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新解

诗经新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解读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化
  • 诗歌
  • 注释
  • 赏析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传承国学经典  礼敬中国文化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适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风」从民间收集的民歌,包括贵族的诗。(一六○篇)
  「雅」是宫廷乐歌,以贵族创作为主的诗。(一○五篇)
  「颂」宗庙祭祀之乐歌,仅有一些史料价值。(四○篇)

  《诗经》的创作,早在两千八百年前,为后来的诗歌史奠定深厚的基础。

    本书精选《诗经》一百二十八首,诗后的译注,主要参考了名家的名着,尤其是以刘毓庆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其体例如下:
    一、题目
    二、题解:简要介绍诗篇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特点,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三、原诗:以朱熹的《诗集传》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
    四、注释:国语辞典注音方法。注释范围为不易明白的人名、地名、专用名词,以及重要的实词、虚词。
    五、诗意:採用现代白话意译,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易读。诗意保留了原诗的基本语言结构,语句中的关键字、语气词均已相应译出。

本书特色

  《诗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既有经典的神圣地位,又有文学的崇高价值;只有从音乐角度来解释「风、雅、颂」,才可能是接近实际作品的蕴涵。

著者信息

译者简介

姚奠中


  一九一三年生,山西稷山人。着名古典文学专家、书法家、诗人。于一九三五年考取章太炎先生所招收的唯一一届研究生,先后在安徽、贵州、云南等地从教。一九五○年回到山西,任山西大学教授。主要着作有《中国文学史》、《章太炎学术年谱》、《姚奠中诗文辑存》、《姚奠中讲习文集》等。本文选自《姚奠中论文选集》。

  ■另《诗经》中的诗的原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图书目录

前言 /
《诗经》其书 (代序) (姚奠中)  

◎周南
关雎 /001
卷耳 /002
桃夭 /004
芣苢 /005
汉广 /006

◎召南
采蘩 /008
行露 /009
摽有梅 /010
小星 /011
江有汜 /012
野有死 /013

◎邶风
柏舟 /015
绿衣 /017
燕燕 /018
终风 /020
击鼓 /021
凯风 /023
雄雉 /024
匏有苦叶 /025
谷风  /027
式微 /030
北门 /030
静女 /032
新台 /033

◎墉风
柏舟 /035
君子偕老 /036
桑中 /038
相鼠 /039
载驰 /040

◎卫风
硕人 /043
氓 /045
竹竿 /049
河广 /050
伯兮 /051
有狐 /052
木瓜 /053

◎王风
黍离 /055
君子于役 /056
中谷 有蓷 /057
兔爰 /059
葛藟 /060
采葛 /061
大车 /062

◎郑风
将仲子 /064
叔于田 /065
遵大路 /066
女曰鸡鸣 /067
有女同车 /068
山有扶苏 /070
萚兮 /070
狡童 /071
褰裳 /072
丰 /073
东门之墠/074
风雨 /075
子衿 /076
扬之水 /077
出其东门 /078
野有蔓草 /079
溱洧 /080

◎齐风
鸡鸣 /082
东方未明 /083
南山 /084
卢令 /085
猗嗟 /086

◎魏风
葛屦 /088
汾沮洳 /089
园有桃 /090
陟岵 /091
十亩之间 /093
伐檀 /094
硕鼠 /096

◎唐风
蟋蟀 /098
山有枢 /099
扬之水 /101
绸缪 /102
杕杜 /103
鸨羽 /104
葛生 /106
采苓 /107

◎秦风
驷□ /109
蒹葭 /110
黄鸟 /112
晨风 /113
无衣 /115
渭阳 /116
权舆 /117

◎陈风
宛丘 /118
东门之□ /119
衡门 /120
东门之杨 /121
墓门 /121
防有鹊巢 /122
月出 /123
株林 /124
泽陂 /125

◎桧风
隰有苌楚 /128
匪风 /129

◎曹风
蜉蝣 /131
候人 /132

◎豳风
七月 /134
鸱□ /139
东山 /141
伐柯 /144
狼跋 /144

◎小雅
鹿鸣 /146
常棣 /147
伐木 /150
采薇 /152
出车 /155
杕杜 /158
鸿雁 /159
鹤鸣 /161
白驹 /162
黄鸟 /163
无羊 /165
节南山 /167
巷伯 /171
蓼莪 /173
北山 /175
大田 /177
采绿 /180
隰桑 /181
何草不黄 /182

◎大雅
绵 /184
生民 /188
公刘 /192

◎周颂
载芟 /197

◎附录
《诗经》名言警句 /200
《诗经》主要版本 /202
《诗经》重要研究着述 /20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序言

《诗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既有经典的神圣地位,又有文学的崇高价值。因此,它特别引人瞩目,成了两千多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汉代主要有齐、鲁、韩、毛四家传诗和郑玄的《笺》;唐代出现了孔颖达的《正义》;宋代出现了朱熹的《诗集传》;到了清代,治诗者更是名家迭出,姚际恒、陈启源、马瑞辰堪称其中的大家。世纪之交,刘毓庆教授的《诗经图注》堪称《诗经》诠释史上的一部力作。本书精选《诗经》一百二十八首,诗后的译注,主要参考了以上名家的名着,尤其是以刘毓庆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其体例如下:

一、题目

二、题解:简要介绍诗篇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三、原诗:以朱熹的《诗集传》(中华书局一九五八年七月版)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

四、注释:
运用标准的现代汉语简注方法。
注释范围为不易明白的人名、地名、专用名词,以及重要的实词、虚词。

五、诗意
採用现代白话意译,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易读,很少直译。诗意保留了原诗的基本语言结构,语句中的关键字、语气词均已相应译出。
此外,还附录有《诗经》的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主要版本和重要研究着述,以方便广大读者。书中谬误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周 南
题解
关雎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毛诗序》以为此诗是歌咏「后妃之德」,「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细品诗作,把它看作一曲婚礼乐歌似乎更为贴切。诗中讲述了一位男子看中了一位「窈窕淑女」,在幻境中获得爱情的故事。

原诗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⑪。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⑫。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认,我算不上一个对古籍特别精通的读者。每次看到《诗经》相关的讨论,都像是站在一片云雾缭绕的山脚下,知道上面有绝美的风景,却怎么也找不到上山的路。我最怕的,就是那些故弄玄虚的解读,明明很简单的意思,却被说得神乎其神,反而让人更摸不着头脑。我期待的是一种清晰、实在的解读,能够点拨我,让我豁然开朗。不求高深的理论,但求能够让我理解,为什么那些在现代看来有些直白的描述,在当时会被认为是诗。我想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人们是如何看待爱情的,是如何看待家庭的,是如何看待自然和社会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展现《诗经》的内涵。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诗句,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评分

《诗经》这本古籍,对我来说一直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小时候在学校,断断续续地接触过一些篇章,那些简短的句子,配着古老的注疏,总是让我觉得像是隔着一层雾。长大后,偶尔在文学鉴赏的场合,又能听到有人引用《诗经》,才惊觉原来那些日常的词汇,很多都源自于此。但总归是片段式的,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我一直觉得,要真正走进一本书,光靠零散的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好的向导,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阻隔,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情感、生活与智慧。尤其《诗经》,它不像一本小说那样有明确的情节,更像是一部大集合,里面有人间的喜怒哀乐,有祭祀的庄严神圣,也有劳动时的歌谣。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素材串联起来,如何理解那些看似质朴却蕴含深意的文字,这都是我一直以来想要解决的困惑。我希望有一本书,能让我看到《诗经》的脉络,不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那个时代。

评分

我一直觉得,阅读古籍,最怕的就是枯燥。很多时候,拿到一本注疏详尽的古籍,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解释,虽然知道是为了理解,但真的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更何况,《诗经》本身就有些篇章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注解也同样晦涩,那简直就是双重打击。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市面上常见的《诗经》版本,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通俗化,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我渴望的是那种既能尊重原文,又能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解读,并且文字本身也足够吸引人的读物。能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带入进去,仿佛亲身经历那个年代的场景。尤其是《诗经》里那些关于爱情、亲情、乡愁的篇章,如果能被用一种更具画面感、更能触动人心的语言来呈现,那绝对是一种享受。我一直相信,伟大的文学作品,其生命力在于能够跨越时空,与每一个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诗经》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科书和文学评论。那些解读,总是在说《诗经》的重要性,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真正让我觉得“我懂了”的时刻却很少。我总觉得,这些评论离我太远,它们在分析,在论证,但没有真正让我“感受”到《诗经》的魅力。我想要的是那种,能够让我看完之后,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诗经》为什么会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的文字,它的情感,它的叙事方式,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我希望有一个声音,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解读文字本身,更能解读文字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哲学。那些古老的歌谣,它们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情感的抒发,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我想要通过阅读,去触摸那个遥远的时代,去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

评分

我对《诗经》的兴趣,更多的是源于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根基性地位。很多成语、典故,追溯上去都和《诗经》有关。但我每次阅读,总感觉像是零散地拾起一些珍宝,却不知道它们原本应该如何组合。我渴望的是一个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诗经》内容的读物,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诗经》的整体面貌,让我明白,它为何被誉为“经”。我想要了解,不同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或者说,《诗经》作为一个整体,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时代精神。我不只是想知道某一句诗的意思,我更想知道,在那个时代,这些诗歌是如何被创作出来,又是如何被传唱,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对《诗经》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而是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