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狭小阁楼里,他放眼巴黎,
望穿世间困苦,在最细微处深刻体会人性光辉之美。
十二篇日记形式随笔,谱成一部「爱的哲学」,记述人性在黑暗中展现的善良、单纯、分享、成全、互助、同理心等诸多光辉。
法国作家梭维斯特笔下这位「阁楼里的哲学家」,其实只是一介蜗居巴黎公寓屋顶下陋室的平凡人,他具备一身平庸的特质:多愁善感,也爱牢骚抱怨;多半不安于现状,有时又太过满足于当下。
那么何以称他为「哲学家」?
因为他从周遭生活观察诸多故事与细节,照见人性阴暗与光辉,一次次从中得到体悟与满足。
在书中随四季流转、以十二篇日记随笔纪录的生活体会中,他发现,人生在物质与意义、外在与心灵之间追寻的并非表象纯粹的享乐,而是得在现世诸多矛盾间做出取舍,而箇中真谛不过是在平凡与朴实中寻得心灵的富足与平静。
《阁楼里的哲学家》看似章章分散独立,实则情节环环相扣;每章背后都是某一人性主题的探讨,读来却不具说教意味,文字画面彷彿置身十九世纪巴黎街头和乡间,端望着善与恶、上与下的冲突和化解;如临其境地感受到在「哲学家」轻快诚挚的口吻叙述下,那些人物性情的悲喜情绪,以及当中蕴含深刻且纯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