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的心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一天,王阳明的妹夫兼得意门生徐爱问了一个问题:「只在心中探求至善,恐怕不能完全阐明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吧?」对此,王阳明回答说:「心就是天理,天理都在心中,世上哪里还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

  心即理,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对「心外无物」这个问题,王阳明和好友同游南镇的时候,有一段着名的对话:朋友指着岩石中的一棵花树,然后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可见,在王阳明看来,世界上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上得到答案。正如他在《咏良知》一诗中写的:「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因此,「心」成为一种巨大能量的象征。亦如美国着名作家露易丝‧贺在书中写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美好的友谊、美妙的职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成功。首先我们要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然后释放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和生活方式,深入内心去感受这种力量,因为它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最好的。如果我们愿意把生命交给至高的爱和支持我们的力量,就将拥有成功并且充满爱的生命!」

  现代的脑科学、心理学、生理学认为,人类的潜意识里蕴藏着巨大潜能,但是不同程度地被各种消极心态所形成的「自我」压抑着,使得这些潜能在平时无法显现。但是如果人们的心理处于特定的状态下,压抑潜意识的消极因素解除了,内在的无穷潜能就可以激发出来。

  有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运动员的握力经由测量测出是一百磅,他在常态下调动全身的力量也无法使指针突破一百磅。一个高明的催眠师将这个运动员催眠至「丧失自我」的深层意识状态,然后告诉他:「你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你的力量之大,连你自己也会吃惊。」当运动员在深层意识里接受这个观念后,再一次测量握力时,他非常轻松地使指针突破一百一十磅。

  过程中,催眠师并未给他任何外界的实际力量,更没有给他服用兴奋剂等药品,只是将他导引进入一种丧失自我的状态中,让他心灵深处的意识接受一个他拥有强大力量的观念,就让他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实际上,那种强大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终存在于他的心性之中。

  可见,只要排除旧的「自我」意识干扰,就可以发挥真正自我的力量。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强大的人,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现在很多人过于追求金钱、地位、名利等身外之物,忘记自己的心也需要一种高度。有时候,人们把那些可以帮助自己成功的学问当作让心灵强大的法宝,但是成效甚微。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这些大人物的模仿未得其精髓,只学其形未学其神。说穿了,如果没有经历和那些大人物一样的心路历程,只是模仿他们的行为是没有用的,这也进一步论证「心」的重要性。

  所以,人们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心探究其本质,于问题本身发掘内在联系。这样一来,心性内在的巨大力量将会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找出答案,解决人生中的现实问题。

本书特色

  ■《传习录》精华解读,后世名人一致推崇!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讲学语录,也是儒家的重要着作之一,其中包含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和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被认为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着作,对于知行合一、慎独、致良知等哲学思想有深入讨论,是我们感悟心学智慧必读的经典。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髓,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不仅可以强化现代人自我调适的能力,并且可以缩减自我修养的过程,是现代人破除身心迷惘的一帖良方。自十五世纪以来,王阳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堪称「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

  ■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让内在的修练技巧,成为实用的处世智慧!
  正如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而安稳的境界,人们才可以洞察万物之规律。这个时候,考虑问题才会周详,处理事情才会完善。真正的生活在内心,一切斗争皆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廖春红


  中文系毕业,曾经担任出版社企划与编辑,编着许多畅销书,目前为自由撰稿作家,多年来徜徉于浩瀚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期对于王阳明思想有深入研究。

图书目录

序:点一盏心灯

第一章:挖掘人心「灵明」——谈心力
心即理也
人之心体,本无不明
苟当其能,则终身处于烦剧而不以为劳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

第二章:难能可贵的狂者胸怀——谈格局
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
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
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
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第三章:心之所向,终能抵达——谈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
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后儒不明圣学

第四章:行胜于言,知行合一——谈实践
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
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
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若识得圣、知本体是何物,便自了然

第五章:针对欲望下功夫——谈克己
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
圣贤非无功业气节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

第六章:吾日三省吾身——谈自省
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制
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
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
夫旧习之溺人,虽已觉悔悟

第七章:能容能恕大人物——谈包容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
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
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
凡文过揜慝,此是恶人常态

第八章:心兵永息,天下太平——谈静心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
纷杂思虑,亦强禁绝不得
如何欲不闻见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

第九章:「苦难」是进步之阶——谈逆境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
 
第十章:仁者,将心比心——谈仁爱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
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
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

第十一章:学习要从心上下功夫——谈读书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
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
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
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

第十二章:管理的学问——谈用人
生死以之,又何愁不能「计险阨远近」
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
此天下治乱盛衰所系
今日所急,惟在培养君德,端其志向
军旅之任,在号令严一,赏罚信果而已

第十三章:游于艺的功夫——谈艺术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优哉游哉,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
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
盖用兵之法,伐谋为先
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

第十四章:不以生喜,不以死悲——谈死亡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忍心害理,同者不为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
今使之「夭寿不二」
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由来自浑成

第十五章:此心光明耀天下——谈圆满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
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
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