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乐园意识

唐诗的乐园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乐园意识为丰美多姿的唐诗聚焦,从回顾先唐种种的乐园型态开始,逐步细腻地抉发唐诗中形形色色的乐园类型,并进行精审深入的分析,使唐诗此一文化载体展露出别具一格的宏阔视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欧丽娟


  ◎学历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
  ◎任职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专长
  唐代诗歌、红楼梦、中国文学史
  ◎着作
  《唐诗选注》、《杜诗意象论》、《历代诗选注(隋唐卷)》、《大唐诗魁:李商隐诗选》、《唐诗的乐园意识(修订版)》、《诗论红楼梦(修订版)》、《李商隐诗歌》、《红楼梦人物立体论(修订版)》、《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惊艳唐诗:字行间的人生密码》、《唐诗的多维视野》、《大观红楼(综论卷)》、《大观红楼(母神卷)》、《大观红楼(正金钗卷)》、《红楼一梦:贾宝玉与次金钗》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乐园」研究之价值与研究取径
第二节 「乐园」内涵的釐清
第三节 先唐乐园型态之回顾
第四节 乐园理论之修正与本书架构之建立

第二章 人文世界的乌托邦──远古理想国的回光
第一节 政治蓝图的理想模式
第二节 社会理想──再使风俗淳
第三节 大同世界的再版

第三章 平等无私的自然伦理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秩序
第一节 原始乐园的和谐混同状态与复归的尝试
第二节 各得其所的自然伦理──「难教一物违」
第三节 物我交融的「忘机」境界

第四章 「失乐园」──追忆中的开、天盛世
第一节 再现「失乐园」的理论与意义
第二节 中晚唐时代的乐园回溯
第三节 杜甫的追忆:「春夏—喜剧境界」的类型表现
第四节 「追忆」的情感运作与表现模式
第五节 失乐园:「秋冬—悲剧境界」的类型展现

第五章 由迷而悟──「寻道」诗的类型探讨
第一节 「追寻」的原始类型
第二节 「道」的内涵釐清
第三节 「寻道不遇」诗的基型分析
第四节 圣地的启悟与净化

第六章 桃花源主题的流变──继承、转化与发扬
第一节 「桃花源」原始文本之分析
第二节 南朝阶段──以仙化为主流而启山水化之肇端
第三节 初唐阶段──隐逸调性的显扬
第四节 盛唐阶段──个性化原则的充分实践
第五节 中晚唐阶段──世俗化:桃花源的幻灭与瓦解

第七章 乐园的变调
第一节 时间意识的激化与死亡意象的涌现
第二节 乐园空间的崩毁
第三节 圣性的解消
第四节 人情化──神话思考的反命题

第八章 结语:乐园意识转变的关键

征引书目
 

图书序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乐园」研究之价值与研究取径


诗人是灵心锐感的文学家,对世界与人生採取的是感受、观照与品味的参与角度,迥异于学者面对现象界时所以进行综合归纳的理论性思辩,以及政治社会等实务家切就现实需要而擘画经营的企图,因此多以流连光景、徘徊哀思的情感表露为满足。义大利学者维科(Giambattista Vico, 1668-1744)曾说:「诗人们首先凭凡俗智慧感受到的有多少,后来哲学家们凭玄奥智慧来理解的也就有多少,所以诗人们可以说就是人类的感官,而哲学家们就是人类的理智。」这样一种只在「凡俗智慧」的层次上将人类的感官潜能发展到极致的诗人,虽然并不如哲学家一般,穷尽人类的理性能力而开拓出理解与思想建构上的玄奥智慧,但深刻的感受能力却透过敏锐的直觉,不仅可以洞彻人类内在心灵的处境与时代环境的氛围,并且进一步经由艺术形式与意象运用而更加彰显出来,所以分析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1885-1961)曾经表示:伟大的艺术家是赋有「原始灵视」的人,「原始灵视系指对于原始类型的特殊敏感性而言,是以久远意象表达事象的能力;它能使艺术家将『内在精神世界』的经验透过艺术形式而付诸『外在世界』表现。荣格声明,艺术家也是人─『集体人』;同时,诗人的作品亦必然能够迎合他所处的社会之精神需要。」因此,从唐诗中观测唐代人们面对生存时「内在精神世界」的样态,确然是一个极佳的研究范畴。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