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

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元曲
  • 慢读
  • 人生哲理
  • 豁达
  • 洒脱
  • 古典文学
  • 治愈
  • 心灵成长
  • 人生智慧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元曲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真性情。
  那种不假雕饰,来自内心的唿唤和吶喊,直指本心。」
  
  最贴近生活、淋漓尽致、直抒胸臆,正是元曲本色。
  蝉联金石堂书店排行榜畅销名作《慢读元曲》,2017全新版本。
  55首元曲经典,让你逍遥自适,身心都得安顿。
  
  「读元曲,让我们明白,风雨困顿都是人生的常态。然而,如果我们够豁达洒脱,必要时试着放下,留白天地宽;甚至,有时候,舍与得的关系微妙,有大舍,才有大得。只是,年轻时候的我们又如何明白这些呢?」——琹涵
  
  元曲充满了奔放之美,能抒发内在的抑郁,也让我们因此取得了心灵的平衡,的确,朗读元曲也是抒压的方法之一,要不要试一试呢?大家一起来读元曲吧。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白朴〈沉醉东风.渔父词〉
  
  渔夫的生活悠闲洒脱,与大自然融洽无间,多么让人羡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题为「秋思」,不从「情」字落笔,却写尽了深秋晚景、天涯倦旅的况味。冷寂的黄昏,暮色苍茫,只见萧瑟与黯淡相随,乡关何处是呢?也唯有寂寞罢了。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叫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关汉卿〈大德歌.秋〉
  
  全篇描写的都是声音,借种种大自然的声响来烘托出秋夜的凄凉,然而,真正的主旨却在相思。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
  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张可久〈凭阑人.江夜〉
  
  这首小令不过二十四个字,却凄清空灵。月夜江上闻筝,写筝声打破了江夜的寂静,写天涯漂泊的悲凉情味,多么引人入胜。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乔吉〈天净沙.即事〉
  
  其叠字颇有韵味,宛如珍珠。句子虽然通俗,却也别有趣味。
《诗词中的唐风宋韵:从盛唐气象到两宋风流的文化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探索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的文化随笔集,聚焦于唐宋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与时代精神的相互映照。全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文本解读相结合,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空,领略盛唐的磅礴气象、中唐的内敛沉思,以及两宋词的婉约与豪放,感受不同历史阶段下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 第一部分:盛唐气象与边塞悲歌 本部分着重剖析唐诗的黄金时代,即盛唐时期。我们首先探讨了初唐至盛唐的过渡,李白、杜甫等巨匠如何将诗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重点分析了“李杜”的创作理念差异,李白“谪仙人”式的浪漫主义,如何体现了盛唐人自信、开放、兼具入世与出世的复杂情怀;而杜甫的“诗史”传统,则深刻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剧烈动荡,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人文关怀。 紧接着,本书深入探讨了唐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边塞诗。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罗列王昌龄、岑参、高适的作品,而是深入挖掘边塞题材背后的文化意涵。边塞诗不仅是战争与征伐的记录,更是盛唐帝国自信心与潜在危机的双重投射。通过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类名句的解析,展现了唐人对于国家安危的责任感,以及在广阔天地间抒发英雄抱负的激情。同时,也辨析了边塞诗中潜藏的个人功名心与现实仕途受挫的失落感的交织。 第二部分:中唐的转型与晚唐的精致 中唐时期,文学风格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向。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不仅仅是文字形式的革新,更是对僵化思想体系的反抗与对个体理性精神的强调。本书将古文运动置于社会思潮的背景下考察,分析了其如何为后世文学的写实主义倾向埋下伏笔。 在诗歌方面,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体现了文学“为人生”的责任感。我们细致对比了白居易的直白与元稹的含蓄,探究了两位“元白”友人在诗歌理念上的同构与异构。 晚唐时期,在藩镇割据、国势衰微的背景下,诗歌风格走向了精致化和内敛化。以李商隐、杜牧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其作品中弥漫着对逝去繁华的挽歌、对个人情感的精雕细琢。本书特别剖析了李商隐“无题”诗群的艺术魅力,探讨了其晦涩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时代哀音和深沉的个体体验。杜牧的七言绝句,则以其清朗、洒脱的笔调,描绘了江南的旖旎风光与历史遗迹,形成了一种怀古而不伤古的独特情调。 第三部分:两宋词的兴盛与流变 本书的后半部分,全面聚焦于宋词的勃兴及其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我们首先阐述了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如何适应市民阶层兴起和音乐文化繁荣的社会土壤而成熟起来的。 北宋前期:从宫廷到文人的雅化 以柳永为代表的词人,将词从狭小的艳情领域拓展到描写都市生活和世俗情感的广阔天地。我们详细分析了柳永铺陈叙事的手法,以及他对城市中“凡人”情感的关注,这标志着词体在内容上的重大突破。 北宋中后期:苏轼的豪放革命 苏轼无疑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本书力图呈现苏轼如何以诗入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开创了豪放一派。我们通过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论述了苏轼如何将哲理思考、历史情怀融入词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力,使之能够承载更深沉、更宏大的主题。 两宋之交:婉约与境界的升华 本书随后转向了对婉约词的深入探讨,特别是李清照的成就。李清照的词,以其真挚的生命体验和极高的语言锤炼达到了“易安体”的巅峰。我们分析了她不同人生阶段,从早期活泼明快到后期国破家亡后的沉郁悲怆的风格转变,展现了女性视角下历史变迁的深刻烙印。 南宋的传承与争流 南宋词坛,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豪放精神,将爱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愤懑融入词中,他的“以文为词”的尝试,展示了词体在形式上的巨大张力。与辛弃疾的激昂相对照,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则将婉约推向了更精致、更具音乐性和意境美的“格律派”境界。本书探讨了他们如何在偏安一隅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意象的精妙选取和音乐性的极致追求,构筑起一个虽哀而不伤的艺术世界。 结语:古典文学的精神遗产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唐诗的博大精深与宋词的精妙婉转,如何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双峰并峙”。它们不仅是文学技巧的展示,更是中国人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的载体。通过对这两大文学形态的细致梳理,本书期望读者能从这些千古绝唱中,汲取应对复杂人生的智慧与力量,理解何为真正的文化自信与审美深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琹涵

  
  A型。水瓶座。出生屏东。
  
  琹涵的文字清丽隽永,内容情真意切,总是因其自然诚挚而动人心弦。不论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莫不基于爱和同情,常映现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怀。近十年来,她的《慢读唐诗:爱上源自生活的美丽》、《诗情快意:对饮唐诗,发现生活真趣》、《慢读宋词:珍爱源自生活的真情》、《慢读元曲:就爱源自生活的真性情》,以及《慢享古典诗词的节日滋味》、《慢享山水田园诗:偷得浮生半日闲》、《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好诗:从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最爱诗词:拥抱生命的永恆风景,念念不忘的诗词名句》、《慢读泰戈尔:源自印度哲人的隽永小诗,时时在心底吐着欢乐的絮语》、《唐诗真滋味:五十则悠悠古风、永生永世不变的美丽意境》、《宋词藏情录:缓步微吟,勾起四十幅心底深处的和煦光景》、《慢读王维》等,引领古典诗词现代化风潮,深受好评。
  
  琹涵在木马文化的书:《遇见‧菜根谭:闹中冷眼,品百味人生》、《遇见‧幽梦影》。
  

图书目录

自序  走向洒脱豁达的人生
导读  亲近元曲的真挚豁达

卷一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倾听 /〈大德歌.秋〉风飘飘——关汉卿
有一种向往 /〈沉醉东风.渔父词〉黄芦岸白苹渡口——白朴
所爱 /〈驻马听.吹〉裂石穿云——白朴
特别的旅程 /〈折桂令〉想人生七十犹稀——卢挚
从容过日子 /〈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枯松倒倚——卢挚
一粒微尘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刘因
就是要赢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贯云石
早春的温柔 /〈塞鸿秋〉雨余梨雪开香玉——郑光祖
生命的意义 /〈叨叨令.自叹〉筑墙的曾入高宗梦——周文质
靠自己,最好 /〈庆东原.西皋亭适兴〉兴为催租败——薛昂夫
唤回远去的昨日 /〈清江引.秋居〉白雁乱飞秋似雪——吴西逸
风铃声响 /〈庆东原.江头即事〉闲乘兴——曹德
最是一年春好处 /〈折桂令.江头即事〉问城南——曹德
温馨的所在 /〈清江引.咏梅〉芳心对人娇欲说——贯云石
落雨的清晨 /〈梧叶儿.三月〉春三月——无名氏

卷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清冷天气 /〈大德歌.冬〉雪粉华——关汉卿
秋天的菱角 /〈平湖乐〉採菱人语隔秋烟——王恽
一起去旅行 /〈凭阑人.金陵道中〉瘦马驮诗天一涯——乔吉
倾听寂寞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我的梦 /〈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张可久
孤单 /〈凭阑人.江夜〉江水澄澄江月明——张可久
旅游中,遇见的小朋友 /〈拨不断.会稽道中〉墓田鸦——张可久
落寞的身影 /〈水仙子〉秋风飒飒撼苍梧——刘庭信
那夜最后的客人 /〈普天乐〉树杈枒——王仲元
记得苦难 /〈后庭花.怀古〉孤身万里游——吕止庵
沉默岁月 /〈落梅风〉人初静——马致远
更深的爱恋 /〈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乔吉

卷三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
唯有遗忘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白朴
迟来的幸福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关汉卿
借与不借 /〈凭阑人.寄征衣〉欲寄征衣君不还——姚燧
谁在暗夜流泪 /〈山坡羊〉伏低伏弱——陈草庵
不舍的心 /〈一半儿〉败荷减翠菊添黄——胡祇遹
漫漫长路 /〈小桃红.杂咏〉淡烟微雨锁横塘——盍西村
莲花心事 /〈小桃红.採莲女〉採莲人和採莲歌——杨果
相见不如怀念 /〈干荷叶〉干荷叶——刘秉忠
了然 /〈水仙子.寻梅〉冬前冬后几村庄——乔吉
水色的季节 /〈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闹排场经过乐回闲——乔吉
幸福模样 /〈山坡羊.题情〉青鸾舞镜——曾瑞
坦然与平安 /〈鹦鹉曲.渔父〉侬家鹦鹉洲边住——白贲
意外的收获 /〈阳春曲.春景〉残花酝酿蜂儿蜜——胡祇遹
化为感恩 /〈一半儿〉南楼昨夜雁声悲——无名氏

卷四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图书序言

自序
  
走向豁达洒脱的人生

  
  人生是一条漫漫长途,我们成长茁壮,也在其中努力的学习。
  
  年少的时候,我们执着专注,不肯妥协,我们一板一眼,向着理想迈进。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有的实现,有的失落。我问自己:这样的人生,你满意吗?更重要的是,你快乐吗?
  
  如果是不快乐的一生,纵使辉煌腾达,又有什么意义呢?纵使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值得吗?
  
  我但愿,我拥有的是一个豁达洒脱的人生。
  
  这样的心情,在我读元曲时,更是感慨很深。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为我们文学史上的三大韵文文学,地位无可摇撼,可见其崇高,的确,这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唐诗曾经是我们童年时的歌谣,陪伴着我们长大,自然耳熟能详。中学时代我们读宋词,彷彿是唐诗的「进阶版」,和我们幽微的心事相结合,也不曾有困难。那么,元曲呢?为什么一般的人知道元曲的不是那么多?
  
  元曲的出现比较晚,被后代创作者引用的机会也没有那么频繁,读者只是因为接触较少,共鸣不多。我们对熟悉事物总觉得比较亲切,对元曲,因疏离而感到陌生,有多么的可惜。
  
  脍炙人口的元曲名作,我们还是熟悉的。只是数量上,恐怕远不及唐诗和宋词。
  
  唐诗宋词固然作品精美,还伴随着背后的故事,或感人或有趣,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几乎成为我们民族的印记,当然更是深刻而不可忘。
  
  元曲呢?这些年来有更多的人投入挖掘和整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绩也会是斐然可观。这么丰美的文化遗产,当由全民所共享,全世界的华人所共有。
  
  元曲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真性情。那种不假雕饰,来自内心的唿唤和吶喊,彷彿冲破了一切世俗的藩篱,直指本心。质朴动人在此,震撼的力量也在此。
  
  因为元曲是最接近庶民生活的,真实的平凡百姓哪里需要文诌诌的说话?我手写我口,最是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就好,这般活活泼泼的生命,是元曲最迷人的地方。真挚豪放,不拘小节,马致远、张养浩多的是这样的作品。马致远的襟抱性情不愧大家,张养浩则磊落深厚让人佩服。
  
  读元曲,让我们明白,风雨困顿都是人生的常态。然而,如果我们够豁达洒脱,必要时试着放下,留白天地宽;甚至,有时候,舍与得的关系微妙,有大舍,才有大得。只是,年轻时候的我们又如何明白这些呢?
  
  我愿意相信,生命中,所有的坎坷和不幸毕竟都会成为过去,而还赠给我们更深刻的人生智慧,我们又能重新领会阳光温暖的俯照。
  
  《慢读元曲》中所选的不乏名家之作,我以为,名家名作必有其高妙之处,值得再三观摩欣赏,当然不宜错过。特别的是,也选了不少无名氏的作品。无名氏就属于非名家吗?我从来不是这样看待的。由于年代距离今日相隔的久远,加以中间天灾人祸不断,有的作者姓名或亡佚或不知所终,幸好有作品流传下来,却只得以「无名氏」示人。虽然不尽公平,但我们感谢这些留下的作品。能如此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的淘洗,依旧是珍贵的。
  
  对这许多「无名氏」,我们心生敬意。
  
  现代的人生活都太紧张了,面对着各种沉重的压力,在求好心切之下,更衍生了许多精神上的问题,例如失眠、焦虑、胸闷、恐慌等等,还有忧郁症的缠上身来,都应该正视,而不宜掉以轻心。
  
  去运动,去唱歌,去阅读,去游山玩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可以得到部分的纾解。
  
  元曲充满了奔放之美,能抒发内在的抑郁,也让我们因此取得了心灵的平衡。的确,朗读元曲也是抒压的方法之一,要不要试一试呢?
  
  大家一起来读元曲吧。
  
  美,从来就是一种心灵的疗育。
  
  这本书我们选的,多为小令。
  
  重读这本书,我发现选用最多的是张可久和乔吉的作品,他们都是清丽派的代表人物。想来,中文系的学习对我是有影响的。他们文字的清新典雅,也是我所喜欢的,尤其,元曲中,张可久在小令的创作上用心最勤,着力最深,留下的作品也最多。
  
  到底创作者凭借的是他的才华,还是努力呢?
  
  最近,我读卡恩的《白鸟之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音乐和人生》。书里,卡萨尔斯有一段敦促年轻音乐家的话,最是深得我心:「不要因为你刚好有才华而感到虚荣。那不能归功于你,不是你的成就。重要的是你用你的才华做了什么。你必须珍惜这份礼物,不要贬低或浪费你的天赋。要努力,不断努力来滋养它。」所有对艺术极致的追求,所面临的艰难和困境都是相似的。他卓越的见解,其实,也更周延的阐发了才华和努力的关系。
  
  既然决定重新出版《慢读元曲》,就在一字一句再次修订之余,我发现所选的散曲都是自己很喜欢,而且我尽量做到不偏废。
  
  如果你问我:到底元曲中的清丽派和豪放派,在私心里,我更爱那一种呢?
  
  我其实是一样的喜欢。就像我们的性格,有阳光的明亮照眼,有时也会有阴雨的低回缠绵。平日我以温良恭俭待人,偶而也会有率直、不顾情面的痛陈,如「怒目金刚」的一面。那都是「我」啊,只是未必为别人所尽知罢了。
  
  所以,我会喜欢元曲,也在于它更接近我的真实性情。
  
  孜孜矻矻,我以欢愉的心情重加整理《慢读元曲》,努力想要做到最好。
  
  这多么像是我呈献给您的一束花,缤纷而且美丽,其间还有我真诚的心意。
  
  《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是慢读三书中最后的一本。谢谢木马出版社的玉成,更要谢谢主编琼如,如果不是她的聪慧和不辞辛劳,不可能有这样美好的成绩。
  
  这本增订重印的新书会在十月和大家见面,的确,那是秋日枝头上的一枚果,金灿灿,黄澄澄,在阳光下展现了它的浑圆与饱满,相信大家都会喜欢。
  
  当您打开了书卷,请读慢一点,再慢一点,跟飞扬的心情一起,愿您走向豁达洒脱的人生,并且永远快乐。
  
  琹涵 二○一七年初秋

图书试读

〈有一种向往〉
 
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向往,向往什么呢?岁月静好,能过着优游的生活。
 
就像是我曾经读过白朴的〈沉醉东风‧渔父词〉: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江岸边有黄芦摇曳,渡口上,但见处处白苹。长堤边,绿杨翻飞,滩头多的是红蓼花的踪影,相互辉映。虽然尘世间没有同生共死的知己,却有着陶然忘机的好友:是秋江中星星点点的白鹭和沙鸥。什么公侯贵族全都没放在我的眼里,我只是万顷碧波上一个不识字的老渔夫。
 
渔夫的生活悠闲洒脱,与大自然融洽无间,多么让人羡慕!
 
白朴的作品从来挥洒自如,不受拘束。这首小令意境宽阔,不过是少少的几个字,却写出了渔夫傲岸自得的形象。人至无求,品自高。果然如是。
 
我常告诉自己:年轻的时候,当然要奋发图强,不可懈怠,大好的时光是要用来追求梦想,更要将所学奉献给国家社会的;那么,等我从职场上退下来,我就可以轻松的过日子,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后来,我果真离开了职场,那年,我五十岁。我想,五十岁,还是年轻的,可以做不少的事。如果,我只为自己打算,岂不是太自私了吗?优游的岁月还是暂缓一些吧。我每天还是非常的忙,哪里需要哪里去,就像是一个陀螺,旋转不休;然后,我开始生病,健康一再出现差错,我以为是自己太不小心了,让病毒有可乘之机,却不知是压力过大,身心俱疲,当然免疫力随之下降,想要不生病,怕也难了。
 
仔细思量,是我太不爱惜自己了。我老是把自己排在最后,当然就被忽略了。其实,我唯有保住健康,活得快乐,活得长久,那么,做的事会更多,更见成效,也更有佳绩。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一时的领先,算不得什么,最后的夺标,才是重要的。西方有一句话说:「谁会最后的笑,才是真正的笑。」想来真有几分道理。
 
现在,我每日只辛勤工作半天,其余则读书、游泳、听音乐、或看电影,或和亲友相聚或四处游走闲逛……其实,这就是我心中向往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拿到《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说实话,我最初的触动点其实是“豁达”和“洒脱”这两个词。想想看,在咱们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豁达和洒脱?我们总是被各种琐事缠身,被别人的眼光束缚,很多时候都活得很累。这本书名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是希望通过元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找到一种让我们可以更轻松、更坦然地面对生活的方式。我尤其对“55种”这个数字感到好奇,这代表着书中会有55个不同的角度或者故事,去阐释“豁达人生”的真谛,这让我觉得内容会很丰富,而且很有层次。我很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们走进元曲的世界,去感受那些诗词歌赋里蕴含的智慧,也许,我们能在其中找到化解生活烦恼的良方,找到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洒脱的力量。

评分

拿到《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这本书,我内心深处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渴望。我们现在的生活,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声音,每天都在被“快”裹挟着前进,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而“慢读”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种久违的享受,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回归。元曲,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古典的优雅和深邃,而“豁达人生”更是我一直在追寻的理想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走进元曲的世界,去体会其中蕴含的那些关于人生起伏、悲欢离合的智慧,学习如何用一种更加从容、更加洒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将那些流传千古的元曲,用一种贴近现代人情感的方式解读出来,让我们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升华,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挚的人生,什么是真正的洒脱。

评分

《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这个书名,乍听之下,仿佛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消化当下的情绪,就已经被推向下一个事件。而“慢读”这个提议,就像是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剂舒缓的良药。元曲,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它的韵律和意境总能唤起一种淡淡的诗意。书名中“豁达人生”和“真挚洒脱”更是直击我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对元曲的深入解读,提供给我们一套属于现代人的“人生说明书”,帮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最终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真诚与洒脱。

评分

这次偶然在书店看到了《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当下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每天忙忙碌碌的,好像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地感受生活,感受自己。书名里的“慢读”,就好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放慢脚步,去品味一些更深层的东西。而“元曲”,对我来说,是很久以前在学校里接触过的,那时候觉得有点遥远,甚至有点枯燥,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词句里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智慧。书里提到的“豁达人生”,更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一种状态。感觉这本书不只是关于元曲的解读,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找到通往内心平静和洒脱的路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它,看看作者是如何将古老的元曲与现代人的生活智慧结合起来的。我尤其好奇,在“二版”里,作者是否对内容做了更新,加入了更多新的思考和例子,让这本书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仍然能带给我们新的启发。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元曲离我们现代人有点距离,那些古老的语言和故事,总觉得有点阳春白雪,不那么容易亲近。但是,《慢读元曲:豁达人生的55种真挚洒脱(二版)》这个书名,却给了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尤其是“豁达人生”和“真挚洒脱”,这几个词简直就是我心里一直向往的状态。现在的人们,压力太大了,常常会感到迷茫和焦虑,好像被生活推着走,很少有机会真正地为自己而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解读元曲,找到一种能够让我们内心获得平静、豁达面对生活的方法。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用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元曲,用我们都能理解的语言讲出来,并且能够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哲学,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和自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