於也有瞭香菜、紅辣椒,且偶爾還會有青江菜、細長茄子等,還找得到木耳、花椒、乾辣椒、五香粉等一大堆的乾貨。這些,都是二十幾年前無法想像的。

  據我觀察,我們小鎮的超市似乎在做實驗,他們會突然引進一大堆亞洲食品新貨,擺在架上看看銷售成果如何。賣得好,此類貨品架就會增寬增廣;賣得不好,隔兩週就撤瞭架,或是改賣其他異國醬料,如阿拉伯、非洲、東歐國傢的罐頭、調味料等。基於此,我隨時睜大瞭眼睛,單槍匹馬地跳起「亞洲食品啦啦隊」舞,把「推廣亞洲口味」視為己任──猛嘗新,經常買米酒、麻油、麵綫、乾辣椒等食品作為參加德國人生日派對的伴手禮,或是用來提供慈善活動的抽奬禮物。

  經常,我收到臉友給我的熱心留言,如:你貼的這些菜色我一定做不齣來的,隻有空看和流口水的份。我迴答:「失敗」為成功之母,「吃自己做壞的菜」為成功之父,「錯買德國人調的醬汁罐頭」為成功之助産士,「拿德國人做的煙燻鹹硬豆腐來充當豆腐乾炒菜」則為成功之保姆。

  想想,住在德國鄉下地方要做到「成功地」滿足食慾,進而纔能定心,入境隨俗、安傢立業……需要多少次為之催生和撫育的「父母、助産士和保姆」之失敗經驗呢?

  我記得讀過智慧的句子:「人心險惡、世態炎涼,這是世事之常態,改變不瞭世界,但是改變得瞭自己。從自己覺醒、滿足、開心做起,周遭的世界就會自然而然地跟上、越變越好。」我曾經惋嘆,為什麼無緣住在飲食聞名的大城市?即使不能在傢鄉颱北,命運也可以安排我住住上海、香港、東京……等的美食都會,或者,像美國加州也不錯,加州的亞洲美食餐館選擇應有盡有,要啥有啥。為什麼偏偏我該淪落於這個連像樣餐廳都沒的鄉下小鎮呢?

  後來發現,改變不瞭環境,那就改變自己吧。從自己做菜、做實驗、冒險犯難、嘗百草、試百醬……開始,還真的耶,環境竟然受我感召,一一跟上,現在雖說不上應有盡有、要啥有啥,但是稍經手續變通,也沒有我想吃而變不齣來的菜瞭!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一開始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的森林廚房”聽起來就像是某種秘密基地,充滿瞭野趣和驚喜,而“莊祖欣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則預示著一場跨越地域的美食探索。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在茂密的森林中,點燃篝火,用最天然的食材烹飪齣令人驚艷的菜肴的畫麵。這本書會帶領我走進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是會學習到如何在野外辨認可食用的植物,還是會瞭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饋贈來創造齣美味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讓我也能在自己的“森林廚房”裏,哪怕隻是在後院或者陽颱上,也能感受到那份與自然親近的烹飪樂趣。更何況是“無國界料理”,這本身就代錶著無限的可能性和包容性,莊祖欣老師會如何打破界限,將世界各地的風味融閤在一起,這絕對是我最想知道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方式的指南,它能教會我如何放慢腳步,去發現和品味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即看到具體菜譜的介紹,而是被一種更為宏大的敘事所吸引。它似乎在描繪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哲學,將烹飪提升到瞭一種精神體驗的高度。我仿佛看到作者在世界各地,穿越不同的地貌和文化,每一次的停歇都伴隨著一次與當地食材和烹飪傳統的深入交流。這種“冒險”的體驗,不僅僅是味蕾上的刺激,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洗禮。我很好奇,莊祖欣老師是如何在這些遙遠的角落裏,找到那些不為人知卻又充滿魅力的烹飪靈感?是當地人的熱情款待,還是偶然發現的隱藏小店?這本書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旅行的趣事,以及在異國他鄉遇到的那些令人難忘的人和故事?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學到幾道異國菜肴,更希望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探索未知、擁抱多元的態度。它讓我覺得,烹飪不僅僅是在廚房裏發生的,更是一種貫穿於生活中的藝術,一種連接人與人、連接不同文化的方式。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啓發我,而不是簡單羅列菜譜的書。這本書的名字,“我的森林廚房”,以及“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讓我立刻覺得它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一本。我設想,它可能會講述一些作者在野外,或者在一些非常規的烹飪場所,如何就地取材,利用最基礎的工具,創造齣令人驚喜的美味。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我不隻是想知道“做什麼”,更想知道“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麼做”。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食材選擇的深度見解,比如如何辨彆食材的新鮮度,如何理解不同食材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烹飪方式來選擇最閤適的食材?我希望它能讓我對食材有更深的認識,從而在日常的烹飪中,也能做齣更明智的選擇。而且,“無國界料理”的理念,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會給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靈感,打破我對傳統菜肴的固有認知。

评分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到底會有多麼“無國界”的料理冒險。當我看到“我的森林廚房”這個名字時,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與自然親近、充滿野趣的烹飪場景。莊祖欣老師會不會在書中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戶外烹飪的技巧,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營地,如何搭建一個臨時的廚房,甚至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元素來輔助烹飪?而“無國界料理”這個概念,又為這種冒險增添瞭無限的可能性。我很好奇,她會將哪些不同地域的特色菜肴,用怎樣的方式進行融閤與創新?這本書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不同國傢和地區的飲食文化介紹,以及這些文化是如何影響瞭當地的烹飪方式?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學到一些新奇的菜譜,更希望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跨越文化的連接,以及對世界美食的敬畏和熱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更大膽的嘗試,去探索那些我從未接觸過的食材和烹飪方法,從而拓展我的味蕾和視野。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像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對“森林廚房”這個概念感到著迷,它代錶著一種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烹飪方式。而“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更是為這個概念增添瞭無限的想象空間。我不知道莊祖欣老師會在書中分享哪些“冒險”經曆,但我可以想象,這其中一定充滿瞭挑戰、驚喜和對未知的好奇。這本書會不會講述作者在一些偏遠的地區,如何學習當地的烹飪技巧,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於食物的理解和運用?我特彆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無國界”的烹飪理念融入到我的廚房裏。也許是一些簡單的調味方法,也許是一些不同尋常的食材搭配,亦或是對烹飪過程的全新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冒險指南”,帶領我踏上一段屬於自己的無國界料理探索之旅,讓我不再局限於固有的烹飪模式,而是敢於嘗試,敢於創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