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塔西:我们无处不在!
告密无所不在,祕密无所不知
一段被出卖的人生,与告密者最直接的面对
★谍报小说家约翰‧勒卡雷 盛赞!
「叛逆及妥协的描绘,教人不寒而慄」
★一揭人类史上最严密最恐怖的情报机构「史塔西」。
★译成二十余国文字、电影《窃听风暴》真实版 记忆是救赎的祕密。而原谅与遗忘,是彼此共同的说辞。 这是一部报导与回忆兼而有之活的历史,官方资料比对个人回忆,成熟极权主义的静默表现对抗知识份子的良知与勇气。
在极权时代,为什么选择妥协或出卖?背后的监视者又是怎么想?
尔后,人们凭什么谴责?同样的,又凭什么原谅?
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一九八○年起,作者分别在东西柏林搜集资料数年,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遭到祕密员警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三百多页的祕密档案。
两德统一后,东德开放档案,作者重访旧地,根据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与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他惊讶的发现,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却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之真相,成为其写作动力。
被出卖的痛苦,被背叛后的不信任,被揭发后的沮丧、自责与否认。
在日记和记忆,以及他人的祕密报告笔录之间,穿梭来回……
我可以理解我档案中的每个线人,也可以理解那些官员,甚至是克拉奇,因为他们在说起自己的故事时,你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是怎样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场所以及不同的世界中一路走来,做起那些他们所曾做过的事。…在这里,在档案里,你发现到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如何深深的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提摩西‧贾顿艾许
媒体好评 「叛逆及妥协的描绘,教人不寒而慄;勇敢又美妙的呈现出我们的时代,堪称是难得可贵的历史文献。」──约翰‧勒卡雷
本书回忆贾顿艾许本人与恐怖的东德祕密警察机构史塔西交手的亲身经历。从来没有一个族群受到如此严密的监控,即使是在胡佛麾下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时期也望尘莫及。《档案》生动地还原许多恶质的人形怪兽,他们的目光总是紧紧地盯着每一只小麻雀折翅坠地的时候。——亚瑟‧米勒
绝妙之作,一段有关历史与人生的探索,不仅扣人心弦、警醒世人,同时发人省思、不时触动人心。──约翰‧劳顿,《爱尔兰时报》(Irish Times)
观察入微、笔锋敏锐,宛若在『斯塔西』的监控下首当其冲……令人陶醉,读来兴味盎然。──斯泰尔‧霍恩,《英国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出色卓越、令人陶醉……贾顿艾许不仅向历史让步──应说是向东德无穷无尽却又如昙花一现的恶行让步──并展开了一段回忆之旅。其攫抓住久被遗忘的过去,发现那些过去依然具备撼动、悲痛与激怒人心的力量……发人深省。──菲利浦‧汉舍,《英国週日邮报》(Mail on Sunday)
贾顿艾许的笔风总不失简洁明晰……足见其博学多闻且才智过人。──乔治‧史坦纳,《英国观察家杂志》(Observer)
约翰‧勒卡雷再世──杰瑞米・帕克斯曼,《週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夏季阅读推荐专刊
叹为观止……《档案》中最精采的,莫过于贾顿艾许描绘他试图找寻长期跟踪他的那些人的桥段,这将本书变成精采的惊悚小说,而且令人开心的是,这些还是真人真事。──理查‧肯特,《苏格兰週日报》(Scotland on Sunday)
在作者一贯精准的笔风及擅于诠释的天赋下,本书内容引人入胜……《档案》提醒我们无论如何颂扬回忆,疗癒的力量仍是来自遗忘。──安‧麦可罗伊,《英国週日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
本书内容描述着一个颓暗帝国的分崩离析,逼真写实、教人入迷,这名才华洋溢的历史学家就身处该国,逐年记录着它的殒落。──布莱恩‧戴维斯,《超时週刊》(Time Out)
旷世鉅作,一段带有普世意义的个人故事……本书原可能沦为忿忿不平的爱情故事,如今却成了家中倘遭祝融时,我最想要极力抢救的好书之一。──保罗‧奥斯特赖克,英国天主教週报《小报》(Tablet)
本书探讨在充满不安的独裁社会中,「掌控」与「合作」之间的目的、意义及特质,发人省思且引人入胜……(贾顿艾许)向来不挟恨报复或以胜者自居,而是透过丰富多元且极具启发性的笔触,来检视冷战的那段过去。──白礼博,《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专制独裁究竟为何得以运作,我们依旧不甚了解……在此一面向的探讨,索忍尼辛、普利摩‧李维等编年史家已颇有成果,而提摩西‧贾顿艾许堪称与上述两者齐名。── 克里斯汀‧卡里尔,《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