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日本人: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

代表的日本人: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精神思想
  • 民族性格
  • 文化研究
  • 历史
  • 社会
  • 价值观
  • 传统
  • 哲学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与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冈仓天心《茶之书》并列
日本人以英文向欧美介绍日本文化与思想的代表着作
西乡隆盛、上杉鹰山、二宫尊德、中江藤树、日莲上人
从五位代表性日本人认识大和精神

  《代表的日本人》一书列举出西乡隆盛、上杉鹰山、二宫尊德、中江藤树、日莲上人五人为日本人典型的代表,透过这五位历史人物的处世之道,阐述日本人的核心精神。与《武士道》、《茶之书》并称为三大日本人论。

  ●向西洋传达日本人的精神

  本书的写作背景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强盛的时代,日清战争与日俄战争的战果让全世界注意到日本这个国家。然而外国对日本的认识尚浅,只有片面的刻板印象,如:异常忠诚的武士道精神、切腹等等,但真正让日本强大的并不只有这些,因此作者内村鑑三选择用英文撰写此书,希望透过叙述这五位人物的生平,将日本人的精神思想传达给外国人知道。

  身为基督徒的他更引用欧美熟知的《圣经》内容,让世界知道在被基督教国家的人们称作「异教徒」的日本人当中也有不输西方圣人的人物存在,例如西乡隆盛如何等待机会、改革日本;上杉鹰山身为一个统治者,却又拥有多么无私的精神,愿意缩衣节食、与百姓同甘共苦;日莲在佛教流派分歧的时代,如何教人重回佛教经典的教义、改革佛教⋯⋯而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精神都用不同的方式遗留下来,供后人效法。

  ●非典型人物传记

  本书除了向外国传达日本精神思想的目的之外,同时也是内村鑑三在强势的西化浪潮下,对于该如何作为日本人为国家找到出路,试图作出结论的一本书。

  西乡隆盛(1828-1877)——新日本的创立者
  上杉鹰山(1751-1822)——封建领主,政治家典范
  二宫尊德(1787-1856)——农民圣者,农政改革者
  中江藤树(1608-1648)——村里的老师,儒学教育家
  日莲上人(1222-1282)——佛僧,日本的马丁路德

  内村鑑三透过这五位不同身分的历史形象,从政治、治国、农业、教育、宗教五个面向切入,向后世传达秉持信念、追求理想的根本道理。

  书中对于近代的西方文明以及轻易接受西方文明的近代日本文明做出批判,认为日本应重视自身的核心价值,而非一味接受西化,反应出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

  ●内村鑑三与日本与基督教

  内村鑑三身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却不曾忘记他的「根」,他曾说过自己生命中有两个他所爱的「J」,一是日本(Japan)、一是耶稣(Jesus),将终其一生侍奉这两个「J」。

  由此可见,内村鑑三在信奉基督教之后,反倒对日本传统的精神思想、价值观有了全新及更深的体会。身为武士之子的他,将日本传统的精神思想视为「本树」,正如德文版后记中所述,日本并非仅仅是受到基督教影响的「接枝」。这份爱惜本国文化的心不分国界,值得所有人学习。

得奖与推荐记录

  ◎影响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甘迺迪的一本书,甘迺迪曾在访问中表示上杉鹰山是他最景仰的日本政治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内村鑑三(1861-1930)


  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思想家,宗教家。学生时代在札幌农学校与新渡户稻造为同学,于在学期间受洗。1884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担任教职。1891年于第一高等中学任教时,在教育勅语宣读式上因为没有敬礼而被迫辞职(不敬事件)。之后开始写作,于1900年创刊杂志《圣书之研究》。提倡不受特定教派或神学束缚、纯粹以《圣经》为本的「无教会主义」。着有《求安录》、《我如何成为基督》。

译者简介

陈心慧


  青山学院大学国际传播学系硕士。现任专业中日笔译、口译人员。译有《图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餐桌上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图解事典》、《切腹的日本史》、《速解日本文化论》等。
 

图书目录

前言

一  西乡隆盛──新日本的创立者
1 一八六八年的日本维新
2 诞生、教育、启示
3 维新革命中所担任的角色
4 朝鲜问题
5 被当作反贼的西乡隆盛
6 生活与人生观

二  上杉鹰山──封建领主
1 封建制
2 人与事业
3 行政改革
4 产业改革
5 社会与道德的改革
6 为人处事

三  二宫尊德──农民圣者
1 本世纪初的日本农业
2 少年时期
3 能力试炼
4 个人的援助
5 其他公共事业

四  中江藤树──村里的老师
1 日本故有的教育
2 少年时代与自觉
3 景仰母亲
4 近江的圣人
5 内心世界

五  日莲上人──佛僧
1 日本的佛教
2 诞生与出家
3 黑暗的内与外
4 宣言
5 独力对抗世间
6 剑难与流罪
7 最后的日子
8 人物评价

德文版后记
 

图书序言

德文版后记

  我非常高兴受到邀稿。希望借由拙作《代表的日本人》的后记,向德国的艺文界,尤其是读过我另一着作《我如何成为基督徒》(How I Became a Christian)的读者传递我的一些想法。

  本书并非叙述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接枝」成为基督教徒,而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我原来的「本树」。我感谢神,不仅赋予我生命,更给予了我自由意志。我的生命在母体内形成之前,就已经受到许多影响。神早在二千年以前就开始从我国人民当中拣选祂的子民,终于,我也被神拣选,成为祂的仆人。教我什么是宗教的并非基督教的传教士,在那之前,是日莲、法然、莲如等值得尊敬的伟人,教导了我的祖先和我宗教的精髓。我们有无数的中江藤树当我们的导师,无数的上杉鹰山当我们的封建领主,无数的尊德当我们的农业指导者,另外还有无数的西乡隆盛当我们的政治家。在我受到拿撒勒人耶稣的召唤,臣服在祂跟前之前,这些人为我打下了基础。想要用一天的时间让一个人,况且是一个国民改变宗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皈依,是一件需要花上几世纪时间的大工程。美国人当中最伟大的华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曾说过这样的话:

  Immense have been the preparations for me,
  Faithful and friendly the arms that helped me.

  (为我所作的准备是浩瀚的,忠实与友善是曾援助我的手臂。)

  千万不可认为武士道或日本的道德比基督教优秀,就因此觉得满足。武士道的确非常杰出,然而,就算如此,武士道也不过是世界上众多的道德之一,它的价值与斯巴达的道德或斯多亚主义的信仰相同。因为有这些道德,才能孕育出像来古格士(Lycurgus)或西塞罗这样的人物,但却孕育不出像查理曼大帝或格莱斯顿这样的伟人。武士道无法让人们皈依,也无法再造或赦免人们的罪。武士道是一种未完成、属于现世的道德。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武士道就像举世无双的富士山,就算是举世无双,也只不过是一座没有生命的山。武士道又像是樱花独一无二,但终究逃不过凋零的命运。因此,千万不可认为武士道有一天将会取代基督教,或认为武士道本身非常优秀,有武士道就够了。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认为只有基督教才能从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很遗憾地,现在有许多人抱持着这样的错误与迷信,在各地宣扬基督教。遗传是自然法则,也就是神的法则。因此,并不是超自然的宗教把其他一切全都废弃就好了。根据中国的宗教,纯粹的「天」与纯洁的「地」结合,才能够结出美好的果实。也就是说,天再纯粹,只有天是结不出果实的。就算是基督的话语,只要掉落在石地上,马上就会枯萎。为了让某些东西结出百倍、某些东西结出六十倍、某些东西结出三十倍的果实,必须让它们落在美好的大地上。神的恩惠除了来自天之外,也来自地,否则就结不出美好的果实。轻视人类在大地上的各种要素,认为所有人只要有来自天上的福音就够了,这样的信仰等于违背了纯朴人类的常识,是不符合现实的事。基利家出身的保罗,身为法利赛农夫之子,也在哲学家奥列里乌斯的罗马接受希伯来人的教育,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是武士之中最卑微的人,也是信奉耶稣基督者之中最卑微的人。无论在哪一边,我都是最微小的存在,虽然如此,我仍旧无法漠视或轻视我体内武士的部分。身为武士之子,与我的精神相符的是自尊与独立,我厌恶的是狡猾的手段与表里不一的虚伪。武士精神当中有一个与基督教平分秋色的律法,那就是「对于金钱的执着是诸恶的来源」。对于近代的基督徒公然倡导「金钱就是力量」的律法,毅然决然地提出反对意见,是身为武士之子的我应该要做的事。就算与全世界的基督徒为敌,就算每个人都高唱「玛门(财富)是我们的真神」,在神的恩惠之下,身为武士之子的我还是会坚守我的立场─「主才是我们的真神」。

一九○七年五月十一日,于东京
内村鑑三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代表”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特质,才能够被称为“代表”的日本人?是某些外在的、可见的特质,比如礼貌、守时、精益求精?还是更加内在的、难以言说的东西,比如一种内敛、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列举一些大家熟知的特点,而是能够挖掘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更为根本性的精神驱动力。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界定和解释这些“精神思想”,它们是统一的,还是存在着多元化的解读?书中是否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某个艺术家、某个企业家、某个普通人的故事,来生动地展现这些精神思想?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日本人为何会做出某些选择,他们的行为逻辑究竟是建立在怎样的精神基础之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国际舞台上闪耀的日本文化符号。从动漫、漫画,到设计、建筑,再到科技产品,日本的许多输出品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日本味”。我好奇的是,这种“日本味”的源头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就是那些“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的外化表现?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例如日本的工匠精神,是如何在教育体系和职业文化中代代相传的?或者,日本民族对于“和谐”的追求,是如何体现在其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中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为何日本的许多产品和服务,都能在细节之处体现出极致的考究和人文关怀,这背后是否有一种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将日本仅仅视为一个经济大国或文化输出国,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其内在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引人遐想了。“代表的日本人”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日本文化根源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日本这个国家,虽然表面上看科技发达,时尚前卫,但骨子里一定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东西。这本书似乎就是要揭开这层面纱,让我们窥探那些深植于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思想。我尤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思想”能够让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剧烈的现代化冲击后,依然能够保持其文化独特性,甚至在很多方面成为世界的典范?书中会探讨历史上的哪些人物、事件,或者哪些哲学流派,对这些精神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我期待着能够从中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艺术形式,甚至商业模式背后,可能都蕴含着某种深刻的精神逻辑。这本书不只是关于日本人,更可能是一种关于人类精神如何传承和演变的研究,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全新的视角。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提供了一种理解日本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日本社会老龄化、低生育率、工作压力巨大等问题的报道,但这些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在驱动着?是那种强调集体主义、牺牲奉献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了瓶颈?还是说,这些看似负面的社会现象,其实也是某种更深层精神追求的扭曲表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是如何与现代社会的挑战相互作用,是加剧了这些问题,还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讨论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禅宗思想,或者神道教的某些观念,在当代日本人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我想知道,那些在新闻中闪过的、让我们感到费解的日本人行为,是否都能在这本书提供的精神框架下得到解释。

评分

“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这个说法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它暗示着,这些精神思想不是浅层的、表面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已经渗透到日本民族的基因深处。我对这本书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如何去“发掘”和“呈现”这些深层的东西。是会从历史文献、哲学著作入手,还是会通过对当代日本文化的细致观察?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学,或者“一期一会”的待人接物之道,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刻的精神内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日本人能够如此珍视那些看似不完美、短暂易逝的事物,为何他们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宁静和满足。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够提供一种解读日本文化的新维度,让我在接触日本文化时,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其精神的脉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